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乎其微,说是毫无关系也差不多。
在二战爆发前,希特勒就已经公开鼓吹要向“东方的俄国”夺取“生存空间”,也即进攻苏联。
而苏联也一直视纳粹德国为一个巨大的威胁,并号召各国党发起反法西斯运动(主要形式是由各国党组建反法西斯人民阵线),同时与英法及苏联周边国家商议构建“小协约国”和集体安全体系。在集安体系的构建失败之后(直到1939年8月苏联仍寄希望于与英法签署军事协定),苏联才与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以换取准备时间。
关于苏德的《互不侵犯条约》,传闻称该条约附带有一个所谓的“秘密协议书”,内容是“苏德瓜分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划归苏联”云云。这份“秘密协议书”经常被反苏反共的各路人马用作攻击苏联的靶子。具体到波兰问题,就是所谓“苏联侵占波兰东部领土”,并借此攻击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甚至将其与纳粹德国相提并论。
然而实际上呢?
九月十七日
莫洛托夫宣布“没人知道波兰政府的下落”,红军向波兰进军。
美国大使比尔德报告:“人民接纳了俄国人,认为他们是‘在执行维和任务’。”
九月二十七日
美联社电讯 :“对俄国的尊敬已经大大增加了;毫无疑问,农民们宁愿要俄国人而不要德国人呆在他们的边界上”。
九月二十八日
苏德划分了分界线,红军死737人,伤1862人。
同日《纽约时报》电讯:
伦敦方面认为“苏联人的行动已经制止了希特勒对于罗马尼亚所抱的任何野心”。
十月一日
丘吉尔在广播中说:
“苏联军队应该进驻这一地区,这对俄罗斯抗击德国的威胁是十分必要的。不管怎样,俄国人已经夺得了这一带的(防御)阵地,并形成了纳粹德国不敢贸然侵犯的东方战线。”
“苏联人已经在波兰东部挡住了纳粹分子;但愿他们是作为我们的盟友这样做的。”
萧伯纳在《伦敦时报》上对斯大林“欢呼三声”,因为他使希特勒遭受了“第一次挫败”。
十月二十六日
张伯伦首相在下院说:“红军进占了波兰的一部分来防备德国,这是必要的。”
“俄罗斯军队开进了这片本不属于波兰、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波兰军队以武力强行吞并的领土……对英法舆论来说,两次事件的区别(德国人悍然侵略波兰和苏联军队入驻西白俄罗斯与乌克兰)越来越明显。将两者相提并论是及其不理智的行为。”——劳合·乔治致函波兰驻伦敦大使
1939年9月19日,凌晨2时左右,苏联第24轻型坦克旅的先头侦察部队进入利沃夫。先头的6辆坦克在进入城中心的过程中,在教堂附近与波兰人炮兵交火,尽管波兰人先行击中了第一辆坦克,但苏联人很快就击毁了波兰的火炮和弹药。仅仅两个半小时之后,波兰就同苏军宣布停火。旅长命令一部分部队先行继续开进,前往利沃夫东部彻底封锁该市,旅长和主力在城中心准备和波兰人就投降事宜进行谈判。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一部分部队突然遭到反坦克炮射击,一辆装甲车当即起火;苏联部队迅速展开反击,当场击毁两门反坦克炮,击毙一名军官和四名士兵。
您可能也猜到了,打的就是德国人。
然而这还不算完,7:40,苏方旅长与波方驻军参谋长举行会谈,波兰参谋长提出,他无权宣布投降,因此必须要向上级请示;苏联旅长同意了他的要求,并给了他两小时的时间。然而到了8:30,半路杀出来了一支德军,不仅朝波兰人开火,也朝苏联人开火——结果你大概也猜到了,苏联人和波兰人居然莫名其妙地就达成了一致,形成了共同反击德军的苏波联军(误)。
这场莫名其妙的反击战以苏联损失2辆装甲车和1辆坦克,3人死亡、4人受伤和德军损失3门反坦克炮,2辆坦克(波兰人击毁),3人死亡、9人受伤告终。最好笑的是,两方甚至各自叫来了空军支援,俨然打响了反德/反苏的第一枪。
很快,9:00,这场奇葩的战斗以德军团长到场结束。在随后的谈判中,双方都强烈要求对方退出利沃夫市,因而完全不可能达成共识。但双方决定先行停战,各自带回伤员——而鸡贼的苏联人顺手就拖走了两辆被波兰人击毁的德军坦克,甚至顺手修好了丢到了库宾卡(小胡子:你他妈算计我)。当日晚间,德国人要求苏联人不得干扰德军进攻利沃夫,并开始炮击利沃夫,并拒绝苏联谈判代表进入指挥部(单位存疑)。
最后,经过一系列外交谈判,以德国人于9月20日晚认怂退出结尾。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压根没有,这两边零零散散的冲突几乎没停过。比如,仅仅四天之后的9月23日,在布列斯特附近,古德里安的国防军第10坦克师就又和苏联第8步兵师侦察部队(也就是传说中举行联合阅兵的那支部队)交火了,德国人的炮兵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而苏联人击毁德国人坦克一辆,连带着坦克乘员一起报销了。[1]
出现这种诡异情况的原因,究竟是苏联脑控了全世界,还是这份“瓜分波兰”的“秘密协议书”(包括所谓“瓜分巴尔干”“斯大林据此拒绝援助希共”的“百分比协议”)的真实性与《戈培尔日记》1940年8月16日内容一模一样,我暂且蒙在鼓里。
至于那些把苏联和纳粹德国相提并论的各路人马,托马斯·曼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这些立场从“左”到右应有尽有的货色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