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情况比台湾要简单很多,但也有其特殊性。
简单来说,在香港各元素的汉字和内地是保持一致的,只有繁简的区别。唯一有些争议的就是第14号元素Si的汉字,“硅”和“矽”两者都有使用。教学中用的是“硅”,可参考目前香港的中学化学教材所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日常生活中(正式与非正式均有)用的较多的则是“矽”,比如在香港法例第60G章《进出口<战略物品>规例》中Si的汉字主要还是用“矽”。
特殊性在于英文和中文都是香港的法定语文,平时人们可能更常见到中文,听得更多的也是汉语之一的广东话,但是在文件使用、书信往来等方面英文还是占主导地位。香港各高校基本都采用英文作为教学语言,因此在学术领域不太能见到像在内地和台湾很常见的带元素汉字的周期表。香港的中学有采用英文教学的也有采用中文教学的,但即便是在中文的化学试卷中作为参考的元素周期表通常也只给出元素符号。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英文的使用更常见,但在中文的新闻报道、科普等方面,元素的汉字使用率还是很高的。香港科学馆曾举办过一系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讲座,主讲人在介绍时就有列出各元素的汉字。下图中71号元素Lu所使用的汉字是镥而非镏,14号元素Si用的是硅而非矽。
只说臺吧。部分不一样,具体内容可以参考这个网页。
同的部分因为都继承了1947化学命名原则的大体内容。至于不同的部分,原因很多,比如:
1,1950s大陆的中科院决定将部分同音元素修改[1],对岸当然不会按这份意见修改。
(后面是对岸的写法)著名的Si硅——矽、71号元素Lu镥——镏
2,确定名称很晚的元素,(基本都在1930年之后发现的不稳定的放射性元素)。
43号元素Tc锝——鎝(这个元素多次被“错误发现”以至于曾用名很多很多)
85号元素At砹——砈
87号元素Fr钫——鍅(按照门捷列夫的理论这个元素性质和铯类似,可能成盐,这个想法坑了很多想发现新元素的化学家)
各种人造的超铀元素(U铀是92号),差异主要在93-100号元素。这个自己看吧。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岸开始学术合作,共同确定元素名,所以101号和之后的元素名除了繁简的字形不同外基本是一致的。
参考:杨秀蕴. 海峡两岸在化学元素命名上的区别[J]. 化学教育, 1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