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看动漫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不成熟的表现,但也正是这代年轻人幸运的地方。
没有必要去给动漫“正名”,证明其中许多作品的对应群体是大人,成年人观看并没有什么问题。将动漫视作小孩子的专利并不是国内特有的现象,无论是原产地日本还是文化相差很大的欧美国家,都有将动漫和年龄挂钩的习惯。即使看的是对应年龄较高的青年向作品,或者是极具国民度的民工漫,一样容易被视作不成熟的表现。
尤其在我们的文化当中,被批判的不是长者进行幼者的娱乐活动,而是娱乐活动本身。仔细一想,会发现没有哪项娱乐活动对成年人是适宜的,不光是动漫,包括桌游、电子游戏、武侠小说、麻将、电视剧、短视频、网络聊天,一旦成年人有了爱好,就会被视作“不务正业”。这不光体现在上述休闲活动中,就算以乐器、书籍、运动作为爱好,如果不能为工作提供助益,也同样会受到这种的评价。
汉语中有一个词汇叫作“闲书”,指的便是无用的书。闲书并不是没有知识的书,即使你看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只要从事的不是与高等物理相关的行业,就会被视为“看闲书”。从古至今对成年人的要求都是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家庭职责,其实就是满足社会的运转需要和族群的繁衍需要,这两项规范之下往往没有发展个人兴趣的空间,普通人被要求成年之后就抛弃娱乐,完全融入到社会,娱乐是小孩子的专利。
在这种沉重的压力之下,成年人其实难以成为流行文化的风向标,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引领流行文化的都是十几二十岁的青少年人群。例如二战之后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就是由战后婴儿潮的这一代人所推动,美国有嬉皮士运动,英国有愤怒青年,法国有新浪潮电影,日本有左翼赤军,这些运动从50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爆发,到70年代初偃旗息鼓,实际上就是因为这群人终于长大了,难以继续承担流行文化的推动任务。这在中国也同样不例外,我们的国家甚至就是由10年代和20年代青年文化运动的那群主力成员建立起来的。
日本漫画作者很早就试图让漫画摆脱低龄读物的印象,在1958年提出了“剧画”的概念,即严肃、强调剧情写实性、以青年以上年龄层读者为导向的作品,和现在国内动画观众希望动画摆脱低龄印象颇为相似。剧画革新了日本漫画的画风,主张写实,大量模仿电影的镜头和叙事风格,内容多为惊奇、恐怖以及描写人性阴暗的成人向题材,其中甚至不乏历史和政治要素。
这些特征使得剧画很快便受到了青年读者的欢迎,并与左翼运动相结合,左翼青年经常是一边参加政治集会,一边讨论漫画剧情。1970年由日本赤军主导的淀号劫机事件中,劫机者们的宣言便是“我们就是明日之丈”,而明日之丈是当时的人气剧画,讲述拳击手的故事。
而等到左翼运动消散之后,剧画也随之一落千丈。但剧画的各种优点被其他漫画家所吸收,例如写实的画风,模仿电影分镜的构图,更加宽广的内容题材。因而现今的日本漫画都带着剧画的基因,可以说日本漫画之所以为日本漫画,剧画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青少年为何总是能成为流行文化的主力,与其自身的内在要素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我们把人的一生二元地划分为“大人”和“小孩”,会发现青少年根本无法融入这个分类体系,因为他们既不是大人也不是小孩。小孩是自我意识尚未完全觉醒的人群,而大人则是接受了社会规范的人群,但青少年已经觉醒了自我意识,却又还没有接受社会规范。
青少年对世界的认识来自于自身的想象,这个想象并非处处合理,反而显示出了自身的任性,而青春期所经历的便是逐渐修正这种认识,学习社会规范。这个过程是一种去自我化,因而常常引发矛盾冲突,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表现得叛逆,认为自己在与世界为敌,但如果要他们确切回答自己是在反抗什么,却只能得到空泛的答案。他们所在意的往往是他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大人的好意规劝却是在让其放弃自我。
青少年所追求的是一个符合自己理想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却与现实相冲突,便构成了他们反抗大人,反抗真理与权威的基础。学校成为了他们逃离社会规范的避风港,以进入初中到本科毕业计算,多数人自我意识最强烈的便是从13岁到22岁的这十年。
日本的动漫轻小说总是离不开学校,学校可以同企业结合,可以同政府结合,甚至可以同军队结合,主角就算拥有救世主身份也要去学校上学。即使穿越到异世界,也会出现和学校功能类似的组织,例如工会。因为学校代表着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象征,许多剧情和人物设计只有发生在学校才容易让人接受。
日本动漫经常以“找到自我”、“接受自我”作为主题,说出“你就是你”、“我就是我”、“XX就是XX”这样看上去毫无意义的台词,其中所包含的都是对自我意识的重视,表达出不因接受了社会规范而抛弃自我的愿望。即使是在以社会或者异世界作为背景的作品里,也经常描绘出异于常规的环境,主角作为环境的改变者,按照自己的构想创造出另一种秩序。
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环境的冲突,原本就是文艺创作滚滚不断的源泉,成年后自我意识的消失在文艺表达中常常被视作一个人的死亡,太宰治就说过“太幸福的人是写不出文学作品的”。我国80年代时诗人与文艺青年泛滥成灾,很大程度上便是旧的社会秩序与新一代年轻人对世界的认知发生了严重冲突,从而转化为文艺创作的灵感。同样地,民国大师们的扎堆出现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其他国家上百年的历程,任何不同年代之间的人都产生了巨大代沟,遗憾的是,我们的文艺作品却不足以寄托这种感情,年轻人们只好转而通过网络文化以及外国作品来寻找自我。
日本大阪艺术大学教授纯丘曜彰去年曾发表论文,称京都动画一直贯彻着将学园类作品作为主力作品的方针,使得观众的精神留在了中学时代,投身于永远没有尽头的学园生活的梦中,将虚伪的梦卖给弱者与失败者,不断榨取着他们的精神,自身也沉迷于虚假的安稳的梦中,还不如毒品贩子。
实际上韩国在2005年的时候就出现过名为“童心成人族(Kidult)”的群体,指早已进入成人年龄却保持着少女时代生活方式,追求少女情趣的青年女性,韩国也有教授将其归因于动画片的影响。
但这其实反映的是一个结构性矛盾,现代社会和城市化浪潮完成了对父权的瓦解,社会权威纷纷被去权威化。年轻人生活在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里,可以将青少年时期的反抗在成年后延续下去,原本被灌输给成年人的工作职责和家庭职责,被年轻人以“躺平”和“不婚主义”进行回击。丘曜彰等教授实际上是站在父权角度,在对年轻人灌输社会准则失败后,只好转而对影响他们的外物进行批判。而在网络平台搭建起来后,日本动漫几乎是一瞬间火遍了全球,原因无他,世界各国的情况都是相似的,而日本动漫就是如今最有竞争力的青少年文化产物。
实际上在成年之后依然热衷于日本动漫的人即使抛开动漫本身,也往往与身边环境格格不入。这些人没有被社会规范进行完全修正,因而还保留着大量自我意识,而当下的社会环境又给了他们与这些意识共存的条件。
能营造出这样的环境,我认为是社会的一种进步,表明父权已经失去了逼迫年轻人就范的土壤。而年轻人也没必要遮遮掩掩,用“成人作品”来包装自己的喜好,毕竟能保持幼稚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大家情绪激动主要是通告认为保安行为不违法,对保安的处理不满意。
以及,西安地铁之前的报道在避重就轻。
但是我看到某些人的评论大概是:
1. 这辈子不去西安,把西安拉入黑名单
2. 地铁很危险,保安不违法,太恐怖了
这就直接定性成地铁、西安有问题,不能坐,不能去了。
是不是有些发泄情绪怨恨和因噎废食了?
本质上是保安为了交通能正常运行,但是处理方式过激。
但我看某些评论还以为保安好像另有所图,对女子有不轨似的。
是不是某些人眼里,思维太定式了,眼里只有男女问题了。
不过,这确实不是保安粗暴拖拽的理由。
保安可以劝说为主,但是不应该动手。如遇违反法规,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可以报警,由警方调查处理。
但是保安不应强制暴力措施解决。
保安只是维护治安秩序,但是没有执法权,不可以实施强制行为。
女乘客吵闹但是没有威胁他人安全,保安的拖拽行为明显超出了职权范围。
保安的行为肯定是存在问题的,
处理通报中也说了,西安交轨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对相关人员教育培训不经常,日常监管存在漏洞,保安人员履行职责不文明不规范。给予相应处分和谈话。
我觉得这事吧,保安和女方都有点责任,没事的时候可以学点法律知识,以及如何处理问题等。我最近在看抖音博主:四平警事(id:LPpolice)的视频,都是用一些严肃认真的普法态度,但是幽默风趣的风格给大家普法,我觉得没事看看挺好的。
大家多学点,平时在社会上处理问题也会更好一点,给社会少添一些麻烦。
如果是便宜的离谱的,一般有这几种
1.那些截图都是一年未必能有一次,或者你永远也抢不到的捡漏价。
2.截图是P的
3.产品不是正品
4.这些产品本身只值这么多钱
如果是稍微便宜一点,一般是这样的
1.代理拿货价不同,会比自己买便宜
2.利用各种返利方式,可以拿到一些好价
3.群里人多,可以找商家团购
4.也有可能不是正品,但是用接近正品的价格销售,以次充好,这种应该不多。
另外,这个回答下面,果然都是推荐自己群的……
你要是比绥靖,比卖队友,比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比民众艰苦抗争统治阶级脑满肠肥,比前方吃紧后方紧吃,那二战时蒋光头统帅的中华民国尚有一战之力。
你比综合国力?对不起啊,就你那一年钢产量不足十万吨(1945年数据约12万吨,疑似因为收复了日本人的钢铁厂)的中华民国别说比英国啊,你连当时的印度往前退位了三十年的大清你都可能比不了啊!哦,对了,北宋一年的生铁产量都有可能比这个多!丢先人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