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媒体称长期沉迷网游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与阿尔茨海默症相似,这是真的吗?该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第1页

           

user avatar   zhu-jing-zhu-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另外提一句,有些人被媒体忽悠就愿意当枪使。不累吗?

成瘾是一个严格的概念。

一个人喝酒,和酒精成瘾,酒精损害是不同的概念。并不能等同。

大多数玩游戏者根本达不到游戏成瘾好伐?


长期沉溺游戏者的确会出现脑改变,这样的改变不是同AD相似,而是与其他物质成瘾患者的脑改变相似。

顺带一提,这研究是杨叫兽做的。


user avatar   wenmia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前神经科学家”我可坐不住了

这种危言耸听的内容我随手就可以造一打,而且每个都有更为严谨的科学研究支持,比如:

  1. 长期看新闻(媒体新闻以负面,危言耸听内容为主,比如央视这篇就是典型)会提升人的忧心感,这种忧心感在不看新闻时候都会发生,而且发生的原因甚至跟新闻内容不相关[1]。而忧心感的提升跟精神分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神经病)有直接关系[2]结论:看新闻让人变成神经病
  2. 看政治新闻会显著增加人的压力感和无所适从感[3],而看政治新闻并且在论坛/社交媒体上参与讨论(并参与讨论(比如 键政、民族主义、中国必胜式内容)会加重这一效果[4]。而压力感的增加跟失眠、抑郁、焦虑、精神分裂、阿尔兹海默症等有直接关系,并且压力感的增加会降低人的工作产出[5]结论:看政治新闻让人变成伞兵,看政治新闻并且讨论让人变成神经病伞兵
  3. 随处可见的负面新闻让我们变得缺乏安全感[6],从而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提升信用成本,对社会的健康运行不利[7]。而且负面新闻让人沉迷,干扰工作[8]结论:看新闻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 现在媒体上,特别是新媒体上以假新闻为主(比如央视这篇),长期看这些新闻会让人感受到被欺骗,觉得社会太凶险,并增加人的暴力倾向[9][10]结论:看新闻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看新闻的人都应该蹲监狱。
  5. ...

上面这些例子都是典型的滑坡谬误,跟央视这篇文章的套路是一致的,犯这种错误,如果不是学艺不精,就是有特别的目的。

参考

  1. ^ Johnston, W. M., & Davey, G. C. (1997).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negative TV news bulletins: The catastrophizing of personal worries.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88(1), 85-91.
  2. ^ Morrison, A. P., & Wells, A. (2007).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ry, psychotic experiences and emotional distres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agnoses and comparisons with anxious and non-patient groups.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45(7), 1593-1600.
  3. ^ Gentzkow, M., Shapiro, J. M., & Taddy, M. (2019). Measuring group differences in high‐dimensional choices: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o congressional speech. Econometrica, 87(4), 1307-1340.
  4. ^ http://www.pewinternet.org/2016/10/25/the-political-environment-on-social-media/
  5. ^ Kemeny, M. E. (2003). The psychobiology of stres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2(4), 124-129.
  6. ^ McNaughton-Cassill, M. E. (2001). The news media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xiety, Stress and Coping, 14(2), 193-211.
  7. ^ Kenward, L., Whiffin, C., & Spalek, B. (2017). Feeling unsafe in the healthcare setting: patients' perspectives. 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 26(3), 143-149.
  8. ^ https://phys.org/news/2010-09-americans-news-pew-survey.html
  9. ^ Brennen, B. (2017). Making sense of lies, deceptive propaganda, and fake news. Journal of Media Ethics, 32(3), 179-181.
  10. ^ MacKenzie, A., & Bhatt, I. (2020). Lies, bullshit and fake news: Some epistemological concerns. Postdigit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2(1), 9-13.

user avatar   cao-zhe-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一遍报道,发现这套路实在是太熟悉了……

采访几个支持该政策的家长,筛选掉所有反对该政策的声音,就可以得出结论——大家都支持该政策。

用一个发到维基百科上都要被标记「来源请求」的「研究报告显示」,筛选掉所有支持玩游戏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的论文,就可以暗示「玩游戏导致大脑损害」。

事后还被扒出来那论文本身是推崇游戏的,被强行扭曲了原意。

再加上两万多条弹幕筛出两条支持自己的放出来这种神操作。

央视作为一家媒体的公信力是怎样被透支的?就是这样被透支的。


孩子们会永远记得央视是怎样伤害自己的。

成年人们也别幸灾乐祸,「央视只对孩子耍流氓」只是你们的幻想。

当你们的合法利益也受到损害,他们有的是办法让你们看起来欢天喜地。


user avatar   richard-xu-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可能引用的是这篇:

根据新闻稿大概说说我的理解(评论区 @有界非紧算子 提供了更详细准确的论文解读~)

简单地说,玩游戏的时候,有些人靠空间记忆能力找路,用的是大脑中海马体这个部位,而有些人是靠游戏中的指引找路,用的是大脑中尾状核这个部位,而以往研究显示在每周玩6小时以上的玩家中用尾状核的占到85%。(=大多数沉迷游戏的玩家打游戏时没用到海马体

海马体负责空间记忆和情景记忆,海马体受损和罹患阿尔茨海默症风险有关;而尾状核负责习惯养成和奖赏机制。(=海马体受损和患阿尔茨海默症有关

研究找了一群学生,让他们打了总计90小时(不是连续90小时!)的游戏,然后测量了打游戏前后大脑的变化。他们事先通过另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用空间记忆找路(用海马体)的spatial learner,一类是用游戏指引找路(用尾状核)的response learner,然后发现后一类人在打了90小时游戏后海马体的灰质减少了。(=没用到海马体的游戏玩家打完游戏之后海马体的灰质减少了


不过也真是辛苦央视的工作人员了,在那么多“游戏能够预防/改善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研究中好不容易找到一篇提供反面证据的……


Update:

问题上热榜了,这个早上随手写的回答就火了……

我觉得有必要声明一下,其实我写这个答案的时候只是猜测这可能是央视这一说法的来源,并没有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就是这篇……

但是我又搜索了一圈之后,感觉有很大概率央视引述的就是这篇论文了……

实际上有知友提到之前人民网转载科技日报的这篇文章:

长期玩手机影响大脑发育?--科技--人民网

近日,有媒体报道,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重度使用智能型产品玩电子游戏的儿童,脑部“纹路”出现了变化。数据显示,每天用这类电子产品超过7小时的9至10岁儿童,大脑皮层有过早变薄的迹象。

然后我还找到一篇更早流传的文章:

儿童大脑发育和玩电脑游戏_教育中心_新浪宝贝_新浪网

依照森昭雄教授做的脑电图测验结果,人类在热衷电子游戏的时候,额叶的β波活动量会突然降低。他又统计发现,由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开始,每天玩电子游戏1小时~2小时,直到上大学,β波大量减少甚至消失,与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波状态相似。

当然,我提到的这篇论文其实也被人民网转载过,来源也同样是科技日报:

动作类电子游戏会损伤大脑 长期沉迷可致抑郁症等脑疾病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格雷格·韦斯特的新研究表明,长期玩动作类电子游戏会使大脑海马体内的灰质下降,这意味着玩家更有可能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等脑疾病。因此,神经学家不该继续使用游戏疗法来提升病人的脑力。

基本上中文互联网络上跟“沉迷游戏”+“阿尔茨海默”有关的“研究结果”就是这三篇了;而且由于本次央视网精准地提到了“大脑结构”和“阿尔茨海默症”这两个名词(而不是“大脑皮层”或者“脑电波”),我觉得我一开始随手搜到的那篇论文大概也许是一发入魂了……


user avatar   teng-ye-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兔友就是这种新闻看多了才逐渐转变为神友的。

官媒的纸媒部门和新媒体部门之间的割裂反映了行政体系和群众之间的消息渠道的割裂。纸媒逐渐变成领导朋友圈,新媒体逐渐变成专对老百姓输出的渠道,纸媒管理严格到匪夷所思,连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斟酌生怕传达出错误的或者不必要的信息,每篇报道后面都有撰稿人责编主编至少三层责任人,新媒体简直他妈放飞自我想说啥说啥,虽然也有多层管理审核但是跟纸媒严格程度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欺负纸媒印出来了没法撤回是吧?新媒体就这点好,啥玩意儿被冲了大不了直接删掉当无事发生。

官媒再这么放任纸媒和新媒体各自为政迟早出大麻烦。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有的回答,格局都低了,批判游戏并不是游戏有问题。

而是我国正在进行脱虚向实的经济资源倾斜,游戏抢占了年轻人的生育时间,也会影响游戏孩子在技校学技能的进度,学技能不好,结婚就会晚了,生育率就上不来。

所以要摁一下游戏,同时多收点税来补贴制造业工人。

招不到工人分二种情况,一种是低端血汗工厂,就应该招不到人,以后这些都会被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生产取代。

还有一种就是技术工人,叫工程师也行,反正都差不多。主要是之前教育没有往这方面倾斜,未来会大力往这方面倾斜,所以以后不会招不到人。

今年2021年4月9日,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就是以后一半的人去分流。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制造业强国德国,早就开始这样了。


①时代变了


2020年12月10日,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资深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表示:语文是第一大课,语文学不好,其他都学不好。

2021年7月15日的第二十届中国互联网大会数字教育高端论坛上,王文湛继续强调了以后教育改革中,考语文将成为核心。

核心风向就是:

1、强化语文,主要考这个。

2、其他学科难度减低。(8月30日,教育部已经开始通知: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强调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

3、要培养学生的科技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以及音乐、美术,今后这些领域大有发展。(强化理工科基础,科技、制造业立国)

为什么是语文?因为逻辑、理解很重要。很多人可能会说,要提升逻辑,不应该是学好数学吗?怎么会是语文呢?

首先数学确实提升逻辑啊,我完全赞同!

所以为了要提升自己的逻辑,就必须看大量的数学文章,一谈到看文章,我们就是不是...?

对啊,学什么都要看文章啊,很多人认识还停留在,看文章一定就是文科,实际上产业文、科技文、数论文也是文啊,讲清楚这些、理解清楚这些都需要强大的阅读能力。

所以语文很重要。

你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物理、化学、外国语言,这些学科类都是手机上的App。

而且数学提升逻辑,是提升的宏观逻辑,你提升的宏观逻辑要落实于运用层面,还是得靠阅读理解和写作梳理。

这都不是纯粹的文科,就是典型的理工科工作。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说的是汉语(这也是未来的全球主流语言),是通过汉语这种生动形象的强悍语言来链接世界的,换句话说,汉语相当于是手机的操作系统。

你手机操作系统自主强大,才能让安装在操作系统上面的App稳定啊。

美国为什么不封杀阿里?因为阿里虽然强大,但都是以手机应用为主的App,他没有去深度搞什么操作系统层面触碰啊。

中国的学生,未来要有一个出路,就必须学好语文,这不是回到八股文时代,恰恰是为了彻底告别八股文。

因为传统的学科类考试,才是八股模式。

之前的高考目的就是选拔,而不是为了培养你什么赚钱技能。


②重复性投资,毫无意义


换句话说,很少有人意识到,高考中的学科类考试,究竟是什么意义?

这些学科类项目,对大部分普通人都没有用,难度也已经超过了全民提升素养的尺度,那么为什么之前还是考这些学科?

就是为了分配资源啊,决定让谁上去啊。

你回忆一下,是不是80年代、90年代,只要有一个好文凭,成为进入管理岗位或者体制内上升去的机会就很多?因为当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很多老百姓眼中的“香饽饽”岗位是空缺的,所以你有一个好学历,你就可以上去。

现在这种机会早就“没”了,也不是说上升空间没了,而是竞争人数已经远超“香饽饽”岗位的数量了,对普通人来说,挤这个独木桥很难了。

说一些主流媒体报道的数据吧:

2016年北晚新视觉网报道:当时就已经有4万余人竞争5000北京公务员岗位,最热职位竞争比400:1。

2021年21世纪经济报道:国家税务总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税务局招录两位一级行政执法员(三),报名人数突破了2500人。

下面这个图是全国的竞争程度,你就说看了是不是有点菊花一紧?其实这个事,任何人都没有错,于阶级固化无关,就是一个经济学常识,如果一个收益机会是公开的,那么所有人都会涌进去,直到利润被彻底拉平。

所谓的“猪周期”亦是如此,养猪市场的猪肉价格,就是这样循环的,猪瘟→养猪的变少→猪肉涨价→其他人眼馋猪肉赚钱涌入→猪肉多了价格下降→养猪利润降低→养猪的变少...

简单粗暴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循环。

估计抢香饽饽岗位内卷一段时间以后,很多普通人就会逐渐放弃这条赛道,等这条赛道逐渐冷却,内卷降低以后,又会重新开始热,反复循环。


③拒绝剧场效应


高考的目的是选拔与分配,而不是教你什么技能,真正学技能是大学分专业以后,或者进入职校开始学的。

了解清楚这点,才能明白为什么高考成本越低越好。

别比什么万米跑步了,咱就跑50米决胜负,速战速决算了,要愿比服输。

别老想着开挂,比如假设电影院里前排有人站起来,最终就是所有人都被迫站起来,这就是毫无意义的内耗社会资源,也称“剧场效应”。

你反复学习选拔的“八股文”,对你就业没有帮助的,反而是拉高了选拔成本。

现在有学生动不动做作业到11点,但是你确保没有更能卷的人吗?万一很多学生开始搞每天都只睡3个小时的“魔鬼”学习路线,请问你孩子怎么办?那想赢就只能别睡觉了呗?

只要杜绝了“剧场效应”,以选拔为目的的高考就不会再是吸金机器了,而是一个简单的选拔过程。要么就你孩子简简单单上去了,要么不能上去就认了吧。

在8月30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对中小学提出如下要求:新学期要实现课后服务校校开展全覆盖、保障时间“5+2”等;部署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降低学生考试压力等工作,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教育部还提出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补助等措施。

结果这个新闻,在B站上面一堆恶评,我不得不感叹一下人性。

高赞评论也是非常的负面。

我只能说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也是真正的改革进入深水区。

减少内卷,拒绝剧场效应,就需要踩刹车。

而人性的弱点是什么?就是大家都希望别人刹车,但是自己加速度前进,所以这一次,群众自己既是既得利益者,也是受害者。

就好像一个人,如果没有房子,就希望房价暴跌,但是如果真有十套深圳的房子,态度肯定就180度逆转。

能超越自身局限性的人,终究是少数。

这也是为什么市场经济会需要国家调控才能发展的更好,因为私人、私营企业都是有局限性的,只能对自己负责,却无法改善整个生态。

现在军备竞赛有多严重?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国的调查,现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67%睡眠时间不达标,17%书面作业总量超标。

睡眠是发育与健康的关键,根据中国临床营养网资料显示:

1、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身高。

睡眠对身高的影响排名第一,超出了运动和饮食。人脑中下丘脑组织能分泌一种促进儿童发育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在两个时段分泌最多,分别是21:00—1:00,5:00—7:00。

不过并不是一到晚上9点,生长激素就开始按时大量分泌,它的大量分泌必须有一个前提:只有在深度睡眠时才会分泌。而人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至1小时,才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如果继续这样熬夜军备竞赛下去,全民都可能变成小日本。

2、影响脑细胞,间接导致智力下降。

睡眠不足,脑细胞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容易造成记忆力下降,对问题的反应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疾病。孩子早睡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会帮助大脑畅快运行,增强记忆力,读书时就会事半功倍。

如果继续这样熬夜军备竞赛下去,中国整体国民智力可能下降,说夸张点就是,如果智力下降太猛,可能以后基本就告别研发芯片了。

不能再熬了啊!

这样下去整个国家可能重新变成“东亚病夫”,因为身体彻底垮了,经济质量也会越来越差,全部都把钱花在看病吃药上面了。

但是要个人自发抵制军备竞赛可能吗?绝无可能。

所以只能国家强制所有人在一个尺度内竞争,强制降低游戏难度,一部分舆论肯定会骂,因为自己就是既得利益者,但是最终也会成为受害者。


④政策的根本性逻辑是什么?


目前所有教育改革的根本性逻辑就是3点:

1、把选拔人才的成本,给打下来。

2、为生娃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

3、从选拔教育转变成为终身学习模式。

前面说了,1和2,现在来说说3。

根据司长王文湛的表述,以后除了语文之外的基础教育,都只会越来越适度,难度会下降很多,为什么?

因为社会已经巨变。

十年前是电脑端互联网时代,现在是手机互联网时代,未来下一个十年,甚至5年,都没人说得清是什么情况?在科技发展繁荣的今天,变化太快了,如果我们继续培养大量同质化人才,这些将来就是注定内卷,直到行业被淘汰。

现在是5G还没有大面积彻底推广,6G已经正在研究了,碳中和、新能源都在路上了,没人说得清未来什么样。

过去那种靠一个传统模式,就可以吃一辈子的时代已经彻底的过去了。终身学习需求已经成为铁一样的事实,所以教育的逻辑也就变了。

现在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同质化人才,而是培养自学能力。

现在世界变化太快了,教材今年出,你信不信一年都不需要,就三个月脱节市场,教材就过时了。

这种情况下,什么教材都没有用,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强化你的学习能力,对,学校的基础教育不会再死磕教你学习某一门学科,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强大的学习能力。

面对一个陌生的知识点,如何几天之内通过学习搞懂?

有这种能力的孩子,进入市场工作以后。

他面对一个陌生的行业,也能通过几个月到一二年的时间内,很快就摸透如何进入新兴行业。

现在的互联网信息是很发达的,时效性资料、丰富的文献,查询非常方便,如果你语文阅读能力很强,一个对阿富汗一无所知的人,理论上只要十天狂看相关资料,你就能成为阿富汗问题的小专家。

你不要觉得10天很短了,现在互联网信息极度发达,收集文献、资料的收集成本已经等于0左右了,你只需要认真学就好了,10天能看很多东西了。

这种能力才是新时代需要的工作能力,也就是从不变到变,从农耕到游牧化,需要什么就学什么,什么行业赚钱,就马上学习,然后入门切入。

传统教育成本为什么高?

就是产学研脱节,学习的内容和市场脱节,但是也不可能不脱节,因为只要是教材,就都有时效性,而现在信息更新太快了,快到了教材本身都快没有用了。

所以最终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就是,缩短一切与强化学习能力无关的科目。

包括为什么之前两会有声音传出要弱化基础教育中的英语?

我看见过很多相关的分析,格局都低了,还在讨论什么英语有没有用这种“废话”。英语是全球主流通用语言,重要性是暂时不可替代的。

但是基础教育中,可能趋势还是弱化英语,因为学习方法要正确,不能继续浪费时间、金钱了。

全民从小开始学英语多少年了?但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还是学成了哑巴英语?甚至很多人小时候学英语精力花费很多,长大了全部忘记了。

说一个官方报道的尴尬数据,让我们来看看国内英语学习有多么的“高效”。根据中国网报道,中国起码有4亿人学英语,但是能无障碍交流者只有3%,熟练度亚洲倒数第二。

就是因为方法不对啊,英语是工具语言,他并不是我们的母语。高考的目的也就是选拔,在选拔模式下,英语最终一定会变成八股的一个类目,为选拔服务,而不是成为你的工具需要。

最终官方数据证实了,在选拔过程中进行的英语学习,没什么效果,倒是浪费了很多钱,差不多每年要花300亿,大部分中国人学生学习英语都超过十年,这样的负担,很明显对生孩子不利。

十年什么概念?根据报道,张震为拍《一代宗师》,练成八极拳高手,总共也才花了3年时间。

中国人学十多年英语,结果能无障碍交流者只有3%...

英语很难吗?

根据中国日报报道,英语被美国FSI(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评为难度1级,是最全世界最Easy易学的语言。从基础入门到顺畅沟通,FSI认为仅需要575-600小时(约2个半月)。

是不是很气人?充分说明了,学语言要经常用,不用就忘得很快。

除了中国人英语水平没有涨之外,价格倒是越来越贵,最夸张的例子就是北青网报道有父母贷款132400元供孩子学英语。现在英语培训有多贵,家长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这就是黑色幽默,而且更搞笑的是外贸圈:

很多做外贸的,之前就不会英语,但是做外贸就几个月,很快就英语口语很强了,为什么?原因不复杂啊,天天用呗,而且现在翻译软件非常发达,你只要天天用英语,配合以翻译软件辅助,不用太长时间,你英语口语就会很强了。

而且现在的同声传译工具已经很发达了,发达到了翻译专业的就业率都被严重冲击了,今年东京奥运会,记者靠同声传译软件工具完全可以实时采访。

所以今年两会,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再将英语设为和语文、数学等同的主课,当然这个事还在争议中,目前国家是还没有取消英语地位,说取消了的是谣言。

但是趋势可能会是降低英语在义务教育中的份量,增加英语在相关大学专业的考核。让学生用合理的成本,好好的掌握英语,可能就是未来的趋势。

为什么要搞这么多操作?我想今天的几个热搜已经说明一切。

其实整个政策,就是一个脱虚向实的过程。

如果你真的有价值,以后就是强化的对象。

但是如果纯粹只是增加了家长的负担,没有任何数据可以证明你这个产业的效果,那你可得注意了。

还有个发展中的消息,就是“成都大学合并四川科技职工大学”这个事,光明网说要合并,其他主流媒体说暂时不确定,这个事只能说我写稿的时候,存疑。

但是我倾向于认为中国整体的部分大学合并成为职业学校会成为趋势,这个新闻本来也是热搜,但是主流媒体发了以后又删除了。

有二种可能:

1、报道有误。(但是光明日报网站目前还没有删除稿子,没有撤稿,只是撤了热搜。)

2、通知一下,然后删除,怕有些家长的情绪缓不过来,我孩子怎么能读技校呢?放心,肯定会读的。

从6月7日教育部的消息来看,我感觉振兴实体经济,制造业、科技立国绝对不是开玩笑的。

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毕竟制造业才是人类文明的核心精髓。

中国制造业的强化,也不会因为少数人的矫情而停滞脚步,最多就撤个热搜安慰一下。

有些总想当人上人的思维,这种老毛病要改一改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就是工人阶级创造的公平社会,通过解放生产力来发展文明,我知道很多人暂时不适应,但是这不是坏事。

因为,总有一个开始吧?

我也并不认为工人待遇不好是一个问题,因为那是前十年的思维看现在,现在开始资源是核心倾斜制造业,待遇提升是必然,没看见很多大企业加班已经取消了吗?最高法都宣布996违法了,改变已经开始。

大家一起陪我的国逆袭吧,加油,中国制造业!

还有,不要一说制造业复兴,一堆人就想到什么去工厂做流水线。

流水线未来只会被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淘汰,需要的是有知识的技术人员,比如说程序员吧,很多程序员以为自己不是农民工,其实国家早就定义了,大家就是新农民工。


以后的新农民工,新技工不会搞什么流水线,这玩意早就要淘汰了,都是留给自动化替代的市场,别一说制造业,就马上脑补工厂流水线,这就是典型的刻板印象。

王司长说的很清楚,新技工玩的是科技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等等高科技,流水线国家不需要。

培养这些人的方法也很明确就,就是把大学资源合并进技校。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长期泡制这类胡说八道的媒体以及相信这种扯淡的人,大脑结构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结构相似性更高一些。


user avatar   kave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研究报告不知道是否真实,但是网游,以及游戏的确会固化小孩的思维能力,扼杀他们的创造性。

现在的小孩一回家就是动画片、游戏,研究的也就是游戏装备怎么搭配。

而我们当年缺乏游戏的时候在干啥?

用晾衣杆的钢管和汽车钢珠做出了古代火铳的效果,甚至在缺乏火药——火柴头用太多了家长发现,鞭炮平时又弄不到——的情况下,自己研究出了替代品。

自己烤竹片做弓箭,当然还不知道用百度,完全自己鼓捣出来的。做出来的弓箭30米外依然有威力,就是准头太差,射出去射到啥完全靠天意。

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是初中那会儿沉迷街头篮球和魔兽争霸,说不定我都能鼓捣出简易RPG来了。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实说,长期沉迷啥都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孩子处于发育成长过程,他需要不断地变换脑子摄取信息的方式,不断摄取不同的信息,不断接受不同的刺激。如果前提是“长期沉迷”,那不光网游,长期沉迷数学题也一样,同样会改变大脑结构,只不过与什么症相似不一定。

就好比有的研究说一个人一个月时间,只吃汉堡,最后终于身体有了问题……然后以此证明汉堡对身体有害……Excuse Me?这种身体有问题的原因不是因为汉堡有害,而是因为你只吃汉堡而没吃很多该吃的东西好吗。你不信你一个月只吃人参,那特么身体也会有问题,你能就此证明人参有问题么?

这就是一种理解逻辑的问题。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些从来没有玩过任何电子游戏的人,大多数不是死了,就是身体已经衰弱的和老年人一样。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自称“塞尔达粉丝”的网络群体做出的“饭圈”行为? 
  国服官网资料库更新大乱斗英雄排行榜,七位 T0 英雄,寒冰、女枪、金克丝位列前三,你怎么看? 
  游戏界什么时候会再次出现魔兽世界那样的经典? 
  如果让《彩虹六号》的彩虹小队探索《生化危机 7》的小屋会怎样? 
  为什么会有人称《黑神话:悟空》是缝合怪? 
  三国游戏为什么把刘备设得那么差? 
  你对于 2016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预测及理由是什么? 
  长期用耳塞听歌会导致听力下降吗? 
  如何避免早上起床时的口臭? 
  游戏策划(设计)最难的地方在哪?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黑龙江某职业学院黑社会式查寝?学生会言行如黑恶势力是什么导致的?
下一个讨论
男生能接受的彩礼到底是多少?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