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人能中肯的评价下电影《长津湖》吗? 第1页

        

user avatar   hai-kuo-tian-qing-ren-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近些年的国产主旋律战争片里算是不错的,至少拿出了诚意,但和外国一流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让我打分的话,6分底分,1.5鼓励分。

所以谈谈《长津湖》有哪些提升空间

一、叙事节奏问题

近些年国产主旋律片的通病,经常头重脚轻,感觉可能是想告诉观众的东西太多了。结果前面密密麻麻铺垫一堆,结尾到了点题部分戛然而止。包括但不限于《建》系列三部曲,1921。

亦或是高密度的紧张剧情堆砌,有张无驰,如超级烂片百团大战。

长津湖很可能同时犯了两种错误。前面铺垫的很长,后半部分又是高密度战争戏堆砌,到了和陆战一师死磕的关键环节,突然结束。

国外一流及1.5流战争片,例如被骂成神剧的狂怒,至少叙事节奏是详略得当的。

哪怕因循守旧一点,可以前面铺垫志愿军入朝时被美军轰炸,穿插、潜伏的艰辛和牺牲,再到最后从雪地中杀出突袭陆战一师时的壮烈,最终攻下陆战一师的阵地的酣畅淋漓,就是一个标准的先抑后扬剧本。

结果本片在长津湖正式开始前就弄了一段40分钟的激烈战斗戏,要知道一般电影的决战部分也就20分钟……这就有点像,还没开始正戏就先泄气。

结果最后的围攻北极熊团也是30多分钟,近乎于雷同的突袭、肉搏、炸坦克桥段,我作为观众难免就有点疲劳,也严重破坏了叙事的层次感。

这点决定了长津湖作为一部电影,本身无法在战争影片中入围一流之列。毕竟故事永远是最根本的。

二、史实部分

1.陆战一师打酱油

这个很多人吐槽过了。长津湖重点是围攻陆战一师,但电影把重点放在一场对美国陆军某连的不知名遭遇战,以及歼灭北极熊团上。

不知道的还以为长津湖战役是冲着歼灭北极熊团去的。

不过这个可能是因为和陆战一师的战斗过于艰辛惨烈,且最后陆战一师基本整建制突围,怕拍出来踩雷。但对于军迷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这就有点像《兄弟连》没拍市场花园,巴斯通就一集,前面8集是训练以及诺曼底空降,最后5分钟告诉你101空降师受降完毕后各回各家。多少让人感觉有点刻意遮遮掩掩。其实,无论是导演的安排也好,过审需要也罢,我个人觉得没必要,虽然赢得不完美,但这一仗真正展示了pva超凡的纪律和意志,没什么丢人的。

2.歼灭北极熊团的细节与史实出入太大

由于陆战一师打了酱油,于是电影把历史上进攻陆战一师的场面嫁接给了北极熊团,由北极熊团cos长津湖马润。

实际上麦克莱恩并不是死守指挥部然后被打死的,是遭遇战稀里糊涂就被打死了(据美军说法,是把pva的进攻当成了友军误击,上前喝止时被乱枪打死)。

之后北极熊团在分散突围过程中遭到歼灭性打击,可以说跑着跑着就没了。

夜袭的激烈战斗也是不存在的,夜袭的时候北极熊团基本都在睡觉,很多人在睡袋里就被pva杀死。之后北极熊团靠着部署在高地的机关炮守住了若干据点。pva对阵北极熊团也有几场恶战,但基本都发生在拂晓或白天。

十几辆坦克冲进指挥部摆大巴应该也是不存在的,这也属于对陆战一师的移花接木。北极熊团新兴里部并未配属成建制的装甲单位,突围的时候只有一辆坦克打先锋。

被自己的空军误炸是真的,突围时美军和志愿军阻击部队交火,然后美军就被空军大爷的燃烧弹给扬了,美军步兵大骇,掉头就跑,费斯中校枪毙一名逃兵(韩国人)后将他们赶了回去

嗯,这也是个槽点。电影把美国陆军拍的太强了,历史上北极熊团遭遇夜袭时并未及时组织起像样的抵抗,以致外围阵地很快丢失,而且在团长阵亡后士气不高,远没有马润那么凶狠,夜战能力也比较菜。各营缺乏联络,被各个击破。

三、军事细节部分

1.七连作为一个连级单位居然有6门迫击炮,第一场战斗被摧毁一门,第二场战斗还有5门。要知道美军一个连才3门60迫击炮。

事实上以当时pva运输靠扁担的情况,就算是穿插连,需要额外火力增强,两门迫击炮也差不多了,再多还得给七连配10辆马车拉炮弹。

乱入——宋时轮:好你个伍千里,你一个连就想配一个炮排,那我9兵团是不是得配一个炮兵军啊。

2.爆炸过于浮夸,这点得点名表扬俄罗斯电影。俄罗斯电影在爆炸方面最为注意——手榴弹、迫击炮弹等破片武器爆炸时是没有明显火光的,主要是烟和尘土。

美国比较考究的电影也不会用瞎眼的爆炸特效。

但国内影视剧基本没有注意到这点的,就一句话,炸的一定要亮,一定要响,一定要覆盖射击,不然你咋感受到打的激烈。

3.炸车和标识弹部分比较神剧化。

在车上扔手雷扬了好几辆美军汽车,这画面过于港片……

标识弹部分也是编导的想当然。老雷开着吉普拉着标识弹冲进美军坦克群,以那时候汽车的速度以及战场的崎岖路况,两分钟撑死也就开出1公里,事实上也就六七百米。

首先,志愿军打扫战场也有一阵了,这么长时间,在距离自己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坦克集群……emmm

其次,把标识弹拉出这点距离对轰炸机群的地毯式轰炸来说……有区别嘛,b-26又不需要把炸弹准确的扔在标识弹的位置。这种高空覆盖轰炸和海盗、佩刀的前线支援轰炸还是有区别的。

而且夜间轰炸,再讲究一点的话很可能是先扔燃烧弹标点,然后高爆弹清场……

当然也可以说这是电影简化表达了,老雷应该是开出很远,然后让美军的第二轮轰炸精准杀伤友军。但至少电影里看不出来。

这也是国内影视剧的通病,艺术处理和真实之间总是难以平衡,或者是,经常认为二者是冲突的,有艺术就没真实。

但兄弟连还有俄罗斯一票战争片,不真实吗?不艺术吗?真实的场面一样可以很好看很扣人心弦。

这或许说明国内战争片在演员、场面调度,摄影剪辑等方面距离国外一流水平仍有差距。

4.m3冲锋枪可怕的射速

m3冲锋枪射速为450,所以枪声听起来是 咚、咚、咚;而非密集的哒哒哒。电影可能觉得m3这个射速无法体现美军火力的凶猛,于是把m3的射速提升到了600+,和亮剑里尬冒充汤普森的m3一样。

但这种错误不应该出现在长津湖这个造价的电影中。

四、不是问题的问题

这部分是虽然被广泛吐槽,但我认为电影可以自圆其说的

1.关于志愿军密集冲锋问题:突袭战来不及展开队形,在实战中很常见,等你展开队形,对面也展开了。三三制本身也不是任何战斗都适用的万金油。

且九兵团在当时并不熟练掌握三三制,入朝初期pva一些部队指挥官容易丧失理智发动密集冲锋,被彭总多次批评。

所以不要动不动就三三制,好歹区分一下具体情况。

2.伍万里训练问题

九兵团是在山东集训过的,所以伍万里是受过训练再入朝的。不认识子弹这点在当时的pla新兵中也确实存在,毕竟pla条件有限,没那么多实弹训练。

五、进步

1.开始更多的把视角放在小人物的成长和心路历程上,虽然这经常导致国产电影叙事节奏崩坏。

2.注意到了pva没有标识的细节,不会和之前很多影视一样,让pva戴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标识牌入朝了。

3.特效是真下了本,虽然如前所述,爆炸效果上有些用力过猛。

4.第一场战斗的细节可圈可点,敌人也有战术细节,而非单纯作为被主角打死的npc出现。

5.军装更为考究,区分了美国陆军和马润的军装。装备方面,也突出了志愿军入朝初期并无苏械。


user avatar   zi-mu-nia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部伪装成战争片的港式枪战片。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评价了,被删了。


user avatar   sun-jian-wei-23-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创性说明:

请注意!以下内容均不是来自本人原创!

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系统性、时效性;


热心、耐心、诚心、决心、红心、真軋、公心、柔心、铁心、上心、用心、痛心、童心、好心、专心、坏心、爱心、良心、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忠心、衷心、甘心、攻心;


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


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user avatar   gongsi-riz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国内战争片最大的问题还是

不知道我军的战斗力,战斗觉悟和战斗意志从何而来的问题?

就根本还是不知道历史书上“人民军队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

为什么要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的问题?

指导员(政委)在军队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我党是如何在军队中启蒙思想、培养革命意识的?

三大,八项和十不准怎么约束规范士兵的?

就根本还是不知道,不说,也不表现。但恰恰就是这一点,才是工农红军和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本质的不同,《长津湖》还是没有突破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期间,前线伤员补给 ,国内士兵在部队里联名上书出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坚毅的神采

这部作品不在于故事的问题,讲喜剧讲悲歌都可以,小人物小故事,大人物大故事也都可以,“不以词害意嘛!”但他是结构的问题,是节奏的问题

故事性上战斗戏太乱了,格局太小了,长津湖是一场半个月的战斗却拍成了似乎一个山沟沟里的夜晚战斗就结束了,杨根思是东线主力上非常感人的一次战斗,但是后半段,导演剪辑随意穿插

拍完长津湖一夜后突然到了杨根思的故事(前面没有铺垫,后续也没有交代,这段故事就凭空出现凭空结束,观众根本没有培养起任何对这部分故事的熟悉,就直接喂给你吃,这是非常割裂的)然后结束又跳到了美军总撤退遇到冰雕连

时间空间跳跃,混乱,这问题出在了故事编排的结构上——让观众完全搞不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的转换,结构上并没有很好的衔接,让人一头雾水(如果我不是对这场战斗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我只会以为长津湖只在一个山沟沟里打了一晚上)

还有就是觉悟问题,长津湖里面渲染美军温良性格过多,在立意上,导演觉悟不高,把敌人赋予了太多良好的品质

历史上美军没有遇到冰雕连,也没有敬礼(关于这点众说纷纭,我倾向于是后期党的宣传)

但问题是,你要敬礼你是展现志愿军的品质还是美军的品质?

而反观我军志愿军部分,我其实非常不喜欢万里的故事。因为当你了解了那段历史,毛在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在古田召开会议,和三湾改编,使军队系统焕然一新之后,重塑了红军战士的精神和品质,我们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无往不利。当你了解了其中政策,是如何具体而广泛的影响了我军士兵,你就会发现在这样的军队中绝不会诞生万里这样的士兵形象——因为他可以是联合国军,可以是美军,可以是国民党军,但就是不会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时期,跨过长白山在树上刻下的誓言“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所以最终还是回到了觉悟问题

三位导演本质上,还是不知道我军的战斗意志从哪里来,战斗力从哪里来?战斗的觉悟为何这么高的问题,打美军也和打国军一样一路平推并没有什么差别

我军对付美军的高机动,机械部队对是如何袭扰疲敌的?

志愿军作战期间以班组建制,组成坦克奇袭小队,利用手雷束炸坏美军的坦克底盘,履带。后来官方文档中有亦有危急关头,士兵以身炸坦克殉国的记录

我军针对美军轻敌的战斗意志,演化出的礼拜攻势,月夜攻势是如何让美军夜不敢寐的?

志愿军在某次战役期间,以三三制队形发起冲锋分布在广袤的山地平原上,这样的阵型宽中有细,敌炮火的覆盖程度不足以广泛杀伤我军

我军是如何在美军的炮火轰炸下,研究出针对性的躲避策略的?

抗美援朝战役期间,我军发动土行孙战术,逢山凿洞,利用山洞掩体工事抵御了美军大量炮火;在平原、丘陵地,我军总结了背风坡战术躲在山的阴面,计算美军轰炸频率再伺机发起冲锋

我军当时的后勤补给,是如何在美军的侦查下斗智斗勇的?

针对当时美军对补给铁路的轰炸,志愿军研究出聪明的战术:白天故意把铁轨拆掉,零件散落在周边营造被轰炸的假象,夜晚在偷偷回去把铁路接上运输补给

这些部分我也不奢望一部战争电影能够都具体表现出来,但是当你去沉浸到书本里,去看我们这些先烈前辈的小聪明大智慧,为他们的机智而感慨!为他们舍生求仁而悸动!为他们的巨大伤亡而悲愤的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因为是边写边讲,所以说的有点偏

所以再回到电影里,后半部的剧情拉胯是全方位的,导演觉悟不高,同情敌人,战斗节奏,结构有问题这些才是致命的

同时,这里我再给大家分享一位研究我军党史的高戈里老师,在 b站访谈里,仅就一个切面,展现我军当时党内是如何从思想,文化上管理建设部队,改造部队的

相信看完后你会对我党的形象有新的认知

最后,再客观的评价《长津湖》的优点的话,在最后决战的前半部分还是要夸一下的,故事的矛盾,冲突,意象的选择和烘托渲染(万里长城部分,意象是选的很好的,但是故事的节奏是处理不好的)都是很好的

陈导的审美是在线的,前期的江南水乡,火车上万里江山多娇,岸英的登场,毛彭交流时朝阳洒在菊香书屋的镜头语言,送别岸英,还有最后牺牲时,毛在雪中度步踟躇不安这些细节是很好的

就连第一次遭遇战的部分,处理也是“还不错”的,虽然还是乱了一些,但是脉络还清晰,美军的火力也展现了出来,坦克像头猛兽冲出来着实提到嗓子眼,还是非常压迫的。炸履带,底盘,也符合真实历史的。最后等待美军靠近,近接敌,再发动手榴弹攻势也是历史上真实的志愿军战术的(我军当时火力不行,无法正面对抗美军火力。突袭和穿插,只能隐蔽好在极近的时刻接敌发动攻击,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当时我们没有条件 只能这么做)

但是到了后半部分,换成了似乎一个韩国导演来拍就开始彻底拉跨,搞不清志愿军战术战略,长津湖又发动了“人海战术”(还特别给了全景特效镜头,但问题是这种密集,会被美军火力活活打成筛子,上图附有真实的志愿军冲锋图片,看了你就懂为什么我军的战术冲锋伤亡是可控的)

再说说万里的形象,是不是都要模仿国外剧本设计,设置一个矛盾点(万里)通过他的莽撞和其他人物产生碰撞才能说故事?这是非常西方化的叙事(不听命令),他可以是美国军队,国民党军队,联合国军队,但绝不会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

志愿军在战斗间隙举办的文工大会,甚至还有运动会,歌唱比赛,我们当时部队的文化氛围是远比历史书上黑白的印象里,要有趣的

但是,总体来说我还是鼓励观看的,这是因为近几年国内拍的战争片还是肉眼可见的在变好的,从《八佰》到《金刚川》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吐槽,不知到底是在宣扬还是抹黑我军形象的郁闷,到今天的《长津湖》我已经可以看到更多的真实战场细节重现,即使还是不够的,不充分的,导演还是会犯抓不住精神内核的错,但是还是有在变好的

为了这个正在变好的过程,为了以后可以在电影院看到真正的,没有站到高高在上俯瞰我军历史的导演,能够真诚虚心的了解当时的战斗细节,和我军的精神内核,拍出真正的反应我军的战争片,我还是要支持一遍的

最后我再引用一下研究我军党史的高戈里老师的一次访谈的对话



Ps.《功勋》对抗美援朝的表现好过《长津湖》一个电视导演的觉悟比大导演都高所以有时候不是资金的问题,是视野的问题,编剧导演视野里有没有我军志愿军的形象?是俯视还是仰视?这些想清楚,要远比花钱的爆炸戏,大场面更重要,推荐观看!

同时评论区,我和一位朋友的交流说着说着就把我所了解到的有限的还不完全的,许多我军战斗力来源的根本就说到了,大家可以斟酌一看

其次,我还发现评论区有很多网友在攻击一些可能没有完备历史观念的同学——这些同学或许通过电影了解了片面的历史,但是勾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对此,我觉得是好事。但是很多人却变成了一种攻击,以掌握历史多寡高低来鞭笞他人

我的看法是:其一,不要好为人师

其二,不要把拥有的知识变成炫耀的资本。我或许也只了解了一些大部分人不知道的历史,但是这些不是你骄傲的本钱、看低别人的工具;它是一种馈赠,知识的馈赠予你就像老师教会学生,书本教会你,你要带着这个知识分享给很多人,不懂得愿意听,你可以和他说,而不是骂,打击,嘲讽,输出

这是不可取的

——————————————————————————————————————————————————————

最近这个回答又被很多人点赞了,看到评论区大家的争议颇多,同时基于开篇阐述电影没有展现出军队战斗力的部分是笼统的概括,所以在这个回答下,我既结合我已知的,浅薄的,不充分的知识,顺便和大家分析当年我军的战斗力从何而来的问题,权当抛砖引玉,上文我对对长津湖的评价就结束了,感兴趣的可以往下看

一.为什么要把党支部建在连上?他对保障军队力量有什么核心作用?

在说到工农红军的战斗力前,势必要拉出平行线进行交叉对比,也就是同时期为何国军看似占据各种有利条件最后却打不过红军的问题?国军的战斗力,战斗觉悟和战斗意志为何淡薄的问题?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在后文还会反复拿出来和工农红军对比 核心就是一个:不把人当人

首先说,国军是如何补充兵员的呢?拉壮丁

形式上,在进入民国后事实上就废止了延续几千年的保甲制度,但是在来到军阀混战时期,国统区在基层依然沿用着保甲制度,特别是在国共分裂后,蒋大肆打击统治区内共党干部基层队伍,导致基层管理体系直接瘫痪。于是蒋恢复启用了基层的保甲制度: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百户设保甲长管理,当军队需要充军的时候就会下发到各乡村的保甲长处,这个依据是国民党在1933年颁布施行的《中华民国兵役法》之规定:男子年满十八至四十五岁,有服兵役之义务

自此,参军成了义务,国民党有了法理基础便开始下乡征兵,而在广大的农村土地,因为连年战乱家贫如洗,现在家中唯一的青壮劳动力还必须服兵役,生死不论,百姓自是不愿意于是纷纷逃兵役,而这个时候软硬不行,保甲长就会挨家挨户上门抓人,抓到后就被监守发配到部队,而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路途艰险,条件恶劣同时因为害怕逃跑都会扣上锁铰限制人身自由,过程中少不了打骂虐待,最后坚持到部时常常十之六七不存,报到率只有大概40%(这还是国军内部自己公示的数据)

“犯胶东敌,损失逃亡严重,清淮即蒋废又捉丁”

到这里,进了部队是不是就好了呢?活下来了参军总有钱了吧?

有,但是几乎领不到。钱饷每月到部队后,从长官开始就会层层克扣。党史的资料公示:之前曾在国军、后来到解放区的战士这么说:

一开始说好的军饷20元,每月只有六七块,还常常几个月发一次,实在拖欠久的就拿了被褥,鞋子袜子代替

不仅如此,新兵入营时的军服被褥这些需要内部购买,你的工资要抵了这些以后才开始发,所以常常参军后,先要白干两三个月才能开始拿工资,而这个工资还常常会被克扣

这是部队的薪酬待遇,这叫“所剩无几”

那部队的里生活、日常待遇如何呢?“生不如死”

除了军饷,粮饷也会克扣而且更厉害,当时明面上之规定士兵每天大米1.5斤,罐头肉4两,干菜咸菜各2两,但每月实发到军官一级就已经中饱私囊,部队里只能维持最基本的伙食——解放后统计,每人每天大概只能合6两米,肉,菜连边都没有(后来这直接导致国军在统治区强征,强抢百姓粮食,军民反目,在统治区内不得民心,这又是个子集在此按下不表)

瘦骨嶙峋的国军士兵,普遍吃不饱穿不暖,所谓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粮食都到了谁的兜里呢?

除此之外部队里山头林立,拉帮结派兵痞气氛严重,新来的士兵除了要受吃穿的苦外,精神肉体也常常得不到保障,受打骂虐待侮辱之事家常便饭

以上,还仅就一切面展现当时参军后的条件,这就是国军当时的待遇,我把他称之为“人不如狗”

这样的军队,你怎么能奢求他上了战场有战斗力呢?

充军上来的都是孩子,娃子,战场上想的是家人妻子,部队里受尽折磨虐待,上了战场还要贪生怕死,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在打仗上,抗日,抗哪门子日?他们根本不在乎,日本人烧杀抢掠前,他们的生活已经在国名党统治下支离破碎了,你可以说他们没有觉悟?逃兵?一触即溃?可是,这又能怪谁呢?真正的问题在哪里呢?

那么同时期的,我们的工农红军队伍呢?

其实在毛领导主持的“三湾改编”之前,没太大两样

只不过一个征兵,一个募兵,当时共产党在基层组织群众参军是以募兵形式发放军饷。百姓拿了钱于是参军,这样的队伍里,士兵为了钱而努力,可以说有一点战斗力,但没有战斗觉悟也不太能吃苦,缺乏意志力。战斗战败后,就想着离开,过村过户时候,不知道节制,强抢民用造成了群众困扰,带头的军官也多是之前国民军出身,和国军干部思想觉悟大差不多

幸好,毛敏锐的观察到了这点

1927年毛领导的秋收起义失败后(毛第一次深刻认识到照搬苏联经验,联合工人包围城市的打法是不正确的,更坚定了毛觉得广大天地在农村的想法,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已经初步在脑海形成...)余下的1000人部队开始向当时的井冈山方向前进(过程中卢德铭牺牲),在经过永新县三湾村时候,毛发现部队里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

战事失利部队士气已经低落,士兵军官还一脸匪气过路打家劫舍,小偷小摸屡禁不止,长官辱骂殴打士兵不禁,赶路还摆架子搞特殊化,发不出军饷就开始哗变,一路上部队都快要变成匪队

部队里基层士兵的待遇得不到保障,有钱就打仗,没钱就当逃兵,指导员不下连队宣传工作做下不去,虽然教条很多,但是士兵吃不饱饭也听不懂听不进,鉴于此毛再多次调查后总结问题,在经过三湾村整修时,主持领导了部队改编,这在之后彻底改变了红军的面貌,内容大致如下

从此后在军中建立士兵委员会 实现官兵平等 在部队内实行军事民主集中制

彻底废止官兵特殊化,今后官兵身份一律平等。在连一级设立士兵委员会(类似如今的联合工会组织)组织保障全体士兵的权利,如有士官虐待,打骂或者分配不均都可以上报士兵委员会裁决,除此以外,军队不搞一言堂,每次战术部署如有疑问和好点子也都可以上报集体讨论,从而保障全体官兵的权益同时,还做到了更好的贯彻战略战术任务

这叫军事民主

在经济上,今后部队不在发军饷,但是,军队实行均分配给制度,一切战斗所得按劳平均分配这就是民主集中的“集中”(到了后期我军战斗力提升,缴获的咖啡,烟酒,巧克力也都会平均分配,所以很多老兵早在七八十年前就吃过喝过这些洋东西了,同时后面开垦根据地屯田,每年所获粮食蔬菜再没有地主抽成全部均分,这使得我们解放军部队里的生活待遇要远比电视剧里展现的国民党士兵待遇好的多,不敢相信吧)

同时月末各连一级都要在会上公示开销,所得剩余被称为“伙食尾子”也会平均分给士兵(大约每人所得6,7元)

这就叫经济民主

自此广大士兵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之前打骂侮辱之事因为士兵委员会而消失,士兵从此有了里子(尊严),每月所获公示,避免了克扣,虽然没有固定军饷,但是伙食免费,官兵均分没有特殊,月末发尾子甚至还有盈余,这些钱可以寄给家里乡亲,士兵从此有了面子——他们过得远比参军之前好了。不仅如此,在部队里还得到了尊严和奖励,在当时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的中国,你说这样的士兵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怎么不会激发战斗热情呢?但这还只是其一


二. 指导员(政委)在军队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我党是如何在军队中启蒙思想、培养革命意识的?

在实行军事民主集中制后,士兵保障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毛就开始抓紧部队的精神建设

当时,我们的底层士兵大多是怎样的呢?

在这里我又要讲个切面,展现当时全国大部分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

在清末民初,虽然孙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帝制,但是我们现在的评价依然是“不够充分的革命”(孙先生的革命成果完全是值得肯定的)

当时广大的少数地主阶级依然拥有全国80%的耕地,他们不事生产,而绝大多数农民则只拥有少量土地,或者根本没有土地,土地兼并下的剥削和阶级压迫本质上还没有解除(历史上朝代后期的土地兼并是如何形成在此不表,否则几千字写不完)这些大部分没有土地的农民被称之为佃农,他们靠出借劳动力来换取收成

地主娘和家中的佣人

那当时收成怎么算呢?

“麦二八,秋三七,上腰的柴火十抽一”

麦季按实际收成佃农二,地主八分成,秋季按实际收成佃农三,地主七分成,“上腰柴火”指高粱,苞谷,芝麻这些特殊经济作物按九一分成

这还不止,这种按收获分配叫“分成定租”,但地主阶级还有一种十分阴险的分配叫“定额定租”

所谓定额定租就是在每年初就定好年末的收成数,不管本年的气候雨水如何,地主年末都要收上来既定份额,虽然不按分成定租,地主不会百分比抽成,但是所谓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只要了解过期货交易,就知道这里面的风险)

也就是完成倒好,或许能多劳多得,但是如果遇到灾疫,很可能达不到地主的限额,这个时候农民签了合同就背负了债务从此翻身无望(有人说为什么农民会答应?其一是铤而走险的百姓希望一年所获更多,其一是之前就遭了灾疫,快要饿死,不得已和地主签了粮食租借要还,这时候地主往往会签定额定租,更好的农具和牛马劳动力帮助,但实质这是一个贫穷的恶性循环,因为穷所以签风险更高的合同,因为失败所以被剥削的更穷)

就这还是算温和的地主,而在有些偏远、偏僻地,地主自己就是当地的土皇帝,他们买卖枪支,收纳武装结成黑社会,在当地欺行霸市,俨然成了活阎王,而在这些地方生存的农民百姓生活可想而知,生不如死

路途上正在流亡的一家三口,是什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土地?当时大量农民在地主苛捐杂税下破产,土地被抵债(兼并)后成为流民

自此,这些被地主剥削的佃农挣扎在温饱的生死线,种田无望,出家寄希望于当兵赚到更多财富的青壮年就是当时最基层的广大士兵

他们从小受着地主的剥削长大,心里有气心里有火,但是没有接受过教育,不识字,说不出道理,有苦不能言,有怒不能发,思想不深刻,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他们在遇到共产党,遇到毛以前,可以说是掉落进一个找不到出路的无底洞(而这却是占我们当时全国80%的群体)

但是毛决心做出改变,在此之前指导员每次大会宣讲,每每参军的士兵即吃不饱又听不懂,更听不进。在实行军事民主之后,这些士兵吃饱了饭也愿意相信部队,于是这时毛改变了之前党不下士兵的处境,在连一级(100人编制)都设立党支部,每个党支部有若干指导员,这些指导员是之前有一点学识,接受了一些教育的知识青年干部里走上来的——我知道很多人不理解在解放前,我们部队里的指导员到底是怎样的身份,做什么?为什么在影视剧和老兵的回忆里那么深受士兵爱戴?

对此,我可以这么说,这些指导员就像是这些来到部队里的士兵,第二次“重生”后的父亲母亲一样伟大

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下到几十人的班,排组织里,最开始的任务就是教士兵读书写字,启蒙教育,学习知识——就像是小学第一天上课的老师,开始教你名字怎么写,算术怎么算,告诉你是谁,你来自于哪里,我们为何而活着?从最开始的语文到数学,再到地理,再到科学...

正在学习的红军战士们在地上练习,其中一个战士写的是“团结就是胜利”,还有写的不对的,给拿脚抹掉了

你又可以说,他们就像是你的生活委员,小到一日三餐,个人卫生管理,洗衣做饭刷碗的生活技能学习,大到士兵间隙劝解,分配不均做仲裁,有欺压歧视情况向士兵委员会报告,甚至夜深人静对迷茫的战士进行开导沟通的人

你还可以说,他是你的战友,是上前线把受伤的你背回来的人,是你想家,替不会写字的你代写信的人,是每个月有尾子,把钱交到你手上的人,是关心你的生活起居,心理状态的人

到这里可能尝有人发笑了,这也太有意思了对吧?但是你可以带入一下,在当时那个旧时代人吃人的中国,身世如浮萍,人命如草芥;家徒四壁,一年到头经受地主的剥削所剩无几还饥寒交迫;家中人亡,坟前的你甚至连家人的名字都不会写…后来,你去参军,以为部队生活会好过,但是他们打你骂你不把你当人,最后你来到了这里,这里的人不但不欺负你,他还要教你,教你读书写字,告诉你这叫教育觉醒;带着你强身健体,告诉你我们真正的敌人是谁

带着你开肃反运动,进行思想改造,带着你一起整理行军起居,带着你运动练兵,在指导员这里,你第一次学会了怎么写自己的名字,知道了什么叫人权,什么叫阶级压迫,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知道了什么叫剥削……从精神上彻底觉醒,身体上彻底解放

然后某一天 你的指导员告诉你,把你曾经在旧社会死去的亲人名字写在牌匾上,明天要共同开公祭大会一起纪念他们

我想那天,整个旧社会前二十年你所遭受的苦痛,都会如潮水一般涌出,哭完抹泪后你终于知道自己是谁:

从前是牛马,今天要做人

(因为行文的逻辑所以比较紧凑,事实上,当时对士兵在军队的再教育过程是后来党在各根据地,基层贯彻始终的、漫长的方针,这对启蒙群众思想,认知世界,接受更高级的教育从事更复杂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后期条件更好以后,在根据地设立的“列宁教室”有可学习的书籍,许多孩子兵和操练后的战士会过来阅读,墙上挂着兵器介绍还有“中国历史时图”

这就是指导员深受战士爱戴的原因——是良师益友,是许多战士过去二十几年都不曾感受过的温暖,是家人也是朋友​……

这些定下来的组织纪律之后在各根据地、党领导的基层,深刻贯彻到了士兵的脑海里。在部队中、指导员那里接受了初步教育后,士兵们认识到自己和广大农民百姓都是一个阶级的共同体,都是广大受剥削的底层劳苦群众,所以战士们从源头上认识到了之前行为的错误,理解了自己和百姓的关系,往后,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侵害百姓的行为(这是后来很多文化人不理解的,不理解红军吃穿不拿群众一定是做样子,只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这样的觉悟,所以无法相信这样的事情,实在可悲)从这一刻开始,红军有别于几千年来封建王朝的军阀政权,有别于雇佣军、国统士兵只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是真正的成为了人民子弟兵,成为了人民的军队

某次行军,指导员拿着字条提示“同志:不要踏麦苗”,战士们思想上觉醒后,知道了自己和百姓的关系,于是自发维护群众财产

这是在精神上的觉醒

除此以外,在实质性方面,毛是这么做的……


三. 土地革命

(又写了两千字,眼睛花了,可能没多少人会看到这里,我再慢慢更)

1.星火传承

在说到根据地和后来全面土革之前,上文已经交代了发生土革的形式是因为:朝代末期土地兼并下的地主和农民间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而在这一大矛盾之下,我又想和大家拉个切面,展示远在半个世纪前的一场运动,是如何因缘巧合最终和毛联系,并启发了革命区的全面土改,这场运动就是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拉回到半个世纪前...1843年清末鸦片战争失败后,清廷和民间的社会矛盾日趋严重,积重难返;同年在广东花县,洪秀全与冯云山、洪仁玕创拜上帝教后开始组织起义,其先后来到桂平紫荆山等地区建立拜上帝会。不久拜上帝会组织遍及浔州、林州各县和广东信宜、高州等地。而洪是如何快速团结当时广大起义群众的呢?他颁布了对后来革命有着深远影响的政策:《天朝田亩制度》

制度中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还规定“凡田分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好丑各一半”——鉴于此运动,当时洪在南方的广大农村迅速发展了许多的结社组织(最后运动波及今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和广东)并于1851年革命形式成熟后,发动了金田起义

而后的历史我们也知道了:虽然说太平天国运动最终是一场失败的农民起义;其仍然带有旧资产阶级革命性质;革命寄希望于宗教约束和外部势力的妥协;农村改革不充分,革命队伍后期迅速腐化等很多问题(但是他依然是百姓从没有停止对封建王朝斗争的代表,依然鼓舞启蒙了当时和后来很多的革命人士,这其中就包含孙和毛)

起义失败后,清政府虽然打击清剿了革命残余势力,但是在当时朝廷看不到的地方,太平天国运动在广大的南方各村还是留下了革命的火苗,那就是农会组织

农会组织是当时各村庄的贫农,佃农联合起来结成的有组织的保障农民利益的会社,在洪领导的运动时期在各乡镇组织了许多队伍。而后这些队伍虽然在起义失败后打压了一部分,消失了一部分,但还有一部分继续生根发芽,在当地形成了和地主,中农富农对抗的力量——他们集结了一些火枪刀棒,团结了许多的农民使之当地的地主忌惮而不至于过于猖狂。而后他们就一直蛰伏着,等待着……而站在上帝视角,这股埋藏在山间野地里不被人瞧得起的,落魄的,渺小的组织皆在等待一个未知但可期的未来——谁来领导他们彻彻底底的进行一场革命使之彻底解放?

这个答案最终落到了毛的肩上……

毛早在青年求学时期,就经常会下乡进行社会调查,这些早年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大大开拓了他的视野,充分了解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生产关系和矛盾。在加入共产国际后,因为之前远在苏联的共党成功经验:团结城市工人阶级包围城市,组织罢工,从而发动武装革命。所以在共产党初期,广大的留学派和还带有空想主义思维的领导人没有过社会实践经验经常坐而论道,所以往往忽视了中国农村的力量

而毛看到了这里面的核心——苏联本质上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已经爆发了工业革命,在城市里吸收了大量农村的农民后,农村无产阶级的身份发生了转变成了工人,于是工人力量在城市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这是苏联的革命运动得以成功的前提;而在中国,当时的中国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主义国家,城市中没有爆发过工业革命,政府和资本家奉行买办主义,生产工具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城市中的工人阶级主要存在于部分洋务运动产生的官办企业和租界中的外资企业,以及少量由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中,只占总人口的1%~3%,这样的革命形势,妄图在城市中直接爆发起义是一定会失败的——但是当时的许多领导人看不清这其中的主要矛盾只是机械的执行共产国际的任务,建立在空想主义之上(注意,我们现在说这些是带着上帝视角)

所以在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冒着违背共产国际的意志,屡次拒绝执行继续攻打城市的决定,把团队毅然带到了井冈山上。从这一刻开始,在广大农村已经等待,并蛰伏了半个世纪的,最初由洪秀全起义失败所留下的革命遗产——这些蠢蠢欲动的各乡村农会组织和广大的受压迫的百姓终于遇上了那个他们自己在苦难中寻觅的人,世纪的交汇在这里,毛最终选择要到百姓中去,而百姓也选择了他……

于是星星之火,将要燎原

2.星火燎原


user avatar   exc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喜欢吃包子,还喜欢吃肉馅包子。

我喜欢,我花钱,我吃十个都行。

现在你说除了垃圾,只能吃肉包子,不吃不行。

对不起,我宁可在家啃方便面。


user avatar   qi-qi-85-89-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对导演演员没有任何偏见,我对主旋律电影一向是支持偏爱的。

但长津湖是真的跟一部分网友预测的那样,三个导演拍出来一个四不像的电影。

宣传片里说易烊千玺努力拍戏,不怕吃苦,我也愿意相信他能做好。但导演为什么要给他安排那么多虚假镜头?一排排子弹穿过人头皮就不穿过人脑袋的画面只出现在抗战神剧里不好吗?就不能让易烊千玺老老实实躲在掩体后面吗?


user avatar   li-xiao-miao-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长津湖是同胞献给国家的礼物。

李延年是同志为战友刻下的碑文。

我刚看完长津湖也有太多的不谅解,可在我看过一遍又一遍的李延年后,我终于释然了。

长津湖是一份华丽厚重和充满善意的礼物。它来自三个导演,三位我们的同胞。

有一种饿,叫外婆觉得你饿。

同胞对祖国的爱也是如此。

很多地方,我们觉得不尽人意,但那真是他们觉得最好的献礼。

无论是兄弟情也罢,无论是悲壮的牺牲,无论是华丽的对决,这就像家乡的父老聆听着一个战士的家书时,他们担忧,他们心疼,他们佩服,于是他们去想象,去共情,去理解。

无论他们所想所思是不是事实,但所有的一切都来自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

这份情,我认为是真的。

无论是陈先生,徐先生还有林先生,他们都是竭尽全力了。

而李延年则不一样。

他是来自我们的同志,毛卫宁同志导演,刘戈建同志和李修文同志编剧。

他们和那些战士是一个集体,即便有人已经离开,但他们依旧在一起。他们一起在那,他们也一起在这。他们在那时,他们也在现在,

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事业并没有完成,还在继续着。但他们需要记录下来那些没能走到这里的战友们。

记录下他们的功绩,证明他们曾经来过。

他们做这一切,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是为了让世人记住那些没能看到今天幸福的同志们,让世人理解他们,让世人明白他们,如果可以,希望更多的人能借此理解他们的事业,加入自己的队伍。

就像他们相信紧跟在后面的同志也会为他们做同样的事。

他们是为了共同的事业而走在了一起,也是为了共同的事业而一起离去。

所以,有伤感没有悲情,有痛惜没有可怜,有失落没有失望。

他们很早就知道了自己将要付出的是什么,所以离开也是绝不后悔。

这种隐忍、克制和坚韧的精神是只有一起战斗过的同志才能理解的。

这就像我们听到战斗英雄时经常会以为他人高马大,身怀绝技。实际上,他很可能瘦小文弱,只是怀抱着一颗保家卫国的心,拼尽了所有。

乡亲们听了英雄的故事会抹眼泪,而同志们因为有人能活着看到他们的事业终于成功,而幸福地微笑。


user avatar   zhou-tong-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人。


user avatar   gu-gu-39-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好看,中庸之作,不值票钱。

我对电影要求不高,烂片我也能看,要求只有一个:讲一个故事,不用多好,是个完整的故事就行。

好莱坞的爆米花电影我也看,从里面学到什么?啥也学不到,就和打游戏一样是放松的方式,情节很老套,就是主角维护正义打怪泡妹,反派又要毁灭世界,主角打反派,被秒,无意间触发羁绊效果,复活,秒反派,和女主热吻,完了,没啥内涵。

但有几种电影属于我的观影黑名单:

1.打着“致敬历史”的由头,拍架空历史的片子,夹带导演私货,片子质量不见得很差,但实物与宣传不符,显得格外恶心。代表作——《八佰》《金刚川》

2.故事漏洞百出,难以理解,十分尴尬,观影时常常让人感觉莫名其妙,代表作——吴京《战狼2》(故事线梳理:冷锋为妻报仇在非洲,临危受命单枪匹马要去救某医生,再解救几十名中国工人,某医生是解决疫情的关键,当地反政府武装也需要他,在枪战中,医生被雇佣兵误杀,冷锋受医生遗愿带走了小女孩和大洋马,前往解救中国工人,结果大boss是个恋童癖加乐子人,因为喜欢那个小女孩带着一帮人去打了工厂,顺带把冷锋死打了一顿,正在要取冷锋性命之时,金主发信号弹要求撤退,他们就很听话的抛下冷锋回去了,回去之后金主说不能杀中国人,但他不知道要是冷锋是普通人早tm开局死在商店里了,然后boss就很直接地把金主杀了,还给替代者下了一个悬赏任务——杀了刚刚被他们放过的冷锋……发病的冷锋住山洞,开始回忆杀走马灯,然后在一边看上去啥用没有的小女孩天赋觉醒,治好了冷锋的病,然后打打打,然后洋马扑街了,冷锋救活了之后两人热吻,眼睛都闭上了,很投入,之后打打打,冷锋终于从刚刚的热吻中反应过来,原来他是来给媳妇报仇的,然后又莫名其妙回归到国家尊严上,冷锋爆种,赢了,完了。)

3.故事都讲不好,或者是只讲大道理不讲故事,表面上啥都有,实际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最后啥也不是,代表作——《长津湖》。

这种片子该怎么拍?看看以前的老片子,那时的特效不好,但真的能讲好故事。

我举个例子,如果按照老片来,这片子该怎么拍。(下文阅读理解开始)

伍千里从队伍回来,揪了在外面野疯的弟弟,回了家。家里爹娘气色好了许多,也填了新家具。爹娘很担心的说王金牙最近兴奋得不得了,一天天在那里阴阳怪气,说美国人就要打过来了,将来所有从他那里拿走的东西都要加倍还回来。(好处:既表现了土地改革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表现了当时随着朝鲜内战中美矛盾加剧,国内面临的阶级问题,为后来伍千里归队做铺垫。)

晚上伍千里做了个噩梦,梦见部队出发了,美国人打到家里来,自己教绳索绑着,王金牙笑着在他面前砍掉了父母那覆着灰白头发的头颅,哈哈怪笑着:“伍十里,请你翻身去吧!”又对着弟弟举起了屠刀:“小孩子也一个不能放过……这都是共产党的种子!”(交代了伍千里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心中最担心的事情,他不怕为革命战争奉献自己的生命,他害怕革命失败的后果,表现了伍千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强大的责任心,丰富人物形象。)

第二天一大早,伍千里就告别了爹娘乡亲,他当着乡亲们的面保证,绝不让美国人打过来,王金牙他们翻不了身。(表现一个国内人民的大思想环境,说明抗美援朝也是保家卫国。)

弟弟伍万里偷偷上了伍千里的驴车,要和他一起上战场,伍千里看他态度坚决,就写了一封介绍信,让伍万里先回家告诉爹娘,再拿着介绍信去部队锻炼。(表现了伍万里虽然幼稚但却有一颗赤子之心,是真正的共产主义的种子,总有一天他这样的人能够生根发芽,充满了希望。)

伍千里所在的钢七连以作战勇敢,打法灵活而出名,全连都写了请战书,伍千里刺破手指,在纸上歪歪斜斜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表现革命军队的勇敢与积极。)

伍千里所在的队伍作为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在一路上目睹了血与火:到处都是北撤的人群,那些在自己土地上安居乐业的人民,现在背井离乡,那些坚守的人民军,拽着打空了的转盘枪,再不愿意向北一步——北面就是他们的国界线哪!(表现出了美国对朝作战的非正义性,表现这场非正义的战争摧毁了无数老百姓的安稳生活。)

战士们的心情都很沉重,他们都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乡亲。

解放了的土地,会不会丢失?自己的父老乡亲,将来会不会也是背井离乡的一员?自己也会不会无力地后撤?

这场仗绝对不能输!

(感同身受,精神注入。)

指导员临时归队,跟伍千里讲家里的事,伍千里:

(想让伍千里谈恋爱引入女卫生员或者文工团员都行。)

伍千里所在部队没赶上入朝第一仗,看着前方下来的兄弟部队,战士们充满了羡慕:“看人家缴的装备!看人家那卡宾枪!”“老哥,那是什么东西?”

战线后,一辆辆汽车满载着物资,明亮的车灯,在空中俯瞰就像一条光明的巨龙,这时,防空哨的枪声响起来,负责指挥的朝鲜女警察,高高举起两面红色的小旗:“米国边机!米国边机!”(体现中朝人民大团结。)

在一瞬间,所有汽车的车灯都熄灭了,就连发动机的声音都消失了,人们悄声交流着,生怕发出半点声音。(渲染紧张气氛。)

红鼻子侦察机像苍蝇似的到处转悠,人们的心渐渐焦躁不安起来,有几个年轻的司机直接钻进驾驶室,万一被发现第一时间冲过去。(同上)

路边的树林里,有一群鬼鬼祟祟的人,他们是被打倒了的北朝鲜地主,富农,为了夺回他们的利益,他们放出了一颗红色信号弹。

一串照明弹落下来,车队明晃晃暴露在轰炸机的鼻子底下。(宏观大场面,危急时刻到来)

所有车里,只有老王冲了出来,副驾驶小李的头早被弹片削掉了,老王脸上火辣辣的痛,满脸都是血,他早顾不得这么多,只管把油门踩死。

汽车到前线时,首长看着烧的几乎只剩框架的汽车和满脸是血的老王,久久无言,老王被人搀着,车上的棉服,粮食是一件都没有了。(老王有真人原型,表现了后勤的艰难,为下文埋下伏笔。)

老王看见首长,眼泪就下来了:“首长,我没完成任务……”(第一时间想的不是个人的安危和苦难,令人敬佩。)

首长鼻子一酸,双手握住老王的手:“这不怪你,是我们对困难预计不够……”(好首长,令人敬佩。)

七连收到命令,要求轻装上阵,丢弃辎重,急行军至长津湖地区,却引发了一阵骚乱。

发脾气的是炊事班班长李墩,他死活不同意扔下那口行军大锅,他说:“这口锅俺从长征背到现在,每个七连的都吃过这口锅的饭,这锅俺背着,绝不会让你们落下俺半步!”(交代七连历史,体现战友,同志间的情怀。)

在指导员的思想工作下,李墩恋恋不舍地从背上卸下那口大行军锅,换上冲锋枪出发了。(发挥指导员作用。)

天空下起雪来,落在行军锅里,落在战士们肩头上。(暗示)

到了临时打尖的时候,战士们啃着铁硬的土豆——要是有口热水该多好啊!

与此同时,美军军营。

一等兵杰克一脸晦气,旁边新兵威廉一脸懵逼:你能不能给俺们新兵做个表率?这是整啥?

杰克骂了一句,喝干了杯里的热巧克力,说:“你以为我怕死?我打过二战,拿过三个勋章!当时出发的时候,镇上所有姑娘都跑过来和我们接吻!我们怀着无比的豪情奔赴战场。现在呢?我们就是死在这都没人知道!我们接到的命令是‘解放’他们,但是我看他们根本不需要我们来解放!前天遇见一个朝鲜女人打水,看了我丢下头上顶着的罐子就跑了,她那眼神,就生怕我强奸她!这算什么?!要不是这该死的战争,我现在都和家人一起准备感恩节了……”(表现出美军内部许多战士已经开始发现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以及反战情绪。)

“算了,想点高兴的事吧,麦克阿瑟将军说了,我们很快就能胜利,那时候就能回家过圣诞节了,麦克阿瑟将军简直就是穿着军服的圣诞老人……”(等到希望破灭,不满会越来越多。)

“要我说,就该把李承晚这条老狗吊死!”(顺手辱个韩,打仗不如常凯申 )

(你觉得这是美化美军形象吗?格局小了!这是说明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基本诉求都是一样的,罪恶的是什么呢?是帝国主义和大军火商,为了钱和地位,他们要靠骗,靠偷袭!把国内的工人农民武装起来,给他们一个虚拟的理由,来漂洋过海去杀一群从来没有矛盾甚至没见过面的工人与农民,他们的死亡没有任何价值。)

七连成员把棉衣反穿,埋伏在雪地里,每个人的牙齿都在不由自主地格格作响,年纪最小的小李觉得上下牙打架有些难堪,用手扶了扶下巴,才发现大家这样,不好意思地笑了。

终于发起了总攻,北极熊团由于对野战估计不足,被打的手足无措,但他们很快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反击。

战斗中,不死的英雄为掩护队友被打得渣都不剩。

伍千里端起冲锋枪,曳光弹在夜里划出一缕缕红线,为炮兵指出了敌人火力点的位置。

照明弹一颗接着一颗,雪地上一片明晃晃,亮如白昼,志愿军战士们拖着冻僵了的身体,端着拉不开枪栓的枪,拧开手榴弹的盖子冲了上去。

激烈的战斗。

战斗持续了好几天,伍万里没能打完……准确来说是电影时间不够了……打了一半就挂了彩,包扎上还想再冲,硬生生给拖了下去,直接转后方医院。

在医院,他和其他人都被称为英雄,前方传来胜利的消息,伤员们眼里面都闪烁着光芒,医院里不再有呻吟声,充满了欢声笑语。

伍千里养伤,暂时下线。

镜头转给伍万里,部队领导说当前伍家除了伍万里没有没参军的儿子了,不让伍万里参军,伍万里表示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也在朝鲜战场上,他也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参军呢?经过一番软磨硬泡,部队领导通过了伍万里的参军请求。

伍千里终于养好了伤,回归部队。

在路上他看到了入朝的许多未曾谋面的部队,他知道会有一盘大棋要下,心里感到很愉快。

突然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一回头,眯着眼笑了。

伍千里一拍大腿:“你这臭小子!”

下一站,上甘岭,伍万里能否在战争中得到磨砺呢?

“狙击兵岭”的传说,从此开始。




        

相关话题

  重温《肖申克的救赎》,安迪这么聪明的人是怎样被陷害的? 
  如何评价电影 《我和我的父辈》? 
  如何评价《复仇者联盟4》的雷神? 
  美国军方投资的电影中是否也会出现贬低兄弟军种的情况?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为什么会票房不好? 
  007系列电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可以说一句让人泪目的句子嘛? 
  《中国机长》这部电影里最想吐槽的角色是哪个? 
  为什么我觉得流浪地球不好看,是我跪太久了吗? 
  为什么现在国内大导演拍出来的电影都骂声居多? 

前一个讨论
北极熊团到底是怎样的部队?最近在知乎看到很多说北极熊团在美国相当于三流部队,不是王牌军!?
下一个讨论
“东德错误”是一个梗还是真实发生的?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