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曾有一位摄影师拍到一只断了尾巴的短肢领航鲸。
在痛苦之中,它发出阵阵悲鸣声向人类求救。
但因为受伤太过于严重,救护人员最终沉重地对它执行了安乐死。
近几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海豚向人类求助的新闻,除了少部分被螺旋桨割伤的外,更多的是被缠住了渔网。
海豚是如此的聪明,当它们向人流求助时,会不断发出尖叫声,听起来像是很悲伤地哭泣。同时,它们还会不断扭动着身子,向人类展示身上的渔网。
当被成功救助后,有的甚至还会向人类表达谢意。
然而,被人类救助的海豚终究是少数。
每年死于渔网的海豚和小型鲸类多达上百万头[1],仅仅一天便有数千头……
如果平平安安,这些野生海洋动物很少会主动靠近人类,更不用说与人交流。海豚向人类交流求助的行为,本身是罕见的。但因为被渔网困住的如此之多,所以才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向人类求助。
在大多数人眼里,只有人类才是拥有智慧的生物,为什么动物们也能做出与人交流,甚至向人类求助的复杂行为呢?
其实关于动物行为的认知,人类一直存在诸多的误解。
甚至包括一些著名科学家也不例外。
200多年前,人们并不认为动物存在意识,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便认为动物没有灵魂[2]。
哪怕到了100年前的20世纪,人们依旧认为动物没有高级神经活动。包括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奠基人巴甫洛夫,也仅仅用生理过程来解释动物的复杂行为。
到了1913年,英国心理学家康韦·劳埃德·摩根,甚至在其所著的《比较心理学概论》中,明确指出[3]:
同样是1913年,约翰·华生创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他甚至认为人类和动物的一切行为,都可以通过外界刺激进行预测或控制[4]。这个理论在20世纪初影响甚广,但后来也因为生物主义、机械主义等而被人诟病。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即便没有外界刺激,大脑也会存在丰富的电活动。同时,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诸多弊端也逐渐被人们所发现。
到了50年代中叶,随着人们对大脑信息处理的深入研究,掀起了认知革命。科学家开始把大脑当做信息加工系统,来研究人的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以及语言功能,从而诞生了认知心理学。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大脑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同时认识到了动物认知的复杂性,它们与人类存在潜在的相似之处。
同时人们也认识到了动物与人类大脑的进化关系,美国神经生理学家马克林(Paul D. Maclean)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大脑(triune brain)假说:
爬行动物脑(Reptilian brain)
古哺乳动物脑(paleomammalian brain)
新哺乳动物脑”(neomammalian brain)
虽然这个假说充满争议[5],但脊椎动物大脑的演化脉络,却在后世变得越来越清晰。
从20世纪中叶开始,科学家对动物的认知研究越来越重视。
他们通过让动物推杠杆、拉绳子、挖食物、在水迷宫里游泳,以及对电脑屏幕上的图像做出反应等等[6],来对动物的认知能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几十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
人与动物具有相似的感官基础,都是通过相应的感觉受体,把外界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然后提供给大脑处理。甚至很多动物的一些感官远远超过人类,例如蝙蝠和海豚的回声定位[7],一些鸟类的视觉。
“注意”被认为是伴随知觉、记忆、思维,以及想象的复杂神经活动,但无论爬行动物、鸟类,以及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大脑内都会表现出相同的机制:根据情境的需要选择加工需要的信息,而抑制不需要的无关信息[8]。
除此之外,大脑的学习机制、记忆功能[9]、空间认知能力[10],高等脊椎动物和人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一些动物,甚至表现出了逻辑和数学能力[11],以及语言能力(一些动物能理解个别字词甚至简单的句法变化)[12]。
即便是人类引以为豪的使用工具的能力,在动物界也并不特殊,无论其它大型灵长类、大象、熊、 鲸类、海獭、鸦类,还是无脊椎的章鱼,都被观察到会使用工具[13]。
这些研究让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高等动物是存在自我意识的。
1970年,生物心理学家戈登·盖洛普发明了镜子测试(mirror test),通过在动物身上不可见的部位(例如额头)涂抹相应的斑点,来观察并判断,动物是否会意识到斑点是在自己身上,从而判断动物是否存在自我意识。
盖洛普首先发现黑猩猩能通过镜子测试[14]。
后来,大量的研究者也通过相似的研究测试其它的动物。
经过30年的时间,人们发现,除了黑猩猩等类人猿外,鸦类、大象、鲸类都能认识镜子中的自己。因此,这些动物一般被认为存在自我意识[15]。
通过对人类婴儿进行镜子测试,研究者发现,人类婴儿通常要到1~2岁才能认识镜子中的自己[16]。虽然镜子测试本身具有一定的缺点,但从人类婴儿的认知发展来看,自我意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能通过镜子测试的哺乳动物往往也拥有很高的脑化指数,它们一般具有数岁儿童的智商,拥有丰富的情感能力,它们富有同情,能感知快乐和郁闷。
当然,在它们遭遇创伤时,心理上的痛苦感受也会和人类相似。例如,经历狩猎创伤的大象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17]。大象相当于人类4~5岁的儿童,并拥有很好的记忆力,它们憎恨猎杀它们的人类,同样也能辨识哪些人类是来帮助它们的。例如,曾经一头被偷猎的大象,主动向救援人员寻求帮助。
除此之外,与人类智慧发展高度相关的镜像神经元,也同样在猴子和鸟类中被观察到[18]。
镜像神经元对于理解他人的行为,以及模仿学习十分的重要。这表明,这些动物在情感、行为,以及自我意识上,与人类具有相同的神经基础。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支持高等动物存在意识。
2012年,众多的神经生物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签署了《剑桥意识宣言》[19]:
大脑皮层的缺失,似乎并不妨碍生物体验情感状态。大量的研究表明,非人类动物具有意识所需的神经解剖学、神经化学,以及神经生理学基础,并能表现出有意识行为。因此,充分证据表明,产生意识的神经基础并非人类独有。非人类动物,包括所有哺乳动物、鸟类,以及章鱼等其它动物,都拥有产生意识的神经基础物质。
像海豚黑猩猩这样的高智商动物,它们不仅具备意识,也具有和人类相似的移情能力。它们不仅能表达自己的痛苦,也能理解人类的痛苦。
当它们遇到困难时,选择寻求人类帮忙,通过肢体动作以及哀求的声音试图与人类交流时,与年幼的你向一个语言不通的外地大汉寻求帮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除了向人类求救外,高等脊椎动物也存在着丰富的互助行为。
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的捕猎关系,也不应该仅仅是捕猎关系。
198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与宠物关系的亲密程度,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焦虑,以及紧张程度的降低是呈正相关的[20]。
而在200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与动物关系足够亲密时,会促进催产素的产生,而催产素往往影响着人类的亲情关系[21]。
很多人把动物当做伴侣乃至于子女来看待,是存在神经生理学基础的。
其实,站在宇宙的角度,人类和地球上的生命都是起源于40亿年前,所有的脊椎动物更是一起起源于5亿年前,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大家庭。
然而,在近代科技革命的飞跃进程中,长达300年的大发展,人类只知道对大自然一味地攫取。整个近代工业用油,几乎是被数以千万的海洋生物所支撑起来的。
仅仅20世纪30年代末,每年被捕杀的鲸鱼便超过5万头[22],整个20世纪捕杀了280万头。一直到1986年,绝大多数大型鲸鱼种类都极度濒危时,国际捕鲸委员会(IWC)才正式禁止商业捕鲸[23]。
除了鲸鱼外,随着森林砍伐、工业污染,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400年来造成了724种高等动植物的灭绝。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灭绝速度,是非人类干扰状态下的100-1000倍。有科学家预估,包括低等动物在内,20世纪以来,灭绝了多达200万的物种[24]。
随着人类越来越强大,我们越不应该丢掉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我们举手投足之间,都能影响一个物种的存亡。自然环境的被破坏,毁掉的不仅仅是其它动物的栖息空间,更是毁掉了我们的家园,危及我们自身的存亡。
如今,随着全球变暖、灾难频发,我们是应该做些什么了。
碳排放能力和国家经济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只有在保障中国人均碳消费能力提升的同时,通过绿色技术,降低净碳排放,最终实现碳平衡的目标。才能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维持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富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除了国家的宏观政策,开发更多的绿色能源外,我们每个人也可以自觉使用更多的绿色产品,为绿色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如果一个中国人使用的绿色产品,一天能减少2~3kg的碳排放量,一年便可减少1吨的碳排放量。14亿人中国,平均一年就能减少14亿吨的碳排放量,达到中国全年碳排放的14%,是中国森林碳汇能力的7倍。
虽然一个人使用绿色产品减少不了多少碳排放,但14亿中国人一起,却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例如,在居家生活中,你可以使用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使用绿色节能电器;
外出购物时,使用能降解或可回收的纸袋或环保袋;
多参加绿色公益活动,例如聚划算的跨年狂欢推出的绿色会场,不仅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公益环保,还倡导大家绿色消费,从而做到低碳生活和环境保护。
在出行通行时,可以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现在各大城市的公交地铁已经全面覆盖,出行很方便。至于住处到车站之间一公里左右的尴尬距离,完全可以使用代步工具。
ninebot九号电动滑板车这款电动滑板经过10000+公里疲劳测试,如果只是短途通勤,理论上可以用上十年的时间,相当经济环保了。
随着冬天越来越冷,没有暖气的南方人,往往会选择开空调制热。
空调制热的能耗往往比制冷高得多,为了节能,很多人都知道选择一级能耗的空调。
但其实,如果同时选择高频速冷热空调,还会更加的节能。
虽然都是一级能效,但因为制热冷效率更高,所以在相同制冷热的情况下,它的耗电量更低。
随着年底临近,大家都有较大的购物需求。
针对这些绿色好物,聚划算推出了跨年消费券,践行公益环保行为,倡导绿色消费/理性消费,共同助力绿色生活。
其实保护自然环境,并不一定需要我们额外多做什么事情。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每一次选择能更加的绿色环保,就能为我们以及子孙的绿色未来,贡献一份可贵的力量。
我有一个哥们 @老崔 ,家里有只养了22年的老猫。
据他说这猫已经快成精了。
他给我们讲过两个事:
1.老崔的父亲去世的第二天夜里,这只猫发出了很像是哭的声音。
22年,这只猫只哭过这么一次。
老崔甚至认为是猫看到了人类看不见的东西。
2.有一天到了猫吃饭的时间,没来得及添粮。
他家主子冲老崔叫。叫声非常接近“我饿了”三个字。
我们都觉得,他家这猫离会说话就差个声带了。
科幻迷一定看过《银河系漫游指南》,里面描述了一种宇宙里最奇怪的生物。
你只要把它塞进耳朵里,就能立刻理解以任何形式的语言对你说的任何事情,不管是什么动物,甚至外星人说的话都可以。
但现实中可没有巴别鱼,这意味着我们就听不懂动物的语言了吗?
那可不一定,没有巴别鱼,我们还有其他的办法。
那些试图和人类交流的动物,多半它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类有一定的交集,和人类有交集,就意味着它们大概率都是被驯化的,或者圈养在动物园的野生动物。
猫狗是我们身边最近的动物,也是人类驯化的动物。
所有动物中,最想和人类社交互动的就是他俩,人类最容易理解的动物也是他俩。毕竟要从人类这里混口饭吃,还是得学会说“铲屎官,饿饿,饭饭!”
村上春树是爱猫的作家,很多作品都和猫有关。他写了一本书叫做《猫和夏日的海鸣》,其中就介绍了他对猫叫的理解。
猫都在什么时候叫呢?
想要东西吃的时候,撒娇的时候,人类向它们倾诉、说些莫名其妙的话的时候。
猫的叫声内涵丰富,有各种声调。如果猫盯着你大声叫,说明它肚子饿了;如果它拖长叫声,很有可能是不满;而当它的要求得到满足,叫声就会变小,温驯而得意。
猫发情时,会发出奇怪的呼唤,暂且称为“吠叫”吧。猫打架时,会立刻恢复野性,发出骇人的声音,这个应该算作“吼叫”吧。
总之,被我们笼统地称为“猫叫”的声音,实际上是千变万化的。
他这段话基本把猫试图和人力沟通的叫声都给概括了,我都不需要再添加啥了。
狗呢,简直就是人类的左膀右臂,它和人“说”的话再容易不过。
毕竟这可是比猫容易训练得多的宠物。你听说过警猫吗?没有吧,生活中都是警犬,还有导盲犬、缉毒犬、消防犬,都是和人类有沟通前提下,才训练出来的。相比于猫,狗更通人性,这一点不假。
除了汪汪汪和呜呜呜,它还会用其他方式和人类交流。
下面这张图是狗和人类沟通的一些行为表达
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狗甚至还能用微表情来和人类交流。
2017年,Juliane Kaminski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的论文中,发现了狗狗超级会看人脸色。
Juliane Kaminski 在这篇论文中,以研究员面向或背向狗狗、手上有无拿食物等条件,观察狗狗对不同动作的实验者有什么反应?
在统计了24 只狗狗后发现,狗狗对于研究员的注意力程度(attentional state)极度敏感,当研究员面向狗狗的时候,狗狗的脸部表情相当积极表现,远比其他实验条件下丰富──尤其是「挑眉」(inner eyebrow raise)与「吐舌头」的表情更是明显。
相比于狼,狗在眼眶上多了两条肌肉,让它能够做更多的表情,向人类展示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眼神沟通可是人类的必备技能,人们在沟通时因看见对方眼神所向、获知对方意图,从而博得信任感。
上面说的这些,人只能通过猫狗所表现的行为来猜个大概,知道它一些基本的生理需求还有喜怒哀乐的情绪表达,但具体的信息还是很难知道,也就是说传递信息的精度很低。
现在有科学家试图通过AI来解码动物的语言。
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鲸,它们沟通的方式也是用声音。在水下用声音传递信息比在空气中有效得多。
鲸发出的声音和人类的不太一样,频率很低,主要在10-30hz区间,最高也不过60hz,人类听觉的极限在20hz,人类想要听清鲸鱼发声的细节都很困难,更别说听懂了。
但科学家却不这么想,至少迈克尔•布朗斯坦(Michael Bronstein)觉得听懂鲸鱼的语言是有可能的。
和你想的不一样,他并不是搞动物学的,而是搞人工智能的,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计算机专家。
在2020年3月,他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项目CETI(Cetacean Translation Initiative),试图通过人工智能来解码鲸的语言。
这么做肯定是有科学支撑的,也就是说鲸鱼的发声是有规律可循的。
如果你听过鲸鱼的发声,一种咔哒咔哒的声音,会觉得像是某种摩尔斯电码,这种简短的声音是有结构的。
自2005年以来,一个叫Shane Gero的生物学家,在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岛附近水域记录鲸鱼的叫尾声。
他发现,不同地区的抹香鲸发出的声音不太一样,比如加勒比海的和地中海的抹香鲸尾声不一样,你可以理解为,抹香鲸也有方言。
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是哒-哒-哒哒哒,地中海的则是 哒-哒-哒-哒-哒……
抹香鲸的咔哒声很有规律,是解读其含义的理想候选声音,不像其他鲸鱼会发出连续的声音,咔哒声就像0和1,容易被编码理解。
不过要想理解鲸鱼的语言得需要大量的数据,拿GPT-3的神经网络来说,程序员用了大约1750亿个单词来训练。
而GERO哪怕做了十多年的研究,也就手机了不到10万头抹香鲸的发声数据,举例上亿都有距离,更别说这个项目的目标是40亿发声数据。
假如有一天科学家解构了鲸鱼的语言,就相当于我们拥有了巴别鱼,可以听懂它的语言了,也许其中就有试图和人类沟通的语言。
这两天正好看到聚划算的《命运交响曲》,从大熊猫的呼喊,到丹顶鹤的鸣叫,从人类随手关灯的一瞬,再到空调关闭的“滴”音,人类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方才显得和谐。人类并不是孤独地生活在这个星球上,而是与其他生命同呼吸,共命运。
我们希望自然界有更多不同的声音,我们希望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希望保护大自然,因为这一切,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让我们能够在地球上生活得更长,更好。
绿色供应链,也就是低碳产品的生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绿色”产品指的是符合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国环境保护产品、中国低碳产品、绿色产品、中国能效标识、中国水效标识的产品。
聚划算以实际行动践行公益环保,针对绿色好物推出跨年消费券,倡导绿色消费,致力于有效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从而更好地保护动物和自然环境。
聚划算绿色会场汇集了美的风锦空调、乐扣咖啡杯、La 4in1天然护色洗衣凝珠等多款绿色公益产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切身需求理性消费,真正参与到绿色生活中来。
例如,短途出行是日常通勤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去附近的菜场买菜,去附近的饭店吃饭,还是上下班时从地铁/公交车站到公司/家的距离,都可以减少汽车的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减少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从而更利于环境保护。而除了步行、共享单车外,电动滑板车也是一种绿色且节能的选择。ninebot九号电动滑板车F20极具性价比,超大的轮胎与踏板提供了很好的骑行舒适性,质量也非常有保障。
其实对于绿色生活,最简单和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家庭照明灯,像一些城市的城中村楼距非常窄,白天都需要开灯,这是巨大的浪费,但如果我们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是不是有节能又环保呢?飞利浦led灯泡就是非常符合生活的绿色产品:1级能效高效节能,15000小时寿命,高显色,无眩光,光线均匀。购买安装之后,就能在无声无息中参与低碳生活,促进环境保护。
以上两款产品都可以聚划算绿色会场买到,同时,大家也不要错过聚划算的跨年消费券,更多绿色产品都可以在绿色会场买到哦。
参考文献:
杨舒平学习成绩优异,在学校里一直是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里的好孩子,并取得了公费留学生的名额,可是杨舒平为什么会说出“崇洋媚外”的话呢?
在毕业典礼的演讲上,杨舒平说道:“我在中国的一座城市长大,在那里只要一出门就必须戴上口罩,不然我可能会生病。然而,当我来到美国,下飞机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由。”
杨舒平的这番言论一出,就受到了中国人的声讨和质疑。在一个正常的国人眼里,这种说法一听就是胡说八道,而这种做法更是不可理喻。
杨舒平的整篇演讲都是在说自己的家乡有多么多么的不堪,美国有多么多么的美好,似乎她的家乡真的有她说的那么不堪。然而,部分网友搜索后发现,杨舒平的家乡位于云南昆明,在出国留学之前,杨舒平一直在昆明生活学习。
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有着“春城”的称号,空气质量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存在,但是在昆明出生长大的杨舒平为了讨好美国,竟然把自己的家乡贬得一无是处。
最令网友生气的是杨舒平后面一段话:“五年前,我刚来美国的时候,我准备了厚厚的5个口罩,从飞机上下来的那一刻,当我准备戴上口罩之时,我震惊了,我吸入了美国的第一口空气,我不禁感叹,这里的空气是多么的香甜,多么的可贵,我在美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珍贵。”
群众和网友们的怒火遍布了整个互联网,迫于舆论压力,杨舒平也只能公开道歉,并声称:“自己深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并删除了自己之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
可杨舒平的道歉并没有展现出丝毫的诚意,在她发布的道歉长文中,第一句话就是:“这次演讲带来的反响太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让我深感不安。”谁能想到第一句道歉的话就显得如此没有诚意,让网友怒火中烧。
果然不出所料,杨舒平的道歉并非真心诚意,其实只是为了平息风波而已。在两个月之后,杨舒平再次发文声称自己不想回国,因为雾霾太严重,需要戴50层厚厚的口罩,甚至还对中国和中国人进行了更加恶劣的文字攻击。
她更声称自己即将获得美国绿卡,成为一名美国人,这也揭露了她的真实目的:想要通过贬低中国抬高美国的方式获得美国绿卡。
但即便如此,她也未能得偿所愿,美国方面在她没有利用价值之后就把她当垃圾一样扔了,不仅不发给她绿卡,还把她驱逐出境。
杨舒平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这座美丽的城市,她聪明好学,同时她也明白自己只有付出比别人多很多倍的努力才可能成功。
因此,在国内的时间里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就只有学习。凭借着自己刻苦的努力,杨舒平考上了一所很好的高中。在高中,又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刻苦学习的杨舒平满心欢喜地来到了美国马里兰大学,攻读戏剧和心理学,但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杨舒平的思想发生了改变。
身为学生代表的杨舒平在进行发言的时候根本不顾言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面带微笑地讲出了十分过激的言论,这让和她一同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都感到十分尴尬和气愤不已。
没想到马里兰大学的华裔校长陆道逵却表示自己十分欣赏她的这次演讲,丝毫没觉得有何不妥的地方,甚至还表示:“她的演讲没有任何不妥之处,十分激动人心,无论走到哪里,她都是学校的骄傲!”
在杨舒平的演讲结束之后,中国留学生的群里也呼吁中国学生们采取行动,消除演讲造成的负面影响,以维持中国学生的正面形象。
风波平息之后,杨舒平顺利毕业,并留在了美国读了两年的硕士。本以为“风波平息”之后的她能与自己深爱的美国一同幸福的生活下去,可是一切都在事与愿违。
杨舒平本以为自己的行为可以让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从此衣食无忧。可没想到,曾经的丑闻传遍了全美国,许多知名企业在看到了她的简历之后都把她给拒之门外了。
不知道那一刻杨舒平是否后悔了,自己想要与自己的祖国“割袍断义”彻底绝交,没想到却成为了人们的笑柄。
杨舒平没有意识到一点,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祖国都不爱又怎么会爱她的工作,爱其他人,以及融入这个社会呢?在社会中,奴颜媚骨、卑躬屈膝的小人是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尊重,只有一身正气才能让人真正地尊重和接纳。
在找工作接连碰壁的情况下,杨舒平只好来到了一家并不出名的小公司。可尽管如此,那件事情的影响还是没有消散,公司内也没有人愿意和她做朋友,领导也不重视她,只让她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一连数年,杨舒平在美国并没有过得很好,她只能从事着最基础的工作,拿着低廉的工资,至于美国绿卡,只能在梦中实现了。
之后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经济一度陷入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只能裁员,那么裁谁呢?自然把目标放在了杨舒平身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失业就等于没有生活来源,甚至失去生命,杨舒平几经辗转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最终在朋友的介绍下,离开了美国,前往韩国工作。
只是韩国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本就物价高昂的韩国在危机的影响下,物价更是突破了新高,所有日常用品和基础物资都价格翻倍,在这样的重压之下,杨舒平根本无法生存,只好回到了曾经她无比嫌弃的祖国。
回国之后的她多次向知名企业投递简历,都石沉大海,在国内早已声名狼藉的她已经没有一家企业愿意聘用。然而更可笑的是,在她的社交账号上还贴着“美籍华人”的标签。
其实,像杨舒平这样的留学生并不少,他们通过抹黑自己祖国的方式来获取利益。我们每个人一定要爱自己的祖国,千万不要有通过抹黑自己的祖国来获取利益的想法,这样做的下场就是被全世界抛弃。
如今祖国已经强大起来了,我们应该更加自信自强,更加爱自己的祖国。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