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父维系人脉,并不是只看重利益,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开场的几个情节,就能窥之一二。
电影开场,是影史经典的30分钟婚礼宴会情节,我们先来看屋子内,有4个人有求于教父,一个是跟教父没交情的外人,一个是跟教父有交情的外人,一个是教父的得力手下,一个是教父自己人。四个故事里透着诸多妙处,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第一个:殡仪馆老板,亚美利哥·包纳萨拉
▲电影里包纳萨拉是第一个出场的,开场就是这两句话。这两句话里也透露出了他的一直以来的心态:相信美国,不想跟教父产生交集。
原著里,教父看过会客名单后,是把他放在最后接见的。原因很明显:不尊重教父的人,自然也收获不到教父的友谊。
不过教父还是给了他一个机会,并且把大儿子山提诺叫来,让他在旁边学点儿东西。
▼然而他的长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凝视着窗外宴会上的伴娘,并不专注于接受指教,这也暗示了他没有资质成为继任教父。
▼包纳萨拉开始转弯抹角地、巧妙地谈出自己的要求。
意大利人,尤其是西西里人,因为历史、文化、口音等原因,特别重视家族,而且对女性的观念相对保守。例如女人在家相夫教子,不参与外面的事,不堕胎多生孩子之类的。
包纳萨拉说他告诫女儿“永远不要有辱家门”,其实是用非常绕的方式拉近与教父的关系:虽然我相信美国,但我没有忘记咱们西西里人的血脉和规矩,我们是一个族群的。
▼阐明中心以后,就是描述事情经过:
▲很有画面感的描述,且信息丰富:
1、女儿是重视名节的,并没有犯错。
2、恶行是族群之外的渣男做出来的。
3、女儿是父亲的掌上明珠,教父也有女儿,应该能感同身受。
4、女儿受的伤是惨烈的、永久性的,这一辈子算完了。
这一套下来,相信只要是个正常人,就很难不义愤填膺。
▼如果是连姆尼森,会变成这样:
▼如果是基努里维斯,会变成这样:
▼如果是丹泽尔华盛顿,会变成这样:
咳咳,不好意思,串台了。
说完,包纳萨拉哽咽了。
▼教父适当的表达了同情,挥手示意,给包纳萨拉递上一杯酒。
▼包纳萨拉接着说下去,他的声音很痛苦,但没有过分流露感情。
▲到这里,包纳萨拉出现了第二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以前不尊重教父,没打下感情基础,出了事儿才想起临时抱佛脚。)
找人办事,中间换人,是最忌讳的事项之一。
比如,我们找A办事儿没办成,然后再去求B,B会觉得“你一开始怎么不找我?这说明你并不亲近我,我只是你的用备选项,而且你已经把事儿做成了烂摊子,现在让我来收拾。”等等,心理上自然而然会产生排斥。
这时候,我们最要做的,是清楚明白且完整的使用弥补感情三件套。
1、主动认错:自己没第一时间来找你是大错特错,结果事情没做成还更糟了,事儿做得不地道,只有你才值得信赖等等。注意,一定要占据主动。
2、解释原因:对你感情不够、不想麻烦你、怕给自己惹麻烦等等吧啦吧啦。注意:一定要真情实意,说出真实的想法和理由。对方既然有能力解决你解决不了的麻烦,必然不是傻子,千万不要侮辱对方的智商。
3、做出保证:以后常来往、你想要啥尽管说、唯你马首是瞻等等。
而包纳萨拉怎么做的呢?
1、我相信法律,所以去报警了。(没承认错误)
2、美国法律没给我撑腰。(没承认错误)
3、所以我来找你了。(不要不识抬举)
4、没有解释原因。
5、没有做出保证。
所以,即使包纳萨拉前面描述得再凄惨,对教父来说,依然感觉到自己没被尊重,甚至,受到了冒犯。
▼于是教父冷冷的问道:
当对方问出“你为什么不先找我”这句话时,就代表主动认错环节我们没有做好,已经失去了主动权。
老头子已经表达了不满,包纳萨拉此时应该意识到,有些事儿,绕不过去;有些话,必须得说了。
但是包纳萨拉又犯了第三个错误:想直接绕过人情部分,只讲利益。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不想跟你谈交情,我也不想主动做出承诺,最好是一次性的利益交换,你拿走点儿好处,然后出手一次。
对大人物来说,缺的是利益吗?越是大人物,反而越会谨慎的选择收取的利益,来者不拒的风险远远大于那点儿利益。
所以对老头子来说,对方不但不懂事,反而有点儿傲慢了。
▼于是老头子也很不主动。
对老头子来说,人情大于利益,求老头子办事后没有办法报答,也无关紧要。但有一件事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你,你本人,宣布对他的友谊。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那就不管求助者是多么贫穷或多么软弱,老头子也会把那个人的苦放在心上。为了解除这个人的忧愁,他是不会有任何顾忌的。他得到的报答呢?友谊。这种友谊代表着他有权随时找你做点什么小事来抵偿这笔债。
而明知如此的包纳萨拉却硬要避开人情,直接跳到交易,这是在挑战教父的原则。
老头子会不知道包纳萨拉想要什么吗?但凡包纳萨拉上道,以老头子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不等包纳萨拉提出要求,就会主动提出解决办法的。
而现在,由于包纳萨拉连续的错误,在人情没有铺垫好,利益无法打动对方的情况下,不得不直接进入主题了。
▲包纳萨拉硬着头皮上前跟教父咬了个耳朵,内容虽然听不到,但很容易猜到:两个渣子,麻袋一装,扔进黄浦江。
▲老头子沉吟了一下:那个我办不到。
内心想法:开玩笑吧,我本来就不想帮你,你还提这么过份的要求。
▼包纳萨拉犯了第四个错误,他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此时,镜头拉出了一个全景,老教父的大儿子山提诺和养子汤姆都入镜了。
这里的镜头语言是要表达:在场的另外两人,都被这句蠢话刺激到了。
原著里是这么描述的:汤姆听到这句话,有点退缩,脑神经一阵紧张。山提诺双臂交叉着抱在胸前,他从窗口回过头,第一次注视到室内这一幕戏,冷笑起来。
如果你来求人,连对方想要什么都不知道,那真是蒙着眼睛过河了。
如果你来求人,明知道对方想要什么但就是不想给,那你不是在求人,是在玩火。
如果你来求人,对方连要求都不提,那说明你在对方眼里,是个不可信任的外人罢了。
总之,这句话说出来,就代表求人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完全失去了主动权。
▼于是,老头子接过了主动权,不再绕圈子了:
▲你不想承认错误,那我就告诉你错误。
▲你不想解释原因,那我就替你解释原因。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包纳萨拉只能嘟哝着承认:
对包纳萨拉这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来说,尽量规避风险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跟黑手党扯上关系,必然要帮忙处理一些来路不明的尸体,这样,他会成为谋杀案的从犯,万一走漏了消息,他肯定要坐几年牢。他的女儿,他的老婆都会丢脸。他的受人尊敬的名字,也将被拖进黑帮战争的血污之中。而且,别的黑帮家族一旦发现他帮助教父家族,也会谋杀他。
但是包纳萨拉没有意识到,世界是公平的,任何事物都是有代价的。
要当老实人,就要承担被坏人欺负的风险。
要想不被欺负或者有报复的实力,就要承担欠下人情所导致的风险。
既想平静生活,又想拥有绝对的实力,两头好,两头没风险,现实中存在吗?
强如下面那位,也逃不掉被时刻惦记、被追杀的风险。
▼既然包纳萨拉承认了不想卷入是非,教父决定继续教育他:
▲你生活无忧的时候不想跟我扯上关系,我理解,我不会把友谊强加于不重视友谊的人身上。
▲但是你现在生活出问题了来找我处理,却依然不想跟我扯上关系?
你的态度傲慢,你对我无礼,你并不尊重我,你却在求我办事?
这是不是太扯了?
▲况且,你还提出买凶杀人这么过份的要求?
▲包纳萨拉无言以对,只能抬出“公道”两个字。
▲老头子并不认同:你的具体要求提得过高,并不公道。
▲包纳萨拉只能勉强退一步,降低过激的要求。
此时对包纳萨拉来说,局势已经开始好转,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了。
这在求人办事的时候,是一个很容易分辨的节点。
对方引导着你,修改并提出合理的要求,代表对方对这个要求是认可的、接受的,也代表着对方想要答应你办事了。
此时应该做什么?
当然是主动做出保证:这个人情我欠你的了,以后随时都可以找我还。
教父在包纳萨拉提出要求后没有接话,他就是在等待包纳萨拉进一步的表示。
▼然而,这个关键时刻,包纳萨拉犯了最后一个错误,说出了整个过程中最愚蠢的一句话:
▲请搭配“顾客就是上帝”这个神情态度,一起食用。
这简直是绝望的悲呜。
此时,包纳萨拉居高临下,而他面前的,不过是一个急需薪水,等待工作机会的打手而已。
▲老头子此时的表情:这家伙是装傻还是真蠢?刚才自己在对牛弹琴?
▲喵也不撸了,往桌上一按,山雨欲来风满楼。
你不想给我我想要的,你却想要求我做你想做的。
此时镜头又拉了一个全景,刚才被包纳萨拉刺激到的两个儿子,这次直接坐不住了,他们也没见过如此顽固不化的奇葩。
▲老头子站起来,转过身,背对包纳萨拉,这等于是下逐客令了。
山提诺举了举酒杯,汤姆放下酒杯站了起来,他俩都认为会客时间结束了。
然而老头子是个有容人之雅量的好心人,不会同一个误入歧途的迷了路的朋友长期生气下去的。
如果引导启发不管用,那就把错误、原因、承诺直接摆在明面上,你做出选择吧。
▲先强调不是我不想帮你,是你太不尊重我了。
▲再告诉他怎么做才能收获想要的结果。
▲最后给出一个充满力量感的结论。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包纳萨拉还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或者继续顽固装傻,那就真无药可救了。
▼他咽了一口口水,这是下定决心的体现。
▼然后尝试做出承诺:我现在这样做还来得及吗?
▼教父一挑眉毛:话我反正都说了,剩下的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
▼包纳萨拉低下头:“教父。”称呼的转变代表立场的转变。
▼教父等待他进一步表示,立场的转变是要有仪式感的。
▼于是,包纳萨拉亲吻了老头子的手背。
这个动作,这就跟小说里英雄结义要杀鸡,要喝酒,要向关老爷上香盟誓,要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套仪式是一个性质。
包纳萨拉亲吻教父手背的时候,背景里出现了山提诺,老头子这个不怎么受教的大儿子,不知道从里面学到了多少。
但是未来,包纳萨拉会给死去的山提诺化妆入殓。此时的同框镜头,也算是一个小小的伏笔。
▼承诺永远不嫌晚。教父接受了包纳萨拉,于是提出了承诺的兑现问题:现在我不需要你的回报,这份人情欠着吧,以后再说,咱俩这就算是一条船上的了。
▼包纳萨拉感激涕零了。
▼送走了包纳萨拉,教父转身开始安排这件事情:
教父手下有两大兵团,克里曼沙就是其中之一的兵团司令,是老头子最为倚重的人之一。
克里曼沙有个优点,他善于识人,知道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点,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并且擅长发掘有潜力的新人。可以称他是老头子手下的顶级HR。
交给克里曼沙,就能保证挑选到不会因为闻到血腥味而变得冲动无脑的打手。不管包纳萨拉怎么想的,事情要办得公道,而不是没有头脑的去杀人。
▼说完,老头子嗅了嗅胸前的玫瑰花。显示出老头子对整件事情的处理和结果十分满意。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一个爱撸猫、闻花香、重情谊的老头子,杀伐果断却又温情脉脉。
之后的事情电影里没有交代:
克里曼沙把任务交给了手下的保利,保利鼠头鼠脑,矮小瘦弱,干这种事却很有一套。带着手下,用准确麻利的动作和带着铁钉的特制的指节铜套,把那两个渣男打成了软稀稀的肉浆,他们的脸不像人脸,他们要靠食管和尿管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了。
对教父来说,事情处理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的人情已经欠下了,就在那里静静地等待收回的一天。
后来,教父的大儿子山提诺被杀死,脸被打得面目全非,包纳萨拉用他精湛的死人整形技术,让山提诺走得体体面面。
再后来,老教父死于心脏病。死神把老头子的容貌折磨得太过可怕。包纳萨拉把工作干得比哪一次都漂亮:他简直像个当妈妈的精心打扮自己的女儿去当新娘似的,充满爱慕之情,专心致志地打扮自己的老朋友、自己的教父。大家都纷纷评论说,甚至死神也没有能力抹去伟大的老头子容貌上那种高贵与威严之气。
第二个:面包师傅,纳色利
与包纳萨拉不同,面包师傅纳色利平常是很重视与教父的友情的。
原著里说,他俩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在一起玩耍,后来又是好朋友,一块儿长大。逢年过节,纳色利总会把乳酪、馅饼或是奶油蛋糕准时送到,表达敬意。而且一直高高兴兴地向老头子的面包业协会按期交纳会费。重要的是,他只是经营这份友情,却从来不要求得到任何报酬。
这样的人,在求人的时候是不会遇到困难的。被求的人甚至会很高兴。
事实上,老头子也确实是满心喜悦地盼望着有机会来满足他的要求。
所以,老头子对待纳色利的态度也跟殡仪馆老板不同,他身体前倾,表达出积极的信号,倾听纳色利的讲述。
▲面包师傅指着身后的小伙子解释来龙去脉。那个小伙子,安索,是个意大利战俘,假释出来后在他的面包店工作。
▼不等纳色利说完,教父就主动询问:
这是老头子人情味的一种表示,他从自己辛酸的经历中体会到:大家同样是人,要一个人央求另一个人办一件事,这可需要太大的勇气了。所以,自己主动开口要帮忙,能缓解对方很多的尴尬。
▼纳色利开始诉说自己的诉求:
战争结束了,安索要被遣返回到意大利去,而小伙子已经和他的女儿产生了爱情,所以想让教父帮忙留下,说到这里,纳色利有点难以启齿,支支吾吾不知如何措辞。
▼于是教父贴心的替他把想求的事儿说了出来:
既然别人鼓起勇气来求你了,而且你也很情愿帮忙,那就不要让对方尴尬,尽量主动地提出帮忙,最好连可行性方案都提一提。人情味儿很重要。老头子做事的原则就是:对方将我当作朋友,那我也要让对方如沐春风。
要让女婿留下来,需要国会通过一个特别法案。面包师傅原来没有想到,要求教父办这样大的事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很显然,国会的一项特别法案是不会来得很便宜的。
但教父很干脆地答应了下来,绝口不提这里面的困难。
这才是让对方感激涕零的施恩方式。
▲纳佐林当然知道,事实上,他简直就要感激地热泪盈眶了。
▼送走纳佐林,教父依然很稳健的做出了安排:
这里显示出了教父最核心的力量--与众议员等政府官员的关系。这种背景,对其他黑手党来说,是稀缺资源。
老头子送出的这个人情,后来也收到了重要的回报。
那个留下来的小伙子,安索,在教父遇刺住院后,去医院探望,意外的碰到了即将发生的针对老头子的第二次刺杀。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帮助教父的小儿子麦克,唱了一出空城计,震慑了刺杀者,保证了老教父的安全。
即便冒着生命危险,也心甘情愿的态度,才是老头子日常施恩所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第三个:得力干将,路卡·布拉西
路卡·布拉西是美国东部地下世界最可怕的人物之一。
据说,路卡的主要才能就在于能够独自一个人完成谋杀任务,不要同伙帮忙,而且干得干净利落。
古龙的小说《流星蝴蝶剑》里,老伯身边最可怕的杀手--韩棠,灵感就来源于路卡。
原著里对路卡这个人的描述很到位:地狱里的魔鬼见了也会给吓一跳。他的面孔像是戴着凶神的面具。他的那副长相,到哪儿,哪儿就拉响危险警报。
路卡凶恶残暴的名声令人闻之生畏;他对教父的忠诚却有口皆碑。他,他本身,就是支撑老头子的权力结构的巨大的支柱之一。他这种人很少见。
路加·布拉西不怕警察,不怕整个社会,不怕上帝,不怕地狱,不怕别人也不爱别人。但是他对柯里昂老头子却心甘情愿地表现得既怕又爱。
▼他会在见老头子之前,坐在花园角落里,不断重复地练习提前准备好的恭喜的话。
而老头子听到会客名单里有路卡,脸上也显出很愉快地神色。
▲傲娇脸的老头子,拐弯抹角的反问:“这个,有这个必要吗?”
人就是这样,越是被你欣赏重视的人所尊重,你反而会把这份满足和骄傲深埋在心底,不显露出来,在其他人面前反而装作满不在乎。
▼汤姆不知道老头子的心思,他老实地做出解释:
▼老教父拿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点点头,答应了。
令人敬畏的路卡,来到老头子面前,显得毕恭毕敬,拘束不安。他先是亲吻了教父,然后开始结巴巴地说起那些词藻华丽的恭喜的话。中间还忘了词,尴尬地沉默了一会儿,然而老头子一动不动,静静等待着路卡重新说起,直到说完。
耐心是最大的尊重。
▼然后,路卡递给老头子一个纸包,里面塞满了现钞,是送给新郎新娘的礼钱。
原著里有说明,纸包里装的钱肯定比别的任何人送的都要多。布拉西考虑了好几个小时才决定了这个数目,他心里曾反复同别的客人所可能送的数目加以比较。他就是要用最疏财仗义的方式来表示他的最大敬意;这就是他亲自把钱包送给老头子的原因。
这种笨拙的行为,老头子一眼就看穿了,但却只字未提。
▼他只是说了一句悦耳中听话来表示感谢。
“我最珍贵的朋友”这句话足以让路卡获得巨大的满足,因而眉飞色舞起来。
注意看此时两个人的状态,特别是教父的神态举止。老头子接见路卡就像国王接见一个立了大功的臣民一样:态度绝不是亲热,而是带着国王的尊严。他的每一个手势和每一个词都表明了路卡是受到他器重的。
电影这里还穿插了两个孩子嬉闹着冲过来,汤姆赶紧把他俩赶到一边去的情节,这个小插曲表明这场会见的性质,绝不是普通的、随意的、朋友间的会见,而是场合十分正式、等级森严的、上位者接见下位者的会见。
对待最有能力、最受重视的下属,老头子也拿出了浑身的本事。路卡是世界上唯一能使他神经紧张的人。
▲路卡出去后,老头子紧绷的身体语言一下子放松了下来。他对待路卡就像对待炸药一样地小心谨慎。对老头子而言,即使炸药,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让它爆炸而不造成损害。
这次会面只是老头子如何驾驭得力干将的冰山一角。
更多的智慧电影里没有提到。
原著里,麦克在继承教父位子的过渡期,曾经请教过老头子:“如何才能驾驭像路卡·布拉西这样一个桀骜不驯的家伙呢?”
老头子的回答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上位者因人而异、直达要害的御人之道。
“世界上总有些人,”老头子说,“到处找机会送命,你肯定见过这种人。这种人要在赌博场所打架;要是有人把他们汽车的挡泥板擦伤一点点,他们就怒不可遏地从汽车里跳出来,要大打出手;他们见了他们不了解其实力的人也要去侮辱,去威吓。我曾经见过一个人,实际上是个冒失鬼,故意去激怒一群危险人物。而他自己哪,什么能耐也没有。这种人在世界上到处乱窜,大声呼叫:‘打死我吧!打死我吧!’也总有一个人愿意照顾他们一下。这种人当然会对别人造成某些损害。”
“路卡·布拉西就是这样一个人。但他又是一个非凡的人,长期以来没有谁能够把他于掉。这类人中的大多数同咱们是毫不相干的,不过,一个布拉西却是一件可以利用的武器。诀窍就是首先要发现哪一个人不怕死,甚至找死,接着就是,使你自己成为世界上他所希望的不要打死他的唯一的人。他只有一个恐惧,不是怕死,而是怕你可能会成为打死他的人。做到了这一步,那他就是你的贴心人了。”
后来,路卡·布拉西在帮教父卧底的关键时候,失了手,被杀死了。但老教父对麦克的这番教导,却帮助麦克发掘并笼络了另外一个不逊色于路卡的心腹手下,那是后话了。
第四个:教子,强尼·方亭
强尼·方亭是大歌星,大明星,用现在的话叫:顶流。
▼他一出现,花园里就爆发了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把五千万妇女的心握在手中的男人”。强尼绝非浪得虚名。
▼放两张迷妹图,大家感受一下:
宴会上的大家都因他而感到自豪。他们把他看作自己人;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名歌唱家,一个电影明星,又同世界上最吃香的女人睡过觉。尽管如此,他还是对他的教父表现了恰如其分的敬意,不惜跋涉三千英里专程赶来参加这个婚礼。
▼老头子很爱这个教子,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他开始跟汤姆显摆起来:
汤姆跟强尼并不对付,原因嘛,他和强尼都清楚,并不是因为他俩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因为老头子。
汤姆作为军师,是决定政策的老头子和实际执行命令的工作人员之间的最重要缓冲层。老头子对强尼的不满,通过汤姆来传达。而强尼不敢对老头子有怨言,情绪只能发泄到跟他对接的汤姆身上。
▼此时,汤姆感到一阵妒忌的刺痛,干巴巴地说:
▼然而老教父不以为意。
强尼两年多没有来找过教父,是因为他犯了错,惹了老教父生气。他离了婚,离开了家庭,离开了老婆和孩子,这对重视家庭、家族的西西里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老教父生了气。每次强尼打电话过来,老教父都让汤姆应付说他出去了或忙得很。
然而,自己的孩子总是更容易被原谅,女儿的婚礼,老教父仍然给强尼发了请帖。
而强尼来找老教父,确实如汤姆所说:又有了麻烦。
嗯?为什么要说“又”?
▼听听老教父的小儿子麦克怎么说的:
▼听到这里,凯亚当斯一脸蒙圈:
▼麦克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提一个他不能拒绝的条件。
注意看,麦克表述整个事件的时候,都是低着头的,代表他并不认同家族的做法,包括他穿着军装参加婚礼,都表示自己想与家族做出切割。
不过,现在的主角不是他,我们继续看回强尼方亭。
强尼已经唱完了歌,被老头子亲自领到办公室,开始诉说自己的问题:
▲强尼随便的坐在老教父的办公桌上,这是自己人之间才有的特权和距离,不用在乎礼仪形式。
这里来龙去脉交代得并不清楚。
简单来说,就是强尼嗓子上长了个瘤,被庸医耽误,没法再唱歌了,于是想转战电影圈,遇到了一部戏,里头有个角色简直就像是为他量身定制的,如果参演,不但能重新走红,还可能拿到奥斯卡小金人。但是,因为他拐走了电影制片厂老板最看重的女人,所以老板报复他,给他穿小鞋,跟所有人打了招呼,不让他出演这个角色。
▲他走投无路,于是来求助教父。
▼此时教父的反应却大大出乎预料。他突然愤怒地跳起来,抓住强尼的手,高声怒吼:
教父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强尼大吃一惊之后,迅速明白了老头子的真正意图,他笑了。
▲汤姆也笑起来。
原来,只不过是维托·景涛·柯里昂的表演在线教学。
老头子很满意自己刚才的表演,也很满意强尼能迅速领悟自己的意图。
此时,总是不能领悟老头子意图的大儿子山提诺开门走了进来,他刚跟伴娘搞完。
▼老头子十分不悦,他用问强尼是否陪伴家人的问题,来敲打这个大儿子。
不抽空陪家人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
然而以山提诺这个受教能力,老头子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估计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会在脑子里停留的。
▼敲打完山提诺,老头子霸气地做出了保证:你的事儿交给我,我会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提议。
景涛·柯里昂下线,霸道总裁柯里昂执掌一切。
强尼·方亭的事儿处理完毕,接下来就是安排上经典的杀马特环节。
说错了,是杀马情节。我们以后再分析。
教父并没有跟强尼提出什么人情的问题,他爱这个教子,愿意提携强尼。
但最后,教父仍然收获了十分重要的回报。
强尼·方亭在电影里出场的次数不多,却是一个隐藏的重要人物。
他是一把钥匙。
一把让柯里昂家族进入电影行业的钥匙。
新老两代教父已经开始了家族洗白事业,经济上的转型,至关重要。敏锐的教父已经发现了电影行业展现出的巨大潜力。
拥有人气、人脉、能力的强尼,就是柯里昂家族在电影行业的最佳代理人。
另外,老头子还收获了强尼的真挚感情。
在老教父的葬礼上,尽管麦克劝约强尼不要来,但他还是不顾影响地出席了葬礼,并成了以轰动性报导为特点的小报的头条消息。
强尼还向各报发表了声明:维托·柯里昂是他教父,是他所认识的最好的人;他能够得到允许前来向这样一个好人表示最后的敬意,感到很荣幸。
四个代表性的故事,一张无所不能的关系大网。
经评论区提醒,回答可能偏题了。这是知乎在我写的文章的后台给增加了一个回答按钮,我才点击过来的。而且,我认为并不偏题。
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老教父的关系网里,更多是互助的关系。
对西西里人来说,你能力大,帮帮我,我能力小,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儿。
比如面包师傅,平常就与老教父走动,逢年过节送点儿蛋糕面包之类的东西,礼物不需要多重,感情第一。
教父家族的收入,最开始来自赌博和工会。
不见得合法。
但相比我们印象中黑道的烧杀抢掠,柯里昂家族的业务,更多的是起到稳定秩序,繁荣市场,维护道义的作用。
这也是当时的时代特点决定的。
时势造英雄。
而老教父的性格特质与行事方式,是可以穿越时间,永不过时的智慧。值得我们欣赏与学习。
《教父》被称为男人的圣经,智慧的总和,一切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浪得虚名。
下一篇,由屋内转到屋外,看看花园里的结婚宴会,捋一捋那些登场的人物、行为和背后千丝万缕的联系。
跳转门:多图详解《教父》二:性格决定命运
这么想的人不了解美国。
人类社会很大一部分经济价值来源于社会秩序,所以底特律的郊区远比底特律市区富裕。
中国的社会组织模式是自上而下组织的,一切归于上,上级任命下级。所以大家默认维持秩序产生的财富属于国家,中央政府拥有一切权力。最简单的一个说法,中国一说收税,大家觉得交税给中央政府。而美国是各地地方政府在收,大家说交税给政府的时候并不一定是联邦政府。
因此在中国,对抗更大的集体或者不服从是一个很大的罪名,这个事本身无所谓对错,但是拿这个思路去观察美国社会就会有偏差。
美国是自下而上组织的,一层层向上选举构建。秩序产生的财富以税收方式汇集,一层层截流然后部分上交。所以是小政府构成大政府,小组织构成大组织。
对于教父里描述的黑手党来说,就是在一些小地方政府职能失控的地方(你要知道那个时代的布鲁克林和皇后区某些地方是什么鬼样子)代替了政府职能,截流了秩序红利。政府收入来源是秩序,维持秩序获取收入。甚至更稳定的秩序产生更大的利益,教父切走了很大一块。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交税得到保护,如此而已。至于走私和烟酒,你把它看成小型国企和专卖就行了。既然中国可以烟草专卖,黑社会在他们维持秩序的地方自然也会这么做。
教父描述的不是黑手党,而是黑手党里面偏向秩序的那一批,他们通过维持秩序获取利益,暴力只是他们维持秩序的手段。教父里特地强调几代教父都反对贩毒,这是因为毒品对秩序是有破坏的,也是塑造他们秩序维护者的形象。因为其他的东西在美国的道德负担比较轻,特别是走私,美国人觉得走私只是逃税罢了。
教父不代表黑社会,只是美国黑社会的一个秩序投影。就像水浒传里的梁山不代表绿林好汉一样。
ps:我以前和人说笑话,如果我是教父那样的大佬,我也懒得收保护费啊。在纽约的破烂街区搞房地产翻新改容积率可比收保护费快多了。你知道地狱厨房和时代广场在过去30年里治安好转前后的房价涨了多少吗?至少20倍,不比上海差啊。
当然值得尊重。
意大利人的苦难是谁造成的,是教父们吗?
并不是,是美国当局和意大利当局。
前者是美国对移民的剥削,后者是意大利当局的懒政和腐败,导致黑手党横行。
迈克尔一心爱美国,他不顾家人的反对,为美国打仗,甚至拿到了勋章,成了战争英雄,
可是美国警察为了一点钱,帮助他父亲的竞争对手,刺杀他的父亲,明目张胆的犯罪。
他回到意大利寻求保护,意大利的黑手党为了一点利息,杀了他的妻子。
老教父维多更是如此。
他为什么离开意大利?
因为当地的黑手党枪杀了他父亲和哥哥,还要杀他。
起因仅仅是一点纠纷,维多的父亲挑战了当地黑手党头子的权威,就要被杀尽男丁。
维多被藏在罐子里,坐着船来到美国。
迎接他的第一个是自由女神像,第二个是像监狱的病房。
小维多从铁框里看自由女神像,是三部教父,我最喜欢的镜头。
小维多长大了,他只想老婆孩子热炕头。
可是呢?
意大利黑手党为侄子剥削了他在杂货店的收入,美国大萧条资本家为了自己利益剥削了他一切的收入。
电影这段安排得极秒。
维多是怎么走上教父之路?
并不是离开杂货店后马上就去干那个黑手党,即便那时他已经知道这个人不如是虚有其表。
他离开只是不想让杂货店老板难做而已,
维多走上教父之路,甚至不是帮人藏枪。而是那个人问他:“嘿,你有多久没工作呢?”
这句话太过家常,以至于大家都忽略当维多去杀那个黑手党时,他已经是抢劫犯和盗窃犯,而且干了蛮长时间。
说句实话,他当时已经罪多不压身,杀多一个人对他来说已经没区别。
相反他如果被告发,按照当时美国法律,他大概率会去坐电椅。
他和同伙商量怎么处理敲诈的时候,说出他难得的一句心底话:“他也是意大利人,为什么要欺压其他意大利人?”
结果,同伴回了他一句:“因为他是黑帮。”
维多没有再说话了,因为他知道同伴和自己思想水准完全不一样。
杀了那个人后,维多一开始都处理的是什么事。
领里纠纷。
对,就是那么简单的事。
寡妇要被房东赶走,男孩子找不到工作,女孩子被人欺负了。
明白了吗?
人类是社会动物,是需要秩序和管理的。
如果政府不去管理,宗教没有到位,家族也失控,那么地方就会自发组织起来。
那就是黑社会。
无论是历史上有名的洪门和青帮,诞生背景都是乱世中基层管理完全缺失的环境下。
而他们势力最强的地方无一例外都有几个特征:移民(失去家族保护)和歧视(被政府剥削)。
回归前,中国香港黑社会猖狂,背后也是英国殖民者对当地人的剥削。而香港最早的黑社会团体是来自码头工人,当时被剥削最惨的人群。
澳门一度也是如此。
可是回归后,基层管理到位,有事找组织,黑帮自然是很难猖狂。
人类社会是共通的。
教父对自己团体的人管理越严格,背后往往是这个社会对他们越不公。
教父的存在随时代而变化。
维多来美国的时候,美国正处于大移民时代,社会混乱,政府不完善,警察力量不足。各族裔的人必须抱团才能自保。
这一点在成龙的电影《新宿事件》中也有体现。成龙打败日本本地帮派后,当地华人给他交保护费,成龙不肯要。华人代表说,给你这些钱不是白给的,你要维持新宿华人的秩序。
说白了,第一代教父在美国大移民时代,承担起了一部分政府没有做到的事情——保境安民,维护公义和秩序。所以,受他保护的移民对他充满感激和尊重。
到了教父晚年,也就是《教父1》的开头,美国国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政府稳固,治安力量充足。
包纳萨拉这些新的意大利移民想融入美国社会,所以要跟教父这种黑手党切割关系,以致于维多教父像怨妇一样抱怨:你为什么一开始不找我?你不尊重我。
迈克上台后,已经认识到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同化能力,黑帮的生存空间急剧缩小,所以柯里昂家族必须尽快洗白。
迈克在遇刺后,要去找海门罗斯谈判,临走前将家里交给汤姆来管,并且教导他:手下对我们的效忠是建立在生意的基础上。
这时候的美国,已经跟大移民时代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克想受人尊敬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因为黑手党已经失去了存在价值,未来只会越来越没落。
迈克也知道,所以急急忙忙离开纽约,搬到内华达州。之后通过投资赌场,房地产等方法尝试洗白。
电影为了渲染黑手党的悲剧,夸大了洗白的难度,其实黑手党洗白并没有很难,投资好莱坞或者赌场很容易做到。
这时候的黑帮,已经没有年轻的移民想要他们保护自己了。他们打打杀杀只为一件事:赚钱。
而且他们乐在其中,根本没有想洗白的念头。
这一代的教父,基本上跟尊敬绝缘了,就是一帮穷凶极恶之徒。
我今天才知道柯里昂是在意大利混成的教父。
教父的出现是对缺位规则的补全。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不会出现“教父”这种人物。
电影的第一幕,一个老伙计请教父为自己讨回公道。柯里昂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你觉得美国是天堂?
显然不是。不然,他怎么不去找警察、法院给女儿讨回公道呢?
哦,他找了。
结果呢?
结果你也看到了,他只能去找教父。
那么,你还觉得“人民的苦难”是教父带来的么?
教父的第二部电影讲了一个举目无亲逃难到异国的小男孩如何成为教父。
柯里昂何以成为教父?
西西里的乡下孩子柯里昂到了纽约,发现工资一个月三千,房价一平方三万,房租隔俩月翻倍,家人生了病没钱看,工作被恶霸随手强占。
这个时候,你才会知道西西里岛的孤儿维托·柯里昂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了纽约的教父。
教父的收入不是建立在意大利的苦难之上的,恰恰相反,他刚好是那个解决苦难的人。
对于意大利裔来说,教父是解决苦难的。赶上禁酒令,以及博彩行业的发展,才一步步走到了后面的地位。当然这里说的是维托柯里昂,到麦克尔的时候已经是另一个剧本,后者致力于家族生意合法化,但最后却发现了一副更加腐败的社会图景。
即是说,过去他只看到西西里传统的黑,融入主流社会发现这边更黑。
美国的议员,梵蒂冈教宗,主流社会里能想象出来的上层圈子,体面人物,都充满了龌龊,甚至比西西里传统更不讲究。于是教父家族的悲剧也就更悲剧了。
社会上有没有好人?有。但是这个好人,往往并不是通过主流价值,通过身份标签,就能区分出来的。
马里奥普佐不光写了教父(实际上电影三部曲改编的内容还是比较有限的),他还写了许多其它西西里故事,包括中世纪波吉亚家族的故事,如果你感觉教父的体面动摇你的三观,去见识一下更黑暗的东西吧,并且这还不只是文艺故事,现实原型会更少些浪漫色彩,更多些不讲道理。
科波拉拍成电影的时候,已经是把教父的故事处理的非常优雅了。
包括衣食住行,家族聚会,老教父看起来非常温情,温文尔雅,在自己的世界里犹如天神。但实际上他的发家史绝对不是絮叨几句家常、摆平几个小偷就完事的,敲诈勒索是家常便饭,并且此人异常精明狡诈,手段也狠辣,原著里说了,麦克尔和桑尼,各自继承了老教父的部分性格,你看看桑尼的嗜杀,自己脑补教父年轻时候的状态吧。
那么,教父的发展、收入,或者说家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如果你非要从社会角度去看这个问题,那么只能说,他的发家史恰恰是建立在主流社会的漏洞和美国时代所走的弯路上的。之所以强调“美国”,仅仅是因为故事发生在美国。
也可以用中国某褐社会人士的夜壶论回答这个问题。要是没听过夜壶论,周星驰演的苏乞儿总看过吧?万岁爷治理不好江山,丐帮帮助的徒子徒孙当然就实力强大了。
同样,当主流社会允诺的勤劳致富无法兑现成现实,当法律无法保护普通人,当相信美国梦的外来打工者突然发现原本坚信不疑的后盾其实什么都没有,当禁酒令这种自我标高的法律出台,很多人自然就被推到了柯里昂教父面前。
我之前在另外一篇帖子里说过,教父柯里昂这个角色,实际上是巴尔扎克伏脱冷这一人物的变体。而这个人物则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催生出来的恶魔。只要有资本主义,只要有跻身上层无望依然野心勃勃的失意下位者,只要社会还需要有规范之外的救世主,需要能给人庇佑的好大哥,伏脱冷就会永远存在。
更本土化地说,这其实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即“边缘地带的治理”。行政权威和基层现实,并不是无缝衔接的,中间存在很大灰色地带。大多数时候你并不能够直接把这个灰色地带拿掉,那样只会更多地制造摩擦。
但是如果不拿掉这个灰色地带,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滋生出一套地下的规则。
西西里这个地方,怎么说呢,水土不养人,相关问题更严重,仇杀气氛浓厚,最后就养出一种对外缄默、不相信政府、有事找大哥解决的习惯。
当然历史上也确实有人试图除掉这类好汉的土壤,他就是墨索里尼。墨索里尼当年的手法,已经不能用打黑或者黑打形容了,也确实成功过一段时间,后面没打完的好汉飘洋过海,来到美国,也在这儿死灰复燃了。
教父当然是与罪恶并行的。这是因为有金钱的地方就会有罪恶,而不是说一个人的本性有多坏。
当然很多初出茅庐的人,并不相信这一套,他们或者相信,自己可以跟传统斩断,另起炉灶(比如麦克尔);或者因缘巧合,赶上时代潮流跻身上流社会变成了体面人,就以为自己站到了正确一方,转而以为教父是烂泥不上墙,故意不淆好,比如那位开棺材店发财的老板。
但是总有一脚踩空的时候,他们也要面对教父的唠叨和奚落:
你相信美国,美国让你发了财……
社会从来都不需要年轻人的敬意,因为来日方长,一大堆课还在后面等着上。
但是也许有一部分人,幸运的话会在这个过程中走出狭隘和想当然。
教父值不值得尊敬?这么说吧,他如果不值得尊敬,可能很多答主以为值得尊敬的人,也不值得尊敬。
他如果值得尊敬,很多看起来不值得尊敬的人,也值得尊敬。
佐西马长老对卡拉马佐夫家诸位下跪的时候,跪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份深重的苦难。这么说已经显得很唠叨了。总之就是:祝你成功!
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教父》之所以成为名著,翻拍的电影也大受欢迎,并不是因为它宣扬什么价值观,而是它本身就是美国社会的缩影——也就是说,它本身反应了美国真实的游戏规则,所以才如此成功。
当然,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这个作品叫《西西里人在纽约》。
简单说,题主的问题还是做题家思维上头。按你的理解,那日本著名电影《切腹》宣扬了非法暴力上访咯?
记得今年夏天在去南京的高铁上,
有一个中国人带着两个日本人坐在我后面,看起来是日企的中国员工带着日本领导出行。
他们三个(尤其是日本人)说话声音有点大,让我不自觉地就听到他们的谈话。
两个日本人会讲一些中文,口音很重,时不时遇到不会讲的词就会换成英语和中国人交流。
我记得很清楚有这么一个对话
“那个,窗外的,就是中国的乡村吗?”
————当时正好经过一片田野
“是的,这就是普通的农村。”
一片惊叹声,“看起来太好了,比日本xxxxxx(夹杂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中文,听不懂),简直和这个火车一样优秀。”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时代的风向变了,
中国不再是弱国了。
不知道效果如何,坦率的说,挺难的。如果真出来了,我打算支持一台,和爱国无关,纯粹的护犊子心理。当然这个行为跟华为无关,只是我个人这么想,华为当然也不在乎我怎么想,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改革开放这么些年,能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就这么几个,我觉得华为做的挺好,就这些。。。。。。。
个人觉得法律责任与贫富无关,家庭条件不好不能作为挡箭牌。
我觉得这个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会让一些人钻空子。
可能对于这个孩子确实是无心的,不是有什么仇恨的心理,纯粹是为了好玩,但是这样不公平的对待,
有钱就赔偿,没钱就原谅的对待方式,只会导致一些处心积虑的人钻空子。
万一,有些人就是仇富,就是刚好自己贫穷,发现有可以免于责罚的方式,又可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也去用油漆泼洒呢?
事发后,可以装作无辜的样子,贫穷的样子,是否可以免于责罚呢?
当一个人因贫穷免于责罚时,我认为车主可能是“善良”,但衍生出来可能滋生的是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被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这么做本就存在不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实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有幸免于处罚,就容易让部分人钻到空子。不应该因为穷就可以免于法律知外。
我觉得他虽然是小孩,但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乱碰他人东西的简单道理应该是懂的。并不是无知。
如果免于责罚,其实某种程度上,只会让他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对他的教育而言也许也并非是件好事。
责罚的目的在于吸取教训。做错了事,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孩子未成年,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为其负起责任。
家庭条件不好,可以分期付,分期赔偿,可以定出一个赔款计划,以后慢慢还。
这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否则,做了错事,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可以免于赔偿,是不是某种程度也是一种纵容?
孩子的过错,家长需要赔偿。
这样,家长以后也会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管教好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