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杨国福吃麻辣烫,一个瘦高的中年男子走进店里,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他拎着公文包,穿着西装裤,上身则是一件北京奥运会的蓝色志愿者polo衫。日子过得恍恍惚惚,这突然出现的熟悉配方,让人惊觉,距离北京奥运会已经10年了。
2008年8月8日,也是在一个同样炎热的夏天,北京奥运会开幕了。
北外充分发挥了外语院校的优势,几乎全校出动,派出了近3000名志愿者,大多数岗位服务于各国奥委会,我们叫NOC(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大家庭,为届时来京的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主席和秘书长,提供陪同服务。
我和另外一个人大的搭档,共同负责陪同东非小国吉布提奥委会成员。
吉布提紧邻埃塞尔比亚和索马里,地处欧亚非交通要冲,扼红海入印度洋的咽喉,被西方称为“石油通道上的哨兵”。
每天早上7点拿着豆浆和鸡蛋烧饼,赶到东院校门口坐统一安排的大巴,宁夏来的支援奥运的司机师傅会站在车边告诉你这车是去哪个场馆的。奥运专用车道一路畅通直达王府井北京饭店。从北京饭店、莱佛士到贵宾楼全部划成了奥运专用区,是各国奥委会成员下榻处、部分北京奥组委工作地、志愿者休息和用餐区。
NOC助理的主要工作是安排好日程,协调好车辆,翻译沟通,并不复杂。工作多年后,也组织和参加过规模不一的活动,和奥运会这么一个巨大的活动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考虑得非常周全,才能井井有条。比如看上去不复杂的NOC助理工作,涉及到:
1、 人员管理
几个国家的NOC助理归为一个班,由穿红色专业志愿者服装的老师管理,也是助理们的需求对接人。助理们上岗前要接受各项培训,熟悉各大场馆、工作流程,其他奥运会相关岗位职责、熟悉服务国家的文化特色,应急情况处理…… 随着服务对象的航班落地,对应的助理就被“激活”开始上岗。
2、 餐饮交通:
南河沿大街旁的华龙街被设为了志愿者就餐区,服务对象怎么吃的我实在不记得了。每个国家奥委会成员配了奥运专车奥迪A6L,车牌统一以PQ2开头,司机牛师傅也是志愿者,地道北京人。助理和司机需要在激活前一起开车实勘,都是为了更快、更好、更安全。
3、 路线安排:
奥运专用区和场馆众多,为了节省时间,助理都需要熟悉路线。至今对北京饭店的构造还留有印象,只因当时不知走了多少遍。
4、 安保权限:
每一个安检处都配有武警,安检志愿者和搜爆犬。除了检查是否有违禁物品之外,还需要查看此人是否有权限进出。每个人都配有一张注册卡,标明了出行权限。NOC助理的注册卡是一个无穷大的标志,所有场馆通行无阻。
然而,开幕后,除了北京饭店和鸟巢,我哪也没去。
吉布提是非洲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来的运动员不多,参加的项目也仅有田径。主席女士和秘书长先生非常佛系,对看比赛不感兴趣,这一趟来北京原来是一趟买买买之旅。秀水街几乎要被踏平,还有其他著名购物点,有次二位从大红门背回来一口锅,我坐在车里目瞪口呆。
但我也是幸运的,开幕式当天下午,搭档一个电话把我从临时培训点叫了回来,她说秘书长给了两张多余的运动员开幕式票。拿着票欣喜若狂,除了服务鸟巢的志愿者,不是所有的志愿者都可以看,更多的是在细分岗位上支持开幕式各项运转。在市场上,开幕式也是一票难求。
临时买了便装换下了志愿者的服装,和各位外宾坐大巴从王府井前往鸟巢,车里坐着五大洲肤色的人,各国语言轮番响起,大巴越来越靠近奥林匹克公园,路边的人们也越来越多,脸上挂着笑容,贴着小国旗,不时向车队挥手致意。
开幕式散场后,奥林匹克广场还是有很多激动的人群,好些穿被戏称为“西红柿炒鸡蛋”队服的中国运动员走了出来,和同伴随机拦住了两男一女运动员,厚脸皮问能不能合影,于是有了下面这张。
直到奥运会进行到一半时,偶然看到女子跆拳道世界冠军的照片,再对比下那张合影,目瞪口呆——我在广场上捡了个奥运冠军,吴静钰。
仓促之下没带眼镜、没带相机,该有的情绪却一点没少,身临其境见证了无以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万国旗飘扬,国歌奏响、鸟巢上空怒放的烟花、连绵不断的欢呼,对于参与的小小个体来说,这场体验也是无以伦比的。
无以伦比的背后是几组数字:
l 全球约有45亿人次的观众通过各种途径观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l 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5000小时的报道和转播。
l 现场观众:伦敦奥运8万<北京奥运9.1万
l 参演人数:伦敦奥运1.2万人<北京奥运2万人
l 奥运总开支:伦敦奥运94亿英镑<北京奥运420亿美金
l 奥运总赞助:伦敦不超过10亿美金,北京奥运会超过10亿美金
里约奥运会没有可比性,伦敦奥运会从这些角度略逊色北京奥运会,往届的奥运会就更加比不上了。事实证明,社会主义体制办大事的优越性,举全国之力,努力办好奥运的心情,从奥运会每一处细节——场馆建设、赛事流程、安保保洁……都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想好好做是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国际奥委会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和工作标准,大到组织原则,小到注册卡上需要包括哪些信息。对于中国而言,这也是在学习如何举办重大国际活动和赛事,如何和国际标准接轨,做到专业规范流程化。
45亿地球人看到了这样一个朝气齐整的中国,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国家形象建设和成功的国际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