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迹象,但没有完全枯竭。
42-43年两年,苏军经历了人类战争史上一方势力规模最庞大,数量最可怕的伤亡。
在顺利结束左右岸乌克兰战役之前,苏联的确给军队补充人力的速度较42年大幅下降了。
不得不采取一切手段,包括大量征募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中亚,高加索各民族士兵,以确保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族士兵能够更多的待在技术兵种岗位上。
扩大征召年龄,从15-60都有。
大量招募女兵。
释放罪犯参军。
但是,苏联并没有真正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
因为,苏联在远东战场,在土耳其边界,在伊朗,还有整整二百万大军。
这二百万人,虽然武器装备都是苏德战场上淘汰下来的旧货。
但人都是精壮青年为主,而且训练周期超额拉满,作为步兵和填线师,素质是极高的。
在苏德战争这种毁灭性的战争里,其实少数几次实战经验,是不如那些针对性的、不断革新战术手册的长期系统性训练的新兵的。
42年驰援战场的几个远东师都表现惊艳。
所以,苏联43年虽然各种困难,但还是没有达到要动用这最后两百万精锐压舱石的程度。
如果有必要,苏联在远东大约可以再抽调4-50万年龄结构合理的青壮年,而且训练度拉满的成建制部队。
在土耳其前线至少可以拿走四十万甚至五十万,我相信哪怕只剩下二十万苏联红军驻守高加索,凭国中哈士奇也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伊朗那十来万苏军更是可以尽数抽调走,本来就是防备英国人在中亚搞事情才去的。如果真的枯竭到要命的地步,还管什么伊朗控制权?
也就是说,极限情况下,苏联还可以从其他边疆给苏德战场增加120-130万精兵。
当然,内地军区的人力资源是弦绷得很紧了。更多的要指望伤病复原。
不过,尽管还有二百万左右(全部伤兵按三分之二回归部队的话,那就是四百万左右)的新增青壮年供给能力,考虑到42-43年那种可怕的伤亡率,这二百来万或四百来万后备也未必保证足够苏联人打赢这场战争。
首先,43年交换比还是非常难看,苏联人在43年好不容易在技战术打法上爬出了前两年落下的大坑。
却又悲剧的遇到了武器装备迭代时间差的大坑。
更不用说,当时德国除了意大利战场牵制了一个集团军以外,在整个辽阔的西线大后方的预备队几乎是予取予求的随意抽调。
而且抽调来的德国师往往齐装满员,战力超群。
这还没算跟苏联人死磕的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部队。
所以苏联在43年人力资源虽然还没到枯竭,但也十分危险了。
承受了人类战争史上最可怕伤亡的苏联军民,同样拿出了人类战争史上最值得尊敬的勇气和毅力。
工厂里的工人们用裤腰带和皮带把自己捆在生产线上避免自己犯困睡着。
几个工厂里帮工的儿童把超过三人体重以上的机器抬上二楼事后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
火车司机被德军飞机扫射打断双腿,膝盖粉碎,不知道用什么毅力还是支撑着开入车站。
全家参军之后,中老年妇女无言的耕耘着面积巨大的耕地。
刚刚从医院出来的残疾士兵立刻投入军火生产之中。
苏联人民拥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吃苦耐劳的特性,好像后方已经屡屡接近极限,仿佛只剩下最后一口气。
但这最后一口气却绵长的可怕,远远超出了容克贵族老爷们的想象。他们就这样沉默而苦难的坚持着,一点都看不到放弃的迹象。
而纳粹的贵族老爷们还在后方享受着花园别墅,舒适豪华的生活,尽情使用掳掠来的东欧各族青年男女奴隶。
43年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东方的红色蒸汽压路机,已经隆隆而来,它伴随着苏联祖国母亲大后方打造出来的赤色钢铁重锤,将会砸碎纳粹帝国的脊梁。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