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里,矿工是带着某种情结的。
仔细想想,欧美的电影里,矿坑、矿洞、矿车是不是出现频率远高于东方。游戏里开矿,侧重程度是不是甚至经常超过种田?
十八世纪席卷欧洲的工业革命,工厂只是枝叶花果,矿山才是根脉。蒸气机,最早是用来给矿山抽水的,然后是用来拉动轨道矿车的。直到技术高度成熟、成本相当低廉后,才成为工厂的主要动力。矿车技术成熟后发展出的蒸气机车,最早是用来运送矿石产品的。硝化甘油炸药,最早是用来开矿的。雷管和双基炸药,是用来降低矿山爆破的技术门槛的。最早的电灯(电弧灯,元素周期表霸榜者,大帅哥戴维发明),是用来避免瓦斯气体爆炸的。
这样的背景下,开矿被赋予了一种“在荒蛮中建立文明世界”的浪漫意味。直译过来,没有这层背景,就寡然无味了。而“我的世界”这个翻译反倒包含了这个比较深层意思,很合适。
反过来的例子更多,很多文学作品的名字,直译成英文的话……不忍直视。大部分国产电影,也没有选择直译。比如:
《东邪西毒》——Ashes of Time
《地久天长》——So Long, My Son
《唐伯虎点秋香》——Flirting Scholar
《盗墓笔记》——The Lost Tomb
《天注定》——A touch of sin
《老炮儿》——Mr. Six
不说译得好不好,都跟字面意思没啥关系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