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西游记百回本观音去东土寻取经人之前,有一段如来和众佛/菩萨讨论传教的事儿。
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
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襕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这菩萨皈依拜领。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
紧接下来就是观音菩萨带着徒弟惠岸路过流沙河。
师徒二人正走间,忽然见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菩萨道:“徒弟呀,此处却是难行。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
这里说到取经人浊骨凡胎,西游记整部书里也多次说了“凡人重若丘山”,唐僧则是一直到第九十八回凌云渡无底船的部分,才脱掉凡胎,踏水不沉。
菩萨正然点看,只见那河中,泼剌一声响亮,水波里跳出一个妖魔来,十分丑恶。他生得: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
然后沙僧被收服,并且提到,前九个取经人骷髅都不是凡物。
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我今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那怪道:“我愿皈正果。”又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
接下来就是菩萨一路点化猪八戒、白龙马、孙悟空的叙述,再加上袈裟、锡杖、三个箍,可以说把路铺得相当用心了。
这一段剧情是连贯的,不强行分析,就字面意思,可以得到一个最基本的信息——如来让菩萨寻取经人是在沙僧吃了九个取经人之后。不额外附加设定的话,就是说,那九个取经人并不是如来“内定”的。
沙僧吃了取经人,跟菩萨找取经人,二者其实没有什么重叠。
===================================
至于取经人是什么身份,原文里没说。可能确实是金蝉子前九世,那样的话就是一种历练而已;也可能“九”这个数字只是凑个最大阳数,二者并没有什么关系。
另外,后文有菩萨一路寻找取经人的情节,玄奘是由唐王“提名”,并非观音指定的。所以,在收服沙僧的时候,观音要找的取经人人选还没定。那么,沙僧吃的前九个“取经人”无论是否金蝉子,也就更跟菩萨没什么关系了……
唐王闻言,即命展开袈裟,从头细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长老,实不瞒你,朕今大开善教,广种福田,见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经法。内中有一个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受用。你端的要价几何?”
再另外,前文说得也明白,如来找取经人的动机是“永传东土”。而此时唐王是不知道大乘佛教的,自然不可能派人取经。
太宗道:“你既来此处听讲,只该吃些斋便了,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之前的九个取经人,取经的目的为解惑、为修行、还是为了传教,不知道。有没有足够的悟性、秉持的理念是否和大乘佛教契合,不知道。没有唐王的背书,只凭自己的影响力,能否让大乘佛教永传东土……大概率不靠谱。
或许,这九个取经人就算历经一六一六二五六难到了灵山,也是个吃闭门羹的待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