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都在追求“文成武德”,一方面武力强大、四海宾服、海晏河清,一方面文化兴盛、社会道德高洁,达到人人之乎者也、处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境界。
只要前一个目标“武德”实现了,国力越强盛的时候,国家没有外忧内患,后一个目标必然提上日程,比如明清修《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都是如此,但是国家在搞文化的时候,必然希望把自己的意志贯彻到思想界和文化界,也就是王安石所说的“一道德”,必然要扶植官方的意识形态作为主流的意识形态,打压其他意识形态。
而越是战乱年代,政府力量越是衰落,只能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战争,外交和政治,根本无暇顾及思想和文化这些意识形态领域,所以思想和文化可以自由自在发展,不担心被人打压。
这就是先秦、魏晋南北朝和民国时期文化和思想得到发展,不少人觉得非常浪漫的原因。
先秦诸子百家百家齐放、百家争鸣,自然是中国哲学和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战乱确实最频繁的时期。等到了秦汉时期,国内战争基本结束了,同时秦始皇开始焚书坑儒、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了,诸子百家当然感觉很不方便了。
同理,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和军阀忙于战争,很多时候不得不向世族屈服,给他们权力和荣耀,根本顾不上他们的思想,所以这个时候贵族们可以玩自己的文化,等到了隋唐一统,皇家就容不得世家做大了,隋唐直到武周,都在打压世族,并且开科举,给庶族以上升途径,世族当然觉得再也没有原来的自由和荣耀了。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文人墨客们主要不明着反对某个军阀,大可以各自信奉宣扬自己的思想,也可以去玩自己的文化和艺术,反正他们不愁吃穿。就算得罪了某个军阀,大不了往别的军阀或者外国人租界里一躲,什么事都没有了。——等新中国建立,新的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学说、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主的思潮很快统一了思想界和文化界,不认同上述思潮的文化和学说再也没有了容身之地,甚至很多文人墨客也被群众所打倒,自然他们不会觉得浪漫了,或者他们也体会不到开发北大荒、两弹一星等战天斗地的、国家主义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