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个当新闻只能说记者没上过学……这不就两个人正常的交谈吗?就算你英语不流利,问的问题比较民科,Penrose肯定也还是有耐心,愿意说几句话的。这是应该的啊……怎么就成厉害不厉害的事情了,关注点就不对。
还有,平均水平没有达到能流畅地和英语母语者交流,难道不是说中国的英语教育有严重的问题吗?不去反思教育体制,在这称赞英语水平,也非常离谱。
前段时间,英语科目的占考比重越来越低。
如果真的按照什么新闻啊、要求啊,放弃英文学习。
结果就是,重要场合,那些英语好的,依然叫学霸。那些机会,依然会给英语好的。
这才是更重要的道理啊。
其他嘛,没什么好说的。天文学受重视总是好事。2008年威尔逊来我们实验室参观,当时我接待的,给他介绍了相关工作、设备等等。一起扯扯淡。不过我不是做射电的,所以更集中度的交流就少了。而且平时我射的也不多。再早就是格拉肖了,那是上世纪的事了。杨先生、李先生就不说了。
不过从我的经历也充分说明,哪怕英语再好,跟诺奖获得者交流再多,依然是 d i a o 丝哦。
从这个角度来说,减少英文学习的权重,这个决策还是英明的!
我毕竟是d i a o 丝哦,考虑问题还是简单了。
靠和外国人飙英文出名的,一般结局都不太好。
比如姜峰、沈冰、芮成钢、马云。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可能英文阴(英)气重吧
毫无意义,一场秀罢了。
这位小学霸说对彭罗斯的研究领域有兴趣,
我听了这话很震惊,因为他首先要先了解彭罗斯先生的研究才能说的上喜欢。那么彭罗斯先生研究什么呢?
看一下彭罗斯先生的人生轨迹:
1964年 在美国奥斯丁的德克萨斯大学工作时,罗杰·彭罗斯开始提出一种观点,他在牛津大学工作时,继续发展了这一观点——即应用纽量理论(Twistor theory)来研究量子引力。他认为四维时空可以完美应用复几何理论, 因此有其几何独特性. 因此, 他认为弦论(String theory)引入额外维来研究物理是对这一独特性的忽视。
1965年,他以著名论文《引力坍塌和时空奇点》为代表的一系列论文,和著名数学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一起创立了现代宇宙论的数学结构理论。
1966年 任伦敦大学Birkbeck学院应用数学教授。
1972年 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1973年 任牛津大学Rouse Ball数学教授。
1975年 与史蒂芬·霍金一起被授予伦敦皇家天文学会艾丁顿奖。
1985年 被授予伦敦皇家学会皇家奖。
1996年 继续在牛津大学研究纽量理论。
1998年 出版《皇帝新脑》一书 ;
2003年 彭罗斯到普林斯顿大学演讲,题目是:《宇宙的新物理学: 时尚(Fashion)、信仰(Faith)、幻想(Fantasy)》。其中时尚指弦论, 信仰指宇宙由量子力学构筑, 幻想指共形轮回宇宙模型(The conformal cyclic cosmology).
在很多专家看来,彭罗斯更应该是一位数学家和数学物理学家。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彭罗斯对物理的最大的贡献都和数学相关。
我就好奇,一个高三的学生,能够读懂彭罗斯先生的研究成果,是彭罗斯粉丝,这个概率相当小。毕竟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有几十位,他偏偏喜欢的是彭罗斯,还是来深圳的彭罗斯,这个概率实在太小了。而且他自己也说自己数学、化学,生物都在学
又说自己研究方向未定
所以我不相信一个涉猎广泛,连研究方向都没有定的高三学生会喜欢一个极其冷门的数学物理学家,会对彭罗斯的研究领域有什么研究。也不相信他的数学,物理基础足够驾驭这些问题。所以开头说他对彭罗斯有兴趣,很明显是撒谎。开头问的这些问题也是刻意准备的。问这些专业问题对他意义不大,我相信他也听不懂,那么对话罗杰斯的动机是什么呢?他自己——装逼,满足虚荣心;学校——打出品牌,显示深圳中学的教育实力;腾讯——一个噱头,吸引关注度。三方共赢,nice!(看了这个回答下的一些答案,我甚至怀疑这个问题都是腾讯拜托MCN机构搞的一个热搜话题,请了一堆写手,一堆点赞水军)
其实要完成这次访谈也没什么难度,只要你英语好,口语好,然后提前准备几个简单点的概念性问题,抛出去就好了,反正又不用真的深入交流。
这次作秀其实对真正的教育没什么好处,揠苗助长,隐含大跃进的味道。
真正未来的物理学家根本没时间,也不屑于参加这种对话,因为毫无意义,浪费时间,他们宁愿多花点时间去做题,去证明。真正的学者是讨厌虚假的。他们会远离闪光灯,不愿意出名,不愿意被人关注,甚至不稀罕钱,就是想好好研究学术。
《论语》里面有一个这样的故事“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於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阙党的一个少年出门去传达孔子的指令。有人问孔子:“这个孩子是一个扎扎实实谋求上进的可塑之材吗?”孔子说:“我见过他坐座位时所坐的位置,还见过他与老师走路时并行(平起平坐的味道)。这说明,他不是一个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向上迈进的人,而是一个急于求成想一步登天的人。)
这背后深刻的道理,视频里的那个小学霸估计不懂。
有人说我这么扒人底裤对一名17岁的孩子太过严苛,也许吧,因为从这个少年身上,从深中的培养模式上,我想到了一个人—苪成钢。一个从小优秀,一路开挂,活在掌声中,一个和国家政要,和NBA球星都是“朋友”的人。
官媒给他的评价是“心太大,急于成名、发财、升官”
最后,强烈质疑深中和腾讯那批肉食者,不要把商业行为伸向孩子,带歪了孩子。一个学校的伟大不是吹出来的,不是炒作出来的,不是搞和xx对话出来的,是教育出来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一点浮躁,才是国之大幸!
这个标题,这几个关键词,00后学霸,对话,诺奖得主。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还非要加上一个全英文。视频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我觉得确实同学也很优秀。我们这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确实给了现在年轻人获取信息的很多便利,接触到了很多以前很难接触到的一些资源。
但我还是有一种担忧的倾向,当我们以那种追星似的方式去追一个科学家的时候,其实我们就已经背离知识和真理很远了。当我们开始崇拜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自觉的跟这个人已经划清了界限,就已经不能客观平静的去看待这个人,我们更愿意用一些标签或者类似于精神图腾的东西去概括这个人。
当我刚读研究生的时候,学校来了两位诺奖得主,我也幸运的拿到了入场券,进去了以后场面非常火爆。我原本以为是一场学术交流会,可惜让我失望的是,问的问题也都是如何拿诺奖如何成功之类的问题,整个场面倒像是一个明星的粉丝见面会。很多人争先抢后的想要拿到一张与诺奖得主的合影,然后发一条朋友圈。(我也反思自己)
如果这样做能够激励一个人努力奋斗,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去了解去关注知识本身和物理学本身,这样的倒也是一个好事。但我看到的绝大多数的人,只是想蹭一个热闹或者得到一种稀缺资源,得到别人的赞许和羡慕。
还是希望以平常心看待,以一种了解知识,学习道理的初心,去跟这样的人交流。我在中学的时候读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也跟一些自己曾经所谓崇拜的人交谈,随着年龄增长,我也越来越觉得,伟大的人也都出自于平凡的生活,再厉害如彭罗斯这样的人,我觉得他回到自己的办公桌面前,还是得一天两天三天的推导公式,顺便纠结一下午餐晚餐吃什么。
能够认识到生活是平凡的,几十年如一日的耕耘,才会有那么一点或者几点的灵光乍现。这一点足以让人感动。
对话诺奖得主很了不起,但全英文对话没啥了不起……
了不起的是对话,不是何种语言,就不要继续鼓吹英语了。
如果诺奖得主全汉语对话中国中学生,那才是国家崛起的体现……
小初高十二年英语学习,但全中国只有极少数学霸才能流利英语对话,这是中国教育的耻辱……
十二年学习,大多是学生不能流利英语对话,是中国孩子太蠢?还是教育部太蠢?
嫉妒呗。
腾讯WE大会关于彭罗斯的科普稿我写的,写完我问,彭罗斯演讲结束后交流环节能不能让我去问几个问题,主办方斟酌了一下告诉我,更希望把机会留给中学生…
90后半截入土,被00后拍死在沙滩上了…
更惨的是一分钟吐完的槽获得千赞,看文献一个星期才敢写的文章才百赞……求顺便进长文章点个赞再走!
其实今年腾讯WE大会的另一位诺奖得主的文章也是我写的:
不点赞不许走!
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
何同学的家世如何?
然后探讨下教育资源的的均衡性,接着继续探讨下阶级是否已经固化
再结合双减聊一聊差距的继续扩大化
最后上升到……
(狗头保命,但理是这么个理啊!)
你到芝加哥南区/底特律市区/费城找个流浪汉也能全英文对话彭罗斯。
这有啥好自豪的?
如何看待东北铁岭老汉Chinglish歌曲爆火全网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020979702751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