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个回答不支持匿名,一个非敏感话题的提问,为什么这么怕匿名?
2.某一线,几个知名豪华楼盘里面一大批前浪医生业主,年轻大夫在二人/四人/六人间宿舍住到30岁。
前段时间集采落地丁香园前浪们都快疯了,知乎后浪一片幸灾乐祸。医学圈子老少矛盾可见一斑。
3.里面没被计算的专硕专博也是全职临床工作。
正常人类能承担的时间基本都在临床工作上,因为挤出了正常人挤不出来的时间去搞科研奔毕业,所以不给发工资,只给发补助。
4.三级医院新入职基本专硕打底了,也就是前浪在每个后浪身上抽走了三年最精华最有活力的青春,来维持自己的超额待遇。
5.最为某些思潮者诟病的上海,是唯一实现临床工作者不论身份几乎全员到手五位数的。
所以资本家进来到底是来剥削年轻大夫还是解放年轻大夫的?
6.所以某园用高中初1:1:1的比例算平均值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甚至严重怀疑这报告的目的,只是前浪用来证明自己蛋糕分的公平而已。
看到收入最高的五个科室有内分泌科就知道这份报告没法看了!
我内分泌何德何能可以和心血管科、脑外科并列,收入不排倒数五位已经不错了………
啊,这不是我写的么ヽ(≧Д≦)ノ
当然是想说欢迎报考山东大学(副部级)cheeloo医学院,方圆五省份排名最高的原卫生部部属医科院校,办学起源于1864年的中国近现代医学高等教育起源地及北京大学(副部级)等几十所高校和专业的起源地,一百五十多年来持续推动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培养医学精英,忽悠人类健康——
风险提示在这篇稿子和之前其他知乎答案里都有,我可真说过。
每到这个时候,就开始扯分配了。
分配是问题么?是问题。
但这是医院特色问题么?不是,这是社会通用问题。
难道IT业平均么?P6和P9简直是两个世界。
难道地产业平均么?福布斯上的地产巨头理论上是工匠的同行。
难道娱乐业平均么?有人日薪200万,有人横店求盒饭。
这就是师医公哭穷得不到真.弱势群体共情的原因,大家的痛点认知不在一个层面。你们的问题是碗里的肉没有老板多,而我们的问题是:什么是肉?
全寿命全口径产出而言,医生回报率在凡人可触的职业里就算不是第一也是之一。不可否认,回报率高的职业同样有很多痛苦。码农掉头发,老师备课乏,国际航班机长还要倒时差。拿着放大镜挑剔,确实大家都不容易。但万事就怕比较二字,比比出真知。
作为知乎第一医吹,在这报志愿的紧要关头,冒着被医小将群殴的风险。我还是要公开感谢丁香医生的调查。
否则你去问医小将,回答都是每月到手3000,饭都吃不饱,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建议考生多关注有良心的医生 @咖喱鸡 @陈子杨Dr.outside
看图要看完。
比如郑姆斯特丹医院收入在平均线以上,
一个科室七八个主任医师,
二十几个副主任、主治医师。
还有三个住院医师(全在实验室),
还有十几个进修十几个规培的。
算工资的时候,扯后腿的就是那三个实验室的,进修规培不算在其内。
这人均能不高?
要是把淮河以北太行山以西都去掉,咱们还是高等发达国家,
相对客观的是这张图,方块代表住院医师。
注意号称晋冀鲁豫核心城市的邯郸,5w,也就是一个月5000不到,这才是广大一线搬砖的真实收入。 @古伦木·欧巴
平均数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在医院搬砖的都是黑工的情况下,中位数也没有意义。
我觉得学医还行,但也就是还行了,万一人读十几年书,就指着你这35万年薪,到时候再没有,是怪他自己不努力呢,
还是怪你虚假宣传呢?
确实,现在已经不是学医的黄金年代了。
把时间往前推20年,在那个全民医保尚未普及,而各种医疗新技术层出不穷,方兴未艾的年代,很多刚从国外进修回来的大前浪们,在这样一个时间窗里,创造了我国医疗领域的很多从无到有,当然也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
犹记得当年病理课上,大主任说起自己一个学心内科的同学,在那个支架刚刚兴起的年代,每年年终的时候,都用麻袋去装年终奖的事情。
这在很多年里都是我努力学医的不懈动力的来源。
当然,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加剧,尤其是DRGs付费的开展,药品耗材零差价的开展,等到我们这一代医学生毕业的时候,才发现,大前浪们光鲜亮丽的生活,似乎在我们身上,很难去重复了。
不过,总算收入还可以糊口,虽然没有达到这份调查里的平均年薪水平,但相比起绝大多数来看病的患者,我们小医生的收入也不能算低。
当然,这份收入跟每天付出的劳动来比,可能性价比真的不是很高。
所以,谈到后不后悔时,我总还是想起当年入学时发过的誓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行医的年头虽不长,却也收到很多患者的感谢信,更多的时候,收获的是患者的笑脸和一声诚挚的感谢。
所以,总还是有一份情怀在心里。
每每看到大前浪们为了维持自己光鲜亮丽的生活,诱导本不富裕的患者去追求所谓的精准医疗,花费掉可能是一个东北农村家庭一整年卖掉几万斤玉米才能挣来的微薄收入时,我也总还是想起来当年发过的誓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所以,总还是有一份责任在心里。
所以,何必去相信大前浪们的花言巧语,什么科研改变人类,奋斗改变人生,不过是哄骗你去给他本就足够光鲜亮丽的人生继续添光增彩罢了。
收入不多,就别削尖脑袋去内卷了,真的没意思。在家乡的小医院行医治病,把医生的成就感拉满,下班就跟几个朋友,或者是家人去享受生活。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而不是踏着夜色从实验室返回逼仄的充斥着脚臭味的宿舍。
这样的生活,又有什么好后悔的呢!
有好几个传桶工科专业的学生先后咨询过我,
他们为了学医,
最终总大学退学, 回高中复读, 重新高考,
其中还包括一个已经本科毕业的, 但还是毅然回去重新高考了.
这个世界上可能吸引人们的行业有很多,
但是医学专业, 它的唯一入行途径, 是从高考开始.
让我们为他们歌唱吧:
前方的路虽然太凄迷
请在笑容里为我祝福
虽然迎着风 虽然下着雨
我在风雨之中念着你
我早就说了,没有分级诊疗,基层就一定塌。
现在一线医院的外科医生普遍焦裕禄化,手术能排到晚上9点。
而门槛则是越来越高,10年前如果我说进医院必须要带一区文章加老板推荐,进来还得先做博后,估计会被当成傻子。
人手不够,于是从以前灰色地带的黑工,到现在光明正大的规培,基层输血。
头部吃肉是真的,前提是你真的能当头部。
至于上海,一共调查俩医院,全部三级,鬼知道是什么医院。
如果瑞金新华平均薪酬35万,我觉得也不过分啊。
数据怎么解读很重要。
私立待遇不如公立?
大家都比头部,当然是公立高啊。
头部私立招年轻人,一般四证合一,名校优先。
头部公立招年轻人……
试试看,头部公立,主治去私立的待遇如何?
北口卡隐适美,走了多少人了?是为了出去降低工资待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