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面对龙的设定,受印度神话影响。定位比中国本土神话里面的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中国对龙的崇拜,源自种族图腾,开始并没有水属性的定位,也不执掌河流,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精神崇拜,而后发展成【皇权的象征】。
Nage,娜迦,原本指印度蛇神,负责雨水与河流,随着唐代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印度神话中“娜迦”的传说也随之传入中国,后被翻译为“龙”,龙与那迦的传说后来就发生了相当大的混淆。特别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将那迦翻译为“毒龙”,在很多处登场。
西游记灵感源于《大唐西域记》,是一部与印度神话高度融合的神话小说,印度神话里面的娜迦,其实就是大蛇,一般承担河神的角色,所以西游记中的龙王,成了极其普通的地仙,地位与土地公公差不多,所以一般河流的龙王连妖怪都打不过,就算四海龙王这种高级龙,见到隔壁山上的猴王,也是唯唯诺诺的。
这里面的龙,代表【雨神,海神,河神,或者水产之神】。
天龙八部(印度神话中的八种神物)中,有一部叫做龙众,其实也是蛇神,有一种叫做迦楼罗的大鸟,以毒龙为食,将毒物凝聚在额头的肉瘤里,临死前肉瘤爆破,浴火重生,这里的印度毒龙,其实就是毒蛇。
西游记里面,也有一种鸟类,叫做大鹏,就是为传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那个,也以龙为食物,然而她在逍遥游里面初次登场的时候,也没用食龙的设定,而这个设定也明显源于印度神话。换一种说法就是,印度的大鸟迦楼罗,与中国本土神话中的大鸟鹏,在文化交流中,形象也发生了融合,只不过,鹏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远不如龙,所以这种形象改变就没有让人感到突兀。
简单地说,您所讲的中国龙和西游记(后来民间祭祀)的龙王,出自不同的文化体系,而这种异变,在文化发展交融中是很常见,就好像基督教眼里的耶稣跟伊斯兰教眼中的耶稣,形象就完全不一样。《列子》《庄子》中的孔子形象与儒家著作中的孔子形象也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