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龙乃水族之王,为什么「西游记」天庭宴会上有「龙肝」的菜?现实中有这道菜吗? 第1页

     

user avatar   bu-xiang-shang-diao-wang-cheng-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龙头。

这是龙角。

这是龙须。

这是龙舌。

这是龙爪。

这是龙胆。

这是龙眼。

这是龙牙。

所以我猜测龙肝应该也是一种植物,毕竟是为了招待如来佛祖,玉皇大帝摆了一桌全素宴是很合理的。


user avatar   yang-yang-59-83-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引首

我翻开神话一查,这神话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修仙得道”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龙”!
——《狂龙日记》 by 周树龙

正文

先抛结论:《西游记》中龙的地位确实比较尴尬。但作为食材的龙是动物,类似于我们生活中的猪牛羊;龙王是龙神,已经位列仙班,敖家那些子子孙孙乃至不起眼的井龙王,都不属于食材的范畴。

已经有答主科普了“龙肝凤髓”在汉语词汇中并不是确指,而是指罕见的珍馐美味。

那么现在,我们就假定《西游记》中的“龙肝凤髓”确指龙的肝和凤凰的骨髓,基于原著,盘点情节,分析如下:

《西游记》中的龙首先是一种生物。《西游记》的世界观其实是儒、释、道杂糅的,其中的“生物分类学”,当然不排除糅合佛教说法的可能,但儒家的部分依然占了不小的比重。

《西游记》中数次提到“五虫”的概念。第五十八回借佛祖之口,说出“五虫”乃是“臝、鳞、毛、羽、昆”。

其实这种说法乃是化用自儒家经典。《大戴礼记·易本命》有载:

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皇为之长;
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
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
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
有蠃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

原著中也提到龙“统领水族鳞、介之属”。

这里的“龙”自然是动物的概念。人间的帝王享用的高档动物食材有熊掌、驼蹄之类;天庭的神仙以最高阶的生物龙、凤为食材自然在情理之中。

所以,《西游记》中的龙作为生物来说肯定是最高级别的。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龙王。

龙王是龙么?

龙王的原型动物肯定是龙,但龙王是位列仙班的龙,与作为生物的普通龙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天庭吃的龙肝只能来自普通的龙,而不是龙王这样的龙神。

这就好比孔雀大明王的原型孔雀,乃是凤凰的后裔,天庭吃凤髓能吃他父母么?

昴日星官和毗蓝婆菩萨都是鸡修成的神,凡人吃鸡更是家常便饭,他们又该怎么想?

不得不承认的是,龙王在《西游记》的神仙谱系中地位确实很低,与孔雀大明王、乃至二十八星宿都不能相提并论。

然而地位再低那也是神仙,你能想象高级神仙吃低级神仙的盛况吗?更别说二十八星宿中的亢金龙、角木蛟也是蛟龙一类。

高亮回答还引用了小白龙的话:

三人都到马边,那马跳将起来,口吐人言,厉声高叫道:“师兄,你岂不知?我本是西海飞龙,因为犯了天条,观音菩萨救了我,将我锯了角退了鳞,变作马,驮师父往西天取经将功折罪。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僮采去长寿。我怎肯在此尘俗之处轻抛却也?

这段话的确证明了,龙作为生物准入门槛并不高;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小白龙作为遭到贬谪的龙神,仍具有不可小觑的神力。

《西游记》中的龙,除普通龙与龙神之外,尚有妖龙。

比如孙悟空早年结义的七大圣之一蛟魔王、黑水河的鼍龙(鼍洁)以及万圣龙王一家。

蛟魔王在原著中只是一笔带过,应该是个神通广大的蛟精,与龙族也有亲缘。

鼍洁身为泾河龙王的儿子,本来应该与西海太子摩昂、小白龙敖烈级别相埒,却自甘堕落为妖。

万圣家虽然也称龙王,但显然妖性未除。万圣家招赘的女婿九头驸马(按:据原著描写,此君属于羽虫——也就是鸟类——只是给龙精做了女婿而已,这里只是顺便一提)就是妖怪,与其来往的也是牛魔王这种妖界大拿。万圣公主偷了王母的九叶灵芝(可见万圣公主这只龙精,神通也不算低,远超普通龙),九头驸马又下血雨盗了祭赛国的佛宝舍利,做得都是这种江洋大盗的勾当——所以这帮家伙才被孙悟空称为“泼魔”。

《西游记》中,类似的动物→妖怪→神仙的例子还有很多,二十八星宿中就能找出不少,鄙人就不一一展开了。

综上所述,《西游记》中的神仙享用龙肝凤髓,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鄙人其他关于西游的回答和文章:




user avatar   yun-zhong-68-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水族之王怎么了,即使是江河湖海的龙王,也不过是天庭九曜之一水德星君的部下,威风根本抖不起来。

水德星君闻言,即将查点四海五湖、八河四渎、三江九派并各处龙王俱遣退,整冠束带,接出宫门,迎进宫内道:“昨日可韩司查勘小宫,恐有本部之神,思凡作怪,正在此点查江海河渎之神,尚未完也。”

水族之王是吧?不就是一盘柱子上的装饰品:

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

更不要说小白龙的尿让水中游鱼吃了都能化龙,龙什么的很了不起吗?

三人都到马边,那马跳将起来,口吐人言,厉声高叫道:“师兄,你岂不知?我本是西海飞龙,因为犯了天条,观音菩萨救了我,将我锯了角,退了鳞,变作马,驮师父往西天取经,将功折罪。【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僮采去长寿。我怎肯在此尘俗之处轻抛却也?”

相比之下,草木沾了龙尿可以化作让人长寿的灵芝,也就是说化龙其实跟长寿是一个水平的。注意是长寿不是长生,长寿百八十岁,长生至少也有几千年,所谓“交梨火枣寿千秋”,蛐蛐龙肝凤髓连天庭的一颗枣子都不如,而火枣这玩意儿寿星随口就能说出下次送猪八戒几斤这样的话,有什么了不起。

对了,灵山后崖还有一化龙池:

马亦谢恩讫,仍命揭谛引了马下灵山后崖化龙池边,将马推入池中。须臾间,那马打个展身,即退了毛皮,换了头角,浑身上长起金鳞,腮颔下生出银须,一身瑞气,四爪祥云,飞出化龙池,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诸佛赞扬如来的大法。

另外,龙在佛教六道是属于畜生道的,古籍也有圣人以龙凤为畜的说法,跟人比差远了。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真的没想过。。。

西游记是一部超级缝合怪,他是建立在已经有的神话传说之上的“再创作”作品,其中至少包括了:全国各地关于唐僧取经的传说,南北猴王的传说,道教神话、佛教神话,各地的乡野俚曲、精怪方志,一部分地理知识。

其素材来源可是相当的庞杂,千头万绪。

在如此复杂的素材之上再创作,难免留下了大量的茬口没有磨平,这里面就包括了猴子那个时而毁天灭地,时而跟牲口精大战三百回合的严重崩坏的战斗力,也包括了那个“晃一晃,碗口粗细”的“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老龙王口中:“莫说拿!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皮儿破,擦擦筋儿伤!”的神物,前几回:“打的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后面半天也打不死一个牲口精。更包括了“幽冥界”,突然就变成了“幽冥地府鬼门关”。

这一系列东西都是后来什么“西游职场学”、“暗黑西游”、“西游记里的故事”、“你不了解的西游记”的根据。

其实这个问题就很简单,就是素材来源太复杂,没处理好茬口,前后对不上了。

所以这个龙肝凤髓,没准儿就是说书先生来的素材,受众群体就是老百姓,“龙肝凤髓”就是形容天物,凡人不得见的美味的最常见的方式,就被顺道引用进来了。

所以别觉得西游记多玄乎,什么“崇道灭佛”,什么“暗喻时事”,这都不靠谱,“皇帝轮流作,明年到我家”都说这么直白了,还有什么好隐喻不能明说的?


user avatar   xian-zhe-9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案很简单,就是可能会让不少人很不舒服


单纯就是因为中国神话中普遍具备人格化、神格化属性的龙是在佛教传入、受印度的娜迦毒龙影响后才出现的


在受到佛教影响之前,中国本土文化存在两种龙,方便起见,可以称之为龙神与神龙,区别在于,它们的重点一个在神,一个在龙


龙神者,以龙为外形,而内核是神,龙仅仅是这类神身上的一个属性、一个点缀之物


比如说,《史记·周本纪》中的褒神二龙:


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於夏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於是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


更多的情况下,龙只是龙神身上的一部分零件,在《山海经》中有着许多的记录,比如招摇山到箕尾山、篇遇山到荣余山的山神有着龙首的特征,对它们来讲,龙首的属性并不比鸟身更重要:


凡䧿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璧,稻米、白菅为席。


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五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豚,糈用稌。


从柜山到漆吴山的山神则是反过来,它们是龙身鸟首:


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瘗,糈用稌。


龙身人面:


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


凡首阳山之首,自首山至于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其祠之:毛用一雄鸡瘗,糈用五种之糈。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龙首人身:


凡东山经之首,自樕鼄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其神状皆人身龙首。祠:毛用一犬祈,䎶用鱼。


又东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


龙首马身:


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贾超之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瘗,糈用稌。


神龙者,神兽的一个大类——而神兽,也就是神奇的野兽、神异的牲畜、隶属于神明的幻想生物


它们不具备自己的人格、拟人化的思想能力,仅仅是作为一种祥瑞的象征,神明抑或圣王的附属之物,作为代表的,也就是四灵——麟、凤、龟、龙


《礼记·礼运》有载,治世的圣人会以四灵作为家畜,以此让它们对应的事物井然有条,龙的存在,就是象征在圣人的治下渔业不会出现问题:


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以天地为本,故物可举也;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也;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也;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四灵以为畜,故饮食有由也。
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凤以为畜,故鸟不獝;麟以为畜,故兽不狘;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


(顺德一提,凤凰作为与龙齐名、在中国文明占有极高地位的文化符号,它能够被独立出来、作为故事核心的场合……出乎意料的少到了我都想不出来的地步,就不提龙与龟了,人家麒麟好歹还在“墨孔生,为赤制”、“赤受命,苍失权”的纬谶神话中被不断重复着被各路人马虐待的死亡过程,《后西游记》里还拟人化出了文明天王这个角色,就只有凤凰……我琢磨着被郭沫若缝合进了菲尼克斯也算是拓展一下二创空间了)


应龙就属于这个范畴,脱胎自「扮作龙型以祈雨的仪式」、通过被编入黄帝战蚩尤的故事体系进而被个体化的它别说被拟人化了,视为一个神明的场合都几乎没有,别提那什么顺天佑畿辅时应龙神,人家正确的写法与断句是顺天·佑畿·时应·龙神……黄龙与太一妃的说法也是陈年老谣


佛教传入之后,中国龙就此才获得了龙王、龙女、龙宫等设定,也就此才普遍的人格化、神格化——尽管说起佛教毒龙,大多数人都觉得因为它们被大鹏鸟吃所以逼格很低、拉低了中国龙的下限,实际上是中国龙高攀了人家……在佛教龙王的本土化影响下,包括四海在内的水体都被配备上了对应的龙王,而到了元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沧海》,我们所熟知的四海龙王才初具雏形,这也是最早提及「龙族姓敖」的作品,龙王的姓氏在剧中又写作鳌,可知敖这个姓其实就来自鳌鱼


而龙肝,就纯粹是诞生于中国本土的文化土壤之上的产物


对它的词源进行追溯,要从【箕子悲象箸】的典故讲起


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先秦文献《韩非子·喻老》,商纣王使用奢华的象牙筷子,箕子见此非常害怕,如果用上这么好的筷子,那必然要配上同样规格的犀牛角与玉石的杯具,用上这么好的餐具,那必然要追求牦牛和大象的肉排、豹子的胎盘这些珍奇异味,吃上这么好的东西,那穿戴、住所全都要安排上最好的: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硎,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旌象豹胎必不衣裋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用一句「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就把这些都概括了:


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为桮,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到了东汉,朴素唯物主义者——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龙虚篇》论证了,龙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它不具有神力,并不是神物,只是一种罕见的珍禽异兽


王充列举了种种例子,其中一个,就是引用了象箸的典故,与前两个文本不同的是,纣王在使用象牙筷子后想要吃的美食,除了豹胎之外,还有一道龙肝:


传曰:“纣作象箸而箕子泣。”泣之者,痛其极也。夫有象箸,必有玉杯。玉杯所盈,象箸所挟,则必龙肝豹胎。夫龙肝可食,其龙难得。难得则愁下,愁下则祸生,故从而痛之。如龙神,其身不可得杀,其肝何可得食?禽兽肝胎非一,称龙肝豹胎者,人得食而知其味美也


王充的逻辑是这样的,虽然龙肝很好吃,但是龙很难找得到并获取它;假如龙是神物,那人类就杀不了它,怎么还能明白龙肝的味道呢?既然说龙肝是和豹胎一样的珍贵美食,那必然是有人品尝过它的美味啊!


……挺槽多无口的逻辑


总之,作为美食的代名词,「龙肝」这个典故就此流传于世


当然,《西游记》的作者也考虑不到这么多,他也不需要去考虑这么多——都说是细思恐极了,人家写的时候也用不着细思


user avatar   wen-dao-wang-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跑到龙王这里求安慰。

闲聊之中孙悟空问道:“老邻居,我在天庭的御宴上吃过龙肝,你不是也参加吗?你吃不吃龙肝?”

龙王笑道:“当然吃了,这龙肝就是我提供的原料,为什么不吃?”

孙悟空惊道:“你也是龙呀!怎么吃自己?”

龙王道:“大圣有所不知,这龙是龙,龙王是龙王,看着是一个种族,其实差得远了。”

孙悟空道:“差在哪里?我看你们都是一个样子呀!”

龙王说:“大圣虽然本领高强,却还未真正进入高等状态,眼光还是凡人眼光,等大圣真的位列仙班融入神佛,就知道了。”

孙悟空道:“你现在就告诉我,不然我让你不得好过!”

龙王只好说:“好好好!大圣,凡人眼中看到的只有种族,人是人,龙是龙,猪是猪。但在天上人看来,只有阶级。你去问问你二师弟,他吃不吃猪肉。咱们才是一拨人,下面的都能吃。”


user avatar   feng-kuang-shen-shi-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里面融入了很多吃货津津乐道的故事。

1、八珍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

明朝的时候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有意思的是同时期四大名著里。评书《三国演义》中也有龙肝,就是左慈画了一条龙,然后从里面取出龙肝给曹操的传说。

另外西游记里面的哪吒还抽了龙王四太子的筋,并且把人家的皮给扒了!

跟南村辍耕录中的八珍不同,上面的八珍都能找到实物对应,比如醍醐就是奶制品……

而明代的龙肝跟凤髓指的是什么就没有明确的记载。

有人用白崇禧招待人的最后一道大菜“龙虎斗”——蛇跟猫来推测,龙肝用的是蛇胆。


2、西游记中的美食

西游记第一美食当然是唐僧肉。

而吃到过唐僧肉的据说有三个人吃过。比如唐僧小时候就被她母亲做了标记,有的说是咬掉了一个脚趾,然后脚趾被人吃了……

另外一个传说是唐僧洗脚,然后一个小鱼咬了唐僧的脚皮,小鱼就变成了黄鳝……

这种传说还不少……

3、权力架构

西游记中的神话体系的权力结构,其实是人赋予的。所谓的各种神,包括玉皇大帝在内都是要修行才能变成神的,并拥有权力。

而且那怕是成为神,也不能流里流气,比如调戏妇女等干坏事的。比如天蓬元帅就调戏妇女,然后马上变成了一头猪,要重新修炼。

作为一种物种——龙,它其实就跟猪、狐狸等等一样、甚至跟人(比如唐僧)一样,好好干可以拥有权力,不好好干,或者某个地方犯错,就被吃货吃了!



user avatar   diaoyuda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游记是佛道混合的小说

佛教中的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娜迦为食。”迦楼罗每天要吃一条娜迦王及五百条龙。等他临终时,无法进食,上下翻飞七次后,飞往金刚轮山,全身自焚,只剩一个纯青琉璃心。

传到国内,迦楼罗就变成了金翅大鹏

其中娜迦是水神,蛇神,也被叫龙

孙悟空去龙宫搞事,都被上报玉帝

金翅大鹏一天干掉一个龙王加五百小龙,早就被天庭干掉了。

所以,这个龙,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龙。

至于是什么

还挺简单的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

巧合的是,明代有八珍: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

龙肝可能是穿山甲、娃娃鱼的肝,或是蛇的肝,也有的人认为是白马肝

但是这是神话小说么,结合神话那就是蛇肝


user avatar   zhangliang31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却说那蟠桃宴上,

端的是美酒佳肴,

只见,醋熘白菜烩豆腐

红烧辣子拌萝卜

大块洋芋不放油

斗大馍馍管够吃

又有烧饼油条,豆浆咸菜

真是饕餮盛宴,神仙美食,

有神仙就问,玉帝为何如此待客?

你想那,不吃这些,

难道是吃龙肝凤髓不成?


user avatar   gao-da-quan-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可能和恐龙差不多。

比如龙王是霸王龙那样的,你天庭吃两个梁龙的肝和我有啥关系?




     

相关话题

  还记得你的诗与远方吗?你所向往的远方在哪里? 
  如何看待“猪八戒的天蓬元帅属于北极四圣之首”这个说法? 
  如何看待「鼓油王」说艇仔粥不就是白粥,凉拌鱼皮撒胡椒粉,当众把食物吐回盘子里? 
  你见到的东北人真的能代表东北的民风么? 
  黄油啤酒怎么做? 
  如何养一口铁锅? 
  学习文学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 
  怎么做出好吃的青椒炒肉呢? 
  为什么日式烤肉不便宜,你知道如何完美地吃日式烤肉吗? 
  历史上有哪些华丽丽的炫富事件?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不收女生的研究生导师?
下一个讨论
年底绩效考评,部门有个「C」的指标,我该让谁来背?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