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清楚现在小孩的善恶观是如何建立的,反正我这代人从小关于善良的认知,很多人存在偏差。
我小时候看的童书或者听来的故事里边,经常有一群软弱无力的小白兔小绵羊小松鼠什么的,打败了大灰狼的名场面出现。
大灰狼自然被经典定义为邪恶一派,因而与其对立的草食动物大联盟,就自然被定义成善良。
长大了以后回头想想,这里头好像哪里不对?
草食就是草食,弱就是弱,甚至说怂就是怂,这些性格因子怎么可以和善良关联起来呢?
进而把这个理念推及人类身上,似乎我们天然的会认为,积贫积弱的或者残缺衰老这些负面属性,似乎更能催生出善良的美德。
你要不信我给你编个故事开头的两种设计:
头一个
说有个饥肠辘辘的孩子路过一村,一平民出身的孤寡老婆婆,见状赶紧回屋,拿了个馍给孩子吃……
二一个
说有一腰间挎刀脸上有疤的负伤汉子路过一村,一满脸横肉的地主从院门出来看个正着,吩咐手下家丁切了二斤熟牛肉给汉子果腹……
第一个故事,你别脑洞,就凭直觉往后顺,基因会告诉你这一定是个有恩有报的温情传说。
而第二个故事,你还是跟着感觉走,一定觉得这俩人都非善类的概率很大,市惠之下暗藏兵凶,一定是个互相利用的诡谲桥段,因为直觉告诉我们,二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如果我没猜错你的直觉,就说明我们真的对善恶观存在一些错觉。
贫,弱,衰,怂者,条件反射几近善人。
豪,强,健,刚者,条件反射几近恶人。
而如果让我继续把这俩故事继续编下去糅成一个故事的话,我大概会写成:
小童乃是邪道童子,利用孩童身份放低了大侠的警惕心,突施冷箭将大侠击伤,自己流落江湖逃至荒村。
老婆婆乃是退隐多年的五毒名宿,在馍里下了七阴控魂散,打算将这无主小童制成人傀去害一朝廷命官。
而朝廷命官正是微服下野的豪横财主,他是打算清剿贪官收纳赃银,征兵去讨那吐蕃叛乱的僧兵。
他赐肉的汉子,则正是被童子所伤的大侠,他怀揣玉玺,欲扶皇室正统幼帝上位……
没别的意思,我就是想说明,视听中判别的善恶,搞不好正是相反的,人的眼睛耳朵脑子都会骗人。
不但骗人,有时也会骗了自己。
我们常常把自己的弱,怂,逆来顺受和忍气吞声这些,用一个“善”字,跟自己和解。
这是不对的。
写了这么多,才刚说到正题,我兜圈子的本事我自己都服气。
题主朋友你记住啊:
如果你被欺负了,对方定然不是因为你善良才欺负你的!
你换位思考想想,现在你是一个强力角色,你知道圈子里有个交口称赞的大善人,你会因为他善去跟他得瑟吗?
定然不会。
口碑这么棒的人,你动他一下试试,他自己还没动手,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就没了你的顶!
这就好比一老方丈开坛说法,教人向善,座下信徒甚众,我一个梯云纵窜上法坛抡圆了给老和尚一大嘴巴。
我好想活着走出去啊……
没人欺负善人。
混蛋只会欺负软人。
你软,他弄你,你不回击,反而用我前边论述内一大段错误逻辑,把软和善挂钩了,你才认为是因为你善良,别人才搞你。
那你善良吗?
周遭群众不一定认为是这样的。
如果你平时至善至仁的话,个别人欺负你,喏!你就相当于被抽了大嘴巴的内个老和尚,大家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恶人牢牢粘在耻辱柱上。
所以你现在站在一个宏观角度看恶人,旁人,以及你自己的关系链,就会发现事实上只有你自己觉得自己善良,旁人未必如此。
当然,这里边逆推还有一种情况,即是你偶尔发自善心的行为,被恶人误认为你是软弱,所以才对你连续施暴。
比如不该你做的工作别人推给你,你发自善心帮他一次,他以后次次都找你,心安理得认为这是你应该做的。
这个时候,绝对不给第二次机会,当对方反复挑衅,你也是时候亮出自己的兵刃才是正解。
何谓善?
君子仗三尺青锋不祸苍生者,曰善。
修罗暴獠牙利爪诛杀邪魅者,曰善。
帝王拥雄兵百万不犯邻邦者,曰善。
兵者怀韬略五车兼爱非攻者,曰善。
你手里得有点儿东西,你还得让人知道你有点儿东西;你却不滥用你这点儿东西,你还得擅用你这点儿东西,给别人谋点儿他们的东西的时候:
你才能担得起这个“善”字。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