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每到夏天,都很喜欢用糁子粉煮粥,糁子粉是用糁子打成粉末制成的,这是它的学名,它的别名蛮多的,别名龙爪粟、鸭爪稗、龙爪稷、鸡爪粟、云南稗、雁爪稗、鸭距粟、野粟等。
糁子它是一种一年生的粗壮草本植物,它的种植时间有2000多年了,在战国末年编撰的《吕氏春秋·孝行纪·本味》载:“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穄,南海之秬。”郑玄认为“穄”就是“糜、穈”,“黄黍也。”邱庞同把“穄”与“稷”相通,注释为“黍类当中不粘者”。其实,穄子就是稷子,稷子就是穇子,所以说《吕氏春秋》是穇子这个物种最早的记载文献。
糁子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有机硒、锶、铁、锌、锂、啫,并含有十九种氨基酸以及维生素,特别是含有丰富的抗衰老物质,例如锶、硒、维生素E。对养胃消暑,肠胃腹泻等疾病有独特的疗效。
糁子粉煮粥并不需要用生米煮,我们都是习惯用剩饭煮,把剩饭加上清水,水开后放入糁子粉,很快粥就变得粘稠起来,特别是很多糖尿病患者,比较喜欢吃粥,但吃白粥往往升糖指数比较快,这是因为从白米煮粥的过程中,白米煮成糊状,里面的单糖含量越来越多,且相对易消化,吃这些白粥就升糖比较快,而糁子粥并不需要把米煮成糊状,一样有白粥粘稠的口感,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还是比较友好的。
而糁子粥目前还是老家经常吃的日常食物,并没有消失,但用糁子粉做的另一道美食,我依稀记得大概有二十多年没有吃到过了。
这道菜往往都是在酒席上才能吃到,是用去皮的五花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正方体,先下油锅炸一次,出锅后加调味料拌好,再用糁子粉调成糊状,把五花肉裹上糁子糊,再下油锅复炸一次,这样子就完成了。第一次吃的时候实在让人惊艳,外表是被炸得香脆的糁子粉壳,什么薯片都没有那么香,咬下去是甘香冒油的五花肉,入口即化,香脆和嫩滑的口感同时在口腔里暴发,外皮香脆内部的肉松软甘香,吃多少块都不腻(^_^)
这道菜只是在酒席上吃过,家常便饭完全没有见过,感觉做法也不复杂啊,为什么平时都没人做?而且成年后,再去吃酒席,就再也看不到这道菜了,无论是市里酒店还是农村的吃席,都没有再吃过了,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我的老家在张家口,小时候大街小巷都有一种很好吃的红糖饼,叫热焙子。
现在不能说没有,但是因为棚改,老房子拆的拆,推平的推平,这种以前在小巷子到处有买,或者早上起来公园门口的经典早点,现在回老家想买,就还得走相当长一段路才找得到了。而且,现在大家似乎也不太吃这类东西了。
挺可惜的。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