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个巧妙的办法是重写成中文谐音梗。
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群星,我的归宿》。作为科幻小说,全书有个核心设定是人能通过思维进行瞬间移动。原文中第一个偶然觉醒这种能力的人名叫Jaunte,他的名字随后也成了瞬间移动的代名词。
这里有个谐音梗——Jaunt意为悠闲的短途旅行,恰好与能力本身相符。
如果直接音译为“强特”不仅丢失了一处双关语,而且后续这个在中文里并无意义的人名却作为专有词汇反反复复出现,读起来很累人。
所以译者索性修改了原文,遵循超能力的原意缩写为思动,而人名则按照同音反过来译为斯东——反正这个名字过了序章就不会再提,但思动作为一种能力还要出现几百次,对读者来说可比音译个人名友好多了。
虽然损失了一点“信”,但“达雅”可以说是满分。
当然,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既有中文谐音又不破坏剧情结构。大部分时候谐音梗本就难找,译者精力有限,不可能搜肠刮肚去一一硬凑,所以大多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直接抛弃谐音梗直译或标出注释——这就是只求信达不要雅了。
我见过的一个案例是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里,有个配角名梅杰(Major),姓梅杰(也是Major),然后军衔陆航少校(Major)。这个书里是加注释了(此情节原作里还是一个小包袱),这个人物名字就是直译“梅杰”。感觉确实没啥太好的办法。
其实这个真没办法,很多时候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拿某个语言写的文章里就会很自然出现一些谐音梗,不一定是笑话。我看太平洋战争相关读物里印象比较深的2个:
特纳将军是一位行事极端的人物,此人既有大功又有大过,性格十分激烈。
特纳就是Turner,此人大功大过,就是要么向“这边转(turn)”,要么向那边转;
这个是哪个说莱特湾之战的文章里批评哈尔西的,说,相比之下,斯普鲁恩斯(Spruance)将军还是非常谨慎(prudent)的。
这个就是纯粹的英文单词字形像,这就实在想不到怎么翻译。算是一句比较有水平的奉承话,也很常见,类比一下的话类似“恭喜郑处长转正”。那这句话我也想不到怎么翻译英文。
只能说翻译确实会损失信息。
没法处理……
比如卢武铉去世后柳时敏为其撰写的第一人称回忆录《这就是命运》里有这样一个谐音梗:
1960年2月,上中学的卢武铉他们班考作文,题目是给要过生日的带数学家李承晚歌功颂德。卢武铉“以‘没有下巴’的意思写了우리이승만(택)통령(我们李承晚大统领)签上名字交了卷”。
这是个什么梗呢?
首先,택통령(大统领)的택(大)和턱(下巴)不论是形状还是读音都很相似(前者读taek,后者读tok),所以略掉代表讽刺李承晚“没下巴”。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其次,통령(统领)在韩语里有dictator的意思。《东亚日报》就用这个词内涵过文在寅。不过柳时敏没写,暂且可以认为没这层意思。
这两层意思怎么处理……没法处理嘛。
从道理来说,早减晚增本身是没啥毛病的,毕竟只是个选项,丰俭由人。
大家怕的是某些人通过这些选项,再加点私货。而且这个说法和推迟退休一起出来,由不得大家多想。
按照目前的舆论情况,如果你敢允许早退减拿,估计只要不在体制内的人就统统早退了,反正也没啥规定领了社保就不能接着打工,对吧?甚至还可以把原来交给社保的那块放自己口袋。
所以,让你早退减拿是不可能的,忽悠大家晚退多拿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我看来,特斯拉想石锤掉张女士太容易了好吗?
现在事情这么大了,都惊动到特粉的精神领袖马斯克了。
行车记录不是特斯拉后台都有吗?
不是只有特斯拉能读取(破解)吗?
直接倒出来事发前后10分钟的记录公布大众不就直接锤死了吗?
还轮的上张女士跳脚吗?
至于隐私啥的,涉及面这么广已经不存在隐私问题了,反正特斯拉也不尊重车主,就直接公布呗?
多少数据啊,拘留5天都整理不出来,都不如我们新招的实习生呢。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不锤呢,人道主义吗?
还有人在那说,车主不给车就鉴定不了。
行,我认为你说的是对的,
那特斯拉给一份精选的数据是咋回事?
不用怕网友看不懂,我看不懂,我后面有千千万万网友会翻译成我能看懂的Excel。
你倒是公布啊。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