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麻醉医生的角度来告诉你,「唤醒」这个过程,我们的思考和做法。
一台脑外科手术即将结束,外科医生已经开始缝合脑膜,结束以后是填入骨瓣,缝合两层头皮。
此时患者正在采用静脉-吸入麻醉复合的麻醉方式,静脉中持续泵入静脉麻醉药,同时气管插管的管子里也随着氧气弥散这恒定浓度的吸入麻醉药。
我开始减浅麻醉深度。
我把吸入麻醉药的挥发罐关闭,此时,呼吸机的管道里面只有已经弥散出去的吸入麻醉药,因为管道是密闭的,所以这些麻醉药会不断在管道里循环,直到被患者代谢掉。
此时麻醉深度大约95%。
10min以后,麻醉机显示,MAC值降到0.3左右,但骨瓣已经完全放入,第一层头皮已经开始缝合——外科的进度比我想象中快。
我把管道的气体流量调大,希望通过高流量,快速把患者肺脏和血液中的吸入麻醉药“清洗”出来,此时静脉麻醉药仍然没有停止,吸入麻醉药的MAC值变为0.1左右——这个值回到0的时候说明吸入麻醉药的麻醉作用停止。
根据我的经验,此时的麻醉深度大约70%。
这样的麻醉深度,足够满足缝皮时候的疼痛刺激,患者的生命体征还是平稳的,但血压逐渐上升,心率稍稍加快了一点——说明麻醉深度的确浅了。
麻醉深度,50%。
开始最后一层缝皮的时候,血压逐渐升高,并且超过了术前的水平,心率也逐渐加快,这一方面可能因为麻醉深度减浅所发生的的心血管反应,也有可能是疼痛刺激。
我预估了下镇痛药的用量和手术时间,配合术前的多模式镇痛药物,疼痛应该是轻的,心血管反应的可能性大。
我给入一点心血管药物,确保在逐渐苏醒过程中,心血管反应平稳。这个患者术前有冠心病,心脏不能耐受太剧烈的波动,而此时增加的血压和心率,都在给心脏增加额外的负荷——我需要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和用量。
此时,麻醉深度40%。
我把静脉麻醉药关闭,根据静脉麻醉药的药物半衰期和代谢率,我粗略估算了已经进入体内的静脉麻醉药的代谢时间——15min,之后静脉麻醉药的作用应该就消除了。
麻醉深度30%。
外科医生完成了所有缝合操作,也给创面贴上了敷贴,手术部分全部结束,外科医生脱掉无菌手术衣,在边上坐下休息。
我开始考虑自主呼吸恢复的情况——患者术中的自主呼吸被药物完全抑制,由呼吸机支持。因为我根据手术进度,提前停止了药物,此时患者的自主呼吸应该逐渐恢复,呼吸机的波形应该出现扰动。
有了,波形上出现了一个小的负压波——自主呼吸慢慢有了。
我进一步给入拮抗肌肉松弛的药物,促进呼吸肌的肌力恢复,同时把呼吸机转为手控呼吸模式,逐步锻炼自主呼吸的深度和频率。
此时,麻醉深度接近10%。
我看着呼吸机逐渐稳定的自主呼吸波形,说明患者的呼吸恢复很好,接下来就是意识情况了。我拍了拍患者的肩膀并叫出他的名字,他有了皱眉反应。
我大声喊出,睁开眼睛,点一点头。他皱着眉头,按照我说的完成了动作——这说明患者的自主意识恢复,可以拔除气管导管。
我把导管固定的胶带撕掉,收缩导管气囊,然后退出导管的同时,吸痰管进入把起到的分泌物吸去,避免分泌物堵塞气道。
然后把呼吸面罩盖住患者口鼻,调高氧气流量,观察生命体征中氧饱和度的情况。
在呼吸面罩和拿去呼吸面罩时,患者的氧饱和度分别是100%和98%,说明自主呼吸和氧合情况恢复很好。
接近完全苏醒。
我将患者转到苏醒室,让麻醉护士继续监护,确保苏醒完全。
半个小时以后,麻醉护士报告患者能按照指令动作,意识完全恢复,呼吸及生命体征都很好。
然后由麻醉护士和外科医生一同陪同患者送回病房。
至此,麻醉完全结束。
我习惯把麻醉的开始和结束比作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这两个环节需要麻醉医生随时根据生命体征和所掌握的生理学知识,调整患者的生理状态,已达到最好的起飞了落地。
麻醉苏醒,是极易发生致命性事件的过程,呼吸遗忘、气道梗阻、急性心血管反应等等,随便某一种的发生都会带来致命风险,因此,在苏醒过程中,麻醉医生必须全程调控,精准用药。
麻醉开始的时候,我一般会对患者说,睡一觉就好了,到时候我叫你就睁开眼睛。
能让患者安全的进入麻醉,这是麻醉医生的本事。
但更重要更考验人的,是让患者安全的从麻醉中苏醒。
(以上麻醉深度的百分数判断基于临床经验,并非体征参数实际)
感谢知友提醒,才知道被微博盗用了
唉……没有道德底线么…
更一个
感谢大家喜欢这个回答,我想额外多说几句
1,术后在病房可千万不要用患者在意的事开玩笑!我们的唤醒,患者都有约束带绑在手术床上,外科医生都在病人身边按着患者的伤口避免崩开
2,有知友说,术后醒过来嘴干难受,哈哈,我618的时候,从网上买了100个空的小喷壶(就是很多人用来喷酒精那种),里面灌上矿泉水,术后不用棉签纱布,直接往嘴里喷就可以了。我的患者我一人给了一个,才几毛钱,但是舒适程度提升非常大!
3,我也见过特别暴力的唤醒。我们一个老大夫,工农兵学员出身,他的患者每次术后都准时跳起来,原来他有两个损招——掐耳垂、捏套囊
掐耳垂不说了,捏套囊是啥意思呢?全麻插管的导管,前端有个套囊可以打气,这样就可以把气管完全密封保护起来,后端连着一个小套囊,只要一捏,前端就会膨胀一下…这个刺激大致相当于“我顶你个肺”……
还好他退休了…
以下为原答案
这个问题我特别喜欢!!!
因为有很多故事在里面,吼吼吼
正常来说,全麻结束的时候,麻醉医生会提前给一些长效镇痛的药物,再加上术前的神经阻滞,患者苏醒了也不会很疼
现在的全麻药物,一般都是超短效的,术中麻醉医生一直根据手术刺激的大小不断调整麻醉深度,到了快结束的时候,停药一般几分钟就会苏醒
我一般温柔地拍拍患者的肩膀,呼唤他的名字,患者苏醒后,拔出气管插管或喉罩,送到麻醉恢复室(题主问的嗓子里插东西,应该是拔管之后用吸痰管在吸痰,以免呛到或者窒息)
段子来了啊!
全麻后唤醒也是个技术活,也要研究怎么呼唤,得叫到点子上才更好使
比如,一个80岁的阿姨,你要是叫她的全名,还不如叫老太太,因为生活中估计都很少有人叫她的全名,更多的可能叫老太太、老奶奶之类
有个我们医院的武警战士做手术,术后我叫了几声他的名字,没有反应…我想了想,喊了一声——紧急集合!妈呀,多亏各种约束带绑着,小伙子差点一下子跳起来!
曾经有个同事的父亲做全麻手术,做完之后怎么叫都不醒,我正好想拿点东西进了那个手术间。我对他说,我找个人说句话马上叫醒你爸,信么?然后我拜托护士在他父亲的耳边轻轻说了句话,果然一下子就醒了!他追问我到底让护士说了啥。我说,你是个钻石王老五,你爸最大的心愿就是你赶紧结婚,所以刚才我让护士说的是——爸,您喝茶!
还有,某次我普外科的师弟做个无痛胃肠镜,检查结束我并没有叫醒他,平时太累了,让他多睡会儿吧。谁知值班的电话突然响了,他“蹭”地一下就坐起来了,然后在身上摸来摸去,我赶紧按住他,“是我的值班电话,不是你的,不是你的!”“啊,不是我的?!”说完,咣当就又躺下睡了…
最搞笑的是,某次一个肉乎乎的小胖子,20出头的年纪,带个黑框眼镜,人畜无害的样子,术前眼含热泪地跟我说:“麻醉医生,这次全麻醒来的时候,可不可以不要扇耳光?!”
“我们从来不扇耳光啊。”
“上次我在别的医院做完手术,我家里人说医生告诉他们,两个小时内不要让我睡觉,如果我闭眼睛就扇我!医生啊,我被扇得脸比刀口还疼啊!哇…555…”小胖子哭的不能自已…
小伙,你想没想过你家属公报私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