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
等大家当了父母就知道了。
当着外人面你不客气贬低一下,难道要夸奖:“哎呀,我娃聪明,我娃上进,我娃孝顺……”
???
那我就要问了,这个逼,你是要装给谁看?
绝大多数父母只是习惯性跟风,在外人面前胡乱贬低自家孩子,一来假装谦虚,二来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都有这种行为,到底为了什么,根源是什么?其实这是一种保护孩子的做法,如果做得好的话。
孩子的自我,是个比吃喝拉撒都重要的事情,自我膨胀、自我贬低、自我迷失、……所有自我问题,是心理问题的终极根源,是所有行为障碍的祸根。
家长对孩子的自我要悉心保护,要鼓励成长,也要适度限制,过度膨胀的自我很容易伤人,因为现实不能验证的虚假自我,会使孩子反过来怀疑自我,反而造成自卑,屡屡不能验证的自我意识,会极大地打击孩子的自尊,与其如此,不如预先管理,所以,在外人面前适度贬低自家孩子,这是在对孩子做Expectation Management。
但是很多家长把握不好度,也不会抓小放大,一不小心用力贬低过度,却是真的伤了孩子。
最好的状态是帮助孩子养成适应得了评价体系的弹性好的自我,知其雄,守其雌,大获全胜不娇,头破血流不馁,自我有容,弹性十足,这种孩子就掌握了一生幸福的金钥匙。
我也发现了,作为一个父亲,我已经开始在外人面前贬低我家娃兜兜了,虽然兜兜只有2岁。还好我自己觉察到了。
我们带着兜兜去朋友家做客,我说兜兜有脾气,而且有点拧。然后朋友说,这样的小孩有自己的想法啊,我就喜欢这样的。
其实我也觉得有自己的想法挺好,但我不直接说出来,我通过否定他,让别人来否定我,来表扬兜兜。 这也导致我的一些行为,在我家熊那里是不可理解的。比如,熊给我弟发了个红包,说的是「给你个大红包」,我赶紧说「什么大红包啊」,意思是不大,预期是我弟或者我妈说这个红包其实挺大的,但熊不在这个模式中,她就很生气,觉得她给了红包还要被我说。
这真是一种奇特的行为模式,概括起来就是:我贬低我自己或者亲近的人,但预期是他人会否定我的这个贬低,并加以表扬,最终达到自己被他人表扬的目的。 很不幸,我继承了这样的行为模式。
我跟朋友说了这个模式,他们都感同身受。
一个人说,在老家,别人问我买房没,我不能直接说买了,这会让人觉得不舒服,而是说买了个老破小、还款压力很大、还经常漏雨等,然后别人既没有不舒服,还会说已经不容易啦等等。
另外一个朋友说,我爸经常喜欢在亲人聚会,几十人的场景下,贬低我,从小到大都这样。要是没有别人,反而还不说。
还有一个最常见的场景,我家来客人我妈做了一桌子饭菜 。上桌吃饭时 都要来一句,「哎呀没菜啊」,然后大家都会接一句 「这么多菜,还说没菜」。于是皆大欢喜,开饭。
有人觉得是中国人「谦虚」的传统造成的。确实,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很少直接夸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而西方的人则非常自信,经常夸孩子。但其实这种传统变异了,从自谦变成了自贬或者贬低亲近的人。
自贬还好,为什么要贬低自己亲近的人?一个原因是,在中国文化中,亲近的人也属于「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寻找中国人的自我:一项fMRI研究》 中发现中国人的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共享统一脑区:
「研究结果表明,当和他人/语义比较时,自我参照激活了内侧前额叶和扣带回;但是,当和母亲比较时,自我参照并不激活内侧前额叶,这暗示了母亲可能和自我共同分享了这一区域.换句话说,在神经水平上,母亲也是中国人集体主义自我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人的自我包含了自己和亲近的人,于是在这种行为模式下,就会贬低自己,或者贬低自己亲近的人。
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多多自我觉察,发现自己在贬低孩子的时候,及时终止。当然,比较好的策略还是形成另一套行为模式:不管在哪里,多夸夸自己的孩子。
参考文献
张力, 周天罡, 张剑, 刘祖祥, 范津, & 朱滢. (2005). 寻找中国人的自我: 一项 fMRI 研究. 中国科学: C 辑, 35(5), 472-4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