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一个宏大的叙事,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等等因素或多或少都有一定原因,单拎出来都可以写一篇学术论文。
不过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国家的历史爱好者,我们的老祖宗对于王朝的兴衰早就总结出一套“历史周期律”: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迦太基来了又走了。
罗马来了又走了。
西哥特来了又走了。
阿拉伯来了又走了。
对于伊比利亚半岛而言这些来来回回大大小小的政权也不过是匆匆的历史过客。
有一位姓马的哲学老师说过: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如果帝国延续了四大哈里发的神权共和......
如果阿拉伯没有区别对待柏柏尔、库尔德、波斯和突厥的新皈依者......
如果没有940年代的柏柏尔大起义......
如果帝国调动镇压起义的军团不是来自叙利亚......
如果阿拔斯人捉住了阿卜杜拉勒拉赫曼一世.......
如果.......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所有的偶然都是历史的必然。
即便有阿卜杜拉勒拉赫曼三世这样中兴之君,不过也只是昙花一现,将安达卢斯多续了一段时间而已。
我不清楚英国的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否说过:
“我宁愿丢失印度,也不愿丢失莎士比亚”。
正如大英帝国很快丢失了印度,但让莎士比亚风行全球。
最终不仅倭马亚退出了伊比利亚就连伊斯兰也退出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但留下了他们璀璨夺目的印记,足以令后人诚服瞻仰.......
很难,上层和下层问题都很严重。
哈里发国家的腐化导致王位更替频繁,皇族和权臣的斗争又让禁卫军实力越发膨胀。
城市中的官僚系统落后让各族群和宗教矛盾尖锐,而乡村的摩尔封建主横征暴敛,疯狂兼并土地导致农民破产。
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实际上已经出于王朝末期,泰法诸国可能在基督徒反攻的压力下撕杀出一个新王朝,再次循环。
而之后摩洛哥王朝的北伐,虽然两度统一了泰法,但是旧时代的统治阶级并没有被替换,于是输入武德之后又迅速腐化,加上隔海分治,政治混乱的结果再度导致分裂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