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值得厘清的是文学理论和作家创作的关系。作家的理论素养好确实可以增强他们的写作自觉意识,但是跟他们写得好不好真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作家最重要的靠的还是直觉。
文学理论创造出来就是为了阐释文本的,而非反过来。文本永远先理论而行。如今文学潮流变幻莫测,也是因为作家的创造力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并不是理论多了,作家的创造力和创造质量就上去了。
而且理论的堆积也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在后现代主义盛行的今天,经典现实主义确实可能不那么受评论界欢迎,但也是纯粹因为它带来的理论突破有限,而非对其文学性的否定。作家当然可以选择可能更流行的,更易受人关注的创作方式,只能说现在各行各业都不容易,而绝对不能反推成理论对创作有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
不懂理论的诺贝尔奖太多了。作家本身闪着光。事实上如果一个作家的文本无法用任何理论来解释,却直抵人心,那么该反省的永远是理论界,而成就永远在作家。
至于为什么要研究文学理论,简单地说,文学理论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阅读行为本身就是高度理论化的过程。哪怕你只是觉得一个作家文笔好,很反映现实,或者人物形象特别生动…背后都有深刻的理论基础,普通人虽然可能意识不到,但是这确实是理论研究所带给大家的。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座桥梁也会越来越宽,懂了弗洛伊德大家开始分析潜意识,读了索绪尔分辨了能指所指可以大谈隐喻,学了福柯能够研究话语权力…这些阅读的深度与乐趣都建立在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所以作为一个学科,它的存在是极富意义和价值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如何,文学理论都是为了文本而存在的,绝不能本末倒置。倘若过于强调理论,对作家本身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典型的例子就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很好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的解释至今仍是学界主流之一。但是拿过来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结果大家都是看到的了。理论说,怪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