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不用操心粪便了,人的肠道从出生就可以切除了。
作为常年和胃肠道打交道的医生,人类如果要走向星级文明,可以明确肠道对人体来说是“负资产”。虽然肠道相对于其他器官使用寿命长,但容错率太低,上面有问题了吃不下,下面有问题了拉不出。
既然未来,可以完全进入虚拟世界,那么现实科技就一定能解决人的营养问题。
而且现阶段我们已经有了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
当然,目前的肠外营养还有一些缺点,比如:
1.技术并发症:这类并发症与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或留置有关,主要有气胸、血管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栓塞。
2.代谢性并发症 从其发生原因可归纳为三方面:补充不足、糖代谢异常、肠外营养本身所致。
3.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脓毒症。
4.肠道退行性变。
但只要科技树发展到了那个阶段,这些都是小问题。
如果真的有必要,光留大脑功能区也不是问题,运动区都可以省了。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了解过胎儿的生活环境,羊膜囊包裹着羊水。
你看这不就是一个「营养舱」样板么?
尿液属于一种溶液,所以可以通过过滤方式带走废物,而留下相对比较纯净的液体供循环使用。
而胎儿时期就是这么干的,母亲通过循环带走羊水里的有害物质,剩下的东西胎儿就会咽下去再排出来。
——是的,你没看错,是喝尿长大的!
因此,营养舱也完全可以具有这个功能,内膜具有循环吸收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胎儿是不排便的,因为吸收的东西都是经过母亲分解后产生的,不存在食物残渣,只不过会在胎儿的肠胃累积一些黏稠绿色大便。
直到娩出后的婴儿才排便。
作为营养舱,提供给人体分解后的产物又不是什么难事,然后成年人完全可以进进出出嘛,又不是非要在营养舱里待一辈子,因此只要积累的黏稠绿色大便量不大,在营养舱里玩一段时间完全没事。
如果要完全杜绝排便功能,那就有可能需要造瘘:
这就是完全废弃了肛门的功能,通过人工的方式引导出大便并排泄。
因为我们长期不进食,胃肠道的蠕动功能会越来越弱,胃肠道甚至会出现黏连、绞痛,所以胃肠道可能得废弃;
因为我们长期不运动,肌肉会萎缩,骨骼会疏松,因此骨骼、肌肉可能得废弃。
那我们为什么不进行意识上传,而要采用营养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