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临高启明》一书中有哪些硬伤?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da-shuai-80-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631年,澳洲的穿越者们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驻临高领事特里尼,向商务员范·德兰特隆提出了购买艺术品的请求: 清单中不仅包含了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的画作,还有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内利的小提琴。尽管其中有些艺术家是荷兰人闻所未闻的,但范·德兰特隆还是在第二次抵达博铺港的时候带来了两把瓜内利小提琴。


当然,如果元老们有时间去大图书馆查一下资料,发现此时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1644–1737) 还没有出生,而瓜内利家族的老祖宗,安德雷亚·瓜内利(Andrea Guarneri, 1626–1698)时年5岁,还没来得及在克莱莫纳的制琴师尼古拉·阿玛蒂(Nicolo Amati, 1596–1684)门下开启他的学徒生涯,他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附庸风雅行为感到尴尬,同时对这两把小提琴的来路产生疑问,并在两者综合作用下将范·德兰特隆送到符有地那里去。


user avatar   da-leng-xian-feng-mi-ru-s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12月13日继续更新)作为军服和单兵装备爱好者来答一波好了:

这书最好笑的,难道不是《新军服续》一节大量都是照着《拿破仑时代的军服概论》抄的,结果没看懂人家到底写的东西是啥样子的么?或者说,整本书里面军服和单兵装具的设计都只能用四仰八叉莫名其妙来形容:

先说第一个:此“马裤”非彼“马裤”

先附上原文链接好了:

web2.airmail.net/napole

web2.airmail.net/napole

以及中国拿破仑论坛译文:

拿破仑时代军服概论 - 帝国近卫军总部(La Garde Impériale) - 中国拿破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某书是咋说的:

不论官兵,下装均采用马裤款式,饰以红色裤绦,便于穿脱和行动。高级军官配发长靴,其他人配发制式短靴或者军鞋,穿着时候必须使用帆布制造的一体式绑腿。
因为呢子不易清洗,所以额外配发亚麻或者棉布套裤用来套在呢马裤外面。在天气转热又没有开始换装的时候,亦可以直接穿用套裤。

然后人家原文是啥样的


3、下装、1)马裤( Pantalons de tricot 或者是d'étoffe) 步兵穿的马裤由有弹性的白色毛纺面料制成。这些马裤本来应该是长及小腿的,不过很多士兵都把他们的马裤改短到仅仅可以过膝收入绑腿的长度(关于步兵马裤的长度,可以根据1812年1月19日的官方命令内容:“针织毛纺马裤,白色,裤腰上带有遮门襟片……这条裤子一直到脚跟41毫米处“)。马裤和长袜是免费发放给士兵的,但是实际上士兵们很少穿,更糟糕的是在1812、1813和1814年的战役中许多年轻士兵都把他们的马裤和长袜扔掉了。 重骑兵和普通骑兵团的马裤由羊皮或鹿皮制成,颜色从白色到浅黄色都有,一般只在重大场合穿着。士兵们都很讨厌这种马裤,因为它很难洗,洗后又很难干。由于频繁的作战,也由于皮革以及金钱的短缺,士兵们开始穿更便宜的布制马裤,白布马裤就开始出现在平时的勤务甚至是阅兵式中。不仅普通团队如此,连老近卫军那些威名远扬的掷弹骑兵也在平时的穿戴中用布制品代替了他们原先的雄鹿皮马裤。 此外重骑兵还穿着一种在法语中被称为surculottes的厚布作战马裤,一般用羊毛或者亚麻布制作,可以是米色、浅灰色或者深灰色的,有时候则是棕灰色或者干脆就是棕色。这种马裤也被称为“马套裤”,因为许多士兵在野战、行军、战斗时把它穿在白色的马裤或者皮革马裤的外面。穿着“马套裤”时要在裤边上用钮扣扣紧,并把裤腿收入靴子里,比如老近卫军的掷弹骑兵就是这样,在鹿皮马裤外面套着米色或浅灰色的马套裤,再把裤腿收进他们高高的靴筒里。1812年的一项法令规定胸甲骑兵军官的马套裤应为深蓝色,龙骑兵军官的则应为绿色。注意轻骑兵都不穿马套裤,只有马枪骑兵、胸甲骑兵和龙骑兵才穿。2)长裤(Trousers,法语为Pantalons de toil)长裤为步兵专有的服装,质地一般有以下几种:亚麻质的长裤,夏天穿;毛纺面料的长裤供冬天穿着;还有一些长裤是用帆布(一种粗厚的棉纱或麻织品)或者棉布制成的。通常长裤的颜色可以是本色、灰色、浅灰色、米色、浅褐色或者蓝色,亚麻布可以拿去漂白变成纯白色,而白色的毛纺长裤实际上本来是微带黄色的,经过白垩处理过才变成纯白色,也有人说这种处理可能会灼伤裤子的面料。波兰步兵在冬天穿保暖的深蓝色羊毛长裤,在夏天则穿布质(亚麻?棉质?)白色长裤。拿破仑的士兵得自己掏钱购买他们的长裤。长裤是种穿着舒适的服装,士兵们在大多数时间内都穿着它。在正式规定中步行炮兵的长裤在这时期应该一直是深蓝色的,但是同时代的一些图片中确实显示他们也穿浅褐色或灰色的长裤。3)套裤(Overalls,法语为pantalons a cheval) 在开拔去打仗之前,每个骑兵都会领到两样东西:一是垫在常规的马鞍覆布(shabraque)上的白色羊皮,另一样是亚麻布或者皮革制成的灰色套裤。套裤可以套在紧身马裤的外面,也可以单独穿。重骑兵的皮马裤和高筒靴很难保持清洁,所以许多重骑兵平时就只穿着灰色的套裤。一些套裤在裤缝处有一排包布纽扣,另一些则没有而代之以几条红色镶边。在官方命令中第一次提到套裤是在1812年,尽管在十八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它了。1812年法令规定的套裤应由灰色亚麻布制作,扣上包布纽扣,不过由于它太厚重,纽扣也太多,很快就被更轻的型号取代了,这种新型套裤在腿内侧和裤脚处常常都有黑色皮革制的加强片。它可能是灰色、蓝色或者绿色的,不过在1812-1815年间一种灰色带橙色或红色镶边,没有纽扣的型号比较普遍。 1812年随着巴丁着装规范的下达一种骠骑兵专用的深绿色套裤投入使用。不过骠骑兵们不喜欢这种改变,许多人还是继续穿着团里原来的套裤,这些套裤可以是深绿色、浅绿色或者红色;可以有纽扣,也可以没有纽扣;可以有皮革片,也可以没有。不过大多数轻骑兵同时拥有两种型号的套裤:灰色、绿色或者蓝色的轻便套裤在战斗时穿着,有时候也在阅兵式上出现;而由未漂白过的粗布制作的套裤则在做杂役时使用。帕奎因(Charles Parquin,后为法国近卫猎骑兵团上尉,著有《军事论文集》——译注)在1809年的战役中写道:“皇帝告诉团长说他的团(第20猎骑兵团)将在10月1日之后换装厚布套裤,而那个时候我们在战场上还穿着斜纹布套裤。”他又补充说道,“从我们离开荷兰(1805年)以来我们的军服已经改变了。长外套、套裤和半筒靴已经取代了斗篷夹克和马裤。”


这里我们要厘清一点,这种马裤外面套套裤的拿破仑时代马裤是啥样的:

这玩意是相当紧身贴腿的,跟秋裤一样的东西,不然为啥人家说:

士兵们都很讨厌这种马裤,因为它很难洗,洗后又很难干。由于频繁的作战,也由于皮革以及金钱的短缺,士兵们开始穿更便宜的布制马裤,白布马裤就开始出现在平时的勤务甚至是阅兵式中。不仅普通团队如此,连老近卫军那些威名远扬的掷弹骑兵也在平时的穿戴中用布制品代替了他们原先的雄鹿皮马裤。

所以士兵在实战当中穿的都是套裤,是这样子的

实际上由于这种马裤的不适,到拿战以后各国骑兵普遍都是直接穿套裤了,马裤基本只出现于礼仪场合,以拿破仑三世时代的法军为例好了,他们一色在骑马战斗中穿的都是套裤:


1854年普通部队的辎重队



1853年的,普通部队的炮兵军官





1854年的近卫军骑炮兵军官













近卫军辎重队 近卫军骑炮兵 近卫军步炮兵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种“马裤外面套套裤”的马裤,是肯定不会装裤绦的,更不会是什么利于穿脱行动的服装,他们说的这种“饰以红色裤绦”的这种马裤,应该是这种大腿粗小腿细的:


这玩意实际上是一种印度的产物,是印度骑手的传统服装,当然,印度人马裤大小腿部分的比例并没有后来我们看到的这么夸张

然后这种装束犹如吃咖喱的习惯被带到英国一样,被英国军队学到了,并且在英军很快代替了传统的紧腿马裤,并且被英军带回欧洲,成为欧洲各国军官和骑兵们的标准配置,并且向美国、日本、中国和其他地区扩散,因为这种设计显然比之前的“马裤”套套裤的设计要先进实用的多

当然这种马裤发展到极致就是在二战时候,尤以苏德两军为最

总的来说,就是望文生义闹的一个大笑话,没搞懂此“马裤”非彼“马裤”,有裤绦的马裤是肯定不需要套裤的,需要套裤的马裤则没有裤绦,更不会是便于穿脱行动的衣服

二,此“绑腿”非彼“绑腿”

还是原文:

军官士兵一律用仿制二战德军步兵的布制裹腿,不用再象裹粽般的拿布条来回缠――直接套上去抽紧就可以,穿脱方便。军鞋分两种,作训用草鞋,和外出、检阅时的黑色布鞋。(第一百一十五节 军装)
不论官兵,下装均采用马裤款式,饰以红色裤绦,便于穿脱和行动。高级军官配发长靴,其他人配发制式短靴或者军鞋,穿着时候必须使用帆布制造的一体式绑腿。(第四十三节 新军服续)

然后吧,我寻思他们能不能看看“二战德军步兵的布制裹腿”“一体式绑腿”是啥样的?

这种玩意虽然翻译成“绑腿”,其实跟真正的“绑腿”完全是两码事,叫做踝箍更合适,cos过二战德军和英军的都知道,这玩意其实就是绕在裤脚外面而已,并不能在小腿肚上扎紧,作用仅仅是收紧裤脚防止鞋里进东西,但是他们行军作战穿的是嘛?草鞋诶,并不是皮靴,那还需要防止鞋里进东西么?

三,不着调的面料和版型

继续是原文:

陆军春秋常服采用薄呢面料,颜色为灰蓝色,配以红色的牙线,制服为单排扣立领款式,上衣继续秉承士兵两个口袋,军官四个口袋的传统布局。军官和军士有肩章和领章,士兵均只有领章。各兵种的区别按照以领章颜色区分。军官和军士除使用领章颜色区分之外。肩章上在配以不同的兵种图案。
野战部队无论士兵军官,在左侧领章上均缀有刺绣的所隶属的营的阿拉伯数字。上衣左袖上部佩有刺绣隶属部队或者兵种的盾形臂章。双臂肘部以下至袖口可根据官兵个人立功受奖情况装饰功勋袖条。
袖子本身也是装饰的重点,按照不同的部队和兵种。洪璜楠准备饰以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袖绦、袖口和装饰性的袖扣。
不论官兵,下装均采用马裤款式,饰以红色裤绦,便于穿脱和行动。高级军官配发长靴,其他人配发制式短靴或者军鞋,穿着时候必须使用帆布制造的一体式绑腿。
因为呢子不易清洗,所以额外配发亚麻或者棉布套裤用来套在呢马裤外面。在天气转热又没有开始换装的时候,亦可以直接穿用套裤。
军帽采用了两种不同款式,一种是传统大檐帽。但是帽圈大幅度缩小,帽顶不再上翘,恢复成20世纪初期的传统款式,陆军采用红色帽墙,这种军帽只在阅兵和驻防的平时使用。在作战和训练时候使用仿德式山地帽款式。便于戴钢盔或遮阳盔。帽徽采取的是金属冲压而成的启明星徽。
战斗军帽按照东亚人的头型做了修改,如果条件许可,战斗帽的帽墙上可以悬挂不同颜色的饰索,亦可插绒球或者羽毛。
“关于饰索、绒球和羽毛的佩戴问题,现在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条令。我本人正在努力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大致的思路是除了用来区分不同的兵种、团队之外,还可以作为一种荣誉象征。大家请注意看这种上衣的扣子。”
洪璜楠指着人体模特上的春秋款军服上衣解说道。
“乍一看,军服上衣上金属扣子没什么区别,但是如果我们要细分的话。可以分为单扣排列、三个扣子一组、五个扣子一组等不同的排列方式,以此来区分不同的部队。英……嗯,大宋澳洲行在皇家禁卫旅下的各个团就是这么区分的……”
“扣子是什么质地的?”
“目前是用硬木车制的。正式投产的时候考虑采用合金冲压纽扣。”
“咱们变得这么阔气了?”席亚洲皱眉评论道,“企划院那边……”
“冲压出来的金属扣子要耐用得多。再说制服破旧之后,扣子还可以回收利用。问题不是太大。”
“那就好。那就好。”
洪璜楠继续介绍道春秋款制服在冬季穿用的时候,视服役地气候情况再配发呢大衣、棉帽、棉背心、手套和保暖袜套。对于前往辽东等地严寒地带的官兵,将配发专门的“高寒制服”。 夏装大致与春秋装相同,区别上衣改为小西装翻领款式。面料采用亚麻或者大麻质地。它们的透气性比棉布更好,而且吸水快脱水也快,非常符合夏季使用。亚麻和大麻面料的质地比棉布挺括,用来制作军服更为威武。
“如果考虑到将来军队规模扩大,呢子制服的成本过高,春秋装也可以使用亚麻或者大麻面料来制作。麻类面料相比棉布来说它在冬天穿着更暖和,夏天则更凉爽。缺点是亚麻布比棉布更容易被撕坏。”
“光是这一点就不行啊。”朱鸣夏皱眉,“士兵平时要训练,要出劳役。容易撕坏怎么用?再说你这帽子上七零八落的东西这么多,还有袖子上那么多的道道,训练和干活的时候都容易弄坏――这么一来士兵缝缝补补消耗的时间太多了。”
“所以我们称之为常服。”洪璜楠对这个问题胸有成竹,“其实这个常服你可以理解为在重大活动或者军事行动中炫耀威武军姿的简单礼服,日常士兵在训练和做工的时候,将继续穿用现在的元年式棉布制服。”
“苏军的外出服,对吧。”
“是!”洪璜楠连连点头,不忘送上一记马屁,“席参谋长真是博闻多识,够专业!我们考虑元年式制服的装备多年,有大量的库存,服装厂里积攒下来的元年式的版型浪费了也可惜。所以打算将棉质的元年式制服改为五年式制服的训练服。平时训练、劳作的时候穿用。常服只在外出、阅兵、集体活动和作战时穿着。”
“亚麻不会太薄吗?”席亚洲问道,他印象中的亚麻布就是外貌公司大量进口来得轻薄凉爽用来做衬衫的荷兰细麻布。
“亚麻面料的特点是它可以做得很柔软,也可以做得厚重而又**的,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华丽挺括的军服,其实很多都是用亚麻或者大麻面料做得。”
“我有个问题,为什么要使用蓝灰色作为陆军的制服色?”朱鸣夏问道。
“目前能够大规模工业化使用的染料颜色,一是靛蓝。但是这与海军制服的蓝白色基调相冲突;二是黑色,黑色已经被定为是警察的制服色。所以我们建议是用靛蓝染成较浅的蓝灰色。以便和海军相区分。”一个纺织印染部门的归化民干部说道,“另外也可以用大红色,但是胭脂虫染料的成本要贵得多,而且亚麻面料除了靛蓝之外,其他颜色的染色效果都不太好。”
“所以说,实际上最终批量装备部队的是亚麻布蓝灰制服的常服,对吧。”
“我只能说我们目前的步兵、炮兵、骑兵等主要兵种全部装备呢制服是没有问题的。规模再扩大就不好说了。” 洪璜楠说,“粗呢虽然进口价并不高,成本总比棉布高。”
“进口的亚麻布的价格是不是更便宜?”
“实际上比棉布贵。但是亚麻的优点我也说过了。它是一种廉价,但是相对挺括的面料。”

嗯,抄的大概就是这一段了:

拿破仑时代的军服一般由羊毛、丝绸、大麻和亚麻制成。从档次上来讲,普通的亚麻和大麻面料要比粗麻布(tow)和麻帆布(canvas)要高档一些,麻帆布是一种很厚重的麻织物,它和呢绒一样很结实,可以穿很长时间,但是呢绒比其他种类的面料要难以洗涤,并且也不经常洗涤。麻织品可以由大麻或者亚麻织成,其中大麻织品要比亚麻织品粗糙,但在同等重量下也更结实。在十四世纪前人们的服装面料中大麻的比例远比亚麻来的多,在乡村中更是如此,每一个农庄都会有一片大麻地种植这种作物。大麻布还新的时候比亚麻布更厚更粗糙,但是也更便宜,这一点使得很多人都愿意选择它。未染色的大麻布呈一种微褐的棕色。至于亚麻布的自然颜色则变化很多,从深到浅都有,亚麻也可以拿去染色,但是它染上的颜色不如呢绒那么鲜艳。下面是当时的军服所使用的各种型号的麻织品面料:
如前所述,除了靛蓝之外亚麻的染色效果并不好,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把它漂白成白色或者米色,最终面料的颜色可以是雪白、银色、本亚麻色、米色或者褐色。亚麻面料可以做得很柔软,也可以做得厚重而又硬梆梆的。亚麻面料最有价值的一点就是它吸水快失水也快,所以晾干所用的时间也短。相比棉布来说它在冬天穿着还更暖和,夏天则更凉爽,相当舒适。不过在张力下亚麻布比棉布更容易被撕坏。直到20世纪欧洲的一些城市还有公用漂白场存在,在那里潮湿的亚麻布被放在稻草上曝晒直到被漂成一种骨白色。爱尔兰、尼德兰和俄国是当时最大的亚麻出产国。

嗯,然后再看看版型是啥样的:

陆军春秋常服采用薄呢面料,颜色为灰蓝色,配以红色的牙线,制服为单排扣立领款式,上衣继续秉承士兵两个口袋,军官四个口袋的传统布局。军官和军士有肩章和领章,士兵均只有领章。各兵种的区别按照以领章颜色区分。军官和军士除使用领章颜色区分之外。肩章上在配以不同的兵种图案。

看到这我不禁就笑出声来了,人排队枪毙时代军服是啥样的:

然后他这种单排立领4口袋制服是啥时候出现的:

到四口袋军服时代,军装的材料早就摈弃不耐用的麻布,采用坚韧的斜纹棉及其更进一步的人字纹面料制造了,你用排队枪毙时代面料造20世纪版型的军服,不觉得滑稽么?而且你的军队是要长途行军作战跋山涉水的,不是拿破仑时代一样在平坦的欧洲行军的自己都说了亚麻布容易撕坏,还搞这一套,不觉得滑稽么?


user avatar   chang-yu-chun-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群屌丝意淫穿越回三四百年前的中国居然自认为是去拯救愚昧的明朝土著,说的好像现在中国十三亿人跟三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毫无关系,自己的祖先就是愚昧的明朝土著一员哪来的优越感借着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技术去嘲笑三百年前的中国人。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临高的硬伤,说白了就是:

并不是真的有这么一群人去穿越了(捂脸

or更准确点说:

临高小说写出来的感觉,不是一群真实的人,遇到了真实的虫洞,然后怀揣着真实的目的去穿越

而其实是

对这个脑洞感兴趣的人,去畅想我这个专业去那边能干嘛,我能享受啥样的生活。

可以说,临高所有基于“人”这个层面的硬伤,都跟这个问题有关。


过瘾的技术情节+很多站不住脚的人设推动=目前的临高


最核心的就是穿越目的和动机:

临高在这块的描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不管多么渴望建功立业,多么渴望当皇帝老爷,真的下定决心去穿越的(承受①可能惨死 ②再也见不到父母亲友 ③抛弃一切现代关系和科技),绝对不可能是临高这种单个身啊,老婆跑了,甚至公司不景气就能激发出来的。

假如真的有这么个虫洞出现又被知晓了,真的来报名穿越的,真实的可能是极端皇汉、极端权欲、极端理想主义或者现实世界已经走投无路,无家可归之人。

或者说,就算还有些打酱油来的,在前期筛选中,肯定会逐渐淘汰一大批这种人士,而且组织里占大多数的极端和走投无路人,很有可能会先动手排挤这些酱油党,因为他们可能无法承担很多问题和困难。

因此每每有人站出来说,书里的某些情节是因为人性复杂啊,临高500多人当然什么人都有,我都觉得其实站不住脚,真的愿意穿过去的人,在很多方面恐怕反而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临高创作时脑补的500多人人心复杂,其实还是站在500多个开脑洞的人这个层面去设想的。


其次是穿越人员的整体构成和筛选:

其实我一直觉得书里有个很不靠谱的地方,就是有些元老是隐瞒了自己的技能……

我临的HR可以被拖出去枪毙一百遍了(手动拜拜)

这可是穿越古代啊姐姐哥哥们,你会开枪放炮不说,只报个语文会计;或者你根本不会车床压板,结果你报了这个技能,两者都是隐患多多的好吗,真的虫洞筛选绝壁是要求提交学历学位证明、技能证书等等。

当年看书,发现穿越者还有带着老爷子老妈过来的,老实说有那么一刻很想弃书……

真实穿越的话,几百个穿越名额是非常宝贵的。X3


真实穿越,我临最有可能的人物构成是:

8成以上的技术+军事人员,严格考证过需要的重点工种和兵种的

一成左右的经济政治方面的人士,前期开课题的那种了解晚明历史、世界局势、社会设计等

一成左右的文职人员,前期就开始大量收集整理干部培训、开化民智的内容


而不太可能像书里有些地方展现出来的,很多没有现时就能用的技能的元老,甚至纯文职人员就跑来了,早期有些关于女性元老的描写,让我觉得她们仿佛是来旅游,也是醉醉的。


这也就牵扯到临高的亮点,同时也是痛点:

众筹式写作。

这种模式好的地方在于,大家会贡献很多技术细节和历史考据,写得内容丰富

这种模式致命的地方在于,大家容易自hign,容易带着自己打游戏的心态进去

同时造成主创放不开手脚(比如写分歧和争吵),节奏文风有一定错乱

并造成烂尾的危险。


我在之前的知乎用户:女性看《临高启明》是种怎样的体验?

有过关于相关分析:临高里的部分角色在涉及女仆小老婆等问题上,经常展现出来的不是一个真实的现代人物,穿越到一个真实的明朝,遇到自己真实的妻妾奴婢的反应,而是一个现代人坐在电脑前对“我终于有好多妹纸啦”的开心戏谑。

这点反应到临高的制度设计或者人物互动上,也是如此。

比如人物成长性,临高的很多角色写了丢好久,到底在哪都想不起来,八年了,真的有变化很大的貌似点不出来几个。但真实的穿越,这个人物的心理变化不可能是这么平静吧……

比如挫折和问题,应该说前期临高还在吹牛大大手里主要编写的时候,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些元老院丑角的,但自从开始大面积引用同人之后,这类角色就越来越稀少了……因为没有那个同人作者原意去写自己角色犯错误…… 如果你完全靠众筹式写作,最后大家都比较方向正确路线正确的概率是很大的,这就会造成失真性。

比如说团队和冲突,其实我觉得临高确立自己元老比土著要高,这点没啥错,毕竟这肯定也是穿越动机之一,但临高从头到尾就没啥像样的团队建设(包括文化建设、政治目标讨论和灌输、时局科普等等)(除了开会的时候大家会听督工这些人讲讲话),这点完全不真实。在冲突方面,一个半军事化的组织都闹出来上街you xing了(女仆事变),最后也就仅仅是首恶坐坐冷板凳…… 之前看有个答主说临高的很多分歧和解决办法,非常书生气,还是很现代很文明的感觉,俺深表赞同。一个组织穿越陌生时代,运转八年,要么是内部已经暗流汹涌,剑拔弩张,各有所想,要么就是光辉万丈,意气风发,思想已经开始趋于统一。


我再讲个比较细节的地方,我之前有看到过临高的段落里,出现教归化民女生的教育口元老说,这些妹纸怎么嫩,自己看了都想硬…这样的情节,还有就是有元老会借教学的名义来亲近甚至示好学校女生。

你稍微找个老师来问问都知道这完全是把“作者抒发自己想要有妹纸”和真实穿越后的教学建设给搞混淆了。

哪个教学岗第一波培训的不是师德,对着没胸没屁股的小女生都能硬起来的,哪个敢让他当老师?

哪个中国小学中学最担心的不是女生早恋?特别是在古代,这些妹纸多少还是有土著文化的影响,一个有权有势的大老爷许诺自己以后去当他妻妾,这学生还有多少心思能放在学习上?班里其他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因为好看就有了好出路,她们的学习动机还大吗?你现在让王思聪跟个中学女生说,别担心,你毕业就结婚,我能养你,你看她受不受影响……

真实的穿越组织,恐怕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自己费心培养的未来骨干受到这种影响吧。


个人觉得,临高这类作品,可能最好的创作方式是半开放+强主创

讲个生活大爆炸的创作栗子,

TV编剧主创主导他们的生活故事和搞笑情节,大学教授顾问们主导科学内容的填补。

他们经常会出现的一个情节是:TV组留好空白:我这个地方需要一个关于量子物理,现在不同课题方向鄙视链的笑话,然后大学教授们就会心领神会,填上相应的内容。


临高即使到现在,恐怕真正参与创作的作者元老数量也就几十个,我赶脚直到书写完了,也不大可能真的有500个懂技术懂穿越后那些事情谋略的作者来参与,所以主创团队前期圈定一些重点发展方向+可能需要的方向,招纳相关参与创作者,同人+顾问参考这种模式往前推,比较靠谱。(很难,我知道

重点发展方向放出(实名元老名额(鼓励同人或顾问)+酱油背景元老(可以不要招那么多人))

可能方向,吸纳一群兴趣爱好者或专家,鼓励同人或顾问(很难的,我懂

同时主线人物和副线人物,都保留一部分归属权不在主创以外人员的角色,使得这部分人可以犯错,可以被杀死,可以大分歧搞阴谋等等。

以及保留对部分同人加入角色的性格经历修改权力(这条有点残酷,我懂)

主创最好保持对故事大局走向的强姿态(想想天国的九州……


临高这部小说,其实是真实+我想刷爽一把,合二为一,在某些时候俺能感觉出来,主创和作者都更在意临高相关内部社群的意见和想法,这点不能完全说不对,毕竟临高本来确实也小众。但如果不想让临高只停留在这个层面的话,确实需要在人这块更加多下功夫。

PS 继续安利湖南卫视前段时间放的《秋收起义》这个电视剧,绝对良心之作


user avatar   shi-jin-77-19-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明青天白日,愣装镰刀斧头。


user avatar   sanhuangu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组关于程序员的漫画,觉得用来回来这个问题很贴切!侵删

最后和程序员身边的朋友们嘱咐一句,就算程序员的工位再乱,也不要帮他整理。否则,当心会毁灭世界哦

-----------------------------------------我是分割线-----------------------------------------

请各位大佬支持一下我的这篇原创问答:


user avatar   dai-e-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个原因是现代会计采用的是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决定账务必须是左右平衡的,差1分钱必定是记错账了,而且,账务的金额差1分钱,错账还未必就是1分钱,可能有更多更大的错误隐藏在其中。

第二个原因是古代手工记账,人工出错是必然的,但是1分钱的错误很可能会涉及大量的翻阅账本,甚至大量翻阅原始凭证,一一核对发票收据……如果是面临申报截止期,哪怕是经验丰富的老会计也不免出一身冷汗。


更直接一点,如果账务相差1分钱,你报税报不了。

非会计的人可能会说,相差1分钱嘛,调一下算了。问题是,复式记账法规定了,你要调一个项目1分钱,必定会涉及另外一个项目也调1分钱,结果依然不平衡。要平衡,唯一的方法就是找到那个错误。

如果强行改动一个数字,到时候面临审计……审计人员也懂这个道理的,相差1分钱,真实的错误还未必就是1分钱,审计人员必定会想办法搞清楚其中的错误,无形之中增加了大家很多的工作量——通常来说,审计人员就会跟财务负责人说,把这个错误找到……然后财务负责人一看,哈,有人做错账了强行改数字,你说该不该扣工资扣奖金吧(正常的财务负责人绝不会愚蠢到账务不平强改数字报税的)。要我说,强行改数字的财务人员,直接辞退也不为过——还是因为1分钱的错误背后,未必就是1分钱的差错。

就算没有审计,万一强改的数字后面被发现有错了,再去翻很久以前的账,那更是要让人吐血发疯!!!!!不会有财务负责人会允许1分钱的错误的。


当年在一家建筑施工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做过一段时间的手工帐,真实体会过相差1分钱到处翻账本,一项一项手工合计,红线把账本划得难看得要死。特别是在结账日期之前,那真是急得满头大汗……那家企业很奇怪的,成本账有一个很老的电脑软件在做,而其他账是用手工的。

大概是企业规模变大了,手工账实在不行了,不得不上电脑软件,但当时公司里都是中老年会计,没人懂电脑软件,最后是我这个刚毕业不久的新会计把新系统弄上去的。

现在都是电脑软件了,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现在电脑软件面临的常见问题,大概就是excel里有没有用round取2位数了。


手工会计要花大量时间在合计和纠错上。一套财务软件,几台破电脑,在小企业,起码可以抵一两个会计的活儿,在大中型企业,一套软件顶几十个会计的活儿都没问题。

如果没有财务电脑软件,企业规模都会受到限制。




  

相关话题

  俄罗斯敢于经济制裁土耳其,为什么中国却从来不搞经济制裁 ? 
  闭关锁国与中国成为唯一传承的文明古国有没有关系? 
  哪些书的结尾语让人印象深刻? 
  如何以“我变成了一只猫”为开头写一个故事? 
  如何评价2015年10月13日晚的第一次民主党初选辩论? 
  86版西游记有哪些改编的、不符合原著的地方,如何评价这些改编? 
  如何看待体育总局暂停山地越野、戈壁穿越等新兴高危体育赛事活动? 
  网文真的处于鄙视链底端吗? 
  如果美国宣布在台湾驻军,大陆会作何反应? 
  朴槿惠出狱变身畅销作家,新书销量第一受韩国老年男性热捧,她的作品为何会受到如此欢迎?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古人喜欢贬低商朝,称颂周朝?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后,就一蹶不振,再也不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了?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