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何德何能敢和火锅比?
涮羊肉,顾名思义主要是羊肉。
火锅……这样说吧,凡是能吃的,都能往里面下。
所以你觉得谁更受欢迎?
辣,挡下了80%的人。
还是重庆火锅在中国更受到欢迎。
虽然我是北方人,但是吃重庆火锅或者四川火锅等火锅的次数比北京涮羊肉要多一些。
这主要是消费水平和难易程度吧。
1、从历史根源上看,北京涮肉和重庆火锅来源于不同的社会阶层,这也决定了重庆火锅受众更大一些。
北京涮肉是明清甚至更早时期老北京上流社会,王公大臣们的一种消费,普通的升斗小民是真消费不起的,主要是吃肉为主,蔬菜算是搭配颜色和调剂口味。
重庆火锅则是川渝一代码头工人开始流传出来的,一涮剩菜为主,少量下水为辅(毛肚,鸭肠,黄喉),肉很难弄。现在重庆火锅也是肉为主了,不过比起大铜锅的厚切片,一小盘几片肉就一斤,重庆火锅的肉还是省的。
2、从成本上来看,北京涮肉成本要高得多,重庆火锅价格更便宜一些。
北京涮肉的出现就是以涮羊肉为主,选取内蒙或者张北等地区的小高羊肉,人工切片(切片厚度要求也很高,不同厚度叫法也不同),大铜锅,烧木炭火。
也就是北京涮肉是主要涮羊肉,也会有少量肥牛肉也是选择牛最精华的位置,搭配少量蔬菜,肉丸,虾丸,豆腐等配菜。蘸料以麻将为主,搭配韭菜花,豆腐乳等。以上所有的东西,其实除了蔬菜,豆腐外,都不是太便宜,成本上看,北京涮羊肉要高得多,毕竟现在羊肉的价格确实不低,有低一些的你也不敢吃对吧。
重庆火锅以前主要是蔬菜和下水(毛肚,鸭肠,黄喉)为主,兼顾一些其他粉丝,虾丸蟹棒等等等东西,肉类现在是多了一些,但是还是以其他东西为主,肉类为辅。
所以,成本方面重庆火锅人均消费40-70元就能吃饱(不同城市价格不同),北京涮羊肉,真的是大铜锅碳火的那种,然后涮宽厚的羊肉片,那成本就很高了,人均消费75元起了。
这里多说一句,我所在东部沿海省的省会城市消费水平很低,火车站附近CBD写字楼临街商铺,大碗牛肉面8元,加鸡蛋1个1元。毕竟平均工资官方的五六千元,实际三四千元,价格高了谁吃得起?火锅也不贵,公司附近有个川渝火锅店,规模不小三层楼,介绍也说是签过连锁。去年陪两个西班牙客户过去吃饭,9个人(四个女同事战斗力有限,但是5个男人可都挺能吃的),吃了七百多吧,外加一瓶本地白酒,两个老外吃的都有点撑,但是对中国美食赞不绝口。最喜欢的肉食是肥牛,面食是楼下夜市小摊上的炒方便面(方面面煮一会,捞出来沥干水分,用西红柿鸡蛋炒一下),被他们称作中国意大利面条,都快一年过去了还对那面条念念不忘。
3、从人工陈本上看,北京涮羊肉需要的人工成本更高。
北京涮羊肉人工成本很高的,因为是手工切羊肉片,一个好的切肉师傅能切各种薄厚的大小不同的肉片,现在也有的店铺考虑机器切肉,但是那就没了灵魂了吧。
北京涮羊肉采用大铜锅,烧木炭火,这都需要服务员协助照料火势。
就算蘸料,调麻酱也是个力气活,大家调过的都知道,而且很多老店都有自己的麻将配方,里面可不是纯的芝麻酱,里面会加花生酱等,这个比例其实很多店铺都是内部机密。调配私密蘸料很多北京涮羊肉店的后厨都有专门的安装了空调和防盗门的房间,专门配老师傅在哪里调配。
一个老姑奶在北京,所以小时候经常去北京,有一段时间甚至学会了满口的老北京话,所以北京的那些老店也被朋友们带去吃了个遍,什么东来顺,满福楼,聚宝源(肉真心不错),往南边走走薛营那边好的涮肉馆子就多了。蘸料还是东来顺的最符合我的口味,那种芝麻酱和花生酱合理搭配下,那味道真的是回味悠长的。
重庆火锅比较精致的,其实切墩的刀工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部分不会那么麻烦,毕竟最有难度的切肉都是用切肉机的,甚至其他东西也有专门的那种机器处理。蘸料也相对简单点,其实北方吃重庆火锅也大多是麻将,但是没人要求必须调制出传统味道等,一般是纯芝麻酱就行。
4、北京涮羊肉都是大型饭店,而重庆火锅有大型饭店也有中型和小型饭店。
北京涮羊肉大部分是大型饭店,东来顺等等,不是知名的饭店总感觉做不出那种味道来,当然也有一些大铜锅的小店,但是数量很少很少,客流量少的话撑不起花销来。
重庆火锅连锁店很多,有甚多做的很大,如德庄,话说我第一次吃德庄还是在北京,以为是一家老北京,结果进去是川渝火锅……,其他就是刘一手了,最开始在重庆吃过一次,好吧重庆就去过一次,亲戚就带到刘一手吃了正宗重庆锅。但是也有很多重庆人外出闯荡,开了好多中小规模的店铺。
其实川渝火锅我吃的最多的是海底捞,开始以为是重庆锅,不过很多一些朋友下面留言是四川火锅,好吧。
5、北京涮肉成本唯一不如重庆火锅的估计就是汤底。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
北京涮羊肉一般用的是清汤锅底,羊骨头汤或者鸡汤等高汤,加葱段,鲜菌类活着干食用菌泡发后使用(更浓香),其他就是各有各的陪聊了。
大部分原料还是便宜的,但是有些放的食用菌等比较名贵,那价格也是不低。
重庆火锅的汤底就麻烦了,牛油是最常用的,而且红锅为主,其他郫县豆掰酱等。
作为北方人,我请客吃饭,比较重视的人过来,会考虑去同城的东来顺。
很多人认为东来顺不能代表,但是老北京其他火锅都不出京啊,我倒想在我所在城市吃吃满福楼或者聚宝源,但是真没有。
我所在城市到时有三个全聚德分店,一个便宜坊。
而且我所在东来顺那环境非常不错,服务业非常到位,主要是大铜锅烧碳火,手切的大肉片,东来顺秘传的蘸料配方等等,那种小时候的感觉确实不错。当然,钱包方面也要大出血了,一般去个六七个人,还都是我这种大肚汉(大学的时候,食堂主食口打米饭的阿姨给我起了个绰号叫9两),那一千多元是没跑了。
平时经常见面的朋友,不在家里吃的话,去外面如果选火锅会考虑海底捞,呷哺呷哺等。
环境随意大家就是热闹,吃喝随意没人随便点几个菜蔬,然后大盘羊肉肥牛各来一两盘,大家吃的高高兴兴就好了。
甚至非常好的朋友,就不去外面吃了,在家里,把点火锅弄出来,自己准备各种蔬菜等,然后买点靠谱的羊肉片,肥牛肉片或者在张家口的亲戚送的羊肉和牛肉块去外面加工一下。
网上买一袋火锅底料放作为红锅(一定要选好点的,但是也不需要太贵的,放心的就行,味道每一家都有不同,我家的是重庆亲戚带过一批过来,以后就认定这家了,不贵其实,但是味道我吃的最习惯),然后自己熬制的鸡汤加上口蘑(香菇),葱段,西红柿黄瓜片等做成清汤锅。
蘸料以前我自己调麻酱,调的手腕很痛,现在简单了,网上可以直接买东来顺的蘸料,直接可以用。
干净,卫生,放心还舒心。毕竟在自己家里,一起吃的都是亲戚和朋友,关系最好的那种。
不过现在怎么说,我带几个同龄的男性朋友同事啥的去吃火锅也好,大铜锅也罢,都是肉为主。
如果有女孩子,甚至有年轻点的男同事,他们都是点一桌子的蔬菜。
而且涮肉后的那层油必须全部清理出去后才开始涮菜吃。
看他们这样,我都不好意思再点肉了,没办法弄点鱼丸,虾滑,毛肚,鸭肠之类的,这些没有油脂。
蘸料也是,麻将脂肪含量太高,所以他们都换成其他的,酱油或者醋……
蘸酱油我就忍了,蘸醋吃火锅我也真服了,这是把火锅当饺子吃了吧
这真是把火锅吃撑了麻辣烫的感觉。
所以现在我和同事,下属们聚餐吃火锅的话,呷哺呷哺为主,小火锅一人一锅,谁也不影响谁。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庆火锅肯定独霸天下啊。涮羊肉还不如粤式的豆捞火呢。
之所以这样,主要由于川菜的特点加上重庆火锅独特的牛油锅底。我一个南方人,几次入云贵川后回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家乡菜吃不出味道。09年以后,上海基本一半餐馆慢慢变成了川菜,就是这个道理。并不是说重庆火锅多好吃,而是你吃了重庆火锅后,再吃老北京涮羊肉或者潮汕牛肉锅这种,你会觉得咋吃不出那个味道和刺激感了呢?
我观察到的情况是,重庆火锅仍然占有绝对优势,但北京涮羊肉正在复兴,各地都出现了老北京火锅连锁店。事实上我在南京吃北京烤鸭的次数比在北京还多,所以全聚德的亏损是必然的,东来顺要加油啊。
作为在重庆生活过四五年的北方人,强答一下
表面上看,似乎川渝火锅更受欢迎,川渝地区很少有北方火锅店,而北方却到处都是“四川/重庆火锅”的招牌。
如果不是我去过重庆,我真就信了。
说说北方的所谓“四川/重庆火锅”吧,牛油没有,辣椒很少,花椒更少,约等于清汤上面飘着一层油花,说白了就是涮羊肉的清汤加了点辣油。
涮品上来说,还是以羊肉为主,毛肚是切丝的,鸭血是固体的,没有脑花,没有老肉片。
而真正正宗的川渝火锅,却少之又少。
相信川渝地区的朋友,也不会承认这种火锅是川渝火锅吧?
重庆火锅投一票
据我所知,新疆维吾尔族吃北京刷羊肉的很少,起码我那个村里没有一个。但是重庆火锅现在是挨家挨户都要吃的,而且频率已经跟拉条子抓饭一个级别了,我村里有两家火锅餐厅,所有大大小小的便利店都备有各式各样的火锅料。
重庆火锅底料已经本土化了,跟抓饭拉条子烤肉混为一谈,看不出这几年才出现的,甚至新疆产火锅料出口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了。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我的看法和 @重楼百尺卧玄德 一样,还是那句话:“邓艾被冤杀和有没有人恨邓艾是两码事”。为毛有人恨?因为邓艾不是money,不可能做到让人人喜欢。哪怕是润公都有人恨,更何况邓艾呢?无非是人数问题比例问题,不会做人的,恨他的人自然就更多。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恨他的人自然更多。
唐彬的话可能有夸大其词,但是大体上是符合事实的,总不可能陇右那群人要造反然后唐彬故意说他们不想反吧?什么?你说那是因为司马昭大军在这儿所以他们不敢反,那请问大军走了以后呢?有人反吗?秃发树机能反叛的时候有邓艾旧部跟着反吗?也没有吧?邓艾这么多的同事下属里面才几个申冤的?占比多大?刘虞边让死后一堆人给他报仇的,邓艾有没有人给他报仇呢?
至于杜预的话,未必就是因为和关系好才给邓艾说话,可能纯粹是因为看不惯邓艾被冤枉。
如果陇右想反却不敢立马反,那唐彬应该跟司马昭说需要留兵留将(而且还要是可靠的将帅)长期镇守才是;应该和司马昭说要提防陇右造反才是。为了讨好上司却隐瞒实情,要是出了事可是得不偿失啊!
再来从一个细节窥探一下邓艾对待手下是什么态度吧。
《三国志邓艾传》:使於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
人家为国捐躯视死如归,你倒好,连场像样的葬礼都没给人家,反而把手下的士兵和绵竹战死的蜀兵一同筑了京观,可见你邓艾也没多尊重士兵嘛,感觉这能和唐彬说的邓艾平时不尊重身份低微的人对得上嘛。
还有一条记载非常微妙,不知道是否和唐彬说的话对得上?
《三国志董允传》:及邓艾至蜀,闻(黄)皓奸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
也不知道邓艾的左右给邓艾说了什么话让邓艾放过了黄皓,不知道能否和唐彬说的“顺从者谓为见事 ”对得上?而邓艾任用这种受贿的人本身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要是诸葛亮这一类型的人会用这种贪污受贿阿谀奉承之人吗?毕竟诸葛亮“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呢。
总说唐彬无中生有,我看未必。
至于有人说由于邓艾很多事亲力亲为所以不会御下严苛,这未必吧?亲力亲为和御下严苛不矛盾的,给你们一条史料参考吧。
《陈书程灵洗传》:灵洗性严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造次之间,便加捶挞,而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众亦以此依附。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伎妾无游手,并督之纺绩。至于散用赀财,亦弗俭吝。
“人情畏死,众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这个问题下面竟然没有人提尉迟敬德吗?
著名的“三次救主”了解一下?
第一次,李世民征洛阳期间亲侦敌阵猝遇单雄信,尉迟敬德横刺之落马:
因从猎於榆窠,王世充出步骑数万来战,贼将单雄信恃其骁悍,领骑直入,以趋太宗。敬德乃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中之。贼徒稍却,敬德翼太宗以出围,因率骑兵与王世充交战数合,其众大溃。擒伪将陈智略等,获排槊兵六千人。——《册府元龟·帝王部·推诚》
第二次,河北对阵刘黑闼期间,李世民为了营救李世勣身陷重围,尉迟敬德率领敢死队破围而出:
又从讨刘黑闼于临洺,黑闼军来袭李世勣,太宗勒兵掩贼,复以救之。既而黑闼众至,其军四合,敬德率壮士犯围而入,大破贼阵,太宗与江夏王道宗乘之以出。——《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李世勣:真正的名将敢于直面最黑的黑历史,“发现我的笑容成长在你哭泣里”就是写给我的没错。)
第三次,在玄武门当天射杀了正要勒住李世民脖子的齐王元吉。
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嗯对,之后“擐甲持矛”地去“保护”李渊的也是他,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就不说了。
要说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大概就是不太符合题目中“无论兴衰”的要求,因为李世民没有给过尉迟敬德衰败的机会。
只有当唐军众将都怀疑尉迟敬德投降的诚意时,李世民会将尉迟敬德引入卧内,对他说:“大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终不听谗言以害忠良”;
当尉迟敬德果真救主报恩,李世民会在战斗结束憩于古丘的间歇,对他说:“天诱我意,福善有征,何相报之速也”;
当闲来无事,李世民与玄甲军众将漫步汜水滨顺便考察敌营时,会独独对尉迟敬德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贼见我而还,上策也。
惜字如金的史书从未记载那天天气如何,但是每次看到这句话,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一定是一个晴朗得可以奋衣而云翔,回雕戈于日光的四月天(别想多,真的是阳历四月。)
以及,当尉迟敬德回朝之后遭人构陷,被高祖李渊“下狱讯验,将杀之”,李世民会不顾自身亦处于猜忌之地,跑到高祖面前去“固谏”,终获保释。
这大概就应了那句著名的心灵鸡汤:没有人值得你为他去死,因为值得你为他去死的人是不会让你死的。
不过呢,在尉迟敬德的生平事迹中,最为传奇的不是三次救主,不是背锅逼宫,而是一场“无关生死兴衰的小事”:
王世充兄子伪代王琬,使於建德军中。乘隋主所御骏马,铠甲鲜华,出於军前。太宗眄之曰:“彼之所乘,真良马也!”敬德曰:“请往取之。”因与高甑生、梁建方两三骑直入贼军,擒琬,引其颈、持其肘以归。贼众无敢当者。——《册府元龟·将帅部·勇敢》,并《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没错就是这个虎牢关决战当天「阵前夺马」的故事。
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最为传奇,是因为:
战场厮杀,是将军之职;
临危救主,是部下之命。
“阵前夺马”属于哪一种???
若说“两军对阵,气势为先”吧,然而先声夺人可以有无数种方式,比如窦建德派人来“请选锐士数百”先小试一个回合的时候,就可以陪他玩玩嘛!何必非要选择如此高难度如此挑战想象力的玩法?
这就好比什么呢?
最初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值红得发紫的小甜甜布兰妮刚刚发表了《Oops I did it again》(暴露年龄系列)。其中间奏部分有一段对白是这样的:
当年尚不能理解歌词的我,听完之后满脑子就记住了这一个经典句型 "Oh you shouldn't have~~~"
你品,你细品。
“岂可以一马丧猛士?”——李世民如是说。
实际上心里是不是甜到爆炸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也很能理解为什么后来尉迟敬德会变得那么轴,直至在国宴上因为座次问题当着李世民的面大打出手。
天下太平已久,那一段“只要敢冲上去干仗就能牢牢占据主君身边最重要的位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李世民再也不需要尉迟敬德为他栏枪夺马了。
这对于当年主君亲口盖章“天下有我们两个人就能搞定”犹在耳畔的人来说,的确很失落吧?
好在后人并没有忘记尉迟敬德。
北宋名臣田锡在其《鄂公夺槊赋》中用一句「非太宗不能得我之死力,非我不能赴太宗之指踪」高度概括了尉迟敬德的一生。直到现在这种认知依旧是大多数历史爱好者心中对尉迟敬德的形象注解。
这是某著名直男引战论坛前几天搞的投票贴,尉迟敬德如果泉下有知,想必会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