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嗨,我给你个理解角度:
以前华尔街热钱大举涌入中国互联网时,产生了很多互联网新贵,young money。
这帮人在史玉柱赌博式游戏(征途开宝箱)的启发下,靠各种充值抽奖卖装备赚了一大票。而且是躺着赚,赚到不三不四那种。
西南某大省的第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其实就是做游戏业务。我当年还和该司创始人扯淡,问他是怎么发的家。他当时一边逼我吃萧山特产毛蛋,一边悠悠地说:
“打传奇的装备”。
从网吧的代打装备精神小伙开始,到接游戏公司的网吧和赛事推广,到组织线上玩家,到参股运营,到承包平台的小游戏。
靠着几百个QQ群动员玩家的方法很土,但十年前就能干三天换杭州一套房。注意:十年前杭州有一轮房价泡沫,均价2w5一平,而当时上海均价也就2w。
事情起变化,就在过去这三四年。
不管是版号还是流量成本,就算你能一天一套房,你也渐渐玩不起游戏这个买卖了。
许可资质这块,你没有十万亿巨头的政府关系;流量成本这块,流量都在十万亿巨头手里。
带佬们躺在法拉利里哭泣,要被十万亿巨头搞死了,游戏没法做了。
于是还没找到大腿的带佬们发出号召:
我们要把从游戏业务里赚到的钱,转进,转进到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里。
有段时间投资的胖友也很懵逼:
没听说过搞游戏的会投新消费呀?
但是他们就是来了。告别了买钻开箱一刀9999,来研究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了。
这时候肯定得有小胖友问:
房地产那帮带带佬也想把钱转入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啊,互联网新贵的转进之路有什么特别的?
诶,人家还真有互联网思维,不一样。
我见过房地产搞饮料的。成立公司就折腾了半年;然后一群精英蹲着办公室里吭哧吭哧搞方案,又是开了半年的会才定下产品;最后再花半年时间投入线下门店。
暴死,项目取消,告辞。
互联网新贵搞新消费是不一样的。某带佬手段非常简单:一边签个厂,一边派几个小组蹲海外。
给爷抄,抄他二三十款,每款整个几万瓶,然后给爷立刻全部砸进线下,观察一个月。
卖得好的留,卖得烂的停。这是什么?这是快消品领域的AKB48。
带佬的思路非常简单:你会关起门来吭哧吭哧几千万做个游戏然后闭着眼扔出去吗?这不是赌吗?
应该几十万搞个demo,然后把几十个demo产品扔出去,看着数据来迭代嘛。
游戏运营思维+中国成熟的食品供应链,这是真正降维打击的地方。
现在被十万亿巨头挤压出来的互联网资本,进入衣食住行的越来越多,蔚为大观。
已经很难用“个人爱好”来解释,必须要竖起一面大旗。不是我们特意转进,是你们在呼唤我们啊。
所以,“中国消费行业就和芯片一样落后”了。
大树底下寸草不生,这也是一种倒逼的行业进步?
结论我非常赞同,但消费行业落后问题的根源很深。
表层问题是消费企业与市场脱节,在消费市场升级的时候没有及时感知,进而抓住机遇跨越发展。
内层问题是消费企业管理体系差,产品与品牌方向扎根一线的行家没有任何发言权,大都靠高层甚至老板一拍脑袋。导致发现市场升级了也抓不住(汇源果汁和恒大冰泉都是在第一时间进入升级消费市场的,但那个产品定位和营销完全不忍直视,一看就是大外行拍脑袋出来的)。
核心表层问题是高等教育能力欠缺,国内高校在品牌,营销,企业管理上都没有建立起校企专家一体的体系来,没能力批量培养起适应中国市场的专业化人才。
核心的核心问题是中国文化体系还没建立起来,中国品牌是围绕中国文化的,中国文化的表述表现和向外推动都不知道怎么干,让中国品牌走出去的土壤也就不具备,即使有品牌创造出海外影响力那也是嫁接在外国文化而非中国文化上的(参见华为发布会那些破事)。
最根本的问题是中国远没到强势到足以改变其他国家国民生活习惯,可口可乐是伴随着美国投资来到德国日本,又伴着美国大兵走向世界。雀巢是基于殖民者的军舰走向世界。这个基础之牢固,根本不是消费行业能改变的。
所以中国其实有基于西方生活习惯和西方文化的消费企业,但还无法建立基于中国生活习惯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消费企业。
这个说法我的理解是:中国消费行业还没有进入可以做出影响力大的品牌,变成一种文化的阶段。
打个比方,美国的麦当劳和星巴克这样的消费品牌并不只是品牌,还是一种文化。国内虽然有各种奶茶品牌,但是做成一种文化,然后扩散到世界,还差很远。
一旦品牌成为文化之后,就会非常强势。就会被当做是一种有逼格,潮流的象征(虽然一部分没有太大逼格),而这种状态下,如果能成为像星巴克那样的品牌,那利润和附加值都可以提高,可以摆脱薄利多销的形象,进入高端档位。
我国经济发展这么多年,除了摆脱贫困,将产业做大之外,不可能只是为了做薄利多销的产品,一点高端产业都不沾边的话,这样是没法成为发达国家的。要成为发达国家,不仅要入关,夺取海外市场,还要进入高端产业。消费行业也不例外,美国一个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能做到,中国当然也可以做到。
好产品+好营销,用成熟的工业化流程保证供应链,时效性,并且用营销的方式将品牌做成文化,就可以拿下议价权。到时候就是满世界去收割。千万不要对这种事情脸皮薄不好意思,你不赚这些钱,别的国家就去赚这些钱,总有国家要赚这种钱,为什么就不能是中国呢?
这是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对中国消费行业的一个分析,但是我看了下视频中所表达的中心观点并不是“中国消费行业和芯片一样落后”,这句话只是一句比喻,让人们更清晰的去感受中国消费行业的现状。
看到这视频下,有人在评论“元气森林又贵又难喝”,“你卖6元可口可乐卖3元你说为什么”这样的话,大家把攻击点都放到了品牌身上,但我们要深思的难道不整个中国消费行业的现状吗?
唐彬森说的就是最真实的状态,其实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是有能力去消费的,不管是平价的大众商品,还是有特色的轻奢产品,只要是优质的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大家购买意愿还是很高的。
拿水饮品这一行业来说,碳酸饮料届一直都是被可口可乐、百事、雀巢这样的企业占据,但中国本身并没有很多耳熟能详碳酸饮料产业。“10秒内,请说出家喻户晓的国产碳酸饮料品牌”,你可以说出几个?其实问到这里的时候,我们清楚的知道,很少,而这就是现状。
如今,随着气泡水、低糖低脂的饮料产品的出现,国内市场也越发混乱,便利店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气泡水产品,但却没有一个品牌能达到“不知道喝什么时选择它总不会错”的肥宅快乐水一样,被大家信任。国民一致认可的国产碳酸饮料现在在哪里呢?
这是值得国内饮料行业的从业者反思的事情。
当然,看到元气森林创始人说出这样的话,也希望他能为这样的现状做出改变,那么这段话才是真的有意义。
怎么说了,其实老唐这句话没毛病。
仔细看完视频,估摸着也可以看出来,老唐很有大局观。
老唐也没有说自己的产品好坏,只是在呼吁行业内的各个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消费升级。
当前的消费行业现状就是这样,中国确实还没有可以媲美可乐、雀巢这样的世界级饮品,没有享誉世界的国产级肥宅快乐水。
(崂山蛇白草水除外)
国内难道就没有好饮料了吗?
国内其实也有很多的好饮品,但是在走向世界这块确实不太可以,我们国家需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品,不然全都贡献给了国外的产品,大家甘心吗?
我肯定不甘心。
那么问题来了。
在当前的国内市场上为什么没有特别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
我觉得吧,这原因还是挺多的。
一是因为创新能力,当前国内市场的创新能力较弱,很多的消费者喜欢具有惊喜性、不雷同的产品。
比如在饮料市场上,这么多年来还是那几个产品,大多数消费者都喝腻了。
这时候咔嚓一响,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横空出世,消费者们很惊喜,销量开始蹭蹭蹭的往上涨,居高不下,然后就抢了老学长的大蛋糕,不出头的原因之二就出来了。
老大的蛋糕被抢了,那还了得,那铁定得抢回来啊。
于是乎,各种竞争开始了,你拉我踩,花几块钱请几个大V断章取义的黑一下,或者再搞点负面新闻,搞得人人得而诛之,不明真相的群众看完后恨不得冲上去啐一口唾沫再跺两脚。
这也导致理性的发声不能被大多数人看到,渐渐地这个企业的名声也不好了,消费者也拒绝这样名声不好的产品。
而不出头的原因之三就是很多企业不能保持初心,很多的企业在发展之初都秉持着消费者是上帝的理念,但是当他红了以后,可能是被成功洗脑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产品开始粗制滥造,各种问题逐渐出现,彻底被消费者抛弃。
这第四就是国内外的喜好差异,国内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国外消费者不一定喜欢,并且因为影响力较弱,更不要提销量了。
不提元气森林好坏,只针对此次创始人的发言来说,他说的还是挺对的,也希望国内消费行业的可以增强创新能力,创造出可以走向世界的好产品。
有人问我关于这言论的看法,让老夫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隔壁铁大爷秃了顶---老铁,没毛病!
来,举一个栗子。就比如说,四年前,中国游戏玩家的消费水平已经跟美国、日本接近,但当时人均GDP大家也都清楚,与这些国家差距很大。中国的消费者其实是愿意为好的产品买单的,购买行为的决定性不是价格,而是产品本身的好坏。
从国际上的情况看,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都产生了一些大的消费龙头公司,并且表现得很好,这些国家也都经历了一个大的消费升级周期,行业竞争格局从分散到集中,美国和日本都表现得比较明显。
这个周期有其自己的特点。一般就是工业化到末期的时候,人均的收入也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这个时期人们收入提升了,需求也会从低端,向一些更高层的需求迈进,这个过程当中会产生一些品牌公司,因为他和当初的一穷二白的时候不一样,工业化末期,产品品牌很多,人们需要屏蔽这些噪音,我就选最牛的,加上收入水平也上来了,这就是促进了品牌集中度的提升。
但现在中国消费者的观念已和过去不同,人们愿意为喜欢的产品花大钱,哪怕是超前消费,这在以前的中国是很少见的。
从目前来看,国货的消费行业确实存在被外国企业压制的情况。无论是小到日常使用的手机屏幕,还是时常爆出负面新闻的特斯拉新能源汽车,由于核心技术的把控,中国制造出来的这些竞品,很难走出市场,走进消费者的眼帘中。在我印象中,国货一直以便宜和量足来作为卖点,但物美价廉的背后也代表着一分钱一分货。也就使得近些年国人消费水平提高后导致进口的产品越来越多,国人也越来越追求于高端产品,使得部分一直以物美价廉来作为卖点得国货逐渐被淘汰,市场份额萎靡或者直接被国外大品牌收购,沦为跨国集团得子品牌。
就拿前段时间的“新疆棉”事件,国外消费品以子虚乌有的政治事件联合抵制中国新疆棉,我们甚至发现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了。因为对于我个人来说,不会再去买耐克阿迪等产品,但同样的,我也不会去买太低端的国货。
按照2020年年度前十的饮料排行榜来看,中国企业上榜8家,美国企业上榜两家。按照外企标准来算,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是属于外企的:外企和民企比为6:4.从两个分类占比来看,都没能看的出来中国饮料消费行业被压制状态。但为什么,当人们一提到碳酸饮料,脑海里第一浮现的绝对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而不是中国的元气森林,其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
来来回回把视频揣摩了好几遍,站在他的角度来看,现在的中国确实是缺少能够可以在本土起家,并在海外得到很好口碑的产品,跟芯片行业一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我不同意唐彬森的地方在于,他拿芯片类比中国消费产业的落后程度。我认为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他此话的核心意思是说中国消费行业落后,但其实芯片行业并不是像他所想的那么落后,准确点说,我们中国在芯片设计和封装测试这两个环节是世界第一梯队的水平,世界上首款 5G 芯片就诞生在中国,而短板在于芯片制造。如果硬要将芯片和消费行业放在一起对比的话,两者恰恰相反,中国消费品的生产制造能力全球领先,而缺乏世界性的产品,而芯片则是设计能力强而制造能力弱,两者本质上没有什么可比性。芯片行业的发展周期也和消费行业不同,最关键的一点是,唐忽略了国外这些“世界性”产品诞生的时代机遇和外部环境,对中国产品而言,这样的时代机遇和外部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消费行业最缺少的就是国际战略,缺少全球品牌、缺少走出去的概念,没有响当当的品牌认知度。就像芯片产业一样,都存在着关键的重大问题。
无论是传播还是营销,消费者看重的,第一一定是产品的质量,第二就是他的全球市场。如果说一个产品仅仅局限于本土市场,并没有“走出去”的意识,我想这个品牌最终并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多次重购。
中国消费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国人的消费能力也有待更多优质产品来发掘,但企业家不要忘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切不可为了升级而“升级”。
无论怎么样,品牌商都应该拿出优质的产品,去获取消费者的认同感,才是“国货”最大的出路。拿优质做营销,拿口碑做产品,才能让中国消费行业更上一层楼。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话了,要是16年到18年上高中的文科生,应该还记得这些题吧?
OK,那再来说说这个实际情况。
要说我们不缺消费力绝对是无稽之谈。
消费力要看两方面,一个是收入一个是收入差距。
15年全国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扣除价格因素)是7.4%,20年是2.1%。大多数人毫无疑问是慢下来了。
而且不是均慢,是寡慢,某些板块的增长还是两位数。
所以储蓄率开始回升,20年各省居民存款余额基本都同比增长十几个点(没有总数据);所以消费支出下降,20年人均消费实际支出(扣除价格因素)下降4%。
至于收入差距…
看看这个?
多说无益。
至于缺不缺好品牌,确实也是缺的,至于缺的到底是质量好的还是营销好的,我暂且蒙古,总之,作为一个做过营销相关实习的,我肯定是想说缺好营销的,毕竟利益相关嘛,至于信不信诸位自便罢
(○゚ε゚○)
我觉得这句话没有问题
就目前来看,国货的消费行业确实存在被外国企业压制的情况。
虽然某些互联网消费电子新国货战略已经施行多年,但是传统快消国货升级还是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压制。
在我们的印象里,国货以便宜跟量足为人称道,但是物优价廉这四个字的背后同样是一分钱一分货。
现在事实上国人的消费水平已经大大的提升,所以我们能够看到进口的美妆护肤产品消费额是逐年的提高增长。
而传统的国货美妆产品,均存在着大小不一的市场份额萎缩或者直接被国外大品牌收购,沦为跨国集团的子品牌然后彻底退出国内消费市场。
饮料行业更是如此,知名的饮料均是为国外的几个大品牌。
个人原则上认同国内不是消费力不足,而是缺乏好产品这句话。
我们的国货企业应该摒弃传统的旧观念,多多开发符合当下潮流或者受青年欢迎的产品才是较为正确的路径。
新国货同青年站在一起,错不了。
评论区对国货有一些看法,个人认为还是要给予新国货一些时间。
还是那句话,希望新国货同青年人站在一起。
更新
一点小统计
援引-2019年中国日化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 [1]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显示,目前国内获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4000多家,但多为中小企业,真正能与跨国企业相抗衡的企业为数不多。我国日化产品市场基本被美国宝洁、法国欧莱雅、日本资生堂、英荷联合利华、德国拜耳斯道夫丝宝日化等跨国集团旗下众多个品牌瓜分、垄断。2018年,前十大日化产品品牌中,仅有三席为中国本体企业,分别排在第六位、第九位和第十位。日化产品行业集中度也偏低,2018年,市场集中度CR10仅为39.5%,排名第一的宝洁也不过占据了10%的市场份额。
同样是2019年中国饮料行业市场占有率
碳酸饮料双雄垄断
中国碳酸饮料市场格局为可口可乐和百双寡头垄断,2019年可口可乐、百事市占率分别为54.5%、36.3%。
可口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中,几乎全品类市占率第一。2019年,可口可乐在低卡可乐、常规可乐、柠檬口味碳酸饮料、橘子口味碳酸饮料、其他碳酸饮料中的市占率分别为68%、49%、80%、 30%、62%, 仅橘子口味碳酸饮料稍微落后于百事,其他各细分品类均有明显领先优势。[2]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的抵制新疆棉事件
新疆棉事件前段时间在知乎讨论的沸沸扬扬
因为子虚乌有的政治事件,就禁用中国的新疆棉花。
跨国的服装巨头Nike、优衣库、GAP、Zara 等品牌就敢胆敢在境外官网发布「禁用新疆棉花」的声明。
然后我们发现,我们居然没有什么更多的选择,即使我们是棉花的第二大生产国,第一大进口国,但是居然没有定价权。
补充资料
2019年,中国棉花产量占全世界22.4%,新疆占了82.6%,即新疆棉花产量占了全世界的18.5%,大多是品质较好的细绒棉。[3]
如何正确理解元气森林唐彬森原的演讲?
跳出他的身份看中国当下的消费行业,中国当下确实是缺少本土进军海外的国际消费巨头,尚处于本土品牌集中度提升阶段,跟芯片行业一样还有几年才能完成整合跟追赶。
另外消费行业和芯片行业虽然属于不同的行业,但是一样重要,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虽然我不知道消费行业的细化数据,但是根据资料显示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2020年消费占GDP(国内生产总值)五成以上,预计未来几年会超过美国。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2万亿元人民币,下降3.9%,降幅较上半年收窄7.5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占GDP比重达54.3%,消费仍然是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4]
最后,个人认为中国的消费行业最缺少的就是国际战略,缺少全球品牌、缺少走出去的概念,没有响当当的品牌认知度。
这当中固然有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市场足够广阔的原因,容得下不少企业共同成长,以至于还在开发增量市场。
但跟芯片产业一样,都存在着关键的重大问题。
存在着以市场换营收规模,但是却缺少核心企业群以及跨国市场终端定价权。
明明是我消费,我生产,但定价也好,供给也好,某一天发现在别人的手中。
这是我们难以接受的,也是我们要追赶的。
加油,新国货!
落后是正常的,这本来就是历史发展的进程。
什么是好产品?
是手工蜡染吗?是苏绣吗?还是景德镇的花瓶?
都不是,就像题目中说到的芯片一样,这就是现代工业品。
在土地资本时代,中国就是华,所有其他的国家和部落都蛮夷,都是落后的生产力。
然而在工业资本和现代金融资本的时代,西方国家就是“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就是蛮夷。
近几年中国的生产力有所突破,工业能力不断增强,但要进入到“华”的核心圈,为时尚早。
这就是现实。
在土地资本时代,中国在搞程朱理学,西方国家还在玩君权神授那一套,被伊斯兰骑着打。
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准和规则,现代货币金融控制权,并不在中国的手里,一些战术上的突破,还不足以撼动战略上的劣势。
依附在西方国家建立起来的“华”之内核,以此为中心思想,落后就是必然的。
想象当中只要中国建立起工业体系,有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就想一举摆脱蛮夷的地位,自立为“华”未免有点异想天开。
“华”是标准和规则,是对游戏的定义,就像你要玩腾讯的网游,无论你对腾讯有多么不满,认为自己的游戏水平有多高,你仍然要服从腾讯的玩法,最顶层的话语权在腾讯的手里。
搞网游的公司少吗?并不少,有没有创新?有。但是更多的网友并不认可。
所以这个创始人讲的话就有点莫名其妙,一个战术问题有什么好说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逐层递进,从土地资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一路向前。
当你没有掌握到更进一步的文明时,蛮夷就是蛮夷。
要真正实现突破,重新走在世界的前列,就必须要发展出新的文明。
即超越工业文明和金融资本对世界经济的控制,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西方国家在近现代文明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度,标准和规则非常成熟,其形成的优势在他们制定的玩法限制下,你超不过去。
这也是很多人感到悲观绝望,对于中国的未来信心不足的根本原因。
因为下一个文明还没有开始,而这个文明是什么?
你知道吗?并不知道。
从有人类社会开始,不同族群之间的竞争就是血腥的,残忍的,失败者被屠杀殆尽的历史比比皆是。
对于这一点,根本就不是你信不信的问题,而是事实就摆在面前。
流于表面的东西,说了和不说一样。
品牌是高度,而品牌就是“华”的游戏规则之一。
你是“华”吗?
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样,下一个文明是什么?会不会诞生在中国?
这些掌握着财富和智慧的人,究竟应该思考什么问题。
要站在文明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在工业文明和金融资本的规则之下絮絮叨叨。
如果暂时难以突破,蛮夷就要玩蛮夷的游戏,要认清蛮夷的本质,要对自我定义清晰而准确。
人类历史上,蛮夷也不是一定会输,蛮夷也有骑马和砍杀。
蛮夷也可以用马刀建立起自己的游戏和玩法。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不就掀摊子,自己搞标准。
比如5G,就杀出了一条血路。
你看西方国家对中国5G标准的谩骂和围攻,华为差不多就是匈奴王。
为什么现代中国很多企业喜欢旧的东西?
比如说:汉服、儒家思想、茶文化等等。
因为没有新的东西去突破,那么旧的传统也是一个办法。
办法就是生存和发展,只要能够整死对手,旧的也是有效的。
但是世界发展,总的来说是向前进,倒退和复辟,并不是正途。
可以从传统中寻找灵感,但是不能把传统当成是灵丹妙药。
而喋喋不休,更没有用,这不是一个企业家该说的话。
新的文明更有可能是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突破星系。
刘慈欣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想法,只是看起来太过于科幻。
回归到现实,就是一定要在现有基础之上,对“华”说不,将所有的蛮夷联合起来,玩出蛮夷的规则。
说白了,就是要深入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持续深耕,带领发展中国家一起进步,一起走向富强,最后一起打倒现在的所谓发达国家,建立起新的世界秩序。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认识上的高度问题。
中国不缺大忽悠缺思想家
中国最缺的就是消费力而不是好产品。
6亿人月入1000,9亿人月入2000,勉强够温饱。所有的基础必需品,都是最便宜的才能存活下去。很多品质是低劣的,因为这么低的价格根本无法兼顾品质。
出口的很多质量都好的多,因为西方很多国家人民还是有点钱,愿意支付更高一点的价格,买品质更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