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做这个测试了,当然我个人更希望加一项测试内容就是不踩刹车,仅依靠动能回收系统制动距离是多少。我们先看视频里的测试的结果
可以看到用40N压力踩刹车的情况下,在动能受限和停用时,制动力比正常状态是大大减少的。
然而在使用更大力度刹车的测试中可以发现,如果狠踩刹车,还是可以获得足够的制动力的,力度足够大时(约140N,测试中一个普通女性完全可以达到),动能回收受限和停用的影响几乎就没有了。也就是说,动能受限或停用带来的制动影响差别是刹车越轻影响越大。
好了,我觉得真相终于要浮出水面了。在多次特斯拉关于刹车争议中,刨去油门当刹车情况,好几个事件车主说的是踩下去没反应或刹车变硬。特斯拉调查擦数据后的解释经常是,车主刹车踩慢了,或者踩轻了。数据显示刹车制动力正常。吃瓜群众普遍认为是特斯拉行车电脑干扰了刹车判断,或刹车助力出问题,支持特斯拉的有些解释是刹车是机械结构和电脑没关系,是车主胡搅蛮缠。现在通过这个测试,我觉得真的出现车主和特斯拉说的都是事实的情况了。那就是:
车主已经习惯了带有动能回收的制动力度,高速行驶时想要制动,先是抬起油门,然后恰好动能回收系统正好处于出问题的状态,制动力很小,这过去一秒,车主使用中等力度踩下刹车,踩了可能一两秒才发现制动力度远小于预期,然后再重踩,为时已晚,追尾。
在这个构想场景中,如果不是前方紧急情况,驾驶员只是想减速保持车距的话,一般是不会踩到底的,那么车主预期用40N的力踩完发现没有达到预想的制动,用了80N才达到,对于车主来说显然就是“刹车变硬或失灵了”,对于特斯拉来说,车主临撞前踩到底,车辆的减速状况可以表明车辆获得了足够的制动,显然“刹车没问题,是车主踩轻了或者重刹加晚了”。
个人观点,特斯拉闹得沸沸扬扬的各类事件中,车主和特斯拉方面好像都没有注意到有无动能回收受限问题,毕竟那个小字开车时也很可能看不到。然而,无论事件的真相是不是我所描述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存在真实发生可能性的,并且我认为是很大的安全隐患。换过车开的人都知道,启动后最重要的就是确认这个车的刹车调教是什么样的,我家里俩车刹停距离一个33一个40+,我平时开33的,我在知道这个差距情况下,偶尔开刹车距离更长的这辆时会预留更多的安全距离,即便如此在城市路况红绿灯制动时都有几次险些撞上,离前车还有几米才发现不对劲,踩到底才刹停。如果一辆车的制动力道会改变,是非常容易造成事故的。上了新闻的事件大多是车主损失较大的,还有多少可能只是造成了一个损害不大的小追尾,车主自己都没意识到是刹车出问题的呢。
我一直以来都不推荐特斯拉,我也从来没有说因为特斯拉安全隐患问题,因为海南刹车事件以前我认为所有案例都不能说是系统性风险。海南还有个地滑问题,不过这次的测试我是真真正正看到了特斯拉设计上的隐患,我这回是真认为他有问题了。
以前我搞不懂为什么有的车卖10万,有的车看上去参数差不多却要卖50万。然后一些看上去特别懂车的人给我说了一大堆听不懂的名词,大意是人家品牌车即便是参数差不多,但人有些地方就是好,这些地方就是关键。
那么哪些地方是关键呢?很多时候他们说了半天都说不清楚,大致上就是一个感觉,一个搭配,一个细节。
比如这刹车,他们说好车一踩就让人感觉舒服,力度精确,控制可靠,不差一分一毫——虽然我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他们当初就是这样告诉我的。
但是似乎所有规则在面对特斯拉的时候都失效了,也不讲感觉了——你感觉不好是车主感觉有问题;也不讲搭配了——人高端汽车不需要注重搭配这种低端的需求;也不讲细节了——这届车主不行呀。
以我多年的体制内工作经验告诉你,用人单位所谓被举报绝对是假的,目的是骗你自己放弃,好让别人顶替,因为省属事业单位招录是由省级组织人事部门组织,有问题也应该由组织人事部门通知你,如果考录过程中涉及到受贿问题,则属于重大事件,纪委部门必然介入,不可能由用人单位调查,而且没有证据的非实名举报是没有效用的,也就是说不可能影响你的录用结果,下一步你可以再到用人单位心平气和地沟通一次,目的是录音掌握证据,然后迅速到组织人事部门说明情况,要求上岗,既便没录到音也要去,因为可能组织人事部门早就通知你,是用人单位在两边骗,到一定时间你不到岗,就对上汇报你是自动放弃,如能上岗又掌握证据,迅速向省纪委举报,不要到用人单位纪检组,至于事后穿小鞋的问题,基本不用考虑,一来铁饭碗自己不作真不是领导能拿掉的,二来只要立案这些领导基本也当到头了,三来他们已经把你当傻子了,你不维权他们会继续当你傻,苦活累活等着你,提拔重用你靠边,体制内可不是一味委曲求全就可以的。
补充一句,用人单位所谓的调查,居然你这个当事人事先不知道,不需要你配合,这个调查也太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