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吕蒙塑像被自己家乡的民众砸烂? 第1页

           

user avatar   allen-83-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做生意的全都拜关公

尤其是在广东、港澳台、福建、浙江、江苏还好些、海外更是如此

你树一个吕蒙像在广场上

还要不要招商引资啊

一个吕蒙像,就会直接把50%以上的民企招商引资对象挡在门外。

阜阳人口大市,特别适合招商台湾、广东、福建和浙江的民营劳动密集企业,一个吕蒙像,会挡掉80%。

富士康这样的领头企业,更是100%挡在外面了。

小小吕蒙能带来多少旅游收入啊,抵得上招商过来几个厂啊


user avatar   hao-zhu-74-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足吧!起码关帝庙前没有摆上吕蒙的跪像

=====分隔线=====

其实吧!吕蒙突袭荆州这事,以当时的视角来说不过是吕蒙为孙权提出扩展势力范围的方案并加以执行,虽然手段有点不大光彩,但放在乱世也不是那么罪不容赦。真要说吕蒙有什么黑点,那就是他死的太早了,以至于这个计划只执行到了第一步:

令征虏守南郡(这一步达成),潘璋住白帝(仍然在蜀汉手中),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魏吴共有)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短暂夺取过,又被曹魏夺回)

其实吕蒙的健康状况本来就不佳,再加上过度劳累导致病情转重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跟周瑜相比吕蒙也没到暴毙的程度,至少孙权还有时间给他请医生,吕蒙的病情中途也有过好转:

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慽,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於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内殿。时权哀痛甚,为之降损。

孙权哀痛的恐怕不只是吕蒙这样的心腹大将,还有他这个夺取南郡、襄阳、白帝的战略计划半途而废,后面的历史我们也都知道,孙吴一直到灭亡都没能夺取白帝和襄阳。对孙权而言这也是个很悲伤的故事,尤其是吕蒙、蒋钦、孙皎同年去世,这对他的打击可丝毫不下于同时期的刘备。

本来除了感叹世事无常,这些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只是谁能想到当年的手下败将居然被不断的神化,甚至神化到了关圣帝君的高度,和诸葛亮一起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之一,那么袭击关帝的直接责任人吕蒙自然就成了被道德抨击的对象,甚至被罗贯中编排出关羽追魂吕蒙的段子,并随着三国演义的风行而深入民间,这才有题主所提问的吕蒙故乡砸烂吕蒙塑像的事情。

你说三国演义是故意抹黑吗?也不尽然。作品能流行开来,总体而言是因为它符合大部分人的三观,就像莎士比亚要把贞德丑化为巫女一样的道理。三国演义这么抬高蜀汉、贬低曹魏、忽略吴国,它却能流行到现在,本身就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这可不是蜀潶们三言两语就能扭转过来的。蜀潶们从三国志等正史中挑出那么些对他们有利的史料,试图否定关羽的道德楷模地位,可是一方面正史的流传度远不如三国演义,再者关羽的道德楷模的形成也是经历了数百上千年历代中国人不断抉择的结果,哪是蜀潶能轻易改变的呢?

所以至少可预见的未来内,吕蒙还是得背负着偷袭关圣帝君的骂名继续下去,我倒真希望蜀潶们能够努力,别他们都百年了,关羽还是那个关圣帝君。什么,您问为什么吕蒙要跪自己的手下败将关羽?那您得问为什么关羽能变成武财神,吕蒙却被编排出被关羽追魂索命的段子才行。

这里又得怪吕蒙死的早了,毕竟秦桧在整个南宋时期也就开禧北伐那阵被踩过几脚,总体上还是顺风顺水的,被铸成跪像还是明代的事情,吕蒙刚打完关羽没多久就挂了,还连带蒋钦、孙皎一起挂,你说没学过唯物主义的孙权会怎么想,后世同样没学过唯物主义的罗贯中等三国故事创作者会怎么想,后世的吃瓜群众又会怎么想?所以说一千道一万,都怪吕蒙死的真是时候,他要多活几年再建功立业,蜀潶也更有底气不是?


user avatar   xiao-xing--xing-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不完全是钱的关系。

若吕蒙真受家乡人民爱戴,故居雕像景点早就全套配齐,广而告之,喜迎全国游客了。

不招人待见,又妨碍经济建设,还能有啥好下场……

一千八百年来,普罗大众都对他没啥好感,甚至多有反感排斥,这种形象不适合做地方的标志符号显而易见。

吕蒙故乡,听着是出了个名人,那也得看什么名不是。

据说当地的南湖公园,也叫淮河公园还保存有吕蒙的铜像和故居,但只能看到网友在17年说早就面目全非云云。

说商人迷信也好,陋习也罢,这迷信和陋习为啥不是看到吕蒙颇受鼓舞,见了关羽恶而避之?

说到底,是人民的选择。


user avatar   shan-de-san-guo-da-m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有钱人是真的信,我认识的南方老板当中,很多在自己公司要供关羽,初一十五要换供果,每天都要焚香祷告。

尤其是90 00年代那群爆发的人,痴迷关公到执着的地步。

很多事情,不问对错,只问利弊。

假如我是个商人来到阜阳,看到铜像,问是谁?

是我们村的名人啊!三国名将,吕蒙。

就是杀关羽那个?晦气晦气,赶紧走。

你们要对错,但是当地的人要饭碗。


user avatar   li-he-21-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哈哈哈哈先让我笑一下。

然后说正经的:你市搞这个吕蒙雕像,本质是为了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搞个文化名人,吸引旅游和产业投资。但是很明显旅游是拉不动的,产业投资得看老板们是否愿意投钱——而想让老板投钱,首先不能隔应老板不是么……

说起来,我去年才知道孙权墓也是个景点,而且就在明孝陵那个地方,但招揽游客的小车司机都是喊去明孝陵多少多少钱一位,没人喊去孙权墓。孙权都拉不动自己的旅游流量,何况吕蒙呢……

都怪吴粉不争气,(。・ω・。)ノ♡

再添一句,文化旅游流量拉不起来没啥太可惜的,整个三国旅游的流量大头都在诸葛亮的武侯祠,其他人的相关景点属于菜上的浇头,不说他魏他吴,季汉这边,昭烈自己的老家现在也还不是什么出名的大景点呢,其他的蒋琬墓啊诸葛双忠祠啊,知道的人也不算多。

像关帝庙、武侯祠、岳王庙,我个人觉得已经超越了旅游景点这个范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祠堂庙宇承载着群众对于忠义智慧和付出的朴素崇拜,成为中华古典文明精神崇拜中的一部分,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退。


user avatar   lv-hua-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被砸其实挺正常的。

为什么后世人们记住了曹操的奸雄和刘备忠厚,但到孙权这儿唯一让人记住的就是“爸爸的好大儿”?

因为整个东吴的立国国策就决定了,这玩意就是个逆潮流而动的割据政权——刘备想匡扶汉室,曹操想一统江山,只有孙家想的比较简单:东吴河山美,东吴妹子软,天下统一关我蛋,我自吃瓜看。

这个国策就决定了,孙家朝廷的战略眼光底下到令人发指——明明北方盘踞着那么大那么大一个魏国,可就是只能看到自己身边那仨瓜俩枣儿的买卖,看不到那要人命的钢刀。

为啥没人吹“白衣渡江”?为啥没人夸“火烧连营”?

因为这两场仗全令慈的是靠背刺盟友取得的胜利。

白衣渡江成功的前提是啥?坏规矩。

战争双方可以在战术上不讲规矩,但在战略上一定要讲一个最基本的规矩:不以第三方中立单位做伪装。

白衣是商人在乱世中的招牌,商人往来供货,本身就是个中立单位,谁都默认中立单位攻击力为0,好,你装成中立单位,袭击本来就对你没什么防备的盟友,然后成功袭杀盟友核心首脑之一,并且你还很骄傲,说句难听话,想出这种计策并且加以实行还觉得骄傲,这本身就不是正常人能干的事儿。

这就像啥?这就像你在现代战争里,伪装成红十字穿过敌方防守,在敌人腹地杀人放火。

你说成功概率高不高?肯定高,但这一仗造成的恶果,则需要所有的红十字成员承担——为了防备万一,看着红十字先来一个火力覆盖,反人类再挨骂,也好过自己变成一个死人类。

这就是吕蒙这一战的战略结果——虽然赢了战争,但是战略上的恶果则有所有第三方中立单位和联盟双方来承担。

所以,吕蒙的塑像被砸,冤吗?

一点儿不冤。

在金钱面前丢失人性?

错了。

就是因为有人性,才不该给吕蒙立塑像——别看我也姓吕,可我还是得说,吕蒙也配?

追更1

大概是我提到了“火烧连营”,于是给了一些人辩驳的方向——陆逊这怎么看怎么算是反侵略吧,他有什么错?

有什么错?

从战术上来说,陆逊一点错都没有。

但在战略上,陆逊一点都没有对的地方。

我就这么说了。

为啥这么说呢?

吴国对阵的的对手是是谁?蜀国。

吴国跟蜀国之间之前是什么关系?盟友。

孙刘联盟破裂原因在谁?吴国。

加上这之前,还出了个范强张达杀飞投吴的事儿,本身吴国就透着理亏在那儿——虽然降将降谁都有可能,但你细品一下,为啥蜀国武将敢在双方联盟存续期间投降吴国?你见过谁家盟友会保护盟友的二五仔的?

你品,你细品。

好,就这么多新仇旧恨加在一起,蜀国打吴国冤不冤?一点不冤。

可但是,但可是,虽然孙权凭借着自己在战略上堪比老花眼的近视把盟友作成了死仇,但是他依旧不想就这么亡国,所以需要抵抗蜀国进军那是自然的,当然了,刘备输了也就输了——打仗么,技不如人,自然要认输。

但如果孙权和陆逊但凡有一个聪明人,到这一步,也就完了——让你折损点人,告诉你我这边不是软柿子,消消气完事了咱们再接着谈,错误已经犯下了,那咱们就谈谈弥补错误的方法,毕竟这天下不是就咱们两家,隔壁还有个魏国虎视眈眈呢,咱俩别闹太难看了。

哎,这会儿,就该孙权来了,锁叛将画地盘,实在不行,兴庙宇供云长,里子面子给足,占的部分荆州再退回来点,大家都是政治家,脸面一定给的足足的,轿子一定抬得高高的,最起码,吴蜀边界可以紧张但一定不能大战,曹操那老帮壳子还看着呢!

结果呢?

孙权,没反应,陆逊,下死手。

陆逊下手有多死?

《三国志·先主传》里是这么说的:“陆议大破先主军于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

如果按照《傅子》的说法,刘备干脆就是仅以身免。

当时刘备能在白帝城托孤,不是因为陆逊不追了,而是因为蜀国把遗弃的武器辎重一把火烧了,断了追击的道路——这相当于什么?咱俩是盟友,你杀了我兄弟,还收了杀了我另一个兄弟的二五仔当小弟,我带小弟去找你讨说法,你反过来把我打成重伤还杀光了我的小弟不说,要不是留守断后的小弟机灵,你还要进我家里杀伤一波……然后,就这种行为,你们还觉得对?玩闹呢?

追更2

鉴于评论区有小伙伴不理解白衣渡江和火烧连营有多作死,我觉得我有必要说一下,以后也是这样,攒一段时间直接追更,就不在评论区和某些人熬膘了。

长江是天险吗?是天险。

但我们看张图。

长江天险的上游,在刘备这边。看三国地图就能看出来,吴国的野战能力多捉急——北方边境基本就是沿江而治,再远就打不过去了,反观蜀国,穷不穷的单说,但是最起码他们能在野战中和魏国相持,而不是仅仅依靠地利。

说到这儿,插句题外话,为什么诸葛亮明知道北伐就是“一州之地与贼持久”,还是要六出祁山?

因为他没有选择!

如果蜀国不保持对魏国的进攻态势,把主战场放在魏国境内,蜀国连第一回合都撑不下去。

原因很简单:没人,没钱。

把主战场放在魏国境内,后方尚且能生产,如果等魏国打进来,你挣得都不够你花的——换句话说,你卖血,还有机会造血,你不卖血,连造血的机会都不会给你。

所以蜀国其实挺像mini版的俄罗斯——因为穷,所以不得不横。

再插句题外话,我的家乡是天水——对,就是姜维的老家——虽然天水对能出个姜维还是满骄傲的,但民间实际上对蜀国并不待见,因为当时作为魏蜀对峙的前线,在本属于魏国的天水来看,蜀国那就是侵略者,所以至今我们这边的方言里,仍然把“我”念做“曹”,而“你”念做“刘”,以示亲曹远刘之意。

如果蜀国被占了,下一个倒霉的就一定是吴国——就和二战德国人只要占领比利时就能绕过马奇诺一样,魏国只要占领蜀国,就能从成都水陆并进顺流而下,吴国的长江防线就会瞬间形同虚设——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在邓艾灭亡蜀国后,待成都水师一成,王浚279年十一月出兵,280年三月就已经在石头城受降了。

为什么?

因为魏国占领了蜀国,首先,绕开了长江防线,其次,获得了水军士兵。

这两样事儿一成,之前困扰魏国的长江防线瞬间洞开。

有句老话叫唇亡齿寒,不知道的,可以回家查查《成语词典》。

所以,吴国领导人但凡脑子机灵点,有点战略眼光,就一定不能在魏国灭亡前和蜀国交恶——这就像你家楼上的邻居要是攥着水管总闸,你最好能不得罪就不得罪一个道理。

可吴国就这么干了,不但这么干了,还把这事儿干到顶了——占了荆州,杀了关羽,最后差点把刘备也灭了,直接让蜀国大失元气,如果后续不是诸葛亮和姜维撑了一波,估计等不到司马家发迹天下就已经一统了。

如果各位评论区里的小可爱还不明白这事儿性质有多恶劣,我给你们打个你们能看懂的比方吧。

假如说,兔子现在有个将军抽风,不顾兔毛已经勘界的事实,非得要收复当年大毛割走的失地,而这个时候,鹰酱也秘密和兔子接触,说我支持你拿回失地,而且只要你拿回失地,我就和你签订永久和平条约。而兔子领导人点头同意了,这时候这位将军化妆成红十字协会的摸到大毛境内,直接暗杀了大毛远东军区总司令,并且直接夺回了之前被割占的领土——要命的是,这位自打大毛现任总统参军就一起跟到现在,而他手下的副总统和远东军区总司令也是过命的交情,非要跟兔子干架,还试图准备直接发射核弹,于是他的俩副官直接暗杀了他,连夜逃到兔子家,兔子不但收留了他俩,还一人给了一个“中国人民老朋友”的称号。于是大毛总统怒了,决定亲自带队和兔子battle,眼瞅着毛熊时期的钢铁洪流再次出现在边境上,兔子领导人这才想起来该讲和,于是打电话给大毛总统三次都是刚说完对不起就被挂掉,随即钢铁洪流碾压式跨过边境,这时候,另一个将军设伏直接埋了一手,全军覆灭了大毛的钢铁洪流,如果不是大毛断后部队烧了西伯利亚阻挡,连大毛总统都得留下,因为这一仗,大毛总统受了重伤,只来得及指定下一任候选人,就挂了。鹰酱趁机介入大毛选举,很快,大毛新任总统就在鹰酱的扶持下诞生了,新总统上任第一天,就宣布与鹰酱建立毛鹰合众国,然后兔子还没从收复失地的喜悦中回过神来,就发现自己的整个北方边境都堆满了美式装备,其规模更甚于当年的钢铁洪流。

你们猜,这些武器出现在边境,是不是来旅游的?

追更3

大概夷陵之战是某些人最后的倔强了,所以他们要拼命证明夷陵之战吴国的处理没有问题。

还有更多的,我就不列了。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我想那位提醒我的朋友大略是不知道,战争的本质是手段,而非目的——换句话说,我需要的是通过战争来达成什么目的。

吴国的目的是什么?灭蜀?退蜀?还是歼灭蜀国有生力量?

不知道——是的,你根本不知道吴国的战略目的是什么。

打到哪儿算哪儿就是吴国的战略目的。

而评论区这些位觉得夷陵之战没问题,就是因为刘备已经抱着下死手的心来的,所以陆逊也可以下死手——是的,你们没看错,有些人的想法就是这么的简单。

而他们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同样非常简单——他们把夷陵之战单纯割裂出来,变成一个孤立的个体事件,然后一切都变得具备正当性了:刘备入侵吴国,难道还不许吴国还手吗?

但刘备为什么要打吴国呢?哎,他不说了,转而说你刘备骗得刘璋,我吕蒙如何诓不得云长?

刘备为什么打吴国?因为吴国率先偷袭蜀国,杀了蜀国的核心人物了——而且是以盟友的身份袭杀的。

刘备能不出兵吗?是,他出兵的时候,一堆人劝他,你不该怒而兴兵啊。

但他真不能不出兵。

为啥?

吴国的行为已经算是彻底坏了两家的关系,而且还是用最恶劣的办法(伪装成中立第三方势力偷袭)杀害了蜀国核心领导层成员之一!

可以这么说,如果刘备当时真的以大局为重,那他就会彻底失去大局!

为什么?

关云长这种元老级核心人物的死你都能为了自己的那个位置装看不见,那我们这种没这么核心的人物又算得了什么?

这叫什么?这就叫政治——小弟可以劝老大为了大局别强出头,但老大要真不出头,小弟就会瞬间寒心。

所以这一仗刘备必须打,也不能不打。

但吴国在这个时间段——从吕蒙白衣渡江开始——整个领导层从上到下呈现出一种近似于二战时期的日本一样的中二气质:他们按照自己的剧本去推断其他人的行动,然后在发现“卧槽,这怎么和剧本不一样”的时候,慌了。

吕蒙白衣渡江发生在公元219年,但很少被某些人提起的是,公元215年,湘水划界,双方已经约定,平分荆州——为啥是平分荆州呢?因为吕蒙突袭,取得了长沙,零陵,桂林三郡,关羽主力被益阳守军牵制,没来得及救援。

所以,现在我们再来看吕蒙的行为,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背刺盟友和伪装中立目标了,这是赤裸裸的背信弃义。

好,到这一步了,你说荆州你全据了,行不行?行——人吗,自打OOK之后,总是很轻松的。

但是,你不能把事情做绝。

如果说,吕蒙或者陆逊有实力灭掉蜀国的话,那么白衣渡江也好,火烧连营也罢,不光彩是不光彩,但也就是个不光彩就到头了。

问题就在于,无论是吕蒙,还是陆逊,都没有这个实力,他们从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夺取荆州而不是攻灭蜀国,但他们干的事情,却除非是攻灭蜀国,否则很难收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只是为了取得荆州,根本没必要杀死关羽——关羽是什么什么身份?他在蜀国什么地位?你杀了他怎么收场?有没有后续的预案?吕蒙压根没考虑。

关羽这种身份的人,除非你能直接灭了蜀国,否则你杀他比抓他还麻烦,在麦城,关羽假称投降趁机逃跑,你放他跑了,后续虽然可能在荆州这事儿上还有个矛盾摩擦,但大面儿上,刘备面对既成事实和魏国雄踞北方的现实,捏着鼻子忍了也就忍了。

但你咔嚓把关羽给斩了,这事儿那就立刻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了——后续不打都不行了。

可是从吴国后续的动作来看,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这!茬!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他们杀了盟友的左膀右臂占了盟友的地盘撕毁了四年前的盟约,然后觉得这事儿能就这么完了——你敢信?

等到刘备已经亲征之后,这才傻了——卧槽?他们怎么打过来了?

这会儿说对不起显然已经晚了,而且孙权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想单凭说对不起来平事儿,本身就透着那么股子天真。然后上来个陆逊——好,赢了,赢麻了。刘备都差点儿折在他手上。

那么,然后呢?

吴国:然后?什么然后?

吴国依旧没考虑后续的计划——反正荆州都在我手上了,一切还不该结束吗?

是趁机联合魏国彻底灭蜀国?还是趁机修复孙刘联盟拿取联盟主导权?还是彻底守住东吴一亩三分地任由魏蜀打死打活?

你看不出来吴国的任何战略动向,走一步算一步就是吴国的战略动向,胜不能借势,败不能收拾,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东吴可以兵不血刃一战而下了——抵抗?为啥要抵抗嘛?反正又打不赢,作为“爸爸的好大儿”的直系子孙来说,不就是换个爸爸嘛,没压力。

所以司马家为啥要试探刘禅?蜀国旧臣心中不甘的太多,万一刘禅真站出来振臂一呼,那事儿还有的麻缠,你看孙家那帮人,乖得很,孙家要想翻天,他们自己都能绑了孙家后代去领赏去,还用试探?

说到这儿了,我想对评论区里某些把三国饭圈化的朋友说几句:从古到今几乎所有的三国类作品里,吴国的形象基本都是伴随魏国或者蜀国的交互而出场的,能单独撑起台柱子的除了孙坚孙策鲁肃周瑜以外,就剩大乔和小乔了,你们就不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嘛?

如果有下一次追更的话,或许我们可以谈谈为什么不能伪装成第三方中立势力,如果有人看的话。

有人看没有?

追更4

这次说说,为啥不能伪装成中立第三方势力——这也是说吕蒙短视的根本原因。

觉得吕蒙这么做没啥毛病的,大概都是看过这两句话。

第一句,兵者,诡道也。

第二句,兵不厌诈。

但单拿这两句说事儿的人,显然忽略了另外一句话——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还是那句话,战争是什么?战争是手段,而不是目的——A打B一定是为了通过打B要来获得什么,而不是单纯的锤一顿。

既然是手段,那么就必须有一个终结手段的的方法,并且有一个执行这个方法的人。

战争终止,有且只有三种:赢了,输了,灭了。

如果灭了对方,一切自然好说,那如果灭不了呢?怎么办?你要怎么收场?

只能谈。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谈?

这个时候就需要第三方中立势力登场了,为啥需要第三方中立势力?因为他们可以自由往来双方而基本不受限制,而且他们和谁都没有仇怨,没沾任何一边的血。

所以由他们给双方带话,差不多了咱再坐下一起谈,这样才好收场,而因为大家都有这个需要,所以会以一种“不放在台面上的默契”,共同维护第三方中立单位的信用——这个信用就相当于什么呢?就相当于防洪的沙袋:虽然你平时不会用,但你总得存着。

再回到白衣渡江这个事儿上。

背信弃义背刺盟友什么的,这都有的谈——要不然不可能有湘水划界。

哪怕再极端点,咔擦关羽永绝后患,这也有的谈——当然孙权态度敷衍惹毛刘备这个另算。

真正让事儿变得不可收拾的是啥?就是白衣渡江,让所有人共同构建的中立第三方信用彻底破产,也彻底断绝了双方通过中立第三方和谈的可能——如果吕蒙打算一战荡平蜀国,那OOK就OOK了,可问题是,吕蒙从头到尾就没有这样的打算,这就很蛋交了。

为什么?

因为如果不是诸葛亮力主回复孙刘联盟主动派人前往修复孙刘联盟,事后和谈这种事情第一步就得撅那儿——在哪儿谈?

去成都?刘禅表示你们来吧,我保证不砍死你们——换你是孙权,你敢去?

那去石头城?开完喜呢!你宰了我叔叔气死我老爹,我还跑你那边去和你谈?我不要面子的?

那怎么办?用商人带话?换你是孙权,你敢带还是敢听?你敢保证这帮商人是真的来带话的还是来刺杀的?

刘禅这边也一样——你刚用这招砍了我叔,我怎么相信这帮商人真的是商人?

这个世界上证明什么最难?证明你是你最难。

而吕蒙做的事情,直接导致商人们不论是出于对自身的安全还是各个国家为了自身的安全,都必须随时证明你是你——你怎么证明你是眼?上一个信你们是眼的已经被炸死了!

以前有个寓言——大山临产,山崩地裂,飞沙走石,万兽匍匐以为末世将至,翌日,大山顺产一耗子。而吴国从白衣渡江开始,到夷陵之战结束的整体方向,就和这个生了耗子的大山差不多:如果你看吴国的表现,那就是要奔着灭了蜀国去的,可最后的一切选择,又是只为了占领荆州来服务的。

又不打算灭对方满门,又要下死手,还断了第三方沟通的渠道,然后就这样,有些人还觉得他是忠于吴国的国家利益?

怎么,吴国的国家利益就是国家级的BDSM会所吗?

追更5

我发现很多小可爱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兵不厌诈”。

兵不厌诈的重点在“兵”,而不是“诈”——换句话说,你的“诈”是不能脱离“兵”这个范畴的,不然,那就叫没有底线的犯蠢。

打个比方,我和你并排俩门脸儿卖水果,你卖80,我咬牙卖75还送购物篮挤你生意,这叫兵不厌诈。

我和你并排俩门脸儿卖水果,我绑了你的椿萱糟糠,逼你改行,这叫兵不厌诈吗?这叫黑恶势力。

战争中也是一样。

牵制埋伏以多打少穿插包围,这叫兵不厌诈。

假装三方绑架杀害军人家属,这叫恐怖分子。

离现在最近的一个这么干的,叫常凯申。

战争中的兵不厌诈,仅限于利用战场范围内的可利用因素,风火雷电雨雾冰霜山川河流,人员马匹车搂舟船军械粮仓——你利用这些,赢了,那叫大大的名将,你要是靠伪装第三方偷袭盟友杀害盟友核心人物,赢了那叫意料之中——毕竟谁能想到这世间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呢。

至于所谓的“吕蒙和陆逊是替孙权背锅”论,我只能表示笑笑不说话——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甚至是军长不懂政治都能说一句情有可原,你都是三军总司令了还不懂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那就有点尸位素餐了……懂?

哦,对了,跟各位说一下,教员的意思,是让战士们学习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不是令慈的让战士们学吕蒙怎么OOK的,谢谢。

追更6

这次说说什么叫政治仗,什么叫军事仗。

拿抗美援朝来说,第一到第五次战役,这叫军事仗——双方目的都很简单,灭掉对方。

但是在铁原阻击战以后,再打的就是政治仗了——随着板门店谈判开始启动,双方都已经明确了对手已经很难从军事层面消灭,那么就只能在政治上寻求一个解决的办法,从这一时期开始打的每一仗,他的目的都已经不是为了消灭对手,而是为了让己方在桌子上谈判的时候能有一个硬气的筹码。

这就是政治仗的精髓——输的人需要一个体面,赢的人需要一个光彩。

最典型的就是上甘岭战役——美国知道,拿下上甘岭也灭不了朝鲜,中国也知道,丢了上甘岭也失不了朝鲜。

但为啥双方就为了这么一块屁大点的地方先后投入十多万人厮杀?

因为美国需要一个体面——他要告诉世界,我不是输了,是不想打了。

而中国则需要一个光彩——任全世界多少人叫你爸爸,在我这都是好大儿。

这叫什么?这就叫政治仗。

陆逊打夷陵的时候,孙刘双方的实力就已经决定了,这只能打政治仗,而不能打军事仗——吴国并没有灭掉蜀国的动力和实力,而蜀国一旦危殆,吴国也得不了好——吴国的边境线已经彻底证明,在面对野战能力强大的魏国时,他只能算是个爸爸的好大儿,所以打下蜀国之后,第一吴国守不住,第二一旦蜀国在长江北的国土被魏国侵吞,那么获得了水军士兵的魏国可以直接把好大儿打成好乖孙。

所以,陆逊火烧连营没有问题,但是,他不应该“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派兵追杀不说,还派了不止一队,这几乎就是彻底绝断了孙刘和谈的最后一丝可能,蜀国但凡没有一个如同诸葛亮一样拎得清镇得住的,蜀吴之间唯一的结果就是不死不休两败俱伤最后被魏国直接捡桃子。

也正是如此,现在再看那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真的是有点讽刺——一个爸爸的好大儿带着一对战略老花镜,居然也能与曹刘并立,只能说,生了个对的时候。

毕竟,小四和强森放在一个小组,和他俩旗鼓相当,那是两个概念。

真的。

追更7

如果这真的是周瑜提出来的政策,那我只能说这个基本上能证明,吴国打从周瑜开始就已经战略近视了。

刘备久必成大患对不对?对。

但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什么?刘备现在还不是大患。

那谁是大患?很显然,是魏国。

明摆着已经在桌面的大患不管,反而去背刺现在存在更符合自身利益的隐患,是不是撒,你说,是不是撒?

魏国南下失败,不是因为吴国多牛牪犇毴,而是因为长江防线在吴国手里——确切地说,是在吴国跟蜀国手里而魏国没有水军。

事实上孙权变成合肥经验卡的事实就已经说明了,吴国军队在野战能力上基本为负。一个连打偏师都能打成烂账的吴国,居然觉得灭了蜀国全据长江之后就能在长江以北和魏国A个有来有回?这确定不是玩闹?吴国是缺北伐通道吗?吴国缺的是能北伐的兵和将!你就算打下了蜀国,真的灭蜀成功了,你能保证吴国能迅速消化和维持蜀国领土?

扯臊。

他要真有那本事,合肥早姓孙了。

所以看出来没有?

吴国的一切战略都令慈的建立在魏国不动手的基础上,搁你你觉得魏国看到蜀国快被灭了会不会趁机捞一波桃子趁机组建水军?

会不会?

会不会?

会不会?

追更8

我也就好奇,我从头到尾几乎都是站在吴国的角度从吴国的战略意义出发来谈论白衣渡江和火烧连营,怎么就成蜀粉了?


user avatar   sym-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白衣渡江前商人跑商:

“啊,做买卖的是吧?这要检查一下啊......(收一点钱)嗯,懂规矩,看来是常客,放行放行!”

之后:

“那可不行,必须严格盘查,你这商船里面要是夹带了私货我们可要掉脑袋的。什么?东西怕烂?那也不行!你看那个卖鲍鱼的商队在关口驻扎三天了还没轮到盘查,不是也得等着?赶紧滚过去摇号排队!”

“白衣”原本是乱世中商人养家糊口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方便,然后突然有人给你砸了,天下商人没把始作俑者刻木头人沉粪坑不错了,你还想树碑立庙?钥匙你配不?你配几把?


user avatar   huang-hong-47-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吕蒙家乡的人们不要他,有地方要他。

这地方就是江苏省丹阳市的吕城镇,位置在这里。

这个镇和吕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掌江东大权,到吕蒙部队检阅时,见士兵们军容整肃,操练认真,心中很是高兴,就增拨兵员,让吕蒙在庱亭筑城屯守。

庱亭是个很小的地方,后来到了隋唐时期,连旧名字都不用了。因为吕蒙在这里屯兵筑城过,大家索性就叫它吕城。到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时,吕城因人口稠密,变得繁荣起来,因此正式置镇。

《至顺镇江志》记载:“吕城,在丹阳县东五十四里。吴吕蒙所筑,遗址尚存。镇名取此。”

虽然是小地方小镇,也没多少人。

但因为镇名得自于吕蒙屯守,当地民风淳朴,再加上后来《三国演义》盛行,全国各地都在建关帝庙,这也使得对吕蒙心怀感激的当地镇民对涉及到吕蒙的事极其敏感。

大致说这么几件事吧。

第一、当地老百姓严禁修建关帝庙。

因为吕蒙白衣过江,杀了关羽,和关羽是敌人,建关帝庙就是对吕蒙的不敬。

第二、当地不但有吕蒙庙(也叫将军庙),还有郭子仪庙和颜良庙。

郭子仪是唐朝人,为什么当地要修他的庙,不清楚。

不过,大家是把郭子仪当吕城的土地公来拜的。

至于颜良庙,可能一是当地有颜姓的人,二是颜良是被关羽杀死的,又是河北头号猛将。和吕蒙属于“统一战线”。

第三、在镇范围之内(大约方圆十五里),自古以来,当地老百姓都自觉不请唱三国戏的戏班子,因为唱三国戏基本避不开关羽,演三国戏的戏班子也知道自己在这地方不受欢迎,所以自觉避开,绕道而行。

第四、吕城镇的主要道路,大致有这么几条:吕蒙中路、吕蒙东路、吕蒙西路、吕蒙北路、吕蒙南路。

最后顺便再比较一下阜南县和吕城镇。

2018年,阜南县户籍人口173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亿元。

同一年,吕城镇户籍人口5.6万人,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2亿元。

当年吕城镇的人均GDP和阜南县相比,大约是阜南县的10倍。

其他就不多说了。

其实也无所谓啦,孙权早就说吕蒙是“吴下阿蒙”了。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恕我孤陋寡闻,这个吕蒙故里是第一次听闻,看到题图里一水指摘南方人因崇拜关羽而致使当地毁像,还以为阜南存在吕蒙信仰,于是乎顺手一查了查当地的名胜古迹……

咋说呢,和吕蒙相关的连个影子都没见。阜南倒有个关帝庙村,在关帝庙旁边还有个关帝小学。阜南所隶属的阜阳市更有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关帝庙,现为国家3A级景区。

易言之,关羽信仰在该地区至少曾经盛极一时,至于吕蒙信仰则完全是没谱的事,与吕子明相关的建筑物第一次出现恐怕就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咋看也是当地ZF为了宣传恰饭从而挖掘历史名人的产物。毕竟那会儿各地为了发展经济,争当名人故里都人脑子打出狗脑子了,连武大郎、潘金莲之流都要抢上一番,况吕都督乎?

问题是,当地有关羽信仰传统而无吕蒙信仰传统,在前者眼中,替白衣渡江始作俑者立像歌颂,何异于坟头蹦迪,是可忍孰不可忍?哪壶不开提哪壶,挨砸又何足为奇?

至于责怪南方人,那就更奇哉怪也了。说得好像关羽崇拜只盛行于南方,北方没几个关帝庙一样。捎带,传说中的粤商大怒之余也未见动手开砸吕蒙像,亦未闻要求当地拆除,不过拂袖而去。一个拥有关帝信仰的人瞅见吕蒙添恶心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么?因此不愿投资吕蒙故里又有什么可以指摘之处?相反,吕蒙乡人倘若因此便认为塑像挡了财路,于是乎大锤子伺候,这才是值得探讨之处。

所谓大丈夫不为五斗米折腰,现下吕蒙乡人却为了五斗米抡锤,砸了老乡塑像一个阳光灿烂,这岂非典型的见利忘义?关帝信徒为了信仰宁可放弃赚钱机会,吕蒙乡人为了赚钱宁可砸烂本乡名人的脑壳,编出这个故事的人借今讽古,想必对吕蒙恨得深沉。

个人认为阜南人民当不至于此,无非是有司要发展旅游,找了文人翻翻故纸堆,突然发现有这么位名人可供宣传,末了没考虑当地风土,玩秃噜了而已。

还是吕粉不够给力,不然去当地砸他一个小目标,说不定这像就树起来了。如现下这般就剩下在网上咒骂南人,搞得蒙元附体了一般,可叹昼也骂,夜也骂,还能把吕蒙像骂起来不成?

悲剧。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警惕蜀汉打“忠义牌”?

用历史人物和虚拟形象促进旅游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主要看这些历史人物和虚拟形象是否符合大多数人(文化受众群体)的价值观就可以了,不然很容易费力不讨好。

就像秦桧等历史名人也是有“商业价值”的,虽然是大家“呸”一口再走吧那种。

问题仅在于国内文化名人有历史遗留问题(因为中国历史上很多时代并非大一统,各地利益未必完全一致),而且某些历史人物其自身存在的负面意义很难被积极意义所抵消。

吕蒙如果单拿出来,也是个励志人物,像“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之类,也是孝子和忠臣,虽然战略眼光欠缺,但也堪称“打工人”逆袭的典范,某种程度上算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尽管他那“志向”也不算很大)的人物,唯一的问题在于,强调他的“积极”形象,和正面价值更大且近乎全民性的关公信仰有一定的冲突,所以相对之下没那么有“卖点”。

毕竟抛去吴蜀立场不同,吕蒙和关羽,也没有那么大的冲突。

所以感觉避免这种“闹剧”,最根本的一点是重视历史教育,让更多的人具有辩证的思维和包容的价值观,更多一些宽容吧。




           

相关话题

  回到建安二十四年,身为关羽如何破局? 
  诸葛亮为什么说运筹帷幄吾不如刘子初? 
  马谡如果按照诸葛亮部署扎营,真的就能守住街亭么? 
  三国时期的州是一个行政区域还是有具体的城市?下辖的郡与郡之间如何遥相呼应,而下辖的县是会有驻军吗? 
  是什么原因导致蜀国后期人才凋零,刘备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什么问题? 
  吕蒙背刺关羽真的是错误的吗? 
  诸葛亮应对夷陵之战承担怎样的责任? 
  蜀国李严运粮不力遭罢黜事件是否存疑? 
  为什么诸葛亮这么有才华不主动创业 而是只当个军师屈居人下? 
  要拍孙权的电影,电视剧应该怎么拍? 

前一个讨论
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公室将召开虚拟货币「挖矿」有关情况调研座谈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2021 年 5 月 26 日成都宣布常住人口突破两千万?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