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钟老师建议过一件事,最后他在文末致谢加上这样一段话。
感谢所有的患者,也感谢所有在一线抗击新冠肺炎的医务同仁。
唔,我觉得这篇论文里的揭示的新冠肺炎的特征很明显,概括下来一句话就是,不好说。
为什么叫不好说呢,先来看论文结论。
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为47岁;女性占41.9%。67例患者(6.1%)发生了主要复合终点,包括送入ICU的5.0%、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2.3%和死亡的1.4%。仅1.9%的患者有与野生动物的直接接触史。在非武汉居民中,72.3%有与武汉居民的接触史,其中31.3%曾去过武汉。最常见症状为发热(入院时43.8%有发热,住院期间88.7%有发热)和咳嗽(67.8%)。腹泻不常见(3.8%)。中位潜伏期为4天(四分位距,2~7)。入院时,磨玻璃影是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56.4%)。877例非重症患者中的157例(17.9%)和173例重症患者中的5例(2.9%)无影像学或CT异常。入院时,83.2%的患者有淋巴细胞减少。
结论
在此次疫情的前2个月期间,Covid-19在全中国大陆迅速传播,并引起了不同程度的疾病。患者就诊时常无发热,许多无影像学异常表现。(由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资助。)
也就是说,患者没有什么统一的症状可以判断,包括发热,CT,血常规等等都有不典型症状。
举个例子,哪怕是重症患者都有2.9%CT无异常,所以前段时间争议的CT和核酸试剂哪个更精准,没啥意义。这次疾病最好的检测办法还是多管齐下,CT,核酸和抗体一起上。
第二个不好说就是个人症状,其实这个以前论文里都说了,不是所有人都发热,不是所有人都咳嗽,包括腹泻也是,结合上一条,就是很难快速的把所有潜在病人都筛查出来,这也是这次流行范围这么大的直接原因,如果跟SARS类似的话,早就被控制住了。
当然还有其他要注意的信息,比如病死率在1.4%,更以前推测的数据接近,不过随着病情的结束还会有变化。
再就是,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非重症的9倍,可以说,只要进了ICU就是进了鬼门关,能不能回来全靠大夫捞你,以及你的意志力了。
整体来说,基本没什么新鲜货,为什么呢?因为投NEJM费时间啊,等刊发了以后肯定都不是最新的信息了。而且钟院士团队以前挂过一次预印本,把该给大家分享的都分享过了。
不过我最喜欢NEJM的地方是他们中国本地团队运营的很好,有官方翻译版本,推荐阅读英文论文困难的同学去看官方翻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