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很多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大教授在饭桌上都讨论过,怎么样才能劝有才华的年轻人来做科研,尤其是做化学科研?
我在一旁给出的答案是,得从您们大佬开始改革,从今天起,您得放弃穿简朴的衣服,放弃骑自行车去食堂排队吃饭,放弃待人接物温润恭良。
您们这些大佬,有地位,有钱,有权,从今天开始,就该戴百万手表,开千万豪车,出入有秘书司机陪同,有领导接待,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颐指气使,霸气侧漏。
要告诉这群小娃娃,瞧瞧咱,学化学,能挣w,能站着挣w!
比如1985级北大化院校友李革和赵宁,创立药明康德,短短十几年,身家过百亿,还给化学院捐了一个亿,回馈母校,这就是很好的宣传材料嘛!
然后我就被虎头斩咔嚓了…
没办法,这年头要讲家国情怀,要讲大国重器,北大尤其要讲这…
搞科研这一行,对名声和荣誉的看重程度,远超物质。
大部分科学家,说句淡泊名利,恰如其分。
结果就是,我身为局中人,也搞不清楚他们究竟有多有钱…
毕竟谈钱太俗,还是聊学术问题上档次。
要我拍化学专业宣传片,我就盯着我上面说的拍。你得搞清楚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嘛…
//最后,每个行业能笑到最后的,也是少数,想清楚再入行…
这帮人99%都是反贼,只有忽悠学生进坑的时候突然变得又红又专心系国家技术发展了。
必须说邓老师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每一段都写在点子上,金句频出。
请各位考生把邓老师这篇文章仔细学习几遍,最好逐字逐句感受和思考,为了节约大家时间,我给大家划了重点,附上一些小作业(红线红字),欢迎评论区分享答案。
一定要多品几遍再填写志愿
原文转载自武汉大学微博
站在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不是应该去劝孩子们去所谓的“天坑”专业。
而是我们这些领域的专家们大佬们,应该努把力,争取让这些行业的待遇不说达到互联网大厂或者证券公司的收入,至少也应该接近市场大多数行业的平均水平吧。
只有待遇上来了,哪怕不要太好,我相信都会有更多的学子愿意加入到这个领域中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我们每个人中学政治课当中都学到的东西。
如果我们可以给予做基础科研人员的待遇提高一些,或者至少说不会让众多基础学科的博士生发现自己读出来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去高中当老师不算对口!),只有这样下去,基础学科才有希望。
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给你两个方向做出选择。比如说选择计算机,你有大约30%的机会获得一份较高的收入,你有接近100%的机会获得一份平均偏高一些的工作。反过来说,如果你选择了基础学科,前1%的收入可以和互联网前30%的收入PK(或许我乐观了),而后50%的薪水是完全不用跟计算机相关专业相比,那么我们的同学们会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呢?
实际上,我们国家发展基础学科,恰恰应该是鼓励那些家庭条件较好,比如一线城市家中有几套房,父母有着非常体面工作的家庭,让他们的子女去读基础学科或者和基础学科相关的领域。
比如在高考分数上面可以适当给予优惠,但是在转专业上面可以严格限制一下,并且在报考之前,会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测试,观察考生是否有兴趣和有毅力走下去,这样或许是更好的方案。
而更多的广大普通学生,读大学也好读研究生也罢,更多地是为了改善个人生活。他们很多可能背负着改善全家人生活的希望。
记住我们国家刚刚人均GDP过10000美元,刚刚踏入中等收入国家的大门。我们的国家目前还是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富起来。我们每一位人民都应该有权利,有机会享受富足而又安稳的生活。
因此,通过大学、研究生院学到一门比较适合赚钱的专业,非常符合“劳动创造财富”。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祝愿每一位大学新生都有机会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善自己、改善家族的生活!
知识界对于外人来说有很高的门槛,约等于白色的暗箱。一个事情对不对、好不好,很容易让根据师承、出身、籍贯、联姻等因素组织起来的圈内人采取圈地自萌、抱团点赞、排排坐吃果果的方式左右了。外人看来也没啥不妥,陌生的名词听上去很厉害,赞美的辞藻看上去很光荣,人际关系父慈子孝宛如德云社师徒。一些学者一涉及社会的常识问题就翻车,你能说他没学问么?
确实,读书不应该是为了挣钱。
可是读书的终极目的也不是为了进坑,是为了提高个人素质,但是读他那个天坑能提高什么素质?
都混到了他这个阶段了还会昧良心骗人进坑,是不是充分说明了读生化环材对提高个人素质有负效应?
这个倒是不难。
收入10000以上收100%所得税,艰苦行业、军人,警察免税,低保5000。
人均住房超过60平方以上部分收评估值100%的房产税,没有房子的国家分房。
非房产财产超过100万,收100%财产税。国家分配生活必须生活资产。
全民基本生活用品国家定价。国家制订消费品目录,不允许目录外产品上市。
所有人衣食住行都差不多。消除差别。
那个时候就无所谓什么专业了,大学都不内卷了。
你们要往好处想。
教授宅心仁厚,但需要有一些教科书上不写的理解能力,才能读懂他想表达的内容。
傻孩子们,快跑啊!
那我们读了生化环材专业能成为邓红兵和舒红兵这样的人物嘛?
还是需要先改名为“红兵”?
能有当代居里夫人、北大武大双校校花看上吗?
的确,大学不是只教育学生为稻粱谋。
然而,人终究要首先解决生存问题。
当前,天坑专业并非大家恶意攻击之词,而是就业难,工资待遇不好的问题。
这个问题,学校和政府层面都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只劝大家来学,却不管学生未来的生存问题。
只喊大家来学,灌注情怀与理想,却不正视现实困境——我认为这不是育人,而是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