在地球上的常见场所“摔跟头”不会导致“特定部位的 DNA 全部摔断”。
这问题不完全是“开玩笑”,和“宏观、微观”也没什么关系。机械力是可以损伤 DNA 的,特定的电离辐射在细胞质内产生的高速冲击波有概率靠机械力在 DNA 双链中造成数十个碱基对连续断裂,导致难以修复的损伤[1]。不过,对“摔跟头”讨论这个,跟笑话里的“一群人在讨论一滴水从高处落下会不会打死人,突然有人问你们淋过雨吗”有相似之处:
地球生物的演化已经对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力进行适应,细胞骨架会分散并缓和细胞核受到的冲击,经常受力的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会在异染色质参与下发生软化来减少遗传物质受到的力[2]——用皮肤细胞进行的实验显示,培养出来的细胞在 30 分钟的有节奏拉伸后软化了细胞核,持续的高幅度拉伸会诱导细胞骨架根据拉伸方向重新定向,明显降低细胞核的受力。
动物的附肢(尤其是关节部位)早已在日常生活中的反复受力下发生上述变化,并和软骨与肌腱吸收冲击的能力、摔倒时保护重要部位的神经反射协调。包括人在内,动物在地球表面的正常条件下“摔跟头”在组织内产生的低速冲击波对体内绝大部分 DNA 没有损伤。
实验显示,人工阻止上述软化会让 DNA 更容易受损。癌细胞在受力时比正常的干细胞容易受损但不会因 DNA 双链断裂而凋亡,断裂可能增加癌细胞的变异性。
@赵泠 已经回答得很全面了,我稍稍延伸一下,聊几句通过机械力造成的DNA损伤
Nuclear Deformation Causes DNA Damage by Increasing Replication Stress
这个是21年Cornell的Lammerding组的一篇文章,Lammerding组的一大部分研究都是在关注nuclear mechanotransduction。
这篇文章干了什么事呢:
他们组开发了一种微流控的chip,简要的俯视图大概长这样:
https:// pubmed.ncbi.nlm.nih.gov /26549481/
在两边构建好chemoattractant的浓度梯度,细胞就会从左往右爬。上图中白色的是细胞过不去的突起,所以细胞在通过两个突起之间狭窄的通道时,就会被狠狠地挤压一波:
胞质这种耙耳朵(雾),可以很轻易地形变,然后蛇皮通过。但是胞核由于核膜,核内骨架,以及细胞骨架的存在,相比胞质刚性要强得多,在这里就会受到比较强的机械力影响。
他们16年的文章阐述了这种压力导致的nuclear rupture:
Nuclear envelope rupture and repair during cancer cell migration
而在21年这篇文章中,他们通过53BP1标记了DNA的断裂,并且和p-RPA foci共定位,指出断裂往往发生在复制叉区域,指向机械力挤压所造成的replication stress。
又通过EdU incorporation测定了通过不同尺寸空隙的细胞复制的效率,可以看出2微米的空隙所带来的挤压所造成的replication stress大大降低了复制效率。
这个实验有一个往癌症方向的推广:转移的癌细胞,在我们体内通过组织和细胞的间隙时,很可能受到了与本实验中相似的机械压力,进而导致其遗传物质进一步损坏。在癌症理论中有一个观点是癌细胞通过自然选择的进化,最终筛选出了转移,无限复制,营养抢夺,免疫逃逸……等能力皆强的形态,从而导致非常严重的癌症。而染色体的损坏,就为癌细胞不断地变异-筛选循环提供了可能性,从而导致了转移后进一步恶化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