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詹妮弗·劳伦斯主演的喜剧电影《不要抬头》? 第2页

           

user avatar   NLSZ-an-ha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建议所有关注美国疫情的人,去看看这部片。

目的不是为了骂美国,恰恰相反,对于“了解美国”这种能力,你要对美国人自己保持足够的敬畏。看完你会发现,你再关注也只是皮毛,很难搭建起一个可以运行的世界结构。

美国的正常人比我们想象得要多,只是我们默认给美国的“民主”太多,以为美国疫情中死成这样,是因为反智坏人太多,民主制度高效得反应了这些坏人的诉求才变成这样。实际上我们不该默认为此。也要看到明白人的眼光有多犀利。

这片虽然标签是喜剧,但我看完一次都没有效果,喜不起来。因为它讽刺的东西都在这两年的现实中不断上演,躲都躲不开。喜剧效果是要有一定荒诞性存在的。剧情和理性的背离度确实足够“荒诞”,如果它和现实比起来不荒诞了呢?

甚至和现实有一一对应的桥段呢?

那就有点惊悚了。

这片儿可以算成政治惊悚片-恐怖谷效应类。


若不是新冠病毒,这片儿的剧情是难以被“接受”的。

我说的接受包括两方面:一者是认同它,另一者接受其挑战。

有这样的双重接受才可以引发大规模论战。

不然,我若真心觉得我没被讽刺,怎会破防?


现在是共和党民主党都要极力证明对面才是被讽刺的那个,代表他们都接受了“挑战”。

因为场面和现在太像了。

而且不是徒留表面的相似,不是把Dont look up的口号印在帽子上,就觉得是在讽刺MAGA。那太肤浅了。口号背后的解释是,某些人要求我们抬头看天上(的那颗要毁灭人类的彗星),是为了给我们带来恐惧,最后带来极权、剥夺自由。美国哪个党不是这个腔调?

而且不止美国,中国一样有人按着你的脑袋不许你宏大叙事。毒就在门口,舰队就在门口,事摆在那,叙不叙它也不会跑,为什么要形成口号一样?因为某些人接受了这个挑战。

其实我们小时候年年宏叙,年年接班人,唯独这几年才声音都有。但有些人就是要在真面临宏观危机的时间段上,大喊“dont look up”。

全世界人的毛病都差不多的。


比起伊藤润二的《地狱星》,那种传统末日狂欢。这部作品更加“美式”。宗教,乱交,打砸抢这些传统狂欢情节其实都不是重点。这些都一笔带过因为这是全人类共有的毛病。关键是谁利用这些毛病。

比如剧情中更美式的是,政治家会在大难临头时利用大家人性弱点,让人们别抬头看。比较惊悚的是,现实里出现这个问题了。越有病,越不戴口罩。口罩在西方人眼里本身就是有病的象征,整个大环境都在戴口罩代表有人提醒了环境里有危险,不承认这点呢?那就别带口罩。上升到政治观点呢?那就是一切被泛化的“dont look up”,一切可以逃避现实的方式,都将是我们的政治主张。这点确实损了MAGA。

可民主党呢?他们就面对现实了么?

过些日子美国就不统计新冠人数了,越来越接近字面意义上的dont look up了。这比不戴口罩好到哪去了?而且他们掌握的媒体哪个不是电影里讽刺的那样?

比较狠辣的是,大金主把总统跟拎鸡崽子一样拎出去,所有危险决定也都这俩人敲定的。他们上飞船逃离自己酿成的苦果,很多人是说这在讽刺马斯克。哪那么简单?特朗普得新冠,几针下去三天就好了,那几针堪称天价。这代表什么?这代表他们某阶层的人根本不可能和平民的灾难感同身受。

也就说,那几个能决定一切的人,之所以决定如此大胆,并不是因为胆量大,而是因为他们有飞船你没有。这剧情要展现的一件事是:你的命运是被谁决定的。

在故事的末尾,所有曾无视末日预言的人都很难过,没有人直接表达出“悔恨”,也不重要。因为重要的是他们好像都被困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得不一步步走向末日。主持人需要贯彻他们的“娱乐精神”,政客需要为了金主和竞选思考一切,火箭发射基地的人只能执行命令,失败后他们也哭着找家人告别。

如果没有新冠,这段会看着很矛盾,因为我会质疑他们,难道没人站出来反对自己的工作吗?都是傻子吗?比较惊悚的是,这些看似不合理的设定,只不过是我们现实中正在发生着的事,我们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最后,要注意,真正的美国要比电影里更聪明,更复杂,也更有害。

还记得2020年1月份的时候,美国情报部门告诉金主们这次新冠病毒要比1918年西班牙流感更有威胁,资产配置要调整了,这件事有录音的。

当时,只是觉得这是美国制度的“小缺陷”。

时至今日再看看呢?那年1月份的时候,美国都没什么病例,就能预测出现在的状况,他们的情报部门的能力如何?掂量一下吧。

不是地震局365天每天都能收到的“地震预测信”,而是一个足以让这个国家的资本家做出资产配置决策的情报。换言之,能让你花钱的置信度,和让你点头的置信度,是一个级别吗?

疫情过后,美国的亿万富翁更富了。对于这些说了算的人,这次疫情真的是什么灾难吗?

这些人不蠢,而且更加难缠。


user avatar   wenddev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太丧了太丧了,这电影简直了。

和我夫人一起在奈飞看的,我作为天朝本土人,而我夫人是前苏联某国人,然后我们一起在美帝生活过几年,经历了戏剧性的16年大选。我们这家庭背景看这部电影,真的是效果拉满。

以下可能涉及剧透。


开场就是大表姐演的博士生发现了这颗不同寻常的彗星,然后他的教授召集学生开了个party,一群nerd的party就是庆祝这个发现和计算轨道,这个,哈哈哈哈,莫名勾起了我们的某些回忆,比如我当年邀请同学来家里喝个小酒,一起计算期末作业。

然后教授算着算着发现不对了,和地球距离是0.0打头,然后上报给nasa,nasa通知了一个貌似瞎扯但真实存在的部门,就是那个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领头的名字很难念的黑人博士也是剧中唯一一个认真对待这事的人,话说这个部门我感觉怎么只有这个博士一个人???显而易见是个不受待见的部门。

然后他们就被邀请去了首都,进白宫把这事告诉总统,然后又不受待见了,等了一整天,中途他们还过了一个生日,然后被通知,明天再来吧。这里还有个小插曲,这个将军拿了点零食和水,一边说it cost an arm and leg,然后高价卖给几人,我当时就觉得不对,我特么连学校开个会都有免费的水和零食,大白宫竟然要钱?果然后面发现这个是免费的,哈哈哈哈,而且更讽刺的是这个将军就像教授问的问题一样,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完全就是来赚他们一波小钱就走人了。

总算第二天被总统接见了,这总统其实就是个女版特不靠谱,果然上来黑人博士一介绍,这两人来自Michigan state,然后总统和傻儿子开始一阵ivy league大秀优越感,我一口水差点没喷出来,哈哈哈哈,鄙视链这不就来了吗?尽管黑人博士强调他们学校拥有很强大的天文学,但是后面能看出完全没有认真对待他们。 别以为美国没有名校情结,藤校这种非富即贵的精英聚集地,很多时候就是看不起州立大学,自带一股优越感,尽管有些州立大学其实是很强的。自杀小队里面,威尔史密斯演的死射谈条件的时候也是,我要女儿上最好的学校,要藤校!藤校在老美眼里也是独一档。但藤校也不全是学霸,还有一众比如总统的傻儿子这一类的权贵后代。

然后总统就开始表演了,99.76%我就说不是100%,对公众就说70%吧,根本不关心世界末日,政治选举显然更为重要。最后还要他们不要说出去,让他们sit back,言下之意就是暂时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接着就来到了他们上电视节目曝光,等了很久,直到A妹的男友求婚,那一段浮夸的表演简直了,好不容易轮到他们,主持人一直插科打诨,最后名场面大表姐爆发了,结果回头一看收视率,A妹遥遥领先,根本没人看他们,只有大表姐爆发一段稍微拉回来一些,然后她就被做成了各种meme,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表情包,娱乐至死的年代,根本没人在乎科学,也没人在乎世界末日。这里有个很经典的梗,教授被打上了A.I.L.F的标签,哈哈哈哈,这个不是lsp懂不了,爱情动作片有一个分类叫做MILF,具体意思请自行查询,把第一个M(Mother)换成天文学家的A(Astronomer),其他意思一模一样。

不过此时事情有了转机,总统爆出性丑闻了,现在她急需一个大爆点,比如拯救世界。然后又把这两人+黑博士请了回来,然后公开讲了一次非常积极的演讲。nasa局长被推出来当背锅侠了,主动请辞,关键是这家伙是个麻醉师,和天文学没半毛钱关系。讽刺意义十足,政客完全不在乎世界和人民,只在乎自己的选票。但是无论动机如何,至少结果是好的,他们也就不再纠结。这里还有个插曲,小李子成名后禁受不住诱惑出轨,事后和那个女主持人相互了解一下,哈哈哈小李子就整一个nerdy普通人,而女主持的私生活也太过丰富了,实力嘲讽一波娱乐圈+总统。

很快就来到了火箭发射的那一天,全世界都在盯着看,我一看进度条,这还有一半多呢,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果然之前那个虚伪的bash老板来了,还能单独找总统出去谈话,谈完火箭直接返回。很明显暗示政治完全被资本大佬把持,而这个bash老板,隐喻的是现在这些大公司大老板的集合体,苹果,脸书(现在叫meta了),spaceX等,可以说是只手遮天。

拯救计划在这么在全世界眼里失败了,原因说出来太可笑,因为在彗星上发现了稀土,价值连国。剧中说这个资源被中国垄断,这个彗星对老美意义巨大。事实上的确目前大部分稀土矿在国内,但是我国从没拿这个做过文章,因为这个东西特么提炼是有很高门槛的,不是挖出来就有用的,我国独一档的是提炼技术,否则就算开采成本价卖给你也没啥用,这纯属实力噶黑。

Bash大佬开始全息影像展示如何开采了,然后搬出一大堆诺贝尔奖名头科学家,表示可行,这里又有个细节,这种全息视觉效果直观,再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连小李子都有点动摇了,感觉事情可行,然后大表姐又提到了这玩意有没有peer reviewed?哈哈哈哈哈,之前在总统那说彗星时候也提到过,果然再一次印证peer review是学界共识,但是外界完全无感的东西。这种例子生活中太多了,一旦学界有点东西,资本首先想到的就是能不能商业化,开始炒作概念,开始包装,副作用和实际效果?再说呗,不会死人就好。这也是我离开前公司的原因之一,说来惭愧,我当时就是帮着干这事的。

很快,抬头已经可以看见这颗彗星了,后面就是喜闻乐见的政治大秀,人们分成两派撕逼,一派抬头看,一派不要抬头,各种街头冲突,打砸抢。这哪是电影,这完全就是这两年的现实啊!还有总统傻儿子著名的那句,if she wasn't my mother...,川宝心里真的委屈,哈哈哈哈。最神奇的时候,能不能成功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宣传这个能带来多少工作,带来经济腾飞,像不像你那画大饼的老板?

这里有点气的是,说中俄印还有个谁联合,发射失败了,这又是实力噶黑了,我和我夫人纷纷觉得,开啥玩笑,首先我们技术没那么差,第二,都联合了特么怎么可能就一个火箭一个计划?您在和我开玩笑?然后又是美国最后希望,全部押宝在科技巨头身上了,我知道这把是实力自黑,先造救世主,然后为后面失败埋坑,但是我们也没那么弱好吧?现实中谁救谁,很可能是反过来的。而且这里也展现了老美的一个傲慢之处,电影里的俄罗斯的火箭发射基地Baikonur根本不在俄罗斯,而是在哈萨克斯坦,是前苏联时期的一个火箭发射基地,但是老美又一次简单地把苏联==俄罗斯了。

之后喜闻乐见的,不晓得是机器人丢失的数量太多,还是工程计算失误,或许是老板太抠门不愿意多造几个备用,也或许是产能不够。又特么失败了,大老板带着总统跑路,总统慌乱之下还把傻儿子给忘记带走了,而小李子最后选择和家人度过最后的时光,对抗了一波冷冰冰的大数据,展现了一下爱和人性的光辉。

累了,没救了,娱乐至死,赶紧毁灭了吧。

然后的然后,还没结束呢,这帮子富权贵真的有个船,还是宇宙飞船,冷冻了2万多年后,降落到了不知是新地球还是另一个星球,一个个冬眠仓全是权贵,打开一看, 哈,人类的新希望就是这帮子老头子,下了登陆舱直接喂了新物种,真心干的漂亮。

这部电影我还是觉得很好看的,几个比较出彩的地方,名校鄙视链,贪小便宜的将军,冷血的政客,自私的科技公司老板,科学和资本的冲突,大数据时代信息茧房和娱乐至死,人民的分裂,还有个假英雄种族主义老白男,A妹一本正经地唱傻乎乎的歌词,简直了,还好全世界不是都和美国一样,否则真的赶紧毁灭吧,别搞了,人类没救了。

这电影评价两极分化严重,不过想看进去的话的确需要对这几年的时事和美国的政体和文化背景有一定了解,尤其是作为老美的对头国,看这个电影的感觉很微妙,又爱又恨。我一个德国朋友就看得睡觉了,她完全没法共鸣,觉得没啥意思,而另一个在中国生活的美国朋友也是看的很热闹,和我们讨论了不少。

这电影要素过多,对现实有太多影射,效果拉满了,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试想这几年真的是无比荒诞,认真做事的落不得好下场,吹牛画饼的摇身一变成了精英领袖,资本当道,娱乐至死。不知道多年后我们的下一代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会不会感慨万千。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片子很好。

把美国政治体制讽刺了一个透。

彗星撞地球的片子以前有,叫天地大冲撞

是布鲁斯威利斯演的。一帮钻井工人飞上彗星,核弹把彗星炸成两半,地球穿过彗星中间。

那是90年代的片子,美国打完海湾战争不久,克林顿下的美国没有财政赤字。

当时还有独立日,美国一家带着地球,用电脑病毒打外星人。

那时的美国是真强。

民主还是民主,投票还是投票,媒体还是媒体。

这才20多年,美国怎么就拉胯成这样?

电影给出的理由

社交媒体,自媒体,让媒体洗脑满意控制,反而被裹挟。

在这种舆论环境下,加上选票,越极端越分裂越容易被选上。

再加上美国最近几十年糟糕的基础教育,选出来的是噩梦。

噩梦总统,任命一批交易官员,这个比中国的干部选拔还离谱。

当然,这个电影严重低估了其他国家。

美国就是世界,中俄印联合才能发火箭。

实际上,这类事情。

中俄美,根本不会等对方,谁先造出来,谁就先发射了。

资本家就算能干涉美国总统,中俄根本就不会理睬。

民主制度的优势,是让社会各方有个平衡利益的地方,不至于到了革命才能分配利益。

但是,教育,媒体影响选票,最后的结果未必靠谱。


user avatar   chai-si-q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引起热议的“网飞贺岁片”《不要抬头》,我对它观感很一般。这个电影肯定有吸引人的地方,它的剧情就特别脱线,讲述了一群天文学家,发现陨石即将在六个月之后撞地球,就去见总统;总统却说这个消息传出去,中期选举支持率就完蛋了。

总统把消息压下来了,这些科学家又去找媒体,但媒体把他们安排在节目的垃圾时间,黄金资源都拿去报道少男少女歌星分手。

捣乱的人还有很多。科技巨头神志不清,天文局长不懂天文,群众埋头刷手机,天文学家们束手无策,人类面对六个月后的陨石撞地球,一筹莫展,最后自然是团灭了。

它的主题当然很有意义,特别是结合疫情和全球变暖等等夹击下,乱作一团的当下地球,实在是极其讽刺,极其现实。

问题是它的呈现手法。作为一部电影,它的前提实在是太荒诞,但是拍摄方法又很现实,质感和节奏像个正襟危坐的美剧。

这种拍摄方法,对剧本要求特别特别高,相当于得一本正经地解释清楚1+1=3,整个电影史上都没有几部这样做最后很成功的电影。

彗星马上撞地球了,人类埋头刷短视频,这就不太可能。因为彗星撞地球、火山喷发、地震,和疫情、全球变暖,不是同一类问题,彗星撞地球是可以调动大资源找军队人定胜天的,从整个社会层面说,并不像疫情、全球变暖那么复杂。

疫情、全球变暖,是真正考验制度和人性的,也是我们这个地球变成现在这个狗样子的原因。

所以,从电影制作层面上说,《不要抬头》非常可怕。它应该要么拍成周六夜现场的样子,不要太长,比现在更加夸张——实际上,导演本人以前也是周六夜现场的编剧,这可能就是他热衷脱线,但不适合正经叙事的原因。

(解释一下,周六夜现场是一部以恶搞闻名的综艺节目,非常脱线,口无遮拦,节奏快,人物设定和表演都非常夸张,其实挺搞笑的)

要么就要维持这种现实主义的基调,但是狂磨剧本。首先这个设定前提,不应该是彗星撞地球,可以换成外星人正潜伏在地球人中间,把地球人都给换了,比如我的外表还是我,芯已经是异形寄生兽了。

这样也有更好的警示意义。实际上,新冠和全球变暖,正在侵吞人类。

《不要抬头》目前的效果,非常松垮。观众很难带入任何人物的情感,因为无法真正理解这个情境。这部电影中,角色并不是对具体的事件做出反应,甚至不是对其他角色做出反应,只是在直白地讽刺这个世界。

这就是违背戏剧原则的,堪称设计的反面教材:前提就垮了,没有扎根于人性对人的反应做设计,插入大量与主线无关情节,间接导致展开节奏崩盘。

所以《不要抬头》,作为一部讽刺短视频的电影,它自己也像是一大堆缝合起来的短视频。每分钟都讽刺了一些东西,但每分钟都是新的短视频,就像这几个大明星改做了up主。

网飞真不如投资一部这个世界观下的短视频集锦,还讲这个主题,宣传效果好很多倍。

可能我这种行为也是《不要抬头》要讽刺的:世界都要GG了,你还在思考电影好不好?

但是我不管了。因为目前来看,电影恐怕是要死在世界前面了。

电影已死,这是短视频的时代。


user avatar   liu-yan-14-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节奏完全不对,我已经睡着了。

很多地方花了太多心思在讽刺边角碎料上,导致整个主线推进很缓慢,当然,如果是美国人,可能会感同身受,但作为中国人,以及不太了解美国生态政治的人来说,这个电影很多地方看着就很莫名其妙。

以及节奏真的是太慢了,慢到我真的已经睡着了。不要为了讽刺而讽刺,好好做个电影吧。


user avatar   ban-ping-cu-96-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朋友圈看到Don't Look Up被刷屏之后我也去看了一下,没想到开幕雷击,看到了编剧的名字David Sirota。这位我在推特上关注好几年了,并不是专业的电影编剧,主业是专栏作家,以前做过很长时间的政治幕僚。而且他做政治幕僚的主要任务也是调查记者的方式,最著名的战果是在2003年挖出来柯林鲍威尔对伊拉克的评价原话:"伊拉克对周围国家不构成威胁,伊拉克也并不拥有大量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Sirota在工作之外也从不吝惜喷人,他从克林顿时代就狂喷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最晚从2006年开始就天天骂公司利益左右美国的政治决策,到现在少说也有15年了。所以我一点儿不意外他在电影剧本里四处阴阳怪气,既喷保守派又喷自由派,喷了政客喷媒体,喷了媒体喷科技新贵。而且由于美国的政治现实,Sirota若干次做选举幕僚最后的结果也是输多赢少,甚至2006年Ned Lamount赢了初选却被 皮 心的Joe Lieberman独立参加大选导致翻车的著名选举事件里也有Sirota作为政治顾问亲身参与。也算是政治上长期不得志,所以影片里那种“早就告诉你们会翻车,但就是没人信”的told you so调调看上去那么真实,也是倾注了作者真实的情感在里面的。那种“毁灭吧,赶紧的”感觉似乎也更能让人理解。而且从这一点上看,片中砸向地球的大彗星也并不是指新冠疫情,而是泛指各种可能造成长期危害但短期内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的危机事件,比如气候变化,比如全球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

看电影的时候我还有些疑惑,这么一个无差别打击美国全政治光谱的剧本,再联系上两届政府对付新冠的各种拉胯表现,就算有Adam McKay这种满不在乎且同爱喷人的大佬加持,他们是怎么找到好莱坞这么多自由派的大明星来拍这种让建制派也会破防的片子的?结果一看,电影是2020年四月计划开拍的,然后因为新冠推迟了半年,但也是特朗普政府还在执政的时间,原来如此。如果真的是现在重新拍这个片子,怕不是只能找Mark Ruffalo跟Shailene Woodley来演男女主了。而且更让我惊讶的是,这部电影原本的剧本还真跟新冠一毛钱关系没有,主要故事在2019年底之前就写完了,本来是讽刺气候变化的,这下更大预言家了。


user avatar   mac30rock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般的灾难片,观众一定会希望“英雄”成功解决问题,拯救全人类。但是这部电影呢,观众全程可能都忍不住想“愚蠢的人类啊,去死吧!”

这部讲彗星的电影真的几乎全员巨星,Leonardo DiCarprio、Jennifer Lawrence、Meryl Streep、Cate Blanchett、Jonah Hill、Timothee Chalamet、Tyler Perry还有客串的Ariana Grande和Chris Evans。

要知道,这部电影最初预算只有7500万美元,但是光男女主Leonardo DiCarprio和Jennifer Lawrence的片酬就有5500万美元(小李子比大表姐多500万美元),所以业界普遍认为真实预算应该在1.1亿美元左右,可以想象大部分都用来付片酬了。

这部电影全程荒诞,但是荒诞之中又会觉得,这TMD不就是现实嘛!所以我一直说,哪怕是光看电影电视剧都能看出来,美国精英们对自己国家能干出点什么烂事其实是相当有B数的。

故事是这样的:

天文学博士生Kate Dibiasky偶然发现了一颗大彗星,她的老师Randall Mindy却发现,这颗巨大彗星正向地球冲来,在差不多六个月后,地球将重演恐龙灭绝时刻,全人类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Kate和Randall联系上了NASA专家Oglethorpe博士,三人一起向美国总统Orlean报告。但中期选举即将到来,总统完全不当一回事,匆匆就把三人打发走。

Kate、Randall和Oglethorpe深知此事严重,于是选择上媒体曝光此事,结果大众仍然毫不在意。电视上崩溃大吼的Kate甚至成了全美笑柄。

正当三人毫无办法的时候,一桩丑闻爆发让Orlean总统面临信任危机,她选择采取措施将彗星打掉,让自己成为拯救全人类的英雄,保住自己的总统位置。

行动看起来进行得很顺利,全世界人民都看着带着核弹的火箭升空,Kate、Randall和Oglethorpe也终于放下了心。

但事情又出现了变化,火箭忽然转向,行动被人为放弃。原来,亿万富翁、Orlean总统的大金主Peter发现了这颗彗星上有大量稀土,他说服总统采取新的行动,试图将这颗彗星炸成碎片后开采上面的稀土。

愤怒至极的Kate将这件事情透露了出去,随后她迫于FBI压力签署了协议,从一个天文学博士生变成了超市收银员。她父母打算参与开采彗星的工作,因此甚至都不愿意让她回家。

Orlean总统为了说服大众,发起了“不要抬头”Don’t Look Up运动,说服自己的支持者这颗彗星根本就不存在,一切都是自由派的阴谋。

在中俄印三国联合轰炸彗星的行动失败后,Peter的行动成了地球唯一的希望。

Peter的行动失败了,彗星继续全速冲向地球。最后那一夜,Kate、Oglethorpe和Randall一家人一起吃了最后一顿饭。

两万多年后,一个不知名星球上降落下一艘飞船,休眠醒来的Peter和Orlean等人从船上走了下来。

剧情差不多全透了,但是呢,对这部电影来说故事完全不是关键,它的重点是这种荒诞的调子。

片中这个Orlean虽然是个女总统,但其实明显是个女版Trump。她的幕僚长是自己儿子,而这个幕僚长儿子除了无脑支持自己的总统妈妈外,什么都不会。Orlean在各个部门安插的都是自己的金主,提名自己情人为最高法院院长,甚至因为把“妹妹”照发给情人而导致丑闻。

面对可能到来的大灾难,Orlean和她的支持者们完全拒接相信,并且把一切事情都往政治上靠。自负到完全忽略全世界科学家的意见,认为可以既拯救地球又大赚特赚,为了钱甚至愿意冒全人类灭绝的风险,而当全人类乃至整个地球上的生物真的面临灭绝危险时,他们又早就准备好了后路。

片中的美国大众呢,一个又一个阴谋论广泛流传,什么彗星危险是被故意造出来好让犹太人收割美国人民财产,什么“他们让你们抬头看是想要劫走美国人民的自由”,什么“他们造出这个谣言是要显示自己比你们更高等”…是不是都超级耳熟?毕竟都快2022年了,美国人民不还在争论要不要戴口罩嘛。

片中的民众们,一大部分选择性地相信彗星是阴谋,一大部分则宁可忽略人类灭绝的风险只为了参与开采彗星的工作。

此外,片中还描绘出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反应,比如采访Randall和Kate的电视节目中,虽然两人极力表达这一事件的严重性,但主持人总是不断插科打诨,不断强调我们这个节目就是要让大家放松的,甚至推荐彗星开采相关股票。

Kate的前男友虽然在听Kate的内部消息后吓得几乎站不起来,但在Kate成为全民笑柄后,却毫不犹豫加入嘲笑Kate的行列,用一堆Kate的私事为自己赚眼球。还有不知所云的好莱坞明星,被推到前台当英雄但满嘴种族歧视的美国军人,以及一堆为他辩护“他是老一代的”(he’s from a different generation)众人。

灾难下这种人间百态,真的会让观众觉得这个样子的人类啊,活该灭绝。

知乎和Quora上有很多类似“如果穿越到2008年5月11日要怎么办?”或者“如果穿越到2001年9月10日要怎么办?”的问题。其实想想,在这种巨大危险即将到来的时候,只有一个或者几个知道危险的人恐怕是完全无法改变现实的。

像本片里,全世界顶尖科学家都在高声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但是对Orlean总统这样眼中只有权力和金钱的政客而言,哪怕有99%的可能全人类要灭绝,也要抓紧这最后1%的可能,因为一旦危险被避免,大众可能完全意识不到正是因为花费巨大代价才阻止了危险,这个时候反而会紧盯着代价,各种“措施过度”的质疑就会到来。

所以结合过去这两年,本片的嘲讽是非常到位的。

如果你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知道还有6个月全世界都要灭绝的人,那种惊恐与不甘,想想就可怕。

当然了,如果真的碰到这种事情,我可不相信中俄欧会坐视美国犯蠢,一定会有plan B甚至plan C。片中这种“中俄印是因为被美国撇除在彗星稀土分配之外所以才自己弄火箭要炸掉彗星拯救地球”的设定,又是典型美国人暗戳戳黑一下别国的传统。

这部片其实还蛮好笑的,算是灾难片里独树一帜的反套路作品,虽然还是俗套的美国中心视角(毕竟好莱坞嘛,正常),甚至毫无疑问是美国左派明晃晃嘲讽右派的作品,但总体还是值得看看的。而且小李子、大表姐和梅姨扮相都蛮特别的。


user avatar   zcw-gaizhi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和《长津湖》一样,看这个阵容,再加上题材,就能猜到讲的是啥。。。所以一点兴趣也没有。

虽然很多国人给你洗脑说,美国电影也是意识形态宣传,宣传美国多牛逼,但实际上,好莱坞那些人的价值观是很微妙的。

我常举的一个例子,代表美国精神的美国队长,实际上反对政府的,所以当钢铁侠和政府合作,对超级英雄进行管制的时候,代表所谓“美国精神”的美国队长毅然走向抵抗的道路,这是一种民兵的精神。

实际上主旋律好莱坞大片成立的前提,就是政府没用。有句经典台词:为什么警察都是在坏人被制服之后才出现?

哥谭市、大都会、纽约,之所以需要超级英雄存在,就是因为政府无力阻止犯罪——当然,迪士尼领导的漫威把这些元素去掉,改成打外星人了。。。

艾默里奇这种典型的“美国主旋律”导演,其实黑美国政府太常见了,《后天》从头到尾讽刺美国的政策;《2012》里坚持不让工作人员上船的头号大boss就是美国总统,讽刺的是,中国和俄罗斯先投了赞成票。。。。

最搞笑的是《第一滴血》,有朋友说是美国的《战狼2》,凭什么人家有兰博,我们不不能有战狼。但是人家讲的就是越战老兵被政府戕害到崩溃的故事。。。

还有朋友说凭什么人家有《黑鹰坠落》,我们不能有《红海行动》,但是人家讲的是美军低级错误吃瘪的故事。

我的意思是,部分被洗脑的国人,对美国电影的“主旋律”有严重误判,可能觉得这个好新鲜,好反叛,好敏感,好牛逼。

实际上稍微了解点美国电影的,会明白这里都是陈词滥调。

当然,不排除影片确实拍出新花样了,只不过这个阵容加题材,实在让我提不起兴趣。。。


user avatar   bi-bi-ba-ba-b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个细节,大表姐在酒吧里向众人公布政府阴谋和末日真相的时候,前半段太有内味了

邪恶的政府,可怖的真相,觉醒的人民

下一步就是觉醒的人民齐声呐喊唤醒更多人让人性光辉成为主旋律对吧

就像蜘蛛侠2里所有市民为马奎尔声援那样

或者黑暗骑士里两艘船都扔掉了炸弹按钮那样

导演偏不

下一步是零元购

酒吧马上被砸了,人们开始抢商店

很荒诞?但现实中的美国就是这样的

导演并不是骂邪恶的政府,邪恶的资本家就完了

他所有人都骂


user avatar   li-ji-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有人说《不要抬头》全片暗讽美国社会现实,是部“高级黑”,我差点笑出声来。

《不要抬头》才不是“高级黑”,更不是暗讽,而是直接黑明着讽。

从特朗普到疫情,从政客到媒体再到普罗大众,这部电影都嘲讽了个遍。它完全没有扭扭捏捏,没有惺惺作态,整部电影就像是一场百无禁忌的脱口秀,导演亚当·麦凯火力全开,想喷什么就喷什么,直白极了,直白到观众只要对自己身处的世界稍有关注,就能看懂影片到底在说些什么。




或许有人觉得如此直白的讽刺会显得太肤浅,我却觉得顾左右而言他的影片太多了,正需要一记直拳,来得太明目张胆不要紧,打得够狠就行。同一件事,往往有很多电影都会去拍,但大多数电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只能含沙射影,用春秋笔法。在这种情况下,偶尔看到一部电影不遮遮掩掩地去直抒胸臆,观众自然会感到身心舒畅。

影片的高概念设定其实简单且老套,又是世界末日,又是彗星撞地球,这样的戏码全世界观众都见过无数次了,怎么能拍出花样?好在虽然影片用的依然是灾难片的类型框架,导演却没打算把天灾当重点去拍,而是着力去拍了人祸。




于是,观众就都明白了,所谓“彗星撞地球”其实指的就是这场已经在全球持续了两年之久的疫情。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所饰的天文学教授兰德尔和詹妮弗劳伦斯所饰的研究生凯特是影片的两位主角。




在观测到“彗星撞地球”之后,这二位立马就上报给了有关部门,并且得到了高度重视,直通白宫汇报。

然而,白宫方面的反应令兰德尔和凯特大吃一惊。

梅姨饰演的总统奥尔文听到如此令人震惊的消息后,并不以为然,只当是两个来自密歇根的乡巴佬在开玩笑,哪怕是在确认了消息不假之后,她和幕僚们的决定依然是“静观其变”。

事实是,比起世界末日,这位总统女士更关心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多的选票。




比起总统的无动于衷,更让凯特感到无法理解的是一位三星中将的举动。来到白宫后,这位将军就拿着几袋零食给兰德尔和凯特兜售,然而,凯特却在不经意间发现,白宫的零食是免费的,一个三星中将,竟然拿免费零食骗钱,如此离谱的事情让凯特直到影片中段还念念不忘。

荒诞吗?整部电影延续的都是这种荒诞的基调。

政府不作为,兰德尔和凯特只能向媒体求救。

媒体最爱搞大新闻,“彗星撞地球”按说就是最大的新闻了吧,但在媒体眼中,和当红女明星的八卦相比,“彗星撞地球”似乎都只是小事一桩。

兰德尔和凯特上访谈节目的片段更是黑的漂亮。

兰德尔说我们用斯巴鲁望远镜观测到了彗星,那边男主持马上就接话,感慨着说,我才知道斯巴鲁还造望远镜呢!




兰德尔说这彗星破坏力极大,会毁灭地球,男主持听了之后就问,那能击中我前妻的家吗?

演播室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彻底激怒了凯特,一通发火之后,她被网友做成了表情包,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了圈。

凯特被带走之后,女主持一边大笑一边问工作人员兰德尔是不是托儿,因为他“表现很好”,而大喊大叫的凯特,显然和这档叫做“每天都要安息”的节目格格不入。

说白了,媒体只在意流量,不在意真相,更不在意科学。


上节目前,另一位科学家劝告兰德尔,让他别讲数学,兰德尔一脸疑惑,在他看来,数学就是证据,不讲数学怎么能把事情讲清呢?


上了节目之后,兰德尔才一定明白了这句劝告的含义。




你以为美国媒体是《聚焦》是《华尔街邮报》是《新闻编辑室》,亚当·麦凯分分钟打脸,他告诉你,所谓的“第四权力”,早已娱乐至死,溃烂流脓了。

媒体不靠谱,总统这边却转变了态度。

被曝出性丑闻的总统只能借“彗星撞地球”扭转自己在竞选中的败局,民众明白“过河不换马”的道理,发生这样的重大危机事件,只要她能力挽狂澜,就能迎来自己的第二个总统任期。

如意算盘打好,兰德尔和凯特就成了棋子,连“彗星撞地球”也成了棋子。

总统并不关心问题如何解决,她要做的只是在民众面前作秀。


这倒是让我想到了电影《摇尾狗》,在那部二十多年前的老片里,总统因桃色新闻遭遇信任危机,为了赢得中期选举,找来了好莱坞大制片人“导演”了一场所谓的阿尔巴尼亚战争,经过媒体的宣传和政府的背书,民众的情绪被一场子虚乌有的战争左右,总统的丑闻因此被人遗忘。在那部电影里,没人关心真相,也没人需要真相。

不管是《摇尾狗》还是《不要抬头》,都将美式民主操纵民意的手段讽刺得极为辛辣。《不要抬头》中,科学家们研究决定用核弹将彗星炸离原有轨道。

按说发送火箭运载核弹,没必要载人,但总统要树立英雄形象,让一个老白男士兵担此重任,而选他的理由只是他说话声音很有磁性,事实是,他说话声音是好听,但内容充满了政治不正确,令人捧腹。




一个小细节,导演又将上流阶层在种族问题上的虚伪态度讽刺了一通。

这还没完。火箭发射了没多久,却全部返回,原因是有科技大亨认为可以将彗星变废为宝,用先进技术将它炸碎,然后从太平洋里打捞彗星携带的矿藏。

天马行空的想法,却得到了总统的支持,资本与公权的媾和,疯狂到枉顾全人类的生命。




兰德尔和凯特领头掀起了反抗,却很快被戴上了头套,差点失去人身自由。

直到人们一抬头就能发现彗星的存在。

但政府还试图操纵民意,总统像邪教教主一样呼吁人们“不要抬头”。

于是,在末日降临之前,美国民众产生了巨大的割裂,“要抬头”和“不要抬头”分庭抗礼,仿佛像是那场希拉里与特朗普大选的重演,人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选择站边,却忘记了自己真正面临的危机是什么。


有人选择相信资本与政府,也有人选择在绝望中迎接彗星。

当彗星真的袭来时,抬头与否变得都不再重要,一场天灾,早就在变成人祸后让全人类在劫难逃。

亚当·麦凯将一场巨大的闹剧用极快的节奏完整地拼凑了出来,全片信息量极大,两句一个梗三句一个段子,人人话痨,他写的剧本,还真有些“低俗版索金”的味道。

我用“拼凑”一词,则是因为片中的很多段子都并非是亚当·麦凯原创,或是取材自新闻事件,或是来源于网友吐槽。但“拼凑”并不意味着就容易,能把这些段子拼在一起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拍出如此高的完成度,也很见导演功力。




影片不是没有问题,快节奏掩盖了很多逻辑上的硬伤,设定上的简单粗暴更是经不起观众细想,把它当科幻片看,谁都会打一星。

而且,导演虽然看上去谁都在黑,没有站队,但光从选角上看,梅姨往那儿一站,立场就已经十分清晰。

但瑕不掩瑜,《不可抬头》依然是部我想推荐给所有人看的电影。


因为它不但有极强的娱乐性,也不失严肃性。

而因为早年间导过综艺《周末夜现场》,拍过屎尿屁喜剧,很多“逼格较高”的影迷看不上亚当·麦凯这样的导演,觉得他拍的电影是综艺大电影,是段子集锦,根本谈不上严肃性。




我倒觉得,导过综艺的经历反倒是亚当·麦凯的优势,让他拍片时总是能产生很多新奇的点子,从《大空头》到《副总统》再到《不要抬头》,他飞扬跳脱的视听风格已经成熟,配合荒诞的故事内核,着实相得益彰。倒是为了升华主题给影片里加《人与自然》,学泰伦斯·马力克那一套,强行高大上,有些东施效颦。

他调教演员的水平也绝非等闲之辈,一手好牌不假,但能让这么多大腕儿都保持在同一个癫狂过火的状态来演戏,也并不容易。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如《华尔街之狼》里一样用力过猛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但这次,他用力过猛的表演和影片的整体风格合拍之极。




话说回来,《不要抬头》的严肃性体现在哪里?

至少在我看来,《不要抬头》并不只是一出喜剧,而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

我们看到“彗星撞地球”这样的设定时,以为亚当·麦凯竟然要拍科幻片了,但其实他干的还是老本行,拍的都是社会现实,玩的全是政治讽刺。

影片中的总统影射的是特朗普还是拜登还是奥巴马甚至是希拉里不重要,马克里朗斯饰演的科技大亨影射的是马斯克还是贝索斯还是库克亦或是扎克伯格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影片中所有荒诞的桥段都可能已经真实发生过甚至还在发生,当观众想到这里的时候,就都笑不出来了。




乍一看《不要抬头》这部电影,会觉得它把政客和媒体都刻画得太傻了,全员傻逼,傻逼到不真实,但事实是,影片中没有谁是真正的傻逼,他们只是为了某种原因而表现得像是个傻逼。

反倒是民众以为自己在看猴戏,却被他们心中的傻逼耍得团团转还不自知。




从头到尾都保持着头脑清醒的兰德尔和凯特只能看着闹剧发生,却无力回天,从三星中将兜售免费零食的那一刻起,悲剧结局似乎已经注定。

很荒诞,也很现实。

疫情前我采访过一次宁浩导演,采访中,宁浩曾反复提及“荒诞”一词,他说,荒诞是对现实的一种消解,是一种对抗。

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他听一个在监狱里工作的朋友讲过,枪毙死刑犯的前夜,监狱里会进行一场预演。犯人在被押赴刑场进行预演时,没有悲伤,没有痛哭流涕,反倒是嘻嘻哈哈的,像是在做一场游戏。

宁浩的解释是,犯人嘻嘻哈哈的状态其实是一种对抗,否则他们也无法直面即将到来的结局。人生本就悲凉,大家所有的折腾其实都是一种对抗。

当然,在彗星真的撞上地球之前,一切努力,都不会是毫无意义。




           

相关话题

  你都记得星爷哪些经典和边冷的台词? 
  白冰为什么红而不火? 
  为何《李焕英》这么火,《银河补习班》却表现一般? 
  如果一部30帧的电影大小为2g,那60帧的电影大小会变成4g吗? 
  《神探狄仁杰》中王孝杰没信用没功夫也没有脑子,为什么武则天会赏识他,狄仁杰会纵容他? 
  我认为《无问西东》并不算好看, 但为什么微博、豆瓣上却好评一片? 
  《夺冠》将代表中国内地角逐第 93 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该影片具有怎样的意义?你觉得有胜算吗? 
  失孤原型 郭刚堂的儿子被找到了,很多人都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需要对其买家做出惩罚,你怎么看? 
  《长津湖》比《金刚川》好吗? 
  如果把《海贼王》拍成类似《复仇者联盟》的电影,会是什么样? 

前一个讨论
癸酉本《石头记》极大概率是假的,为什么还会有人愿意相信?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叶童的许仙?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