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孙策:“还有这种好事?”
还是那句话,一切因果律问题转学术应用。
我们假设朱可夫将军在30岁之前已经知道了这个宿命,而且也设法说服政治局的委员们他没有精神错乱。那么就可以安排这样一场实验:
在三十岁这一年(1926)年,朱可夫从军队中离职,而且在长达一年的时间中皆不允许参与任何存在胜负的游戏或竞技,而且要恶补物理学知识。只有科学家能够与他沟通。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与科学家们进行辩论,每场辩论三十分钟,每天辩论四十八场,三十分钟之后由另一群教授作为裁判来定输赢。他的观点是:“永动机不存在”,而他的对手科学家必须竭力论证永动机的存在。
因为朱可夫在他三十岁这一年必定遭遇一场滑铁卢式的大败,他一定会在某一日被某一个科学家驳倒,否则他这一年就会一直被宣布胜利——在因果律的启迪下,一定会有一个科学家在瞬间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然后以雄辩家的姿态论证制造永动机的可能性,驳倒朱可夫,让他遭遇一场大败。这个时候,朱可夫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苏维埃联盟将利用永动机带领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假如细节不够,造不出来,那就继续把罗科索夫斯基等年轻同志都拉过去,一个个试。
因为大家评论的都是一群骗子,演员侠……
大家心里希望真正的高手能出来被大家评论,只是,大家都没想过,一群喷子,键盘侠的评论,对高手而言,其实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有高手的话……出场费,还是要的,至少不会一喷就跳出来,那是演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