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两档节目我觉得很好,一档叫《酌见》,俞敏洪主持,对谈一些实业家,如陈东升、冯仑、刘永好、张文中、王中军、李宁、张朝阳、王传福、王小川;还有一档是多年前的,崔永元主持,他采访了大量作家,如孙甘露、阿来、阎连科、毕飞宇、陈忠实、刘震云、阿乙、麦家、王蒙、方方、慕容雪村、邓贤、梁晓声、王跃文、叶辛、周大新、王树增。这两波人完全不是一路,但他们又有很多共同,例如都是社会成功人士,都有很多自己的思考;他们会谈一件共同的事,就是有限人生时间里,我们要干什么。这时就能发现一个区别,有人认为工作是目的,例如刘永好;有人认为工作是给目的提供前提,例如多数作家。为什么有这种不同,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企业家受访时,很喜欢说小时候受了很多穷,这种穷加剧了他们对物质的渴望。但作家不同,作家更多是说自己受了很多苦,苦不是简单的穷,而是委屈。要战胜穷,赚钱就可以了,但战胜委屈比战胜穷难,因为委屈是非常精神层面的。这种根本不同,就决定了他们对工作的看法不同,企业家觉得工作就是终点,但是文学家觉得工作只是提供条件,有了这个条件,才有战胜委屈的可能。
至于富二代,他们基本没有战胜穷的渴望,但战胜委屈是很普遍的。换言之,富二代其实很类似作家群体,工作对于他们是准备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对于渴望战胜穷的群体,这种差异确实很难理解。至于坏处,就是前面说的,战胜委屈比穷难的多。首先,方式方法不明确;其次,很可能付出很多,最后一无所获,渴望战胜穷还是战胜委屈,其实不由你选,真碰上了,也只能迎头而上。一句话,这世界没人愿意闲的,但忙的事情真的很不同。
我的理想就是不工作,只做自己爱做的事。
至于坏处么,就是酸你的人会越来越多,看不惯你的人会越来越多,但那又怎样呢。你只是不工作而已,又不是虚度光阴,你可有大把的时间去做爱做的事呀。
坏处就是资产稳定,不容易流失,阶层不容易滑落,底层人民上不来。
如果富二代可以听信一些猪队友的话,去做一些很烧钱,容易赔钱的项目来证明自己的实力,那么没有什么经验的富二代就会以比较快的速度把钱给赔掉,资产缩水,然后富一代积累下来的财富就没了,又变回底层。
所以富二代如果真的是不工作,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输出创造,那么就绕开了竞争,把机会和工作岗位留给了普通人,自己在另一个地方开拓,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行善积德,富二代好好弄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好了,反正也饿不死,还会进行消费,万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变现了,也是一种创造式的生存,自己做蛋糕,还可以创造一些就业岗位,而不是和普通人抢蛋糕,鉴于成本低,风险低,可以总结为
以小博大,紧张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