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陈漫的摄影技术是不是被吹得太过分了? 第1页

  

user avatar   a-li-bu-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一点:

前几天洪晃给陈漫辩解的时候说了实话,只有这样拍洋人才喜欢,才有“国际影响力”。基本上暴露了老一代艺术领域人物的心里话:要国际化,要外国人(其实就是西方社会)认可。这种“求表扬”的心态在老一代人物那里根深蒂固,在家里怎么窝里横不说,在西方社会面前一定要做“模范生”,自觉被规训。我们小时候接受艺术教育,经常听的一个说法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事实结果结果就是这个“民族的”被人加了一个前提——“洋人认可的”,有了这个前提以后,艺术人自觉、主动、积极拥抱东方主义:这种洋人认可的,关于“中华民族的”刻板印象就可想而知了

以下原答案:

其实我们自己的艺术界“主流”被西方人的东方主义规训也不是一两年了,八九十年代就这样了。别人不说,著名的顶流艺术家陈丹青的作品,是不是充满了东方主义的味道。东方主义涉及种族歧视和辱华早就是公论,当年黄柳霜因为扮演东方主义的角色而被美国华社抨击的旧事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吗?不光华人反感东方主义,白人自己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读大学的时候美国外教给大家上中美文化专题的时候还专门讲过东方主义带有刻板印象和种族歧视的意味(讲这个主题的还是一个黑人帅哥,我读大学的时候先后遇到过五个外教,一个加拿大白大妈,一个美国白人退休老头,一个美国白人小伙,一个美国华裔小姐姐,然后就是这个黑人帅哥,前面四个都比较穷或者是普通人,黑哥恰恰是出身土豪,纯粹是狂迷熊猫到四川来当外教,他作为出身好的黑人,对种族话题显然更有敏感性。我当时只是当学习知识来听,并未有特殊感觉,现在回味,感觉他当时讲这个话题其实很有意义,只是我那个时候没有这个见识)。

我们艺术圈子被东方主义规训是必然的,整个教育和文化领域都是以“国际化”为标准的,哪些人被西方世界认可,哪些人就是主流。一直有人抨击这点,觉得自然科学领域国际化没问题,人文社科领域涉及意识形态,要慎重,所以当年教育部企图以境外期刊为历史学顶刊的做法就被骂回去了。

但艺术,尤其是纯艺术领域以前不被视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所以基本上没有人重视,国际化一直是主流,所以陈丹青和艾XX可以成为主流,人家有老外捧嘛。而那些不被西方认可的画家,已经被列入老古董或者不懂潮流的范畴。其实但凡学点绘画这些多少也能感受点这种氛围,我中学的时候学画画,曾经专门去北京看过画展,当时对各种群魔乱舞的东西只是不理解(我虽然不懂,但是感觉很厉害的那种),虽然最后放弃走艺术的路线(主要还是证实自己没有天赋),但工作以后还是接触了一些西南地区的艺术青年,混久了,了解多了,多少有点去魅了。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以前老百姓不关注罢了,因为搞艺术的一直都是小圈子里自嗨,近亲繁殖而已,他们怎么折腾大众并不了解,也不关心。现在一是互联网时代扩大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另外就是纯艺术的那些人开始往消费领域进攻,自然就暴露给大家看了。

陈漫,不过是被规训的比较好,拿到了最大的甜头的那批中的代表而已。


user avatar   tang-rui-yuan-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RH的前线,西方的傀儡,恰烂钱的汪汪。

原话评论区可以找到,不修改不让过。

总结起来认为她拍的照片没问题的人观点无非就是在说~

1、审美要多元化--这是多样化审美的高级脸,这是反传统审美的。你们为什么要吐槽模特?你们歧视模特好吗?

2、国外就是这样的审美--他们的审美不像我们这么狭隘,人家的审美和我们有不小的差异。

在我看来,这两个观点都站不住脚,因为国外时尚杂志故意把中国的模特拍成这个样子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多元化审美,就是骨子里对我们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每次他们选的中国模特,一选就是这个样子,不是长这个样子,还要故意给你拍成这个样子。模特本人根本不是眯眯眼,这叫哪门子的审美多元化呢?审美一元化吧?



看下本人和打扮后的对比。

巴宝莉拍过的摩登新禧,把赵小燕照成这样,双眼皮变成了单眼皮,眼尾可劲往上吊,眼皮往下耷拉,一定要整出个萎靡不振。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曾经搜集了几千张女性照片,通过计算机程序画出了全世界各国女性的平均相貌,中国女性的平均脸如下。

外国人选出来的国人模特跟中国女性的平均脸差别太大了,长相根本就不是中国的普遍长相,而欧美时尚圈偏要找这些既不像普通中国人,还千篇一律的长相让她们在时尚圈代表中国,这不是刻板印象是什么呢?

再说第二个观点,外国人的审美是不是就跟我们差别很大?社交网络上说照片不好看,有指责人家模特的嫌疑,这很不友好,也政治不正确,大家比较善良,不太会说实话。

我们用P站来说明这个问题,如图。

因为这个网站大家都是偷偷看的,完全不用考虑政治正确,也不用在意什么礼貌,选择看哪个妹子,只能是一个原因,真的觉得好看。

这是他们选出来的亚洲老师,我觉得挺漂亮,也符合我们的审美。



试问,这几位老师,有哪一个是欧美时尚圈自称觉得好看的亚洲女性那副样子呢?

美国著名评选网站“TC Candler”,还曾经评选过“最美百名女性”,欧美人选出的亚洲美女是这几位:如图。他们选出来的美女,不也是我们普遍觉得美的吗?

虽说我对刘亦菲及粉丝印象一般,但是事实怎么样我照样放。



说好的喜欢“高级脸”呢?

说好的"多元化"自然美呢?

为什么时尚圈,要选一批既不代表亚洲,他们自己也不喜欢的模特,强行说这是多元美高级脸呢?因为这是他们几百年来对中国对亚洲人根深蒂固的偏见。在谷歌上,这类表情包满大街都是。

有审美偏见还要把这种偏见强行按在人家头上,压根不管你真实情况如何,这种做法就是“审美霸权”。

有一句俗话: 美千篇一律,丑千奇百怪。人类的审美其实是共通的,而西方龌龊之心在于将丑的特点放大作为中国人的标签,只有符合这种丑法才能代表中国人,只有眯眯眼雀斑皮肤黑面部表情猥琐才能代表中国人!他们将这种中国人形象写进了教科书,贴在漫画里。而很多没见过世面的欧美人是接受洗脑的,他们认为这就是中国人。大眼睛白皮肤高鼻梁是欧美人的标配,所以,这是我们誓死抵制的原因!



都2021年了,有的人还上纲上线玻璃心,以为是在清朝吗?这是多元审美。

对不起,我们确实2021了,他们的偏见还在清朝,这就是刻板刻板还是TMD刻板歧视!

说到底,欧美就希望,除了自己以外全世界其他的人最好都保留着最原始的状态,过着最“纯天然”的生活,我们住得越简陋,长得越奇怪,跟他们差异越大,才有足够的“异域风情”供他们来把玩,满足他们当救世主的优越感。

很多人觉得西方人的做法没问题,只是因为我们在时尚圈还没有话语权而已。审美上也是一样,要打破他们的审美霸权,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出我们自己的时尚品牌。靠实力把话语权夺回来,好好告诉这些,有根深蒂固偏见的还不自知的人真正的东方美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真正的审美多元化,应该是什么样子。

“你们所谓的‘高级脸’

对不起,我们不喜欢”。


“某种作品,只为少数人所偏爱,而为多数人所不需要,甚至对多数人有害,硬要拿来上市,拿来向群众宣传,以求其个人的或狭隘集团的功利,还要责备群众的功利主义,这就不但侮辱群众,也太无自知之明了。”——教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上是对迪奥为例的西方时尚圈的痛批,下面再来说说陈漫。

鲁迅说过(他真说了),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艺术家从事创作活动中的理性思维,在把握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艺术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这是欲望、兴趣、个性的具体的心理表现,也是对对象能否满足自身欲望的价值评判。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曾在他的《论艺术》中指出:文艺创作是艺术家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陈漫能成为明星御用摄影师,肯定是有实力的,以下图片也能看出来,这点我不会否认抹黑。






陈漫的作品从专业角度,如色彩的碰撞,表现手法包括后期的P图,业内人士可能会觉得不错,但是她作为实际上的文化传播者,已经是比较成功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人士,还要迎合甲方口味,用迪奥这样的作品来加深西方国家对中国人外貌的刻板印象,在明知道眯眯眼已经是歧视符号的前提下还要刻意地用这样的妆容拍照,那么她肯定会遭到反对。

把中国人(主要是明星)拍给中国人看,美。






把外国人拍给全球人看,美。


把中国人(主要是素人)拍给外国人看,丑。



大体就是这么个拍摄原则。

摄影师用自己的作品反映情感,表达对品牌的感受。作为门外汉,在迪奥照片里我看到并感受到了摄影者对自身的深切痛恨,甚至还有怨怼、阴森、邪恶等情感。

由结果可以推导动机,从她目前的水军操作和公共态度来看,陈漫明显是心虚了,如果她真的想表达美传达善意,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站出来向公众解释照片的质感,构图,立意等,而不是大举删评论买水军沉默,好像一头被开水烫死的猪纹丝不动。就算摄影是阳春白雪,但在目前的舆论态势下,她很有必要普及下自己的创作理念。况且商业摄影还没到大众无法企及的地步。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文化层面软实力价值观输出渗透比枪炮战火硬实力对飚更加厉害,国家开始重视建立传统文化自信,加强传统文化输出(至少在国内),传播东方之美。但是这条路任重道远,文化品牌审美话语权都和国力强弱息息相关,我们确实弱了很多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重点只能一件接着一件来。

好在公知洗脑时代即将过去,继续走阴阳怪气路线嘲讽国内崇洋媚外,夹杂私货而无任何建设性意见的人终将被抛弃。

陈漫,看她能不能禁得住深扒。

拍自己拍的挺好啊!




终于出道歉了,迪奥迅速与陈女士撇清关系



user avatar   liu-yue-yue-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还行,现在拉倒吧,不知道是不是跟合作伙伴闹掰了还是怎样,近几年的图都不忍直视,那些时尚杂志很多都找别人拍去了……我一个路人摄影师都看不下去她的水平了……

ps:陈漫现在专注营销自己,从她穿着性感开叉大长裙和细高跟鞋拍baby就看出来这人凉凉了,一心不能二用,摄影是一门吃技术的行业,你的创意、构图、前期置景有没有用心一看就知道,而摄影又比较有创作性,所以要不断的阅片,想思路,找灵感,看书,这些都很花费时间和精力,当你没有及时跟进学习,你的审美和技术很快就落后于社会前进的脚步。

所以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照片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大家都会给你的技术打分,十分公平,想要捂住大家的嘴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业内懂行的。

看评论居然有这么多不懂事的在跳脚,原来摄影师也有这么强悍的粉丝,摄影是拿作品说话的!是拿现在的作品说话的!把她最近的作品拿出来跟其他摄影师比一比就知道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她的粉丝不要来杠,最近心情不好,杠就骂你。


user avatar   zhang-shuai-guo-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叫软骨头,这就叫软骨头!

以下原文

艺术圈里有一个软骨头圈,洋人说什么是什么,可谓中国最坚实的洋奴堡垒。

他给你整成丑八怪,就差把一坨屎糊模特脸上,然后说这是东方美。

这图好


不错不错


he. tui

他给你整一堆文艺复兴以后水平的石头雕像告诉你这是西方公元前出的伟大艺术。

19世纪出土的“公元前”古希腊作品


这更牛逼了2400多年前了


公元前大师辈出啊,以至于后面一千多年人们连个毛都传不下来,反倒是15世纪以后的大师们才又抓着公元前艺术家的尾巴!

中国境内出土的古地中海风格作品的水平,这还是公元后几百年的高端奢侈品,金的银的工艺复杂考究的






只要眼不瞎都知道这水平、风格甚至人种特征身高比例把握的区别在哪。

古希腊艺术家们真是纯粹,为了艺术而艺术,人体研究这么透竟然在医学刑侦学不留一点著作,研究结构只研究人体连机械发明碰都不碰一下,好像他们学习可以这么学习于是搞研究也能这么研究,保密工作尤其先进,2400年前艺术界直追21世纪的美帝军工业。文艺复兴时期的开拓艺术家们就不行了,为了研究美术个个整成全领域通才。生产生活工具、平民贵族遗迹没出来几个,超越全球一千多年的顶尖艺术品孤品一个一个的出,古希腊美术家们一定是一大群不用吃饭的神仙。古希腊和后世的社会都不一样,他不用成系统的存在、不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科技树随心所欲,想点哪个点哪个。

别整什么“历史虚无主义”大帽子,古希腊城邦存在和古希腊文明有多高是两个问题。

不要“不服你来证伪”,文物要证实才是历史文物,而不是要别人证伪。你去证伪,石头就是年代不好鉴定的东西不能证伪,洋人要证实却极其容易的把一件孤品证明到公元前哪一年恨不得从哪天到哪天都给你列出来,还要靠“不好证伪”来证明它的“实”,咄咄怪事,你们对三星堆良渚二里头也是这个要求那就好办了。

严重怀疑它就跟水晶头骨是一路货色。

充满丑化歧视污蔑的“东方形象”登堂入室、来历不明的东西冠以“公元前古典艺术”写进西方美术“”教材称为学生心中不可置疑的里程碑,可见国内的艺术领域是多么软骨头,被洋人的艺术宗教驯服的多么好。别说“理论”,不容置疑的那是“宗教”。

除了历史课和美术课上那点承自西方的“结论”,还有一门政治课讲认识论的,唯物论辩证法经济学基本原理社会形态的,你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认识论去套一下古希腊文明,就知道它那个高度有多扯。中国学生直接学那些结论,“信仰”很深啊,信结果信的认识论都不要的。

看你几个难以鉴别年代的石头有毛用啊?生产力的证据呢,生产用地面积承载力、劳动人口规模和先进的生产工具,这些证据拿出来让人信服一下??别来宗教那套,编个神迹、造个结论、拿块亚麻裹尸布,说它是你就必须信,谁不信就骂、拉出去打到信为止、再不信给他扣个“恶魔巫婆”的帽子放火烧了。

所以【(能维持这个艺术高度)的社会系统】的人间苍生烟火遗迹、和证明某种生产力的生产工具的证据呢???


user avatar   chen-le-tao-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11月22日,据普洱市失联人员搜救联合指挥部通报,此前失联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于11月21日被搜救队伍发现时已不幸遇难。11月23日21时50分,4名失联人员遗体已移交失联人员单位。

11月20日,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曾派遣24名搜救人员组成3支重装穿越小组,计划在无补给的情况下,连续5天长途跋涉进行搜救。他们选择的道路与遇难者被发现的地方仅相隔一条山脊。

↑搜救人员发现的失联人员的雨衣碎片。图据央视新闻

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胡文琨带领了重装突击队参加救援,他向红星新闻记者详细讲述了救援过程。

“我们指挥部在测量该地的磁场时发现,救援地的磁场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胡文琨认为,失联疑主要是受当地的磁场干扰造成迷路,在遇难者自身没有认知到危险的状况下,发生了失温意外。“在事故发生前,四名调查员可能还在寻找工作点样地,他们个人认为还没有产生危险,所以没有打开装备发出求救信号。”

24人重装队伍曾做好长期搜救准备

红星新闻:这次派遣去哀牢山救援的重装突击队是怎么组建的?

胡文琨:我们带领了三支重装队重装突击队去哀牢山救援,因为这次搜救的道路非常艰难,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队员也会发生摔倒、罗盘方向受到干扰等情况,所以队员都是从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中,挑选出搜索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强的成员,组成8人一队展开搜救任务。

重装的意思是吃穿住行的装备全套。因为重装穿越基本上没有后援,所以吃穿住行的装备全要背在身上保障自己。这次重装突击队按照五天的给养定位,配备有帐篷、睡袋、GPS卫星电话、做饭的反应堆、燃料气罐、五天的食物、防寒保暖的衣物等。

↑11月21日,救援组在哀牢山中搜寻失联人员。图据镇沅县委宣传部

红星新闻:重装突击队进入哀牢山救援的情况如何?

胡文琨:在昨晚(23日)九点五十分,遇难者的遗体被护送下山送至镇沅县。这次搜救任务中,重装队扮演的角色是远距离搜索队,搜救选择的道路与遇难者被发现的地方相隔一条山脊。因为当时通过总部对现场的分析判断,认为这个方向比较重要,考虑到各种机会都不要放弃,所以重装队就沿着这条山路往下搜索,大方向没有错,只隔了一个山沟。

事故原因疑为迷路+失温 未打开RTK或因未意识到危险

红星新闻:根据遇难者被发现的现场,您认为意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胡文琨:通过对他们遗物的判断,当时食物和汽油都还有剩余,所以根据我个人的分析,我认为主要是受当地的磁场干扰造成迷路,在遇难者自身没有认知到危险的状况下,发生了失温意外。在外面的搜救过程中,电子罗盘和机械罗盘都有受到磁场干扰而紊乱。我们都是通过画图重新确定位置。

而14-16号三天大雨,山上一下雨就起雾,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当时四名调查员受大雾和罗盘指向的影响,没有寻找到工作点的正确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他们还在工作的状态,没有意识到发生危险,而失温的发展又很快,所以在很短时间里,发生失温意外。

因为意外发生得比较突然,遇难者没有表现得不好的状况,而是呈现失温者微笑的面部表情。四名遇难者相隔不远,有两个人并排躺在一起,一个人顺着一个方向,另外一个人跟他们间隔10米左右。只有户外失温这种情况才会很快地把人的生命带走。

红星新闻:遇难者都配备了RTK装备(实时差分定位)帮助定位,但他们并没有按下该装备,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胡文琨:没有按下定位装置可能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危险和问题。我们指挥部在测量该地的磁场时发现,救援地的磁场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所以在事故发生前,四名调查员可能还在寻找工作点样地,他们个人认为还没有产生危险,所以没有打开装备发出求救信号。

遇难者野外生存经验丰富,救援难度巨大

红星新闻:您在看到救援现场和遇难者的照片后,您对四名遇难者有什么判断吗?

胡文琨:四位遇难者一位是干部,三位是战士。他们以前都是中国人民武警黄金部队的战士,最大的32岁,最小的是25岁。我们在这次任务中和他们的战友一起搜救,战友告诉我们,他们的能力非常强。他们主要负责林地调查、地质调查、冶金矿产等工作,至少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在野外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

他们作为户外调查的地质队员,户外生存能力比我们普通户外爱好者强大得多,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比我们有些户外专家都要强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带那么多装备的原因,因为他们野外生存经验很丰富,就像猎人一样。

消防、武警、当地村民等组成搜救小组,在哀牢山中搜寻失联人员。图据镇沅县融媒体中心

他们能认识云南山地95%以上的可以吃的东西,可以就地取材寻找食物和水源。说个小技巧,他们可以用冷水把袋装的方便面煮熟,所以他们不会带很多东西上山。刚好哀牢山在14-16号连下三天的大雨,大雨就会有雾,有雾就会容易产生意外,而这次失温就是个意外。

红星新闻:在您从事的10多次救援行动中,您认为此次救援的难度如何?

胡文琨:哀牢山的地质地形格外复杂一些,这一次测了他们的磁场,发现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我们户外运动协会成立有六七年了,组织了包括山地、洞穴等多次救援行动。今年哈巴雪山就有三次,苍山有两次,洞穴有一次,但从来没有遇见过比这次大的任务。

这次救援行动在中国来说都是最大的了,它的救援难度应该是排在第一。它和其它的救援不一样,比如梅里雪山救援、泰国的洞穴救援和珠峰的雪崩,因为他们的位置比较明确,上山的道路比较简单,指向性非常明确,所以救援很容易开展。

但这一次是在几十平方公里进行大范围搜救,再加上遇难者没有信号、没有报警、没有定位,没有各种信息资源,救援全靠大海捞针。所以这次救援在世界山地救援史上,其难度都算大的。

来源:红星新闻

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在云南哀牢山失联遇难,牵动各方关注。11月24日零时左右,4名失联人员遗体已运送至镇沅县殡仪馆。有救援人士向南都记者介绍,遗体被找到时呈现出失温特征。针对人员装备问题,24日,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南都记者表示,中心给所有野外工作人员配备防水防雨保暖衣裤鞋,此前引发关注的一次性塑料雨衣,用途主要是防护粘性草籽。

南都此前报道,11月15日,云南省镇沅县政府接到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于11月13日进入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哀牢山后失联。失联地位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形陡峭、树木茂密、沟壑纵横,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加之连日阴雨大雾,给搜救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此番搜救规模浩大。据央视报道,普洱和玉溪两地协同合作,从两头向中间合围搜救,玉溪前方指挥部也不断前移,并在救援中加大无人机、直升机的喊话频次。搜救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车辆150余辆、卫星电话100余部、无人机50余架、直升机10架次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搜救人员需要从海拔1700多米的山脚出发,翻越海拔2800多米的多座高山。

11月20日,搜救人员在失联人员简易宿营窝棚的下游发现了他们的雨衣。附近同时发现了排泄物。

11月21日18时33分,搜救指挥部接到搜救人员报告,在哀牢山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调查样地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发现3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11月22日8时32分,发现第4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24日零时左右,4名失联人员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运送至镇沅县殡仪馆。整个转运过程长达40小时。

参与搜救行动的岳麓蓝天救援队队长谭章此前向南都记者介绍,“失踪人员的户外生存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痕迹表明,他们曾经顺着河流、溪流往下游走,用油漆在石板上面留下标志,应该是希望沿着水道找到村庄。被发现时,其中一名遇难人员衣物掀起,呈现典型的失温症状。搜救队伍认为,4人的遗体分隔两处,有可能是中途决定由一名队员外出求救,剩下三人原地保存体力。

而据媒体披露,4名失联人员携带的食物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

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

作业工具包括:每人一台RTK,森林罗盘,2把工兵铲,3把砍刀,油漆,排笔,树牌,卷尺,皮尺,钉子,一次性雨衣,1个2万毫安充电宝,1矿泉水瓶汽油。

上述信息引发关注后,公众热议失联人员的装备是否妥帖齐全。11月2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南都记者提问表示,“我们给野外所有人员配备探路者防水防雨保暖衣裤鞋。妄自揣测一次性雨衣就更荒唐了,那是工作人员在山上作业时视具体情况用来防护粘性草籽的。”

目前,4名失联人员的遇难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四人殒命哀牢山,为何进山时穿着“一次性雨衣”?

新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消息,最近两天,“哀牢山”这三个字一直占据热搜位置,引发网友关注。

在失联整整8天后,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工作人员全部找到,但都不幸遇难。四个年轻的生命,把心脏跳动的最后时刻留给了雨雾迷离、野兽出没的哀牢山,那个左手写字的张金榜再也没机会提笔写出漂亮的字迹了。

11月13日,这4名工作人员徒步进入云南哀牢山内部,开展野外作业时失联。他们中,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都曾当过兵,具备野外作业经验和一定野外生存能力。

哀牢山原始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摄于2018年4月 玉溪市新平县 摄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顾伯健

在为4名遇难人员扼腕叹息的同时,笔者梳理了整个事件,提出几点疑问:为何专业人员也会失联?进山人员的装备配发是否合乎标准?为什么哀牢山的搜救难度这么大,需要投入8000余人次和10架次直升机?

目前,救援队伍正在开展失联人员遗体的转移工作,事件原因仍在调查当中。

失温或是罪魁祸首?

据搜救队员描述,4名遇难者被发现时,衣冠较为完整,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初步判断遇难原因最大可能是失温。

失联人员所在哀牢山正值入冬天气,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能达到二十度左右,到了晚上则降到七八度,山区树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连日降雨,林中有雾,能见度极低。而0-10℃是失温的高发温度区间。

初期会觉得很冷,手脚不自主抖动,中期会出现意识不清,后期可能造成昏迷、心脏骤停。一般在低温下,正常成年人超过两个小时就有可能出现失温症状。

如此低温的环境下,再来看,工作人员携带了哪些装备。据现场救援人员透露,4名失联人员携带的食物不够4人吃一天。具体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

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而这些基本的御寒装备,御寒的是够用了,但放在险恶的哀牢山,似乎无法撑过一个夜晚。更离谱的是,救援人员分别在宿营地和下游两条小溪的交汇处发现了粉色雨衣碎片。

经过比对,确认这些雨衣就是由失联人员携带的物资。

笔者在淘宝上搜索了同款雨衣批发价,0.4元/件。你没看错,就是这件粉色雨衣,与游乐场玩激流勇进的一次性雨衣一样,被发给队员们带上山去遮风挡雨,给队员们提供生命保障。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顾伯健告诉《新民周刊》,这种一次性雨衣野外根本没法使用,树枝轻轻一刮就烂掉了。


真正适合野外作业的雨衣

难道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经费紧张,置办不起专业的防寒装备?资料显示,2020年9月2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接受转业的武警官兵就成了这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2021年4月,发布的一则车辆租赁服务中标公告显示,因工作需要,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需租赁四驱高性能越野车用于野外任务使用,租赁车辆不少于20辆,年度预算人民币406万元。



一个一年用400万元预算来租车的单位,为何连基本的专业装备都无法提供?

为何专业人员也会失联?

既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为何也会迷路和失联?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杨效东教授说,进入哀牢山上的密林,和你在电影《侏罗纪公园》看到一样的。人一旦进到林子里,明明外面的阳光很好,但密林深处光线不好,尤其雨天,特别不容易看清路,很快就会迷失方向。

恰恰,遇难人员的失联位置属于哀牢山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山壁坡度较大、多悬崖峭壁,就算是巡护人员,在平时走得少的地方也可能出现短时间的迷路现象。遇难人员当时处在高山密林的环境中,一旦迷路,很难再找到原来的路了。

杨效东教授说,即便长久驻扎在哀牢山,但每次上山都非常小心,要防着黑暗中的树枝、溪流深沟的拦阻。还要小心地质塌方和滑坡,出发前都会做好方案,请山民或护林员来做向导。

一名护林员还提到,哀牢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随着管理逐渐规范、完善,进入保护区需获得准许,“游客是不允许进入的,专业人员也需要护林员陪护”。

多位樟盆村村民也提到,近些年他们很少有人进入哀牢山。有村民提到,一二十年前,当地村民曾上山采药,“但到的地方也都是边缘地带,而且都是跟着长辈走原来人留下的路”。

杨效东说,每次出去,大家都要携带对讲机来确保安全。但也不是所有先进的救援设备都可以在哀牢山被用上。当时4名遇难人员每人携带了一台RTK。

RTK是一种能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失联的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按计划,他们应该在11月14日打开RTK设备。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

但从11月14日至21日11时,失联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因此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无法据其定位。

不过,有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士表示,原始森林中如果失去通信信号,即便打开,后方人员也收不到信息。而即便是早早地把RTK设备打开,当救援队的无人机在这里飞行时,也会因为某些地方信号太弱而失去联系。

参与救援的张先生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在搜救过程中,他的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经常收不到消息。“主要是雨后雾很大,能见度低,容易找不准方向;而且下了雨温度太低,他们身体上可能也受不了。”张先生分析。

搜救难度为什么大?

据了解,整个搜救行动,云南以普洱市为主,玉溪市、楚雄州协同展开,截至目前,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车辆150余辆、卫星电话100余部、无人机50余架、直升机10架次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全力开展搜救。

为什么一次救援要持续8天,先后投入8000余人?这与哀牢山本身的地貌相关。

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全国最大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最高海拔3156米。失联人员位处的区域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此前,搜救工作存在三方面主要困难

首先,哀牢山在镇沅境内面积达13.5万亩,此次人员失联的区域,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属原始森林无人区,山陡林密、遍布山崖和沟壑,地形极其复杂。

其次,正值入冬天气,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能达到20度左右,到了晚上则降到七八度,山区树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连日降雨,林中有雾,能见度极低。

最后,搜救路线距离较远,从山脚前往搜索区域需要爬山约4个小时,随着搜索范围不断扩大,山中无路,行进困难,不具备夜间搜索的条件,队员往返宿地耗时较长。

11月22日,遇难者张金榜曾经的战友李先生讲述,他和张金榜是2015年武警黄金部队新兵连的战友,“一起入的伍,当时在新兵连,我们一起训练、聊天,他平时非常踏实,训练也很认真,我记得他是左手写字,字迹非常漂亮”。

后来,他们各自退伍转业,分别被分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下属单位,“他是昆明单位,我是成都单位。”李先生表示,他们的工作项目大致相同,都是日常进行森林蓄积量调查。

事发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网站切换成黑白色,并发布公告,对因公殉职的4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致以最沉痛哀悼。

来源:新民周刊



  

相关话题

  照片华而不实怎么办? 
  业余摄影爱好者求帮忙点评作品谢谢? 
  人像摄影师是如何引导模特情绪的? 
  初入摄影至少需要知道哪些美学知识? 
  第一次约拍的糟糕体验,真的是我们难伺候吗? 
  西方摄影史上,有哪些摄影构图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的摄影家? 
  如何用好85mm定焦镜头? 
  是否有必要恢复乐凯胶片的生产? 
  作为摄影师有哪些方法使自己得到认可? 
  批判陈漫到底是在反抗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还是在迎合西方高鼻大眼的审美殖民?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脱不花提倡的「上级应该向下级写周报」这一形式,这种管理方式真的有效吗?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小事让你觉得现在的宝宝比我们小时候聪明了千百倍?你有被几岁孩子「整不会了」的时候吗?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