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在《史通》里表达得很明白了:
当宣、景开基之始,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或发仗云台,取伤成济。陈寿、王隐,咸杜口而无言
陈寿知不知道卤城之战?当然知道。
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但为什么只交代张郃一路吃瘪,却不交代司马懿主力会战的结果,不是秃子顶上的苍蝇——明摆着?
有些事,不说就是说,不写就是写。
陈寿职在东观,掌握着十余万字的诸葛亮原始档案,入晋后又博览曹魏一方的史料,对于这等大事会懵懂不知,抑或知道南围作战的详细过程,却不知道双方主力会战的胜负?
这简直是在侮辱陈寿以及后世读者的智商。
但他即便知道,敢写么?以亡国之臣著史,没点数会是个什么下场?即便陈寿已经极尽曲笔之能事,末了还是没通过政审,被穿了小鞋,如果真来个秉笔直书?你猜?
寿魏志有失勖意,勖不欲其处内,表为长广太守。
别说卤城之战这样的局部战争,即便是震动朝野的东兴之战,只读《三国志》能读出个什么?
冬十一月,诏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征吴。十二月,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大破众军于东关。
魏以吴军入其疆土,耻於受侮,命大将胡遵、诸葛诞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两坞,图坏堤遏。……时天寒雪,魏诸将会饮,见赞等兵少,而解置铠甲,不持矛戟。但兜鍪刀楯,倮身缘遏,大笑之,不即严兵。兵得上,便鼓噪乱斫。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自投於水,更相蹈藉。乐安太守桓嘉等同时并没,死者数万。
对,都是诸葛诞、胡遵这些废物的锅。
同样规模浩大,魏军输得七荤八素的兴势之战,都认为是曹爽出幺蛾子,司马懿竭力反对,但你知道司马昭同志也在军中,且担任了极为重要的指挥职务么?(微笑)
又如,卤城之战后的木门道之战能读出什么?
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
张郃同志纯属走背字,膝盖中了一箭而已。没裴松之注引《魏略》,你能知道前头的一大串猫腻么?
当然,陈寿也属于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奉旨上个诸葛亮集都得诚惶诚恐,死罪死罪。《诸葛亮传》极为反常的全文收录了上诸葛氏集表,其用意无非是给亮传戴上政治正确的光环,捎带开列了诸葛亮集的书单,这就是指月之手,引导后世读者从中发现历史真相。
譬如,《汉晋春秋》那份极为详细的战果清单,十之八九便出自《诸葛亮集》。又如《水经注》从亮集摘出了《武功水上事表》,即是第五次北伐中司马宣王光辉事迹之一瞥。
这些料,陈寿敢往亮传里添么?
可惜,随着亮集的亡佚,陈寿的苦心也便成为虚话。
捎带,汉末三国的封赏与战功已不必然挂钩,不说以一为十虚报战功的破事,很多是出于政治目的。何况蜀汉史料散佚严重,卤城之战的几位干将刨去魏延连个传都欠奉,又是从那个犄角旮旯推断出未受封赏?
如果只拿着封赏说事,建议读读八濛山之战后的封赏记载:张郃拜荡寇将军。张飞,没了。
敢情八濛山之战张郃歼敌十万,弃马缘山带着十几个老铁胜利转进汉中,不然咋张飞没有封赏记录,张郃却升了官哩?因此,八濛山之战的胜负也很难说嘛(迫真)
搞笑。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