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肚子,但也是开刀。
我初中有次一个人去医院开霰粒肿,长在左眼,然后开完后医生顺便检查了我右眼,惊奇的发现我右眼下眼睑也有霰粒肿,因为不是很肿所以之前没发现。
于是就问我要不要一起开,我当时脑子没转过来,说好。
然后就开,开完我两只眼睛就都被纱布包起来了,要包一天。
医生把我带出手术室叫我家长来领我,我说我一个人来的,接着就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最后我在医院走廊坐了一下午,等医生下了班开小摩托带我回家的。
分情况。
手术室里,有一种“特定”的术式——“开关手术”。
此开关非彼「开关」,是非常口语化的表达,简单来说就是:手术开进人体深面(一般是腹腔、胸腔),发现肿瘤扩散/解剖结构破坏/并发症严重/多器官合并病变,已经严重到病人无法承受更进一步的手术打击,评估沟通后遂放弃更多的手术操作,直接冲洗、缝合,结束手术。
开进去,什么都没做,退出来,关肚子/胸腔。
一般,我们听到是“开关手术”,心里都会咯噔一下,因为本着“病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已经到手术挨一刀、承受侵入性手术创伤这一步了,不切掉病灶/局部重建/恢复功能,实在不划算不“回本”,出手术室是没法跟病人交代的;再说外科佬是激进的「看谁不顺眼就干掉谁」的“锤子思维”,在他们眼里病灶是“钉子”,长到哪里就应该干掉哪里…
能让外科医生收手不敢开的刀,只可能是两种情况:1.病灶已经恶化/扩散/严重到完全无法下手,开进去病人可能有生命危险下不了手术台(因此会引起我等麻醉佬高度警觉)。
2.本身就是病情终末期的姑息疗法,开进去只为了缓解症状,比如放腹水排脓胆汁引流啊这类。
问题说的“动手术发现其他器官有问题”,情况不严重时一般会快速谈话签字,能给你处理就处理了——外科医生的习惯就是快准狠不拖拉直接了当,在风险控制的大前提下,尽量一次性搞定所有病灶;通过一次医学冒险解决所有潜在风险。
但也有可能做成「开关手术」。
简而言之,风险太大,开不了,没必要开了。
亲身经历:70多高龄老婆婆全麻做胆道探查;开进去发现癌栓掉下来后全腹转移,癌细胞顺着肠粘膜爬满了肠子,腹腔内的实质脏器几乎无一幸免…
这婆婆还有冠心病和房室传导阻滞,这刀想完整开完得要十几小时、十几个单位血以及术后在ICU躺两周起步——这还算好的,下不来台的概率不小。
病人没这个身体条件也没经济条件。外科医生出去谈了半小时话,回来轻叹一声:关了吧。
两相权衡:开刀有术后严重并发症快速死亡的风险,不开可能活的还长一些。
就别冒险了。
你看不到的手术室里,是一杆杆秤在平衡生命和风险的重量。
一大早是熬粥(尤其是为了保证营养丰富而材料五花八门的粥)省事省时间,还是煮鸡蛋,冲奶粉(或订鲜奶配送),用现成的材料(成品面包片,即食香肠)夹三明治省事省时间?
恭喜
不用淡泊名利了
如果近代落后仅仅是民族属性的问题, 那最早辛亥革命之后,最晚宁汉合流之后,中国就应该起飞了。
然而事实上呢?
蒋家王朝可以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封建政权,结果却是击穿了中国历史的下限。
工业不如带清,卖国远胜带清。
中国近代史的症结,并不在于上层建筑,而在于基层的农民、地主、土地。光幻想着靠换个皇帝就解决问题的人,建议去把高中历史课再补一补。
谢邀。想起什么写什么,随时补充吧
hysteric 歇斯底里
laser 镭射/雷射 (现在叫激光)
motor 马达
engine 引擎
parkour 跑酷
vitamin 维他命 (又叫维生素)
bungee 蹦极
neon light 霓虹灯
UFO 幽浮
cool 酷
DDV 敌敌畏
sofa 沙发
cement 水门汀 (现在叫水泥)
ultimatum 哀的美敦书 (现在叫“最后通牒”,勿谓言之不预也)
opiom 鸦片
penicilin 盘尼西林
clone 克隆
gene 基因
chocolate 巧克力
bus 巴士
toast 吐司
cheese 起司 / 芝士
coffee 咖啡
radar 雷达
tank 坦克
rifle 来复枪
居然有怎么又有本事的医生?能私自去手术室?还能找到麻醉师,手术室护士一起手术?我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