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挡了谁的财路吗?总有这些新号小号来一通秀。
——————————————————————————
没有那么大区别。
不要迷信绘本,不要迷信阅读,不要迷信任何一种对成长有益的方法。
绘本只是一种让父母可以有效陪伴的方法而已。绘本就是一种工具,不具备不可替代性,不具备特优性。
当你不会其他方法,没有其他工具的时候,绘本或许是个好选择。
但绘本从来都不是唯一的选择。
所有的答案都在告诉你“阅读让人终生受益”,“爱阅读和不爱阅读的人区别明显”。
但你如果问他们,阅读到底在哪些方面让人终生受益,很多人就会避而不答。能回答的那些,无外乎专注,词汇,表达……在这些方面,绘本真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吗?
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样可以通过做游戏,舞台剧甚至纯聊天来发展。表达能力自然是在表达中锻炼。
关键问题在于家长有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表达自我的环境呢?孩子的情绪能不能表达?孩子的困惑能不能表达?孩子的不服气不理解不愿意不配合能不能表达?
对于一个人来说,受益终生的是学会表达自我,而不是学会说书。再能讲故事的孩子,不允许他表达自我,都白搭。
孩子的专注力,可以去树林里找蜗牛,采蘑菇,甚至家里搞卫生找头发来发展。哪个孩子玩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专注?我看他们太专注了。
所以问题不在培养专注力,而在培养一定规则之下的专注力,甚至是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培养克服欲望的能力。
有什么规则是只能通过阅读来模拟的?打球,随便大球小球,不专注都会失分,孩子打球不培养专注力吗?练乐器,随便什么乐器最终都会枯燥,都要专注忍耐,孩子练乐器不培养专注力吗?
孩子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绘画,剪贴,积木,玩乐器来发展。图案与颜色,形状与层次,结构与造型,声音与旋律……什么不能培养想象力?关键在于父母让他们想象吗?
“你画得一点也不像!” “你能不能好好弹琴?” 这种话听起来不陌生吧?孩子想象出来的东西可能完全拿不出手。当然是报个课程,看个教程更容易得到正反馈,做出来的成品朋友圈一片赞。
好习惯,讲礼貌,一切都可以通过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来帮助孩子。读再多的书,孩子都无法真正摆脱家庭给他带来的局限性。你是什么样的品性,孩子很难超越你。除非,他真是讨厌死你了。
绘本和阅读可以带来的好处,通通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实现。甚至自主阅读的习惯,都可以通过培养好奇心求知欲和教会查询手段来实现。
当孩子对一个东西好奇,当他们想要求知,当他们能够接触书籍资源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会去阅读。自主的,自助的,发自内心愉悦的。
有很多父母,其实根本没有认真想过阅读和绘本对他们亲子的作用。甚至有些人只是为了实现自己,而不是真的为了培育孩子。作为父母,你很难说自己陪孩子聊了多少天,采了多少蘑菇,画了几张涂鸦,却很容易可以说出自己陪孩子读了多少本书。
一本两本三四本,五本六本七八本。九本十本快快读,读完啥都看不见。
然后父母很心安,甚至很自我感动。
但读绘本这并不是对孩子来说唯一的方法,甚至不是适合每个孩子的方法。
以前社会的知识来源主要就是书本,能方便廉价获得精神抚慰的也只有书籍。你不能上网快速获得信息,也不能扛个半米高的收音机到处走。
所以有了许多许多针对阅读和从小阅读的研究与方法。追究其终极目的,要么为了汲取知识,要么为了陶冶情操。
但社会在变化在进步,书籍已经不是唯一的途径。
不要迷信绘本。特别是一些价格很高的立体书,比如卖的很火的立体西游记和立体故宫,我个人认为不值得。
如果绘本对一个家庭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开支了,别去跟风买绘本。如果孩子排斥绘本,不要勉强,不要焦虑。
少买多借换着读。书非借不能读也。孩子也不例外。
养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言行,而不是选用的工具不符合直播间的预期。
细心浇灌,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