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小科普一下吧,职业棋手退役和退出一线是两个概念。
退出一线,指的是棋手不再以参加职业比赛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就完全不参加职业比赛了,职业比赛这时候对他们成为一种“业余生活”,心情好时就可以来打发下。在中国许多大龄棋手都属于这种状态,如常昊现在是棋协副主席,古力则是围甲教练,但二人偶尔仍会出席一些等级分对局,就更不用说各种商业性质的邀请赛了(虽然普遍也得他们这样的大佬才会受邀)。
而退役,指的就是棋手名字从棋院名单上撤下,从此不再参加任何职业比赛,即便是邀请赛。典型例子就是李世乭,2019年宣布退役以后,他就不再出现在韩国棋院的注册名单里,等级分排行也不再有他的名字,也没有再留下任何公开的棋谱,生涯最终对局永远停留在和韩豆的三盘引退棋了。
日本的围棋圈子,和中韩均有较大不同,简而言之就是对“老同志”格外友好,所以像大竹这种状态的大有人在。实际上“六超”除去早逝的加藤正夫(他去世前还是妥妥的一线棋手,在当年日本参加农心杯的名单里),其它五超都仍在下棋——林海峰79岁与大竹英雄同年,武宫正树70岁,小林光一69岁,最年轻的赵治勋65岁。大竹如今成了他们中第一位主动离开的。
我的年龄在知友里也算“老同志”了,但作为围棋迷可能资历还浅点,我对大竹的印象已经要追溯到最后两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了。倒数第2届,当时还是新秀的常昊作为中国副先锋一波5连胜,直接杀到了日本主将大竹面前——结果时年已经53岁的大竹发力,击退了19岁的对手,然后又回敬中国一波4连胜,被中国棋界称为“老英雄”。可惜在倒数第二关输给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副将马晓春,其实如果能过马晓春那一关,面对当时是江河日下的主将聂卫平,大竹是比较有希望创造奇迹的。
第二年也就是最后一届,仍然是常昊作为中国第三将,又一波6连胜,杀到了仍然是日本主将的大竹面前。又老了一岁的大竹竭尽全力迎战已经成长起来的对手,放现在大概就相当于俞斌vs丁浩——大竹凭借深厚功底一度仍握有优势,却因为年龄与精力的原因逐渐被蚕食。在即将被翻盘的关头,大竹令人瞠目的选择了自杀——常昊打下黑159威胁左上白棋时,大竹却脱先走白160抢空,于是被对手161~167一波组合拳杀掉一块,棋局戛然而止,中日围棋擂台赛也随之停办。
比较好笑的是时隔20多年以后,坊间反而出现了流言——
然鹅当事人常昊很早以前就在自传里讲清了事实,大竹甚至都不知道这比赛会停办。
大竹被称为“美学棋士”,也有误解说大竹“宁肯输棋也不走难看的愚形”,其实不是的,大竹追求的“美”实际上是棋谱的工整——他只是拒绝韩国人擅长的所谓“僵尸流”,一旦发现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他宁肯如上面一样直接放弃比赛。实际上之前一届擂台赛,他第3连胜的对手刘小光在大差之下仍各种搅局,大竹就对此颇有微词,他认为这种行为是在“糟蹋棋谱”。
以竞技体育的视角,大竹的这种观念当然是不对的;但换成围棋棋艺的视角(其实许多外行都忽略了,围棋不是什么“艺术”,是一门残酷的竞技),不说人人,我认为终究有一拨人会理解大竹——他是真心热爱这一行,把这一行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会有如此偏执的,“信仰”级的观念,就好比玩电脑DIY的有xx品牌信仰一般。大竹本人在退役发布会上的发言也证明了这点,决定退役的原因是“下不出赏心悦目的棋了”。
如今围棋已经被AI所引领,变成追求子力效率的纯竞技游戏,就连武宫正树都不像以前那样拿黑棋必走三连星了,像大竹这般“性情中人”的棋手应该是后无来者了,恐怕即便有来者也无法出头。大竹的离去对围棋历史而言,是否算“时代落幕”尚有争论;但对围棋这项运动本身而言,确实意味着那个人类各自凭认知探索,各成一派的时代,已经来到了风烛残年。客观而言,现状确实比过去更进步——但在看惯了今天的独孤求败之后,你会不会偶尔怀念过去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呢?
或者换一个场景,假如某一天LOL都已被AI攻克,150多个英雄到头来只有2、30个还在被普遍使用,出装也开始单一化套路化,那你还会不会偶尔怀念下过去和小伙伴们“各自为战”的日子?
来不及感慨,甚至不愿去设想。
最后补一个不太冷的知识,大竹是围棋史上最年长的世界冠军。1992年他拿下第5届富士通杯冠军时年50岁2个月,比2003年拿下第7届三星杯冠军时49岁10个月的曹薰铉更老,几乎肯定不会再有来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