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军队如果野战打不赢敌人,守城又守不住,那就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流动作战,要么直接散伙。
论野战,经过几次会战,结果已经很明显了。顺军可以吊打吴三桂和绿营,但是面对八旗兵的时候就差了一层。军事体系没有对方成熟,部队训练时间赶不上对方,炮兵上还有巨大短板,山海关一战是意外,但潼关之战的确是准备充分了进行决战还依然打不过。
论守城,顺军中最善守的陈永福,在太原也只坚持了二十天。清军有炮兵和重步兵的优势,这就使得顺军在城市攻防战中也处于不利的地位。由于大量士绅倾向于清朝,各城池内部有大批潜在带路党。陈永福杀光了太原的明朝宗室,当地士绅也被强行搬迁到陕西了,可依然架不住那些混入大顺官府的明朝降官叛变。可要是连降官都清洗,整个政权就崩了,连陈永福本人都是降官,如果降官全都不用,大顺朝就可以直接散伙了。
既然潼关野战失利,那么也没有必要再尝试坚守榆林、延安和西安了,李自成、李过、高一功都从来没有守城经验,城内还有大批官绅,打守城战不可能打得比陈永福更好,顶多就是凭借本乡本土的优势多坚持一段时间而已。没有可以解围的主力军团,被清军长期围困、炮击、挖掘、爆破,最后肯定是要破城的,那样的话就全军覆没了。所以也只能让部队跳出清军的包围圈,在运动战中寻找机会。
守襄阳意义不大,李自成当时根本不知道李过什么时候能到湖广会合,如果守襄阳,就又变成了孤军被敌人合围的状态,要么直接反杀,要么全军覆没。
然而,流动作战的办法对明军有用,对清军就起不到同样的效果,因为清军的行军速度比明军快太多了。最后就导致顺军主力在转移途中被清军追上,因而有了富池口大败和之后的李自成被杀。
从富池口之战的结果来看,守襄阳的确比向东南转移更好,至少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迎战。但是以李自成当时掌握的情报来说,是无法分析出撤退会被追上的结论的。毕竟过去明军哪怕是调最精锐的关宁军来,也只能是在前方堵截才能拦住闯军,从来没有从后面追击追上闯军的时候。
教员说过一句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才是大问题。决战时刻,就是一把梭哈。不要幻想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真实情况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李自成进京前,就算再全军覆没几次,也都有机会东山再起。就是他本人不幸战死,其战友也会重新推举出一个新的闯王来。可进京赶考后,形势就完全不同了,躲不开且输不起了。作为对比,就是长征和战锦,前者张国焘闹分裂,教员还是不紧不慢地苦口婆心地劝;后者101稍有动摇,教员就恨不能立即飞过去亲自微操。原因就是前者就算不成功,对大局还有补救的机会和办法,后者一旦输了,就没有丝毫希望了。
1个人干6小时的活,原本4个人就能24小时轮换
现在1个人干18小时,顶了2个人
然后领导说你不干,有的是人(另外两个人)干
你不死谁死?
工贼不杀天理难容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