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票房这么低?以前都能到一两百亿的,今年才21亿。”
“啊?不能吧,你电影拍的怎么样?”
“时间没赶错啊,这是暑期档怎么会出问题。”
“可能还有些学生没放假吧,你电影拍的怎么样?”
“题材也没问题啊,这两年主旋律很卖座的。”
“可能大家有点审美疲劳了?你电影拍的怎么样?”
“阵容也没问题吧,我请的全是流量明星。”
“或许演技还需要磨砺,你电影拍的怎么样?”
“烦死了,不是说好的主旋律题材加流量很吃香的吗。”
“额,那你电影拍的怎么样啊?”
“你什么意思。”
“啊?”
“我在跟你说我票房不够,这次不能狠赚一笔,你在跟我说什么?”
“不是,那你电影究竟拍的怎么样啊。”
“你一点都不关心我,出了问题就只会指责我。”
“……”
“就这样吧,以后就不要再联系了。”
“???”
今年关键几部电影没有把握主旋律电影的精髓,主旋律电影不是不赚钱 ,而是剧作技巧与历史人物时代代入感的问题。
《1921》和《革命者》都还是停留在简单的叙述思维上,创作者没有真正去了解革命先烈思想内核。
主旋律不好看?从来不是,主旋律在国外从来都是票房主力。比如电影《爱国者》由梅尔吉布森主演,讲述男主作为一名退役老兵,在面对英军入侵时,一把斧头一把老枪就把一队英军团灭,妥妥的抗英神剧。
但是应该优秀的剧作加工和合适的叙事表现手法,成了当年卖座大片。
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光荣战役》,讲的是南北独立战争里白人上校带着黑人士兵打赢战斗的故事,也是妥妥的主旋律,可就是拍出时代的命运和黑人的战斗历程,并且成为奥斯卡大赢家之一。
科尔菲林斯主演的《国王的演讲》把一个磕巴国王的演讲拍的荡气回肠,这就是电影技术的运用。
可惜知道今天,很多电影创作者依然不能把握好革命者的基本动机。
李大钊的经历不止是历史书那点过程,更关键是那个历史时代带给李大钊的影响,可惜电影里没有笔墨描写里,为什么那个时代会让李大钊们宁肯掉脑袋也要革命。
革命的土壤,革命的诱因是什么,电影里没有任何交代,最大的反派依然是书里那些军阀,可惜不是这样,军阀只是表象,腐烂的社会制度问题,让每一个人感觉不到希望,一个女孩今天还在你面前玩耍,明天就会被卖到妓院,街上成群吃不到饭的人;到了乡村处处都是绝望的眼神。
电影里的老北京显得那么美好,每个人衣冠楚楚,让观众很难与李大钊共情,他们不理解李大钊为什么要推到一个看起来很美好的城市。
真正的北京是什么样?当年底层生活什么样?
太多创作者就是无法让观众和革命者共情,无法真正体会他们的困扰与痛苦,他们改变社会冲动来源在哪里。
电影里革命者衣冠楚楚的理想范,和这个时代的人没有联系,他们没有温度,也自然会被观众抛弃,时代在进步,可是这个类型的电影的进步让人心累,努力吧!
还在把管虎的名字放在最前面,我们中国的主旋律电影是没人可以拍吗?
片子烂,票房能不低吗?
比较麻烦
观众也许分辨不出来什么镜头多流批,什么深意多好,但是观众大抵上也能分的出好赖
一部电影从头到尾突突突,特效流批上天,剧情老套,票房会高吗?看看神奇女侠1984就知道了
一部电影运镜生涩,故事也许不算饱满但至少真情流露,总不能说太差吧?
对于观众而言,看电影就图一乐呵,什么思考伟大人性的电影,还有晦涩的文艺片,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是看不进去的,所以这种电影的票房也肯定不高
我们观众,喜欢的是一个好剧本,然后一个好导演过来把这个故事讲好,如果能有点喜剧元素,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环节,再催个泪,这票房能差?
说来说去。就是今年的电影不行,拉跨
我基本隔两天就会看看有什么新电影,六月七月两个月,除了《寂静之地2》就没能看的电影。能卖21亿,我觉得已经很奇迹了。我放了疫情以来看过的电影,红框表示还OK。
这里有的回答简直瞎扯。把原因归结为片子烂还算有点谱;但是把资本主义批判一番,借此论证“美帝电影药丸,中国电影站起来了”,这不是扯嘛。
——说来说去,疫情那么大的影响看不到吗?
从放映层面说,五月底广州爆发疫情,六月初全市影院暂停营业,七月初恢复营业,整个六月就这样交代了。深圳部分地区影院六月暂停营业。广东是全国第一大票仓,广州、深圳又是广东最重要的票仓,对全国票房肯定有影响。
更重要的原因是制作层面。很多人产生一种错觉:只要疫情高峰期过去,电影业就会原地复活——哪有那么美的事情捏?电影拍摄制作不需要时间吗?就拿本周(2021年7月30日至8月6日)唯二拿得出的两部电影来说,《盛夏未来》是去年年底疫情稍微平复时拍的;《怒火重案》则是2019年8月杀青,距今两年了。
由于疫情影响,电影制作计划全被打乱,而且是全方面的混乱:有拍摄制作延期的;有已经立项取消的;有拍完但是顾虑票房定不了档的....这个星期我难得去趟影院,发现片前预告分为三类:青春片,喜剧片,犯罪片。(傲娇的)萌萌老师说也就这些类型能熬到建组。换言之,未来半年甚至一年,大屏幕上的国产电影将为这些类型片统治。《流浪地球2》之类高成本大制作电影就憋指望了。
“宇宙中心”好莱坞也好不到哪去。漫威电影断档了。《碟中谍》本打算第七、八两部背靠背拍摄,结果第七部断断续续拍了一年半,成本狂飙,第八部被迫取消拍摄。《007》早就拍好,但鉴于《信条》前车之鉴,迟迟定不了档,有传言要走流媒。
——友情提示:《速度与激情9》是2019年底杀青的。
说到《信条》,去年勇担救市重任,顶风院线上映,票房血扑,差点毁了诺兰一世英名。《信条》的扑街是内外因共同作用,在此按下不表。后果是——一直是院线电影强力支持者的诺兰对流媒的态度也暧昧起来,近日传出和网飞眉来眼去的消息。
疫情影响了美国流媒发展局势,促使各大电影制片厂投身流媒,并进一步激化流媒和院线原有矛盾,这是另一个话题。我的意思是,美国至少还有流媒托底——网飞苹果亚马逊,Disney+、HBO Max,个比个的不差钱,大手一挥砸下重金,院线上不了就上流媒。问题是,国内行吗?爱腾优有那么多钱吗?你砸了大钱拍了大片,还是得靠院线回本嘛。
今年年中,稍微消停的疫情死灰复燃,这意味着刚复工的剧组又得停摆。现在国内院线还能消化两年前的库存(比如《第十一回》),库存消化完后呢?理想状态:国产电影靠青春片喜剧片犯罪片熬过疫情,等院线市场恢复后上马高成本大制作电影,这种电影又需要至少一年的制作时间。而事实是疫情可能将长期和我们共处,市场恢复遥遥无期。反正明年又是惨淡的一年。
等八月份郑渊洁救市,第一部电影《罐头小人》(严格来说之前有《驯兔记》,但只是短片且没有上院线,只是网络电影《故事贩卖机》的一部分)
见过比教科书还枯燥的东西吗?今年这批电影就是。
原来从业者老是说百姓不懂电影,百姓说你们不懂人民。现在这波说明了,从业者也不懂党。作为从业者者,既不懂人民又不懂党,这可是中国社会最大的两个客观存在。那么,是否可以说就是不懂社会呢?
那就关起门来自己玩吧。
别看某瓣某乎对于电影的讨论热度一直很高
但是影院的核心一直是沉默的大多数
比如战狼2,某乎上3.3万评价
豆瓣上接近80万人评价
而战狼2的观影人次是多少呢?
答案是1.5亿,就算人均二刷,也有差不多7000——8000万人去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知乎加豆瓣的评论人数加起来也就是这个数量的1%
对大部分人来说,看电影的模式一般是先有看电影的想法,再去决定看什么电影。促使他们走进电影院的更多是看电影作为主要娱乐方式的生活习惯。一场疫情,大部分人在一年没进过电影院之后,已经习惯了用其它方式来填充自己的娱乐时间了。还不如说相当大一批人因为疫情影响了收入也没心情和钱去影院了。
这种时候,需要一两部经典的片子上映来把大家的目光拉回到大银幕,但是今年上映的电影整体来说菜的抠脚,质量还不如今年上的电视剧。
低迷也就不意外了。
我说说我作为观众的心情
2019我看了庆余年,2020我经历了几乎半年多的居家防护,在没有电影的情况下看完了唯一新电影的囧妈。随后的半年各种裁员辞退,大规模考研,国家甚至出了双本科来解决应届生就业问题,还有我国边境牺牲的小战士。再后来全面扶贫,北斗上号儿,月球采土,火星探秘,也包括之前的抗疫战争大逆转,并走向胜利。2021年我们建了空间站,大家看完了觉醒年代,袁老和吴先生等一众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老中青离开了我们。
然后2021年走完了一半,现在再看看今年的电影。中国人几乎在孤立的绝境下逆风翻盘,靠自己从末日边缘重回荣光,你现在告诉我今年的电影却是这些东西?还搁这儿骗观众钱呢?当我们真傻吗?
希望暑假过后的后半年能够有佳作吧,只能说票房低,一个是电影大多都不行,另一个是现在一些电视剧和国产动画的制作精度完全远远超过了影院的电影,而当一个15元看一个月疯狂发弹幕的观众,和几十上百一两个小时的傻子,大家越来越明白了。人们去影院不是因为没看过电影,是想要更好的体验和片源,但是现在一个都不能满足,
那还看个屁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儿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