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搜索日文Google「匠の精神」(工匠精神/匠人精神),有直接关联的搜索结果,无一例外也都和中国有关,后面都跟着诸如“中国报道”之类的描述,有些甚至就是中文媒体的日文版。
至于日本本身使用着的近义词,则是「匠の技」(工匠/匠人技艺)或者「職人魂」(职人魂/精神)。但到了现在,这两个词汇也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产品名称”。通过关键词搜索出来的结果也大多都是产品介绍等相关网站,或者与之有关的平面设计等等。比如有叫“職人魂”的厨房用纸和清洁剂,以及叫“匠の技”的耳挖和指甲钳等等。
所以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工匠精神”本身,还是“匠人技艺”或者“职人精神”等这些近义词,在日本远谈不上什么“高大上”的干净,更不用说什么“神圣感”“崇高性”之类的感觉。即使有关,也大多都是集中在“服装”,“餐饮”以及“手工艺品”等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的领域。和大规模机械化制造业的关系,其实并没有大部分外国人想象的那样密切。
我在日企呆过10年,日本所谓的工匠精神,我现在又有了一种新的理解。日本人很喜欢改善改善,有什么就改善一下,也很喜欢做什么报告之类的,出了问题,搞个现状分析,原因,问题点,然后对策实施,效果之类的。
这些在外行人眼里看起来,哇!好严谨!实际上真正做了之后就会知道,他们工匠的地方,力度全部用在找一个客观的原因,这样就不是自己的错了。
我换了好几家日企,这些是一直都在的。不管是什么,只要涉及到要确定责任区域的地方,日本人给出的答案一定是模糊的,要么就是看起来很明确实际上很模糊的,要么就是直接跑题。
日本的工匠精神,商业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宣传方式。就是提出一种概念,给品牌和产品提升附加值的讲故事手法,这是为了稳定或者提高市场份额,当一个产品发展到某一阶段时,技术上的增值能力越来越小,接下来就是靠品牌文化,而日本也很愿意在此投钱。日本通过宣传工匠精神,可以忽悠那些国外的,不懂行的顾客,让顾客认为日本工匠精神天下第一。到了工业化时代,其实没啥工匠不工匠的,那是标准化的问题。
日本的工匠精神从来都不伪装,只不过他们连那些对品牌,产品,企业不利的行为都当做工匠精神了,你说他不工匠吧,改个报告加班到晚上十点,够工匠吗?他都这么努力去瞎掰了,这么费尽心思去瞎扯淡,这也是工匠精神啊。
我支持。因为匿名是网络环境差的万恶之源。
知乎做得好。与此同时,头条和抖音也上线了IP属地。
根据 @新浪财经 报道:
据悉,今日头条、抖音展示的帐号IP属地均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而且帐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
在公告中,今日头条和抖音均提出,展示账号IP属地是为了维护真实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快手则表示是为了防止部分网友在热点事件中出现蹭流量、传播不实信息、冒充当事人等干扰正常讨论的行为。
实际上,在字节跳动和快手的产品上线该功能之前,微博已经于今年3月先行一步。3月17日,微博官方账号称,因发现个别冒充当地网友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微博将上线“用户个人资料页展示近期发帖所在地”的功能。
据悉,微博也是在个人主页中展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布微博或评论的IP归属地,而且IP归属地显示规则与评论区此前显示规则保持一致,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
2、
几乎所有的网红产品,都是利用人性的七宗罪所达到的。
而匿名就是网络环境的万恶之源。
匿名,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你是咒骂那个普通人去死,还是问候他的十八代祖宗。
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看过了太多这种悲剧。
为什么女权的“权”会被污名化成“拳头”的拳?
我个人是支持女权的。但是里面有人在故意把水搅浑。
为什么有人被人肉和网暴?
因为在屏幕面前可怕的那个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很多明星粉丝对普通人群起而攻之,所倚仗的,不过如此。
为什么微信上的环境要比微博等好得多?
因为微信是实名化的。喷他,意味着他可能能找到你的真实身份,如果他想的话。
当然,做人是需要互联网树洞的。在BBS这种场景下,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化。
而在如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支持全面实名化。
但愿天下不再有网络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