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分为两部分。第一,举一堆反例。第二,分析原因。
先举例。
整备设施在出发方向的例子太多了。很显然,正经的尽头式车站都是如此。
题主所列上海站、大连站,还有像上海南站,严格来说都是前方没有其他车站的通过式车站,而不是尽头式车站。
正经尽头式车站的比如青岛站:车辆段非常远,在图上标大港的位置。
厦门站:厦门站是通过式终点站,但不妨碍它的整备设施在上行方向。(图面右上方向出岛)
巴黎北站和东站例子我在另外一个回答里用过,原图贴过来。两站在图面底部,都是尽头式车站,整备设施、货站,甩一路。
伦敦维多利亚站,同样是尽头式车站。图面顶部是站房,底部是整备设施。
再举就没意思了,世界上尽头式车站多得很。
——————————————
然后说原因。
题主所列的上海站、大连站(包括我又说的上海南站),都是在原线中部新建车站,取代原车站的功能,而非建设初期就是整备设施位于尽头的终点站。
以上海站为例。
在1980年代上海修建新客站(现上海站)之前,上海的主要客站是北站。
下图中用青色线标注的位置,图面右侧的就是北站,而左侧就是新客站址。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图面最右侧贴着边缘处向北的铁路,也就是淞沪铁路。在淞沪铁路拆除之前,上海站不是终点站。
(图片来自ppy
站名篇:上海火车站站)
而在1980年代新客站修好之后,北站停止客运业务,改做客技站,也就是客运整备设施。
而淞沪铁路拆除,原线修建轨道交通明珠线,是90年代末的事了。现在的宝山路站就在北站原址(即上海站客技站)边上。
而北京站并非如此。
题主似乎想用前门火车站做客技站。
显然,北京站并不在京奉铁路原线上。前门站在内城城墙外侧,北京站在城墙内侧。强行将北京站西咽喉与京奉铁路原线相连,需要增加大量拆除工程。
同时,前门东站夹在城墙和护城河之间,原有规模非常小,仅四座站台,难以承担机务段、车辆段的任务。在《北京站志》中有1949年时北京站的站线布置图,其中可以看到,当时就已经在与今天一样的位置设置了整备设施。
下图为1960年代末期的美国间谍卫星图片。图面右侧黄线是北京机务段的宽度,而左侧橙色线是为修建地铁拆除城墙、护城河盖板之后清理出的空地宽度。在1950年代,尚未决定拆除城墙的前提下,城墙和护城河之间的缝隙很明显是塞不下机辆设施的,更不要提预留发展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道路交通开始发展,在1950年代,铁路阻隔城市交通已经成为巨大的问题。原有的铁路大多沿内城城墙外侧布设。进出城的交通通道数量有限,承担了很大的交通量,所有的路都卡这么一下,对交通的影响可想而知。
在这一时期,北京进行了大量的铁路退出工作,拆除了旧城附近的广安门至前门西(京汉铁路)、广安门至西直门(京张铁路)、西直门至五路(京门铁路)、西直门至东便门(环城铁路)的铁路,客运站由前门移至内城东南角,货运则移到西直门、广安门、和平里等地。
北京站建设时,规划了在城西莲花池附近新建第二客站,两座车站以四线铁路地下直径线相连。这一举措意图十分明确,一方面要让铁路东西贯通运行以提高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又要避免铁路阻隔城市交通。
而如果整备设施留在城里,必然要保留平交道口(那个时候一口气全部立交化是不现实的),解决不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