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占领安南方式:
永乐四年夏五月甲辰,敕镇江、……宣二十卫,精选马步军一万往广西,听征安南。
永乐四年秋七月辛卯,命成国公朱能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率师征讨安南黎贼。
永乐五年夏六月癸未朔,以安南平,诏天下曰:……置交阯都指挥使司、交阯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交阯等处提刑察按察使司及军民衙门,设官分理……
太快了,一年多就打完?太快了。
正确的占领安南方式:
永乐四年夏五月甲辰,敕镇江、……宣二十卫,精选马步军一万往广西,听征安南。
秋七月辛卯,命成国公朱能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率师征讨安南黎贼。
十月,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张辅、丰城侯李彬分徇谅山、上文、万崖、七源、广源、道黄、平原等府州,下之。安南武如卿、莫邃、邓景异等来降。
十一月,丰城侯李彬破安邦、新兴,安南将邓原等率兵三十万来援,与战武崖州,大败之,遂围太原。
十二月,征讨安南骠骑将军都督佥事朱荣克宣化,新城侯张辅破谅江。
永乐五年春正月,分兵三道,命丰城侯李彬为左军,循海而南,取洪州、快州、龙兴、天长、建兴;西平侯沐晟为右军,取收物、三江、归化、沱江、三带;新城侯张辅为中军,掠南策、国威、天关、长安、清化、葵州、演州。五月,三道兵还,合屯司农。是役,安南郡县尽拔,唯升龙、安暹、利仁、义安四城不下。
十月,以张辅为安南总兵官,将诸军南征,拔龙兴、建兴、天关、长安。冬,克安暹,屠之。
永乐六年三月,张辅克广威、南策等州,屠之。十月,阮仁籍新兴、南策、洪州、快州等州户七万来归,张辅承制授仁新兴知府。
永乐七年五月,李彬分兵徇安南诸郡。
……(重复以上活动)
永乐十年夏六月癸未朔,以安南平,诏天下曰:……置交阯都指挥使司、交阯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交阯等处提刑察按察使司及军民衙门……改交阯龙兴府为镇蛮府,建兴府为建平府,天长府为奉化府,新兴府为新安府……计交州等十五府、三十六属州、一百八十四县,并太原等五直隶州,二十九县。
七月,设交阯交州左、右、中、前、后,及镇蛮、建昌、奉化、建平、清化、爱州、九真、乂安、新平、顺化、升华、三江、谅江、新安、北江、昌江左、右,丘温左、右、镇夷、坡垒、太原、宣化、宣江、嘉兴、靖安、南策三十二卫指挥使司,福安、南靖、演州三千户所。
永乐十一年二月,以安南丧乱初平,人丁凋零,从布政使黄福奏,并其州府为七府、十二州、六十四县。
永乐十二年六月,黄福籍安南民册上,计得二十九万七千三百一十三户、一百一十五万七千五百二十八口,内男五十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三口,妇六十三万九千七百六十五。
(注:永乐六年六月统计交阯“安抚人民三百一十二万有奇,获蛮人二百八万七千五百有奇”,合计五百二十余万。)
总之呢,办法是现成的,拿出来蒙古当初对付金朝的手段即可。前期根本不需要占领,只需要一遍遍的犁,反复耕耘,不厌其烦一遍遍反复抄掠,俘获人口带回北方安置。不可一蹴而就,要拿出五年甚至十年时间,整个安南就当一个练兵场,干掉所有试图反抗的人,确保凭祥到谅江之间千里无人烟,然后十里一站、百里一驿,把统治稳定到红河平原。同时重用归附官将,来降者起码都指挥使起步任命,官爵命人悉听尊便,给与绝对自由,在红河以南到清化之间形成一批安南世侯,隔绝与老挝以及演州以南的明军势力难以涉及的区域。还有,安南皇帝不可抓获(否则就没有了用兵借口),要逼迫其一步步南迁,敌退我进。
就因为不能维持在当地统治,才会从安南撤军。
不要把因果搞反
明朝无法长久统治安南根源在于统治政策选错了,直接原因是军事失利。
在朱棣眼里,安南是什么?是失去400年的故土,收回来得按内地行政制度来统治。坏就坏在这里。安南北属时期中原王朝尚且无法在安南实行和内地一样行政制度,脱离中原王朝400年后你朱棣直接就按内地来统治,这肯定坏事。
如果实行军事震慑加土司治理模式,安南土著豪强士族权力损失不大,维持长期统治不难。但你来个直接统治,原先在安南土著豪强士族只能成为最低级的官员,不入流的吏,这落差太大,迟早要造反。
朱棣并非没意识到安南和内地不同,但是他又使用激烈的同化手段希望快速完成安南汉化。可是安南那会有312万人口,比明初河南人口还多。
就算这样,明朝也并非就一定会失去安南。只要明朝能保持军事弹压的能力,那么过个几十年,安南人完成汉化,新生代通过科举进入统治阶层,安南直接成了汉地一部分。可惜朱棣把重心放在北方,忽略了安南,每次起义,朝廷就临时调派部队过来镇压,起义稍平,驻军就抽离,始终无法稳固统治秩序,安南民心逐渐偏向起义军,明朝统治安南后期,明朝的安南土著部队直接投敌已是常态。驻守安南的汉军也被逼到固守几个大城市。被击败已经是时间问题。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宣宗没有保住安南的决心。以明朝实力,再次征服安南也并非不可能。仁宗继位都已经派他回南京准备把行在从北京迁回南京。结果宣宗继位立马取消了。统治重心从此固定在北京。
在明朝那时候,维持统治还真是有武力就行,在武力面前,什么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宗教意识统统都得让步,要不然怎么解释奥斯曼、莫卧儿和大清的存在?
明朝在安南待不下去的原因就是武力衰退,打不过黎利的叛军。只要明军能否一战打垮黎利的叛军,那安南最少能消停二十年,战士又不是韭菜,割完了没有十几年的功夫是长不出来的。
明朝那个时代,真正难征服的是德干高原、漠北草原、哈萨克草原这种地形恶劣、人口不多也没啥特产的地方。红河三角洲这种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绝对是征服者们的天堂。
司马孚吧。
一个五年平辽平到北京城下,一个是带头废了曹芳位列西晋开国八公之首的大魏纯臣。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很多人担心诸葛没这么多粮,其实并不难解决。
首先蜀汉账面人口虽然只有百万左右,但实际上诸葛亮主政时期四处搞基建,每隔两三年出兵数万北伐,动不动就是从山区开凿道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至于织造蜀锦、开矿、炼铁等在当时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想象一百万人口能够支持这样的劳役强度。
别的不说光是越过数百里山路向陇西、渭南运送五万人以上军事物资,包括生产、运输、设施维护等等大宗项目所需动员的人力,保守估计也得是二三十万人脱离生产,尤其是第五次北伐,都在人家家门口屯上田了。
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这区区十年,南征一次,北伐五次,还要大力开展生产建设,要动员这么大规模脱产人口,绝不是一个区区百万人口的小国所能承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还有很庞大的“隐性人口”也被纳入了组织体系:
首先自然是各本地士族豪右控制的人口,表面上不属于国家管辖,但徭役赋税分摊到这些大家族大地主后,国家势必能从中获取一些利益;
其次是南中诸夷,诸葛亮南征取得胜利后,大量人力物力被蜀汉利用,甚至借此编组了一些军队。
再次陇西羌、氐等族,在蜀汉夺取阴平、武都之后与这些部落建立了更稳定的联系,也能获取相当可观的人力补充。
此外,蜀汉原有统治区内,本就有一些蛮族部落存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一些少数民族军队损耗,可以作为佐证。
因此,蜀汉的实际控制人口可能是户籍人口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只要不作死把大量新增人口拉去集中在一处,完全有可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同时把这些人打散纳入原有的屯田体系中来,以军法治之,还愁你们敢不自己种地?怎么,我大汉将士的刀不利乎?
如果真如题设一般天降百万大学生,估计丞相要笑死:大不了停上三五年不去北伐了,先把这些凭空多出来的人力组织去屯田,把汉中填得满满的。。
什么,你们都是高材生,所以不去?不好意思,大汉帝国不养闲人,一年内不能自力更生的,全部绳之以法。既然给你好好的土地,你不肯耕作。那我大西南有得是山区、矿藏、盐井等着你来开发,那些栈道、山间小路可是经常要派人维护的,实在不行,交给南蛮好好“教育一下”,说不定你们还能织蜀锦去创收。。
啥?你说你知道未来?——丞相表示,能打出去才有未来,老夫现在需要的是兵、是农民、是工匠,能提供生产力和战斗力才是大汉帝国的栋梁之材。
至于你们所谓的管理、文化,不好意思,老夫自己就是管理大师、文化宗匠。老夫麾下僚属,哪一个不是百里挑一的管理人才?还用你们这些顶多管过几个学生干部的所谓学生会主席教?
你们说的那些“先进理论”老夫更不感兴趣,也没那火星时间攀几千年科技树!老夫就问一点,你能给我把连弩改进成那个所谓的机枪不?就算你们说的蒸汽铁牛造出来了,又怎么开出祁山、走向长安?你说能?那好,赶紧去冶铁、炼钢、铺铁轨!
你们不是说老夫寿止五十四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
还不快干活?等兴复了汉室,再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