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不该自信地挺起胸膛”,应该由带英的工人们自己去感受和决定。议会里的老爷们也不能摁着头让工人去对维多利亚女王感恩戴德。
2、因为技术进步和帝国的全球扩张,带英的工人过得比工业革命之前更好,同时也有更广茂的殖民地来提供廉价的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表达任何的不满。物质的空前繁荣并不自然构成满足的充分理由。
3、带英内部的社会矛盾和工人地位的低下是产生宪章运动的社会背景。宪章运动的进步性不能因为帝国的繁荣而受到否定。
4、第一国际的建立和欧洲工人联盟的广泛串联是带英工人争取自我解放的必要手段,而不应该被认为是同法德等境外势力联合,扰乱帝国秩序的破坏行为。
容我答非所问一下,我描述一下现在这个问题下正在发生的事:
从体制上看,一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公民试图证明19世纪大英帝国的底层臣民对统治他的王室的热爱。
从民族上看,一群汉人试图证明两百年前万里之外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对于其日耳曼首领的忠诚。
从阶级上看,一群中产/小资产阶级试图证明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爱戴。
你说我除了顺服还能干什么呢?
能告诉我英帝国那些贵族老爷、资本家在自己的地产上、工厂里攫取了足够他们躺平一辈子的财富跟一贫如洗的工人有什么关系吗?
他们是把这钱拿来做慈善了还是干什么别的了?
他们把自己的钱用于自己的享乐、投资或者存进银行利滚利,让自己的后代不用付出汗水就能躺在利息上过一辈子。这种荣华富贵和你一个每天即便努力工作但也只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工人有什么关系?
就因为你们都是英国人,所以一旦有人提起这些帝国精英,你就会自信心爆棚?
恕我直言,这种自信心也太廉价了一些
不妨换个问法
我想问一下,一个考研失利、奖学金、荣誉都没有的大学生听到自己所在班级在大学保研率第一、班级里很多同学拿奖学金、荣誉拿到手软,该不该为班级和那些同学感到自豪?
我不知道你们听到一个这样的同学说他为班级和那些同学感到自豪会作何感想,反正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是蚌埠住了。
为什么我会蚌埠住,因为在我看来,一个人的自信是要有条件的,你可以因为自己的成就而自信,你可以为自己掌握的一门技能而自信。自信是什么,自信是自己对自己努力后取得成绩的奖励,它是属于你的优雅和从容,因为别人得知了你的成就会给予你相应的尊重。所以你拿到奖学金你可以自信,你考上研究生你可以自信,你职业考试拿到执业资格你可以自信,甚至你减肥成功了你可以因为自己的毅力而感到自信,你用自己的努力赢得别人的尊重,你当然可以感到自信。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你的朋友考上研究生、你的同学拿到奖学金,你会不会感到自信?别人的努力和成就跟你有什么关系吗,你在这起哄?
那个问题即是同理。
取决于你决定挺起胸膛面对谁,家里吃不饱饭的孩子,面黄肌瘦的妻子,对岸和你一样穷苦的法国兄弟,刚刚从你面前坐着马车趾高气扬的老爷,还是殖民地那些你们都没有当做“人”来看的人?
如果你真的相信阶级斗争
那么,承认自己比别国底层过得好,不该影响你把资本家和官僚吊路的决心
当然了,如果你没胆子去搞斗争,那你承不承认现实也没那么重要了
1.继教泰国人民忠君爱国后,你乎开始教育英国工人拥护帝国。毕竟你英国工人是吃白食的崽种,所食所得都是帝国从殖民地刨来的,所以英国工人要感恩。
2.你乎深刻学习维为老师的“比较优势学说”:这英国工人就是吃得比当时上海工人的好。所以你们不能不爱帝国,因为帝国是如此地爱你。再一次有力论证了英国工人从19世纪开始就是工人贵族。
3.井峰说的好:巴黎公社原则的要害是可以撤换干部。但你乎一些人的态度是:可以批判“大爹”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但是你绝对不可以不认这个“大爹”。
看到不少回答都在说题主在搞“恶毒的政治隐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你们会觉得这是在影射呢?
搞影射史学的前提是懂历史,不然搬起什么石头都会砸自己的脚。
咱要求也不太高,你给19世纪英国人指一个跪的方向。只要在地上,哪儿都行。
什么地方国虽小,不搞穷兵黩武,占绝大多数的人能有19世纪英国人的姑且有个人样,而不是更苦更累,或者压根“不算人”,只不过是商品,牲畜或者野人?
姑且在人籍高地的欧洲,19世纪的法国是混乱,荒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温床,生活质量高到爆了巴黎公社。德意志统一前的“德国人”形象是又穷又懦弱的塞外蛮夷,被英法两国普通人嘲笑,比现在昂撒人辱法还狠,你跟他们讲这帮家伙大半个世纪后会打烂欧洲,就像现在有人跟你说土耳其能封疆阿拉斯加一样可笑。
你要是非要用21世纪生产力下的道德观看19世纪民众的生活水平,那现在最右的文明开化国家都算左的成何体统。你十四岁挨了揍,擦着鼻涕跟你父母喊,你们成未成年的时候一定打不过我,不嫌没劲吗?
该。他们无论任何时候都应该尽量挺起胸膛,同时给予自己合理范围内的积极心理暗示。
不然很早就会腰肌严重劳损,而丧失劳动能力了。
而英国是在二战后,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
据说有人想去澳大利亚开拓事业?
那也行,就让我们看一下作为一个曼彻斯特纺织工人有多大几率去上澳大利亚吧:
总的来说那个时期每年到澳大利亚的移民不过万把人甚至几千人,更不必说这些移民未必都是英国人: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以犯人的身份来到澳大利亚,而且早期英国往澳大利亚的移民中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是流放犯人:
如果是以犯人的身份来到澳大利亚,境遇大概比在本土悲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