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汉宣帝评价元帝:“乱我家者,太子也!”? 第1页

  

user avatar   pomuwei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因为这句话认为汉元帝是个喜欢儒生的皇帝,也以为元帝即位后篡改宣帝的政策,大力重用儒生,让西汉走了下坡路。其实,这是被班固评论带歪了


一、宣规元随。

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汉书.元帝纪》

这段就是班固对元帝的评价,看完之后,元帝腐儒的形象就确立了。然而,我读完宣帝、元帝朝的史料后,才明白班固是用了CNN的报导方法:不说谎话,截取剪切一下即可


元帝是不是接连用了贡禹、薛广德、韦玄成、匡衡为宰相呢?算是吧(严格来说,贡禹、薛广德都只各当过1年御史大夫,不算宰相,但我就不深究了)。但啥叫“孝宣之业衰焉”?大家看了这句话,是不是会以为宣帝不让儒生当宰相?如果是,恭喜你!你被班固带歪了。其实宣帝朝的宰相也是一批儒生,元帝只是沿袭老爸的政策而已

上表列出了宣帝、元帝期间的所有丞相。如果说用儒生当丞相就是好儒,那么汉元帝面对他老爸,也只能甘拜下风。宣帝朝的6个丞相,蔡义、韦贤、魏相、丙吉、黄霸、于定国,都可以算是儒生


蔡义、韦贤这俩是根正苗红的儒家大师,不用多说。

魏相是学《易》出仕的,而《易》是儒家五经之一。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汉书. 魏相丙吉传》


丙吉虽然没有从小读经,但长大后也学了个大概,而且一直以儒家宽厚之道当丞相。手下犯了错,丙吉只让他们休假,从来不施以惩罚。有人劝他,他说道:三公居然要惩罚下属,不丢人吗?

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上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汉书. 魏相丙吉传》


黄霸则是大儒夏侯胜的弟子。

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汉书.夏侯胜传》


于定国一开始是法家,后来也转头学习儒家经典了。

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为人廉恭,尤重经术士,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咸称焉。《汉书.于定国传》


可见,儒生当丞相,是汉宣帝以来的一贯政策。元帝就任命过两个儒家丞相:韦玄成、匡衡,和他老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因此,班固不得不把贡禹、薛广德这俩只当了一年御史大夫的搬出来凑数。如果御史大夫也算,宣帝也用了萧望之啊!


只说元帝用儒生宰相,而不说宣帝也用儒生宰相,班固这手“剪裁报导”玩得挺6。不过,这种程度的剪裁只是小儿科,后面还有更大的手笔,班固对于元帝重用宦官之事一字未提!做人不能太CNN啊!


谁是儒家最讨厌的人?宦官不排第一也是第二吧。一个“好儒”的皇帝居然喜欢宦官?

要知道,整个西汉200多年,宦官最风光的时候就是汉元帝在位的时候。这就好比一个资深民主党,自称是希拉里的粉丝,结果大选却投了川普啊!

石显字君房,济南人;弘恭,沛人也。皆少坐法腐刑,为中黄门,以选为中尚书。宣帝时任中书官,恭明习法令故事,善为请奏,能称其职。恭为令,显为仆射。元帝即位数年,恭死,显代为中书令。
是时,元帝被疾,不亲政事,方隆好于音乐,以显久典事,中人无外党,精专可信任,遂委以政。事无小大,因显白决,贵幸倾朝,百僚皆敬事显。显为人巧慧习事,能探得人主微指,内深贼,持诡辩以中伤人,忤恨睚眦,辄被以危法。《汉书.佞幸传》

西汉的宦官政治,是汉宣帝开启的。如果汉元帝真的“柔仁好儒”,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应该废了“大太监”弘恭、石显。可他不但没有,反而把宦官政治推上了巅峰。说一个爱宦官的皇帝好儒,就好比现在说“抗日英雄汪精卫”一样啊!


“乱我家者,太子也!”是宣帝在什么背景下说的?

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盍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住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汉书.元帝纪》

元帝因为老爸杀了两个儒生,杨恽、盖宽饶,劝了一句,惹得宣帝大怒,说了那句名言。然而,宣帝杀儒生,元帝就不杀吗?实际上,死在元帝手上的大儒,比宣帝时还多。


后皆害焉,望之自杀,堪、更生废锢,不得复进用,语在《望之传》。后太中大夫张猛、魏郡太守京房、御史中丞陈咸、待诏贾捐之皆尝奏封事,或召见,言显短。显求索其罪,房、捐之弃市,猛自杀于公车,咸抵罪,髡为城旦。及郑令苏建得显私书奏之,后以它事论死。自是公卿以下畏显,重足一迹。《汉书.佞幸传》

这里面提到的7个人,除了刘更生(刘向)、陈咸没死,其他5人都死翘了。萧望之、周堪、张猛、京房这4个,都是儒家大师。


总而言之,元帝重用儒生,宣帝也一样;宣帝杀儒生,元帝也一样。甚至宣帝重用宦官,元帝也跟着学。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一致认定元帝好儒,而宣帝好刑法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元帝有太监石显帮他背黑锅。


二、黑锅你背。

元帝的老师,儒家大湿萧望之在前47年自杀了。关于他的死,有两种可能:

  1. 元帝是弱智,毫无是非观念,只听死太监石显的;
  2. 元帝是幕后黑手,石显只是他前台的打手。


主流观点大都认同第一种解释,不过是传统史学里”曲饰君主、委过于近幸“的常用手法。总之坏事不会是皇帝干的,都是奸人蒙骗他、女色魅惑他。可你看看《汉书》的记载,元帝这样都能被石显“蒙骗”,那他的智商也就配和晋惠帝比了。


“好刑罚”的宣帝病逝前,钦定了3个辅政大臣,其中两个,萧望之、周堪,都是儒学大湿,另一个是外戚史高。元帝一继位,这俩大湿就猛地提拔儒生,把史高排挤到了核心权力之外。

望之、堪本以师傅见尊重,上即位,数宴见,言治乱,陈王事。望之选白宗室明经达学散骑、谏大夫刘更生给事中,与侍中金敞并拾遗左右。四人同心谋议,劝道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纳之。《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名儒,有师傅旧恩,天子任之,多所贡荐。高充位而已,与望之有隙。《汉书.匡衡传》


结果外戚史高和宦官弘恭、石显勾结,给了萧望之、周堪、刘更生重重一击。

恭、显奏:“望之、堪、更生朋党相称举,数谮诉大臣,毁离亲戚,欲以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诬上不道,请谒者召致廷尉。”时上初即位,不省“谒者召致廷尉”为下狱也。可其奏。后上召堪、更生,曰系狱。上大惊曰:“非但廷尉问邪?”以责恭、显,皆叩头谢。上曰:“令出视事。”恭、显因使高言:“上新即位,未以德化闻于天下,而先验师傅,既下九卿大夫狱,宜因决免。”于是制诏丞相御史:“前将军望之傅朕八年,亡它罪过,今事久远,识忘难明。其赦望之罪,收前将军光禄勋印绶,及堪、更生皆免为庶人。”而朋为黄门郎。《汉书.萧望之传》


“奸臣”郑朋状告萧望之等人“谮诉大臣,毁离亲戚”,换句话说,就是诋毁宦官、外戚。弘恭、石显告诉元帝,应该把他们“召致廷尉”。据说元帝不知道“召致廷尉”= 进监狱,于是就答应了。一天想找周堪、刘更生,左右告诉他这俩吃牢饭了。元帝大惊,赶紧把他们放出来。


很多人认为这件事说明“好儒”的元帝不懂法律术语,他被人蒙骗了。那么元帝知道真相后呢?正常的做法不是应该惩罚骗子,还萧望之等人一个公道吗?可惜正相反,元帝免了萧望之前将军、光禄勋的头衔(只保留太子太傅),更把周堪、刘更生一撸到底,并升了告状的郑朋为黄门郎。


就好比你被冤枉进了监狱,被关十几天后,某官员把你放出来,一口一个“我错了”“我糊涂”,并不住骂抓你的老王:“都是你蒙骗我!”然而他在开记者招待会时却宣布,你犯罪证据确凿,念你初犯,定罪从轻,并让老王连升三级。告诉我,你真的相信他和老王不是一伙儿的?

至于萧望之的死,元帝的演技就更加华丽了。

弘恭、石显等知望之素高节,不诎辱,建白:“望之前为将军辅政,欲排退许、史,专权擅朝。幸得不坐,复赐爵邑,与闻政事,不悔过服罪,深怀怨望,教子上书,归非于上,自以托师傅,怀终不坐。非颇诎望之于牢狱,塞其怏怏心,则圣朝亡以施恩厚。”上曰:“萧太傅素刚,安肯就吏?”显等曰:“人命至重,望之所坐,语言薄罪,必亡所忧。”上乃可其奏。
显等封以付谒者,敕令召望之手付,因令太常急发执金吾车骑驰围其第。使者至,召望之。望之欲自杀,其夫人止之,以为非天子意。望之以问门下生硃云。云者好节士,劝望之自裁。于是望之仰天叹曰:“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字谓云曰:“游,趣和药来,无久留我死!”竟饮鸩自杀。天子闻之惊,拊手曰:“曩固疑其不就牢狱,果然杀吾贤傅!”是时,太官方上昼食,上乃却食,为之涕泣,哀恸左右。于是召显等责问以议不详。皆免冠谢,良久然后已。《汉书.萧望之传》

萧望之再次被告,石显表示应该把他关起来审问。元帝说,他一个刚强的老头,怎么肯让刀笔吏侮辱呢?搞出人命就不好了。石显说,”没关系“,”不会的“。于是元帝就点头了。当然,萧望之也不出所料地自杀了。他死后,元帝伤心得饭都吃不下,哭得叫一个惊天动地、感人肺腑,并大骂石显等人,让他们脱帽谢罪。


表面上看,元帝又被石显蒙骗了。我还是那句话,是不是被骗主要看他知道真相后的反应。有人可能要说,你看元帝多后悔啊,哭得多伤心啊,骂石显骂得多狠啊,难道还不是被骗了?开玩笑,哭两声骂两下就完了?忽悠谁呢?司马光看到这里,就表示元帝白痴到家了,你既然爱戴被害死的老师,而凶手就在眼前,你抓他啊!杀他啊!光哭有个屁用啊!

臣光曰: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夫恭、显之谮诉望之,其邪说诡计,诚有所不能辨也。至于始疑望之不肯就狱,恭、显以为必无忧,已而果自杀,则恭、显之欺亦明矣。在中智之君,孰不感动奋发以厎邪臣之罚!孝元则不然。虽涕泣不食以伤望之,而终不能诛恭、显,才得其免冠谢而已。如此,则奸臣安所惩乎!是使恭、显得肆其邪心而无复忌惮者也。


萧望之死后,石显依然深受元帝信任,在司马光看来,这是因为元帝白痴。但我觉得,石显只是元帝的一条狗,让他咬谁他就咬谁。后来元帝一死,成帝翻脸,石显马上就万劫不复了,可见他只不过是元帝的附属而已。元帝让他冲在前线打击儒生,承担骂名,自己只要事后出来”表示遗憾“即可。


综上可见,宣帝臭骂元帝”好儒“之后,他说的话元帝都听进去了。继位之后,他表面上和老爸一样尊儒,背地里用外戚、宦官这两把”刀“钳制儒臣的壮大。同时,在整死儒臣后,他又喜欢卖萌装傻,作出一副都是奸臣骗我的样子。这种玩法正好符合传统史学”曲饰君主、委过于近幸“的口味,于是一个”柔仁“、”软弱“、”呆傻“的形象就被钦定了。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帝想,这儒家这么忠心,要重用啊

结果王莽篡汉的时候,儒家子弟有两个个站出来的,到了最后大清灭亡了,就剩一个王国维了···


后世跪舔元清也一样

谁信他忠心谁傻


像是墨子啊,晏子啊,宣帝啊,其实实干家对儒家的评价都差不多

不过也是,后来儒家独大之后,它身上的缺陷即开始发酵般膨胀扩大化,想不被人对号入座都不行。

晏子评价是:傲慢而自作主张,不可以教导下民;喜欢音乐而混乱人,不可以让他们亲自治民;主张命而懒于作事,不可以让他们任官;崇办丧事哀伤不止,不可以使他们热爱百姓;异服而作出庄敬的表情,不可以使他们引导众人。孔某人盛容修饰以惑乱世人,弦歌鼓舞以招集弟子,纷增登降的礼节以显示礼仪,努力从事趋走、盘旋的礼节让众人观看。学问虽多而不可让他们言论世事,劳苦思虑而对民众没什么好处,几辈子也学不完他们的学问,壮年人也无法行他们繁多的礼节,累积财产也不够花费在音乐上。多方装饰他们的邪说,来迷惑当世的国君;大肆设置音乐,来惑乱愚笨的民众。他们的道术不可公布于世,他们的学问不可以教导民众。现在君王封孔子以求对齐国风俗有利,不是引导民众的方法。

墨子:顽固地坚持“有命”以辩说道:“寿夭、贫富、安危治乱,本来就有天命,不能减少增加。穷达赏罚,幸运倒霉都有定数。人的知识和力量是无所作为的。”一些官吏相信了这些话,则对份内的事懈怠,普通人相信了这些话,则对劳作懈怠。官吏不治理就要混乱,农事一慢就要贫困。既贫困又混乱,是违背政事的目的的,而儒家的人把它当作教导,是残害天下的人啊。

叶公子高向孔子问施政的道理,说:“善于施政的人该怎样呢?”孔子回答道:“善于治政的人,对于处在远方的,要亲近他们,对于故旧,要如同新交一样,不厌弃他们。”墨子听到了,说:“叶公子高没能得到需要的解答,孔子也不能正确地回答。叶公子高难道会不知道,善于施政的人,对于处在远方的,要亲近他们,对于故旧,要如同新交一样,不厌弃他们。他是问怎么样去做。不以人家所不懂的告诉人家,而以人家已经知道了的去告诉人家。所以说,叶公子高没能得到需要的解答,孔子也不能正确地回答。”(指儒家只会讲正确的废话)

盐铁论里有一段和儒家的对话,很明显就看出来的:这边说匈奴屡屡犯边,我们要收钱打仗,儒家说说王者行仁政,天下无敌。这边只好说,我们也不想打,但是匈奴杀害朔方校尉和军民,陛下不忍心看自己子民受苦,只好打。儒家说,应该发展农业,实行仁政,重军事是强末弱本的行为。-------------------你是不是很无语,儒家除了扯一堆正确的废话之外,什么实际的办法都拿不出来···

宣帝:俗儒不过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一般一个地方的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四把手都不会是本地人,其实这个制度在汉朝就有,还有任期,不会让你长久在一个地方,这个制度汉朝也有

就是元帝把这个给废了···然后一个本地官员在本地当老大,还一当一辈子,这门阀能不出现???

而且以前的皇帝都知道用酷吏来对付地方豪强,不让豪强发展成为门阀

元帝以后就靠儒家圣人的感化,这有个屁用啊!


user avatar   wu-wang-zhang-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苏星河???

这么说《天龙八部》中苏星河的原型找到了?时间似乎也对的上,苏轼生于1037年,萧峰差不多是1060年。

苏星河是函谷八友的老师,然后苏轼门下有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叫苏门六君子。再加上他的弟弟苏辙,再加个西湖名妓王朝云,可以凑够八个人 。这么说石清露还与苏星河有一段不可描述之事,这个伏笔真是太强了。

苏轼是当年嘉祐二年龙虎榜中的进士,这么说丁春秋也是同年的,考虑到和苏星河处于敌对的势力,所以这个人要么是章惇,要么是吕惠卿。吕惠卿这么多年来也是被黑惨了,这么一看天龙八部真是一部政治讽刺巨作啊。

这样一来,无崖子的身份无疑就是欧阳修。

无崖子的师傅是逍遥子,这么说逍遥子应该是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那个。所以无崖子的同学还是比较多的,比如韩琦、富弼、范仲淹、王安石之类的,然而因为王安石的关系,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后来都不怎么得志,所以流落江湖也是有可能的。

这样其实又解开了一个千古谜案,话说当年欧阳修写了一首词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明显写的是一个怨妇,这个怨妇看来就是天山童姥无疑了,还水精双枕,啧啧,这么说来欧阳修的确可以的呀。

考虑到李元昊有个儿子因为练气功失败吃不下饭饿死了,这和后来虚竹选驸马时那帮人练功之后的怂样差不多,也就是说晏殊的确在西夏收了弟子。而李元昊攻打宋国的时候,晏殊也的确通过撤消监军、训练弓手、追回物资等手段。不过现在一想,这些事根本不可能起作用嘛,最可能的就是晏殊直接跑到西夏王宫,然后收了西夏王室为弟子,因此西夏才退的兵。

(所以说果然大家都喜欢看这种一本道理的分析吗,那就补上李秋水吧)

晏殊去西夏的时时候想必也带上了欧阳修,考虑到李元昊这人曾经夺取过自己的儿媳为老婆,所以他老婆肯定独守闺房空寂寞。而且李元昊似乎并没有什么有名的女儿,所以李秋水并不是西夏王室,而是李元昊的皇后没藏黑云。她在1047年生下了李谅祚,李元昊于1048年去世,如果说李谅祚其实是欧阳修的儿子,那么这个巧合也就说得通了!!!

而野史疯传没藏黑云与李守贵私通,呵呵,欧阳修化名李守贵和没藏黑云私通,骗得了别人难道还骗得了我么?

然后最重要的,没藏黑云的侄女是李谅祚的皇后,所以李秋水根本就没有什么小表妹,那根本就是她的小侄女,想不到欧阳修也精通炼铜呢。

而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李秋水姐妹斗不过一个天山童姥,因为后来没藏氏被李谅祚灭族了。


user avatar   kai-cha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这么讲。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人兼任多个藩镇首领是常规操作。比如王宗嗣。曾经任安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看账面实力的话。卧槽。从哈萨克斯坦到山西,所有边军全归这哥们一个人管。然后呢?不也没出事嘛。

安禄山任三镇节度使。看起来很屌。其实他也就是在范阳和卢龙两镇树大根深。任河东节度的时间并不长。如果让河东军打蛮子。安禄山做得到。但是让河东军南下。安禄山并没有那个控制力。叛乱以后的河东军也印证了这一点。

至于说为什么给安禄山干了三镇节度使。是因为即便如此。安禄山也并没有挑战中央的能力。老皇帝是这么认为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所以问题的根本在于。老皇帝可能是懒政、怠政。但并没有老年痴呆。问题的关键。是。安禄山石乐志。搞起了一件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成功的叛乱。

然后结果就是老皇帝一通神级微操。把半年可以搞定的事情拖了8年




  

相关话题

  一个朝代覆灭可不可以归咎于女人?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在当时算是胡吹大气吗? 
  两广总督在现在属于多大的官? 
  如果将一个秦朝出生的婴儿带到今天,他能否正常成长,没有智力和社交等问题? 
  如何评价晋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无功掌权 骄奢淫逸、被外族灭国的王朝? 
  鲁有脚等人坚持做污衣派算是金庸小说里的 bug 么? 
  为什么多是明吹和清吹在网上斗嘴,很少见到宋吹或者唐吹。? 
  历史上有哪些人政治嗅觉异常灵敏,堪称人精? 
  为什么孔子身高一米九特别能打,后世儒生那么文弱?甚至带偏别人以为孔子“文弱”? 
  美国政府在历史上都作过哪些恶? 

前一个讨论
2019 赛季中超焦点战北京国安 1:3 不敌广州恒大,如何评价本场比赛?
下一个讨论
什么样的女朋友才能配得上孙悟空?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