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勃列日涅夫(1964~1982年执掌苏联政权)个人名义发表的《小地》、《垦荒》、《复兴》等三本回忆录获得苏联最高的文学奖——列宁文学奖。
苏联作家协会主席格·马尔科夫在授奖仪式上说:这些著作在苏联国内的影响和对读者群众的教育作用方面是“独一无二和无与伦比的”。苏联媒体也连篇累牍地进行了相关报道。
1978年11月12日出版的《真理报》宣传说,苏联人民到处都在“读、重读、废寝忘食地研究勃列日涅夫的著作”,因为它是“无穷无尽的思想智慧的源泉”。还有些报刊吹捧这些著作是“党的巨大瑰宝”、“政治才略的教科书”、“令人爱不释手的诗篇”。为此,该书一版再版,发行量大得让人吃惊,截至1981年底,共印刷1960次,平均每两个苏联人手头就有一册。
然而,就是这三本作品,竟然都是由他人代劳的赝品,其中“没有一页是勃列日涅夫亲手动笔写作的”。
还有众所周知的:勃列日涅夫据说是“世界获奖章最多的人”,他热衷于给自己颁发各种奖章,共获得苏联勋章十五枚、奖章十八枚,外国勋章四十二枚、奖章二十九枚。
看过一个段子,大约是这样:
黄海和韩国划界中国用中间线原则 ;
日本说好,东海也按中间线划分,中国说不,东海要按大陆架延伸原则 ;
菲律宾说好,南海按大陆架延伸原则,中国说不,南海按历史占有原则。。。
国家将亡,崇祯,这个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守卫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马上赏了他一个“锦衣千户”之职 。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
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1万两……崇祯的意思是“以三万为上等”,但没有一笔捐款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两万两,大多数“不过几百几十而已”,纯属敷衍。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新鲜”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叫卖,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这一切都是在告诉皇帝:咱真的没钱捐,看你能怎么着。
崇祯急啊,于是想树个榜样,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知道周奎有钱,也以为大难临头,周奎身为国丈,与大明皇室休戚与共,怎么也该有些担当吧。于是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周奎马上哭得死去活来,说:“老臣安得多金?”意思是:“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他坚定地给皇帝女婿打了个1折,只肯捐1万两。
崇祯听了徐高的回复,很郁闷,也不好逼国丈大人太甚,于是把数额从10万两变成两万两。周奎眼看糊弄不过去了,就进宫去找女儿周皇后求援。周皇后深明大义,要求父亲也要深明大义,为权贵们做表率。做完思想工作后,周皇后拿出5000两银子给父亲。周奎又干了一件令人不解的事:他捐出3000两,另外2000两落入自己的腰包。最后他总计捐出1.3万两。这帮大臣一个个的哭穷,说他有钱跟骂他祖宗似的,最终捐出了20万两。最后闯王进京,皇帝死了,首辅魏藻德投降了。李自成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无耻的人回答:“方求效用,那敢死。(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结果呢,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之下,闯王在这帮孙子身上榨出了7000余万两。
再说一个昨天经历的事情,我去针灸,一个局长也去了,我的家乡是东北一个小县城。这位局长进来就说,不行啊,你这个诊所环境太差。医生回了一句,能治好就行呗,你去皇宫治不好不也白搭嘛,咱们县副县长我都扎过,人家都是低调来的,人家可没像你这样。这位局长扎完坐那就开说啊,我前几天去海南旅游,花一万多买条裤子,还在海南买个别墅。然后最不要脸的就是说,我这辈子最看不起农民,国家就不该给农民补贴巴拉巴拉。我想问,他官位连七品都不到,是什么支撑他挥金如土,狂妄至此。我还想问,他的后台有多硬,情商如此低还能干到局长。我还想问他,党课都学到狗肚子里了,习还下过乡呢,你看不起农民。今天的政府靠什么得的天下,是农民推车推出来的。当年部队叫什么,叫工农红军。一个农业县局长,看不起农民,我们县还能有什么未来。这位医生在他走后说,我就是农村出来的,行,你不有钱吗,我溜着你,本来一星期能好,我溜你一个月。
清高宗乾隆帝,审美水平比他爹差了10个他爷爷。难怪世人盛传弘历是外面抱来的孩子。
他很喜欢附庸风雅,以风流文人自居,还自诩是十全老人。
他有1000多个印章,平日里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拿着他那章子,在各种字画上盖,跟拔火罐似的。
这种low逼行为,跟有些人跑去长城刻字没啥区别。
真是毁了多少精华艺术品,简直是暴殄天物!
你看王羲之这幅传世之作《快雪时晴帖》,楞是被这个乾隆皇帝密密麻麻盖了几十个章。这也就罢了,居然还大笔一挥写一个“神”字。
仿佛是要告诉大家,朕就是个神经病!
王羲之要是地下有知,恐怕是日了狗了⋯⋯但论日狗,恐怕他儿子王献之更想骂娘。
劳资好好一篇《中秋帖》,就那么三十几个字,你特么在上面盖了80多个章!
明思宗表示:朕的字写得这么帅,也没去到处显摆啊!朕要反思,大明的江山最后居然沦落到你们手里⋯⋯
明宣宗表示:呵呵哒!
“慰安妇”
和朋友去看《二十二》,友人问我二十二是什么意思,我说那代表人数。友人一声叹息只剩下22人了。
我没敢告诉友人,其实到现在只剩下8人了。
从20万到32时间看似很长,可从32到22再到8,时间一次比一次快。
她们许多人受完了日本人的欺辱,回到家乡还要忍受村里人的白眼,许多人至死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她们似乎都在淡忘这件事。
日本政府在在淡忘,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连续驳回山西省"慰安妇"案,刘连仁劳工案,福冈劳工案,细菌战受害者案等案子。
我们有时也在淡忘,一些人说现在日本人很好,不能殃及无辜,要不就是这样会使友邦惊诧。
一些老人鼓起勇气出来作证,最后却得到这个结果。这些老人没有得到道歉,没有得到赔偿,反而让自己站在了风口浪尖,让人们都知道她曾经当过慰安妇,这该有多大的伤害啊。
不说了,不说了。 我想再去看一次,可只有一场排片。
唉,忘了吧,忘了就好受了。
——————————
朋友说二十二这样的纪录片破亿,这是个奇迹。
我其实想说这应该的,当我的朋友圈有好几个人买票发图让别人去看时,我就知道这部电影没白拍,这不是所谓一两个明星可以扭转的,当我们这电影院排片居然增加时,我突然想到一句话: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谢谢诸君。
1644年一年中,世享国恩的衍圣公孔家先后侍候了明、顺、清三个政权
死守南京唐生智。
当初原定南京为不设防城市。他跳出来表示要与南京城共存亡。
为了表示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决心,收缴销毁所有船只。
导致后来守军撤退时没有船只可用,大批国军战士溺水而亡。
他自己开着当初偷偷藏起来的汽艇渡江跑路。
期间种种不堪,给人的感觉,就算让一只猪来代替他,都不会比他做的更糟糕。
与其说躺在床上的是一位行将就木的老人,倒不如说那是一个慷慨赴死的战士。他的肌肉尚健壮有力,仿佛随时可以提剑再战;然而此时这战神的手臂却行使着它最后的使命:握笔写下遗嘱。这个为帝国征战了一生的男人并不知道,即使是在伊比利亚大杀四方的时候,他手中的“利剑”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锋利——只不过这一次他将剑锋对准了自己的祖国。 男人的手终于垂落在金色床边,只轻轻一挥,就将人类历史上最传奇的帝国劈为两半。 公元395年1月17日,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卒于米兰。 依其遗嘱,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史称东、西罗马帝国。
从这一刻开始,西方进入后罗马时代。而罗马对于西方的精神影响却远未止步于此,无数的帝王将相从此乐此不疲地争夺罗马所遗留下来的财宝、土地、宫阙,当然还有最重要的:荣光。
我们会在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漫长历史当中看到这些新晋的统治者们是如何热衷于将罗马的衣钵归在自己的头上,借用这个西方文明的最大公约数来为自己的政权争取合法性;我们会看到地下的尸体是如何一次又一次揶揄着战胜活人的军团,而已经沦为废墟的帝国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加冕了身不由己的皇冠。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罗马背后的政治逻辑
Pay to Caesar what
belongs to Caesar--and God what belongs to God
——the BIBLE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古罗马帝国超越一切帝国而成为帝国之帝国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背后所代表的一种“逻辑”,或者说思想。那么对于其继承者和自称的继承者来说,深刻地掌握这种逻辑并且依照这种逻辑构建自己的政权就成为了其政权正统性的保障。
1. 所谓皇帝
皇帝这个说法可能不太准确。中国的皇帝头衔是由秦始皇嬴政首创的,意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而在罗马,这个所谓的皇帝头衔则对应着凯撒或奥古斯都。皇帝最初称凯撒,功勋卓著的皇帝可以获得奥古斯都的称号。后来皇帝称奥古斯都,凯撒是地位略低的共治皇帝的称号。最终,凯撒发展成为皇帝之下最高贵的头衔,专门授予皇亲国戚或者功勋卓著的大贵族,有时也授予外族首领。
(凯撒是罗马共和国的最后一位第一公民,而其养子奥古斯都则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因两人功勋卓著,故后世皇帝以其名号自称借以标榜自身。这一情形也类似于中国始皇之后皆称皇帝的惯例。)
2. 我们如何选皇帝
皇帝是公共职务,依法选举产生。首先提名(在世的皇帝,皇帝去世后的皇后、元老院、首都市民都有提名的权力),然后元老院选举(君士坦丁改革之后的元老院由高级官员组成,类似现在的英国枢密院),然后首都市民选举,获得以上两次通过的再寻求军队支持(礼仪性的,军队一定同意),最后由在位皇帝加冕为共治皇帝,等在位皇帝去世了再由牧首再加冕一次成为皇帝。如果选举时在位皇帝已经去世,则直接由牧首加冕为皇帝。
当然,我们观察西方看似严密的选举时会发现很多时候他们根本不会按照基本法来…篡权、竞选等特殊情况也时有发生。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古罗马的选举制度充分考虑了武力、民主、贵族势力和血统,四大因素。正因为其考虑的因素众多,后世的沾亲带故也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自称皇帝了。
3. 教皇又是什么鬼
众所周知,在古罗马所遗留的众多思想遗产当中,“基督教”无疑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13年颁布米兰赦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化,并在其临终之际接受洗礼成为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后来,罗马教会接受了帝国的领导,管理罗马全国上下的“国教事务”。
作为帝国附属的教会原本并没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但是随着统一的罗马帝国的消逝以及日耳曼人的逐步入侵,贵族封建主的势力受到打压,失去了对很多地区的实际控制;而进入后的日耳曼人此时尚是不折不扣的蛮族,没有权威,也没有足够的文明程度来统治刚刚获得的大片领土。对治理一窍不通的蛮族只好求助于“地头蛇”天主教会。
于是乎,教会一下子从小跟班翻身做了带头大哥,不仅自身权力扩大,而且还可以作为罗马的代言人赋予别人权力。当然,它也就成为了罗马头衔争夺战中的头号搅屎棍。
“条条大路通罗马”——前赴后继的追随者们
拜占庭帝国
别称-东罗马帝国 “拜拜”
不要脸程度★☆☆☆☆
读过茨威格的名作《人类群星闪耀时》的人一定对其中描写君士坦丁堡陷落的章节记忆犹新,其中那个震动东西方世界的帝国,东罗马帝国,正是大家所说的拜占庭帝国。
首先应该澄清的是“拜占庭帝国”( Imperium Byzantinum )这个称呼是16世纪的德国史学家沃尔夫为了区分其和古典时代的罗马帝国而取的名字,拜占庭人从未自称为拜占庭人,而是非常自然地自称为罗马公民。(拜占庭是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古名)
开头我们提到,随着狄奥多西大帝驾崩,罗马帝国陷入分裂:狄奥多西的长子阿卡迪乌斯继承了从巴尔干半岛、安纳托利亚半岛(今土耳其境内)到安条克地区(今叙利亚)和以色列、埃及的广大土地;而次子霍诺里乌斯则获得了南大不列颠、高卢、亚平宁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迦太基(今摩洛哥一带)的富饶国土。
然而东西罗马帝国的命运却是迥然不同的。
随着来自北方日耳曼人的入侵,西罗马帝国慢性死亡。没有人能真正说清这个帝国在何年何月何日死去。它较之它的兄弟东罗马帝国不幸的不仅仅在于早死了一千年,也在于它没有一场悲壮而肃穆的葬礼。
而东罗马则可以说是所有罗马正统争夺者中最争气的一个。
首先,其封号来路正当。依照皇帝遗嘱继承皇位,符合罗马法律。其次,其鼎峰时期的战场表现也没有给罗马两个字丢人。
查士丁尼时期的全盛疆域
除此之外,此时期纂成《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总称《民法大全》),为罗马法的重要典籍,对后世法律影响很大,被认为是罗马法的集大成之作。
那么,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还是要说拜占庭帝国并不是罗马呢?为什么我们还要说拜占庭的故步自封是在扯淡?
按照唯物史观的看法,拜占庭帝国和罗马帝国分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古罗马是奴隶制社会,而拜占庭是封建社会。当然,这种断代方法在学界争议较大,并不是我们认为拜占庭高攀罗马的主要原因。
毕竟,封建时代相较于奴隶社会还进步了不是吗?
蒙古帝国虽远迈汉唐,然非中国;成吉思汗虽一代天骄,然中国不以为皇帝。
在西方,国家和王朝是相互割裂的两个概念:看似一以贯之的拜占庭帝国,其实是由11个不同的王朝共同组成的。而在王朝更迭的过程当中,这个罗马人的政权已经逐步希腊化,黑头发的罗马人到后期已经完全消亡,可以说是悄无声息地“灭绝”了。而东罗马的官方语言长期以来也都是希腊语而非拉丁语。
因此,与其说拜占庭帝国是希腊化的罗马,不如说其是罗马化的希腊。
查理曼帝国
别称-法兰克帝国
不要脸程度★★☆☆☆
回到大陆的最西端,西罗马帝国腐烂发臭的喜庆日子里。
法兰克人原本只是瓜分西罗马的众多蛮族中的一支,但是啊,“人的命运,是不可以预料;既要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面对所有蛮族都感到棘手的土地治理问题,法兰克人的选择就奇迹般地耦合了历史的进程。法兰克人的王克洛维一边攻城略地,一边把土地转送给其他贵族以收买人心。当时的其他酋长们管这种行为叫做“希腊戏剧中小丑般的哗众取宠”,但我们今天管这个叫做“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伟大跨越”。凭借着这种先进的采邑制,法兰克人很快从蛮族中脱颖而出,占有了半个欧洲。
小丑的伟大还不止于此。
公元498年(时间有争议)罗马天主教皇为克洛维完成洗礼。当圣水落在这个无耻的异教徒的头顶,那头顶上溅落的水花代替嵌有宝石的皇冠完成了帝国史上最荒唐的加冕。教皇大人对着克洛维嘿嘿一笑,宣告神权的时代来临,也宣告了中世纪的正式开始。克洛维借助罗马教廷的权威获得威望,教廷则踩着乡巴佬的头顶走上了权力舞台的中央。
于是乎,一个没有罗马血统、没有罗马身份,与罗马精神更是毫无关系的蛮族就这样成为了“罗马人的皇帝”。
想到这儿,笔者很想给这个所谓的查理曼帝国评一个五星差评。但是我想到至少人家法兰克人还曾经是罗马人的小弟、至少他们还确实模仿了罗马的政权、壮大了罗马的教会,至少他们的土地还算广袤,至少...好吧,我编不下去了。查理曼帝国之所以只有两颗星,完全是因为后面的这几位老铁比它还要不要脸得多。
正所谓,人至贱则无敌。
神圣罗马帝国
别称-神罗
不要脸程度★★☆☆☆
提到神圣罗马帝国,就绕不开那句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著名论断“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妄谈帝国。”这句话之所以被广泛引用,是因为它精辟地概括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特殊性和虚荣一面。
洛泰尔一世、查理和路易在843年的《凡尔登条约》里三分帝国,法兰克帝国分裂,再也没有重新统一过。这三个帝国各自发展,分别成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前身。其中东法兰克王国迅速发展壮大,最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
【既不神圣】和它的前辈查理曼帝国类似,神罗也选择了天主教会作为自己上位的垫脚石,进一步增强了教会的政治影响力,使得欧洲彻底落入世俗权力受制于神权的黑暗中世纪。
此外,神罗还有一段沦为笑柄的耻辱历史。文科生们对这段历史想必不会太陌生,这就是常常被拿来出选择题以佐证中世纪王权衰落的“卡诺莎之辱(Road to Canossa)”。公元1077年的一月,卡诺莎城堡被笼罩在风雪之中,在它门前跪着德意志人的王,因触动教皇利益而被罢黜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这个自诩为罗马帝国继承人的君主舍弃掉全部尊严跪倒在天主教皇的门前,以求得宽恕,重回皇位。
神圣二字在阿谀面前就像一个蹩脚的笑话。
【也不罗马】
古罗马的双头鹰标志
神圣罗马帝国的双头鹰国徽
和其他标榜自己是罗马正统的国家一样,神罗采用了罗马经典的双头鹰标志作为国徽的主要元素。但是其中央欲盖弥彰的耶稣像恰恰体现了神罗帝国受教权制约的尴尬局面;而双头鹰羽毛上的邦国国徽则无声地注脚了这个看似统一的国家的分裂实质。
【妄谈帝国】而这,也正是伏尔泰说神罗妄谈帝国的最主要原因——神罗并没有严密的中央集权。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神圣罗马帝国独特的“选帝侯机制”。
欧陆风云4游戏截图
神罗是一个由众多内部邦国组成的封建制国家,一个帝国、八个王国、三个大公国、十一个公国、十一个亲王领、四个自由市,邦国之中又有七个邦国地位较高,享有投票选出神罗皇帝的权力,这就是选帝侯。在这种制度下,原本已经羸弱不已的王权被进一步削弱,帝国皇帝在后期可以说是徒有虚名了。
德意志第三帝国
别名-纳粹德国 德三
不要脸程度★★★★☆
德意志第三帝国即希特勒统治下的法西斯德国。是的,希特勒也是众多罗马模仿者中的一个,事实上,对罗马帝国的执念体现在纳粹德国的很多方面,比如著名的纳粹抬手礼就是模仿古罗马的军礼;而纳粹的举旗方式和旗帜顶端的老鹰也是明显的罗马元素。
甚至于“第三帝国”这个名字本身就有浓浓的攀附意味。希特勒所认为的德意志第一帝国就是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而第二帝国则是后来普鲁士统一德国后成立的德意志帝国,其自称第三帝国,也是为自己军国主义扩张行为寻找冠冕堂皇的借口。
顺便提一句,后来希特勒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中的“巴巴罗萨”就是指的红胡子皇帝腓特烈一世,正是这个腓特烈一世在自己的“罗马帝国”前面安上了“神圣”二字。
沙皇俄国
别名-沙俄 俄国 俄罗斯帝国
不要脸程度★★★★☆
到这儿你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如果说前面几个西欧国家尽管各种厚颜无耻、极尽东拉西扯之能事,但好歹还都是一脉相承,这一下子怎么就跳到了万里之外的俄罗斯?
还记得拜占庭帝国吗?话说当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拜占庭帝国彻底灭亡,欧洲震惊。在这之后,拜占庭帝国的皇室贵族受到了欧洲社会的广泛同情,其中1469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公主,并将东罗马帝国的生活习惯带到俄罗斯。同时俄罗斯也继承了罗马的标志双头鹰。
沙皇一词中的“沙”来自拉丁语中凯撒(Caesar)的转译。中文译为“沙皇”,是将царь的音译“沙”与代表地位的“皇”字连写而来。俄国采用沙皇作为君主头衔始于伊凡四世。说白了,沙皇就是俄语的凯撒,因此俄罗斯帝国也自称为第三罗马。
沙俄国徽继承了罗马的双头鹰标志
意大利王国(墨索里尼时期)
别称-意呆
不要脸程度★★★★★
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能够力压前文所有的国家得到扯淡王的荣誉?
如果有,非我意呆利莫属。
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有多迷罗马呢?众所周知,墨索里尼是法西斯主义的始作俑者,希特勒称之为“法西斯主义的伟大导师”,而法西斯(拉丁语fasces的译音)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束棒”,为古罗马执法官吏的权力标志。
而后来墨索里尼的所作所为更是打着罗马的旗号的一场闹剧。他称意大利为新罗马帝国,在他的指示下伊曼纽尔三世加冕为皇帝。亚得里亚海改称为“Mare Nostro”(意大利语,意为“我们的海洋”)。在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后,亚得里亚海落入了意大利手上。而这个名字在罗马帝国时代是指整个地中海,因为罗马帝国的势力曾经遍布整个地中海,墨索里尼打算重新建立罗马帝国的辉煌时代。
意大利军队曾经短暂地占领英属索马里兰。1941年,意大利占领了今斯洛文尼亚境内的达尔马提亚及科托尔湾。墨索里尼更欲进一步占领马耳他、突尼斯、法属索马里兰及科西嘉等地。法国陷落后,墨索里尼更希望当战胜英国后,北非军队可以一举占领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苏丹等地,但遭德国的冷淡回应。
为了实现墨索里尼的不可理喻的政治野心,意大利动用了成千上万的机械化部队入侵还处于封建社会的埃塞俄比亚,不为资源也不为战略地位,仅仅为了恢复所谓罗马的“荣光”。用飞机大炮攻打手持长矛和弓箭的士兵,竟然仍在付出了两万人伤亡的情况下,经历七个月的漫长战斗后才攻入亚的斯亚贝巴古城。
在希腊,“军事强国”意大利竟然被孤立无援的希腊军队反推,希腊人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四分一的领土,困住了530,000意大利军队,到1941年3月,意大利的反攻失败,只在希马腊附近获得少许进展,到最后,只好向纳粹德国求援,才匆匆结束希意战争。
在北非,远离英国本土的英国军队,在两个月内推进800余公里击退意大利人的入侵。情急之下,墨索里尼又向希特勒求助。在纳粹德国名将“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帮助下,重新扭转了战局。
德国把法国打败,意大利想去分杯羹被快亡国的法国削回来。
被英国1艘航母在自己的母港里搞沉了3艘战列舰。
… …
1943年7月25日夜晚,国王埃曼努尔三世召见墨索里尼,令他辞职。同时任命巴多格里奥陆军元帅为总理,组成了一个无党派政府。墨索里尼被秘密关押到蓬察岛。
论精神,墨索里尼将罗马的尚武精神等同于滥杀无辜和战争至上,创立了臭名昭著的法西斯主义理论。用欧洲人最引以为豪的精神将全欧洲拖进了灾难,使所有古罗马先贤和帝王蒙羞。
论正统,此时的意大利王国,既没有罗马贵族血统,也没有和其他拥有罗马正统的政权存在姻亲。其攀附罗马的行径仅仅是吃相难看的侵略借口。
论武力,意大利屡战屡败,一次次向世人证明了世界上没有输不了的战争。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中,意大利王国给罗马这个词丢的脸超过了之前一千五百年来其他国家的总和。
它以一种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罗马帝国追随者们的滑稽嘴脸。
当之无愧的冠军。
在西方的历史上,你可以是“罗马的”,也可以是“反罗马的”,但不可能是“非罗马的”。纵使是革命如拿破仑一般的伟人,一个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皇位和德意志国王头衔的英雄,一个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勇士,其军装和军旗仍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着罗马;而他给他的独子,赐封号为“罗马王”。可以说,罗马的名号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诅咒,无论是喜爱它,还是与它为敌,你都无法摆脱它。这就是历史。
这场充满虚荣和荒诞的争夺游戏看似在这里画上了一个句号,历史的归历史,现实的归现实。在我们的生活里不再有这些狂热者的影子了。
。
。
。
。
果真如此吗?
这个图案是否令你感到眼熟?这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徽还是沙皇俄国的国徽?答案是,都不是。这是当今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国徽。俄罗斯人今日仍然以第三罗马的身份自居。现在你知道,普京被戏称为大帝也是自有其道理的。
奥巴马身后的美国国旗上的装饰是否令你感到眼熟?那是拿破仑的旗锋,也是希特勒的旗锋,归根结底是古罗马的旗锋。在学界,不少保守主义学者将美国称作“新罗马”:它的权力结构和政府运作方式和罗马存在微妙的对应关系,它广袤的国土、强盛的国力和背后强势的价值观,让西方人不禁把它和罗马联系起来。
当然,这种关联模式几乎是万用的。在这种逻辑之下,普天皆可以为罗马。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东罗马帝国是第二罗马,那么沙俄就是第三罗马,后来通过二月革命夺取政权的孟什维克政府就是第四罗马,那么布尔什维克政府就是第五罗马,也就是苏俄,亦即后来的苏联;而在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的衣钵则传到了……
现在大家知道谁是真正的罗马继承人了吧?
我们会发现,罗马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非罗马。当我们谈论罗马的时候,我们其实在谈论什么呢?历史对于需要历史的人是一种怎样的工具?
历史首先是一种集体记忆,一种具有民族属性的集体记忆。它在全世界每一个正常人的精神世界当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作用:因为它自然地回答关于“我从哪里来”的终极问题。它不仅仅给予被关怀者一种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一种无法摆脱的认同感,成为文化领域中的底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后人在利用罗马的名号时,他们就是在利用文化基因的精神力量,同时,把历史的一贯逻辑代入到当代社会之中。新罗马们早已不是罗马,然而,罗马在历史的历练当中似乎升华为了一种更具普适性的东西。比如,武力崇拜;比如,血缘和法理;比如对规则的制定和重构。阿西莫夫创作鸿篇巨著《基地》就受了罗马的启发——既然一种帝国的精神遗产可以被作为未来世界的灵感,那就说明是罗马在映射人性,而不是人性在映照罗马。
博斯普鲁斯海峡畔的断壁残垣,丕平跪在穿金色袍子的男人面前,万字旗下的士兵抬起右臂睁大双眼,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的金顶闪耀、弥撒一直唱到今天。
“吾乃万王之王是也,'My name is Ozymandias, king of kings:
盖世功业,敢叫天公折服!” Look on my works, ye Mighty, and
despair!'
此外无一物,但见废墟周围,Nothing beside remains. Round the decay
寂寞平沙空莽莽,Of that colossal wreck,
boundless and bare,
伸向荒凉四方。The lone and level
sands stretch far away.
----------雪莱《奥西曼迭斯》A Stylistic Interpretation of Ozymandias
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不在别处,在每一条路不可见的尽头。
非常不要脸地推荐一下刚刚起步的萌新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或在微信搜索changsview
和你共同成为什么都懂一点的人。有消息必回复哦。
应该是我吧,当初明知很大概率会被删还来答题,然后果然被删,但为了获得几个赞,我又厚颜无耻的回来了,这么不要脸的行为你们都不赞一个……
马步芳刚到沙特时,也常带着一群姨太太去麦加朝觐。阿訇见了大起诧异,认为一个男人不可能有这么多妻妾,必定是他拐了别人的老婆。因此当面骂他道:“你这人带别人的太太来朝觐天房,把天房亵渎了。我要打你的耳光,赶你出去,还要报告政府,驱逐你出境!”吓得马步芳赶快把太太们就近送人,别人说养不起,他又贴上一点钱。等到朝觐结束后,又去硬讨回来,被人传为笑料。
大肉穿肠过,安拉去TM
----------------------------
这个故事是我在某404搜索引擎上搜马步芳时不小心看到的。
宗教无非就是少数人用来维护其专制统治的工具。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马步芳入籍沙特的原因:
1961年8月,因逼侄女马月兰为妾的丑闻,为中华民国驻沙特外交官宋选铨揭发而被免职,召回台湾法办,但马步芳拒回台湾,入籍沙特阿拉伯。
马步芳之子马继援曾在重庆见识一位汉族女子,名叫张训芳,是南京才女。马继援旋即坠入爱河,但是,其母决不同意。汉回通婚,这是有违族规的事情,问题很严重。然而,马步芳爱子情切,居然同意了这门婚事。
不过,他有条件,一是要入教,因为马家是绿教徒;二是要改名,因为马步芳名字中有个芳字。为此,女方家长亦反对。马继援居然为此长跪岳母面前达10小时,可见其痴情的程度。最终,亲事才圆,张训芳改名张训芬。
2001年与夫人张训芬从台湾移居约旦,之后又到了马步芳住的地方沙特。
二人结婚照,一点也不清真
2012年2月27日,病逝于沙特阿拉伯,时年91岁。这事我国驻吉达总领馆还发了一篇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