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雷军建议「年轻人入职半年内先不要提意见,很多想法都不成熟」,你认同吗? 第1页

        

user avatar   tang-zhe-y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四大门户出来的老编辑,我来教你怎么取标题:

《震惊!雷军告诫年轻人不要提意见,背后的原因却令人暖心》

即便是如此擅长媒体宣传和网络营销的雷军,

也终逃不过被媒体几十年如一日的“标题党套路”搞到。

雷军的完整原话意思,初入职场,先多学、多看,再结合实际情况表达想法,提出意见。

平心而论,稍微有点职场社会经验都知道,这个建议真的很中肯。

对于职场新人,社会与学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区别,带着学生思维评判社会与职场的种种,确实很容易出现偏颇,

而对于大部分上位管理者,其实内心想法也压根儿不欢迎下属各种提建议,哪怕是工作了好几年的下属。

“你tm听话干活就行,别BB,别老是质疑我的想法,或者想什么新东西反而给我增加管理难度及工作量。”

但这种想法是不方便公开说的,所以干脆绕开这个话题,不提。

雷军能这么说,顺便给新人提建议“排排雷”,已经算是很厚道了。

提建议本就有风险,要是乱提建议,很可能刚入职场就被领导穿小鞋,多可惜啊

不过嘛,万物总可以标题党。若是发自于自带流量的知名人物,标题党更是少不了。

刚好我昨晚回看了周杰那期后来被封掉的《吐槽大会》,周杰吐槽的媒体,恰恰就是这一波雷军所遭遇的套路。

媒体的标题党,确实产生了极大的流量和话题度,但也带来了非常多可能是一辈子都洗不掉的误会与冤屈,

比如,非常著名的,李毅大帝,

“我的护球像亨利”,

这个梗是中国部分媒体“标题党”的巅峰,

《体坛周报》,2005年5月26日报道,标题《自言从未如此快乐 李毅:我的护球像亨利吧》。

报道完整原文原句是这样说的:

“这些都是朱导教我们的。在没有多少时间的情况下,就在对手角旗处耽误时间,像亨利在场上那样护球。我今天这两下子还可以吧?”

再看完整原话,还会有多少人觉得李毅不自量力,盲目自信呢?

这段完整原话的确提到了“我的护球像亨利”,但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

所谓“标题党”就是如此,看上去标题里的每一个字眼都来自于原文,可一经包装就变得特别吸引眼球。

坦白说,我刚毕业那几年就职于四大门户之一,也没少接受“标题党”的“熏陶”,甚至于,“取标题”是当时新人培训的重点课程之一,

比如,年轻夫妻闪婚闪离的新闻,原文原意是“妻子抱怨丈夫赚钱能力不行”,

我当时的导师让我把“赚钱”二字去掉,标题写成《90后夫妻3个月离婚,妻子抱怨丈夫能力不行》,然后全组同事对着猛涨的流量后台狂喜。

还有,比如高速免费的新闻,导师让我别在标题里点出具体事情,只说什么《官宣取消收费!这个地方对全国人民免费开放!》

以前传统网媒+新闻客户端的时代,媒体工作者90%的绩效考核都来自于他取标题的能力。内容创作强,不如标题取得亮。

后卫一律“铁卫”,

前锋一律“神锋”,

黑人后腰一律“兽腰”,

马德里竞技队的C·罗德里格斯离队,标题写成《官方:C罗离开马德里》。

女明星和NBA球员合影,标题写成《女星与黑又硬在镜头下贴身肉搏》。

《单手补扣+8板阿联只是微微一笑 他已赢回主帅信任》,

《狼堡3:1锁定前三,张稀哲戴帽》。

……等等等等……

虽然很多“标题党”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展成了“历史老梗”,李毅这样的受害者也因祸得福反而成了“流量网红”,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些为了流量而歪曲原意,误导大众甚至干扰大众认知、智商发育的做法,还是严重违背基础新闻伦理的。

所以,某种程度上,其实我很感谢现在的自媒体时代,至少,在知乎、酷安等一些社区,如果只做标题党,不提升本质上的内容创作能力,那么这个帐号的数据上限一定不高。

以下这家媒体,您觉得我说的对吗?


user avatar   alivetomb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不认同。

每一次新人的加入,都等同于一次“鲶鱼效应”,无论他们提出的意见多么可笑,都是一次良性刺激,既促进项目团队的自我认知,又促进团队对新人的了解和认知。

半年内不要提意见,新人就该被“洗脑”成功了,认同了团队的观念,再翻不起任何水花,丧失“新”人的意义,团队还是老样子,依旧没可能突破进取的。

我认为越成熟的团队,越不该放过新人加入再次激发团队活力和可能的增长点的机会,越该鼓励新人表达。


user avatar   lzy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常认同!

大概是2018年的时候,我作为公司中层干部,负责统筹公司网站建设,从网站整体架构,到内容模块,再到具体内容,以及每个界面的图片选择,几乎每个环节都改稿十多次,和各部门讨论,和领导反复汇报,否定了几十种原初设想,才最终选定并呈现了面世版。

我们那公司,是那种不放弃任何机会改善工作的类型,收到意见都会转给相应部门对照,看有无必要对照调整或优化工作。

就在网站正式上线两三个月,分管人力资源的副总给我转了封邮件,说上周来面世宣传岗的一个小伙子,拒绝了我们公司的offer,但给她写了封邮件,对我们公司的网站提了十多条改进意见,转给我参考。

那封邮件开头的第一句就是“我是某某大学新闻系毕业的研究生”,然后提了十多条他以为很有见地的意见——可问题是,他提的这些意见,没有任何一条不是我们前期讨论过,又因为不切合公司的实际需求而被否决掉的。

副总在国外,网站建设的前因后果和论证讨论她没怎么参与,但她转了邮件来,我又不好只是傲娇地说“这人提的这些都是我们否决掉的设想”,于是只能对照那人的建议,逐条回复,给副总讲了一遍到底哪里不符合公司实际需要,所以被否决掉的。

那封邮件,真的是一边回复一边骂娘——心想这种人幸好没招进来,要不绝对是一事妈。

你想啊,即使一个行业资深的人,空降到一个单位想要把上任三把火烧起来的人,一定都会和各位领导反复沟通明确自己所分管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定位,再逐一和相关人等谈话开会,弄清既有流程的来龙去脉和前后环节,并且把所有可用的资源盘点清楚,再把各个利益相关人的关系摸摸清楚,再借助自己的行业经验,提出整改和优化措施,这样才有可能做成。

而且等你待过的公司多了,有了对比,还会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这世上能存活多年的公司,基本都有自己的赚钱路子,不管你能否看得懂或者能否看得惯,它都一定有。在你没搞懂人家到底靠什么赚钱之前,你提的所谓的意见,要么牛头不对马嘴,要么隔靴搔痒,大概率只有你自己觉得很有见地。

大到一个公司,小到一个部门的管理方式和制度,不管是否完美,在你弄懂它为什么这么制定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经历过的思考前,你以为有道理的合理化建议,很有可能只是人家在决策道路上早已否定掉的考虑。

所以,作为小白,不要总想着提建议把自己表现得聪明,在你自以为有好想法的时候,不妨先和资深的同事,或者你的直接上司请教下,为什么公司没有这么做,而不是直接在公开的大会上,或者找老板提——没做过中层的人大概不知道,你分管的下属在大会上提意见,提得有见地当然是加分项,但这真的是小概率事件;大概率事件是,意见提得二百五了,领导都会找中层谈话,让你好好辅导下属,下次不要问些你们部门能解答的问题了。

离开那家公司两年有余了,离开后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宣传部,刚回答这个问题比较好奇,随手搜了下原公司网站,发现除了更新新闻和素材,其他一切还是我当年兼职搞宣传时留下的样子——也就是说,虽然这网站确实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完美,但确实一个相对适合的选择,或者说还没差到需要立马调整的地步。


user avatar   cxp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问的时候要实事求是,断章取义歪曲原文就不好玩了。雷总的原话是这样的:

雷军没有说完全不能提意见,而是觉得在微观层面的基层新员工,认识一个巨大的复合体需要时间 。

雷军很明显不反对在微观层面提意见,但是公司战略和公司产品是多个复杂变量形成的复杂事务,要深刻了解需要躬身入局,花时间熟悉。循序渐进的认识论,我觉得挺对的。

我们伟大的教员也有类似论述。

教员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对这些“钦差大臣”有过尖锐而深刻的批评: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我们d 吃所谓“钦差大臣”的亏,是不可胜数的。而这种“钦差大臣”则是满天飞,几乎到处都有。

这个问题的提问者,要么迷迷糊糊没仔细看发言内容 ,要么坏坏地故意挑动事情,他提示我们:

要仔细阅读,别盲目相信题目。


user avatar   yang-shao-68-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压根不是一条建议,而是一条雷军老板教给他,又被雷军践行了三十年的职场经验。

“30年前,我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的老板给我建议,就是加入公司的前半年,对公司的战略和业务,先不要提任何意见。”

雷军说,自己刚听到这个建议的时候,有点愣住了,但是工作了30年后,这可能是我对各位最重要的建议。

因为此时的很多建议都不成熟。不被公司采纳时,员工又容易失望。与其这样不如多听、多看、多学、多想。

所以我个人觉得,他说啥,你可以不听啊,你就要提,就要吐槽,就要聊,那都是你的自由。

但是人家做了这么久,自己也贯彻遵照了,把经验分享给你,你非要说他也是人红了说胡话,我得骂骂闲街,还是没有必要的。

其实这个问题很具有代表性,那就是前人的经验到底对后人有没有用?后人要不要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听从前人的经验分享?

我个人认为,你不用去听太深,你也不要盲目去遵照,但是像雷军这个级别的大佬,他面对小米的校招生说的很多东西是有的放矢的,其实你要考虑他这么说背后的意味是什么。

首先他会这么提,肯定是因为,他在自己的工作中,或者小米的发展历程中,看到很多校招年轻人,刚入职场,刚进公司的高压环境,不适应,不习惯,经常在公司内部的论坛社区里指点江山,散布负面情绪。

雷军自己是年轻人时,听到这一条的第一反应不是欣然接受,而是愣住。

说明他作为一个心高气傲的武大天才少年,他当然理解年轻人的情绪,为什么不让说?说是我的自由啊。

但他在职场体验和公司管理的过程中渐渐意识到,这种刚入职半年不到就开始对战略和业务提出各种意见的情况,更多数是无效建议。

因为你都不了解一个领域,你都不知道这个可能你看起来不那么年轻,不那么符合你年轻人口味的方案是如何讨论沟通,多方妥协而来,你上来就是一通怼,其实不解决问题。

我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新人,就入职一周第一次开会:

“我觉得咱们这些央企的文化宣传一点价值都没有,都是假大空,没人看!”

你让他给出点合理化建议,或者放手给个项目让他负责,他又三杆子打不出屁来,你说恼火不恼火?

如果你在任何地方总是成为一个夸夸其谈的提意见的人,而不是一个踏实给出解决方案的人,你其实是很难戒掉自己身上的浮躁的。

尤其是年轻人,你一定要谨慎这种年少轻狂的自媚,你要警惕自己这种我最聪明的自大。

其次他这样说,不是说真的就希望杜绝这种现象。

对不对,不要老是把自己想得特聪明,把老板想得特别笨。

他不是觉得,我说了这句话,年轻人就言听计从,俯首帖耳,乖乖照做。

他其实是告诉你,这是公司的态度和导向,我说的,我批准的,麻烦你知道一下。

公司的文化导向,其实是很重要的气氛引导,每家公司都不一样,这种导向也决定了,当你从一个年轻人,最终变成一个老油条,小米人或者企鹅人时,你是一个什么风格,什么气质,什么路数,这都是公司多年的气氛与环境带给你的耳濡目染,你想洗都不好洗掉。

而雷军是表示,校招的年轻人们,新来的小伙子们,先憋口气,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把公司的方方面面都了解下,不是不让你发言,过个半年,你熟悉个基本轮廓了,你再批判,都没问题。

实在最差情况,你不认同,你可以离职嘛,你干一阵子跳槽,工资更高对不对?这有啥。

但有没有优化空间呢?让这个话不要那么刺耳,能不能柔和一点呢?我觉得还是有的。

如果让我来提,可能就是八个字:

勇于质疑,能被拒绝。

你年轻人可以提意见,可以找相关部门反映你的不满。

但你同时也要能接受意见被拒绝,被打回来。

你和公司双方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我们欢迎公开透明的讨论,但也不会盲从盲信,兼听则明,共同成长。

这不就挺好?



user avatar   at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雷军还是太弱鸡了,一直被标题党自媒体按得死死的翻不了身。

“入职半年内不要对公司的战略和业务提意见”和“入职半年内不要提意见”有天壤之别。

把前者硬简化成后者,塞到最近几个前辈教导年轻人翻车的例子里,一篇爆款评论区骂街文又新鲜出炉了。

哦对了,同类例子里还有因为“年轻人找工作不要把钱放第一位”被钉上耻辱柱的董明珠,跟雷军难姐难弟。


在知乎看长篇大论看多了,会误以为只要把话说严谨、讲周密就不会被杠。但谁想得到这些人根本不讲武德,你说完整了可以单摘一句,整句没漏洞可以删减文字,删了还没问题干脆硬编。


他们碰到真正人狠话不多的反而会怂。

17年华为一位北大博士入职两个月给任正非上万言书谈公司战略,直接被当场开除。任总原话是“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各路自媒体最多念叨两句“越级批示不好”“要广开言路”的废话,大部分反倒歌功颂德拍起马屁来了,贱不贱呐?


同样的话,同样道理,你看他们敢不敢断章取义后对下面这句上纲上线地痛批一顿:

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并不反对雷军,但我认为雷总提这个不是低估了年轻人,而是高估了外面的很多公司。


年轻人提意见是没用的,公司是不会改变的。感谢雷总对年轻人的支持和建议,但是这起不到太大作用。


现在年轻人应该也不会提什么意见了,而是直接提桶跑路。绝对强势的资方下,干不爽了不欢而散最多是打官司结束,公司是不会改变的。


提意见有用的话,哪来那么多996?年轻人为什么会躺平?就是因为提意见没用嘛。所以大家都用脚投票,主动做出选择。不过,这就是年轻人的提意见。


然而现在对年轻人提出的意见,掌握传播能力的媒体回答是什么?认命可以,躺平不行。


躺平犯法了吗?没犯法。你说年轻人还有提意见的权力吗?没有。既然没有的话,年轻人什么时候提意见都不重要,因为年轻人基本上等于嘴巴被贴上胶布了。


user avatar   wang-xiang-yu-59-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知乎上有非常多的,大佬们教年轻人做事,而翻车的热榜?

不管是腾讯张军的一句“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

还是董明珠的“年轻人找工作把钱放第一位,从不思考自己倒了社会能做什么”?

或者是雷军这句“年轻人入职半年内不要提意见”。

知乎优秀提问答主的正确姿势,你get到了吗?

火速编辑“xxx”+“年轻人”+“一句话”,今年的优秀提问答主,就是你!

这句话来自于“雷军”公众号的一篇题目是《雷军:大规模、系统性培养校招生,期待小米出现30岁集团高管!》的文章。

正常人看到该题目的反应,应该是,30岁的集团高管,好家伙!

然后默默算了一下自己的年龄,感慨一下:您看我还有机会吗?

然后内容随便浏览一下,就完事了。

至于下面这段话中的“先不要提意见”一般人不会往心里去。

雷军还特地用了一种很高明的方式,用的是讲他的老板给他的建议来讲的。

我讲一点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建议,就是三十年前我刚工作的时候我的老板给我的建议:加入公司半年时间内,对公司战略和业务,先不要提意见。

如果是直接对新员工说,就会变成“来了好好干活,先不要提意见”,这样让人不舒服的方式。

但是举例来说,就容易接受多了,因为不再是直接教,而是引述。

后面还加了进一步的补充,这部分完全没问题,多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再提建议。

年轻人有热情,有想法,喜欢提意见,但你不了解实际情况的时候,你的建议往往有失偏颇。多听、多看、多想,对新生来说更重要。等你真正了解了公司,我期待你尽情去表达你的想法,尽情指点江山,尽情用你们的热情和行动去推动改变的发生。

我猜之所以雷军会讲这问题,可能是最近遇到过一些新员工“外行指导内行”的无聊问题。

然后想要清净清净,就提前打个预防针???

618,想要购买小米手机的,详细介绍可以直接看这篇文章

618一加手机选购,可参考

更多618机型推荐,可参考。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结合雷军的前后文,我认为这个结论没毛病,这其实就跟《毛选》中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一个意思。

《实践论》中对认知事物有这样的论述过程。人先通过表面来认识事物,这个阶段是具有片面行,跟盲人摸象一样。通过多种表象的总结和实践后推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真正认识到事物。

刚开始进公司,看事情容易片面,所以提的意见也会片面,对学习和工作都不利,在这个阶段多学多听多实践反而是成长最快的。

雷老板实在人。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职场老油条不会乱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一般老板不但不会欣赏你的看法,还会觉得你不务正业,想法愚蠢。新人就更不要乱表达自己的看法,除非领导问你。打工人而已,拿一份死工资,你那么积极干嘛?




        

相关话题

  有这说法不,小米10发布以后荣耀V30更香了? 
  为何保洁阿姨普遍喜欢「自言自语」? 
  如何看待小米11到手后逐渐爆出的槽点? 
  辞职后较长的空窗期里你都做了些什么? 
  如何评价MIDC小米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小米物联网平台小米Vela? 
  为什么部分知乎用户力捧(商人)雷军? 
  找工作是看工资,还是看以后的发展? 
  职场中对待不知感恩却「恩将仇报」之人,该怎么办? 
  如何看待小米向雷军家族信托发行7.76亿股? 
  你遇见过什么颠覆你认知的有趣的观念吗? 

前一个讨论
5月22日,吴孟超院士逝世,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港漫和网络小说的反派会发出「桀桀桀」的笑声?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