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呢,关原合战的时候,出阵的应该是吉川广家了。
那时候的吉川元春早已作古。
其实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呢?我觉得从当时的东西军构成形式来看,也没什么大错,但是白白葬送了毛利氏的筹码。
具体嘛,先看一看毛利氏加入西军是谁起的头,毛利家族内部又是什么样?
安国寺惠琼起的头,对于这个人,其实我也没觉得他有多蠢,可能算是个投机分子吧。而且之前投机秀吉还赌对了,所以这一次,眼看着前田、上杉相继被搞,本身所谓外交僧,就和文治派走的比较近,那跟着石田三成和宇喜多秀家,在他看来似乎赢面更大点。
这么说呢?当时来看也无可厚非。
而毛利氏内部呢?
我们理顺一下毛利氏关系:
元就在世时,毛利两川是一个爹带着俩儿子。核心的毛利元就德高望重,指哪儿打哪儿。
元就去世后,毛利两川是俩叔叔带着一侄子。核心的毛利辉元年纪尚幼,基本由小早川隆景支撑。
但是到了关原之战前,小早川隆景去世,家督为小早川秀秋,还不是毛利家血脉;吉川元春也早已去世。
其实此时,毛利辉元如果是一个合格的大家族家督,就应该挑起这个担子,重塑自己爷爷当年的辉煌。
事实却不是这样,吉川广家,这位自小就随父征战的武断派实际上逐渐抬头。
毛利两川到这个时候就是:强枝弱干,还有一个枝是“假肢”。
这样说来,我们所看的毛利两川在关原之战的时候,早已不复当年的风采。
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安国寺惠琼虽然起了头,但毛利氏联盟内部都不是铁板一块,熊谷、宍户、益田等家臣都不同意加入西军。
所以吉川广家在关原之战时的动作,也就不难理解了。
吉川广家本身对于丰臣政权的感情就没那么深,自己的爹吉川元春当年作为强硬的武断派,对丰臣势力还是比较刚的,甚至有可能元春就是被丰臣阴死的。
这种时候,秀吉已死,德川气势汹汹地对着五大老其他家族发难,吉川广家的心思估计早就向着德川了,在他看来,毛利辉元确实是没有一个可以成为“天下人”的样子,作为名存实亡的毛利两川体制中最后可以支棱起来的人,他应该用自己的办法保全毛利家的势力。
可是吉川广家的昏招就是没有用一战来争取点筹码,毕竟毛利氏加上其他势力,如果全力一战的话,德川不见得能得到什么好处,起码是两败俱伤吧。如果关原之战持续得够久,说不定还会有转机。
当然,异军突起的可能性也会存在,甚至又会再度进入到轮流坐庄的乱世当中。
起码比直接投子认输要好点吧。
但是他战前通书信,阵中举反旗,筹码该丢的都丢了,人家家康压根就不把你们毛利两川放眼里了。
而且很多资料都显示,毛利本家对他这种“保全”毛利氏的做法并不领情。
不论是对于西军还是对于毛利本家,他都是个叛徒。
但是你说吉川广家的想法就不对么?
也不是,石田三成这个人确实不招人喜欢,起码是不招这些战国武将喜欢。
在他的率领下,为谁而战?战后的结果又能让自己获利多少?名义上总大将虽然是毛利辉元,但是他人都没来,谁都知道是谁在和家康对抗。
所以在战前,原来丰臣方面的武将都有不少投靠了东军,而即便是加入西军的,有些人也早就动了心思。
吉川广家不可能嗅不到这种气息吧。所以在他看来,这一场战争是必败无疑的。
既然必败,不如早点投了,说不定还能分杯羹。
德川家康也希望所有人都像吉川广家一样“识时务”,自动放弃优势。
于是就有了一批又一批临阵倒戈的二五仔。
他们争先恐后地与家康暗通款曲,都希望自己先一步获得一些承诺,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
结果一个个都没得到什么好处,最大受益人,反倒是家康。
所以吉川不管做的对或不对,都不能只看他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家族。
只能说,秀吉留下的烂摊子真的一言难尽。
属于脑子有坑的行为,但这锅不能广家一个人背。两川格局早已是过去式,实际上元春去世后就已经算是崩坏了,毛利元就又能生,毛利氏内部再不存在如元春和隆景一般全面主导家中事物的人。
所以......这事看起来是广家闹得,实际上背后的人明显是辉元啊!广家一个背锅的而已,就好像秦桧杀了岳飞,你说完颜构知不知情?
以毛利氏这种大名而言,一直都有阵代的传统,当主不亲自出阵不是啥大问题。类似的朝仓,今川都是这样,魔王后期也不咋亲自出阵,毛利秀元代表主公出阵就相当于阵代,手握数万大军还真能被广家这么儿戏般拦住?
八成是看到美浓陷落,形势似乎不妙,辉元和秀元还有广家有所交代,得给我们毛利留下本钱,不能莽撞。
谁知道战神这个憨憨更厉害,直接倒戈,这下搞得毛利就尴尬了,仗打完了,手头四五万人就不算筹码啦。只好乖乖去长州画圈圈诅咒德川去了,广家反变成被甩锅的背锅侠。
人说广家勾通德川,他又不是为自己和德川谈判,他觉得和德川打不赢也不是自己个躲着暗中密谋,而是直接在毛利氏决策过程中多次表达过的,这不是为了私心的样子。真要是不放心,不派他就是了,隔壁秀包不就是主战派,恐怕其实是辉元生怕秀包冲动招惹的内府殿,自己那本领安堵的承诺就不算数了,直接和立花这种好战分子一起派到隔壁打酱油。
谁知道家康翻脸不认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